学生“动”起来 教师“活”起来 教材“满”起来

时间:2022-04-22 02:11:07

学生“动”起来 教师“活”起来 教材“满”起来

摘要:《怎样到达目的地》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个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交通工具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懂得为了交通的便利,许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关注生活,关注交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不利的现实问题。笔者最近执教了这一课的第一个话题“交通连着你我他”。这里想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和点滴体会。

关键词: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满”起来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155-01

活动一:我是小小调查员。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调查完成,为上好课作准备。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1、你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交通工具?2、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外地产的?它们是怎么来到我们这儿的?3、你和你的家人曾经去过哪些较远的地方?是怎么去的?4、你知道哪些是易燃、易爆物品?5、收集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通过学生课前的调查,可以为学生学习新知作铺垫。

活动二:交通工具大家庭。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交通工具进行一次大汇总。首先,以谜语激趣导入:“远看像城墙,近看一排房,日行千里路,能载万吨粮。”(火车);“小小一间房,有墙又有窗,马路当中跑,行人走两旁。”(汽车);“水面一座楼,没腿四处走,载人又送货,江海任它游。”(轮船)“耳听赛雷鸣,眼看像只鹰,早晨去拉萨,晚上回北京。”(飞机)。接着,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交通工具。一边说一边让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交通工具图片贴在黑板上(课前老师事先在黑板上画好“海、陆、空”三个情景的简笔画)。在此过程中相机介绍火车家族的新成员的新成员――磁浮列车,以及一些具有特殊作用的交通工具,如警车、消防车……这个环节结束后,由于学生贴的图片可能会出现错误,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贴画:“这些图片贴得对吗?”通过讨论,既能纠正错误,又渗透了交通法规方面的知识。

活动三:交通工具pk赛。此活动意在让学生认识各种交通工具的作用以及各自的优缺点。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或自己的家人曾经使用过哪些交通工具?接着,以实物“菠萝”导入,说说菠萝的家在哪儿?它是怎么来到我们这儿的?再回忆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外地来的?它们又是怎样来到我们身边的?把学生的视野拉开,进一步体会交通工具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有了这些知识的铺垫,“交通工具pk赛”就可以紧锣密鼓地开始啦!根据学生不同的喜好,将学生组成四个方阵:“汽车迷”、“火车迷”、“轮船迷”、“飞机迷”、。让各个方阵都来夸夸自己的本领。通过激烈的辩论,学生认识到了每一种交通工具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活动四:我是小小旅行家。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此,我摒弃了教本上提供的几个情景,创设了几个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如暑假学校组织去上海夏令营活动;玉树抗震运送急救药品;建筑工地运送一大批碎石;本班学生李子恺去大连旅游,帮他选择合适的交通路线等等。通过讨论,帮助学生解决“怎样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的问题,对于学生的选择,只要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

活动五:交通法规应记牢。由于本册教材的第一课《在公共汽车上》涉及到过相关的知识:遵守公共秩序,做一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因此我先让学生讨论:作为一名小小旅行家,我们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应注意什么?交流之后,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了解哪些物品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同时,结合真实事例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遵守交通管理条例的重要性。

活动反思:

一、让学生“动”起来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活动形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直接参与各种实际活动,以调查、观察、实验、讨论、谈话、制作、表现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和活动,并在此过程中与周围的自然、社会等发生实际接触,积累直接经验和智慧,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五个形式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特别是在“交通工具pk赛”这一活动中,完全根据学生的不同喜好组合成各自的方阵,并且展开激烈的辩论活动……学生就是在这种积极参与的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过程中获得知识的提升,能力的发展。

二、让教师“活”起来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形式。在本课程中,教师不再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是引导、激活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比如在“交通工具pk赛”中,同学们都喜欢“飞机、火车、汽车”这三类交通工具,只有一个学生选择了“轮船”,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嘲笑!看到这种尴尬的场面,于是,我也高高地举起手,急急地说:“还有我,我可是个地地道道的轮船迷呀!”说着,我蹲下来与这位同学“站”在同一条“战线”上。顿时,这位同学倍感骄傲,在随后的辩论过程中,学生不但没有因为我的加入而显得拘束,反而挑起了学生的“斗志”。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支持,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学生进行各种尝试。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三、让教材“满”起来

苏教版的《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为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设计教学活动预留了很大的空间。是教师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比如在“我是小小旅行家”这一活动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践,摒弃了书本中提供的几个情景,选择了更实际更适合本班学生的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如,在“交通工具pk赛”活动中,我把书本中直接出示的一段对白“交通工具擂台赛”改成辩论赛的形式,使学生在思考、辩论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内化,情感的体验!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我们不必刻板地以教科书上的语言、活动为教学的依据和教学的唯一材料,而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进行再创造。让教材“满”起来。

《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只有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挥自己教育的创造力,才能领略到她的无穷魅力。

上一篇:外语专业泛读教学浅谈 下一篇: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