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推动“通道森林”工程建设

时间:2022-04-21 10:49:25

优化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推动“通道森林”工程建设

摘要:以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为基础,结合当前“通道森林工程建设的相关要求,就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所需遵循的相关原则以及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要点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速公路;景观设计;“通道森林”工程

收稿日期:2011-08-17

作者简介:叶新明(1974―),男,重庆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工程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5.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9-0041-02

1 引言

高速公路景观指的是高速公路其自身所形成的景观,当然还涵盖了高速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及其人文景观,为一种集功能性、实用性、观赏性以及艺术性于一体的综合性景观体系。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是指就高速公路自然及人文景观所进行的相应的保护、恢复、开发及其设计,以促使其成为可融入自然环境中的一条内外和谐的景观生态廊道。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高速公路不断建设的同时,人们对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在各个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研究表明:良好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不仅能够完善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丰富其视觉景观,还能大幅度减轻驾驶员的疲劳程度,显著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因此,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其使用功能,还应重视其沿线内外的景观设计,从环保、人文、生态及和谐的角度进行考虑,摆脱传统设计中的单一模式,促使高速公路朝着更为安全、舒适、生态的方向进行发展。

2 基于“通道森林”工程的要求,高速公路景观设计需遵循的原则

2.1 交通安全第一的原则

“通道森林”工程要求高速公路的建设应“一切以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地角度出发”为原则。因此,确保交通安全必然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一个前提条件。若无法确保交通行车的安全性,那么无论其景观设计多么美观都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进行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应确保满足行车的视线以及行车净空等方面的要求,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的实现,不断完善行车的条件,以提高高速公路的安全、快捷及其舒适程度。

2.2 经济实用性并存的原则

进行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对高速公路沿线的原有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上去。对公路开发路体的自身及其沿线相关设施和构筑物等人文景观,以及公路原有地貌、同自然环境的相容性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这样才更加的经济实用,不仅可以满足高速公路对于交通运输方面的要求,还对沿线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了保护和开发,真正做到了经济性同实用性的并存。

2.3 地域特色性原则

“因形就势、因地制宜”也是高速公路“通道森林”工程的一个重要的要求。植树应遵循“适地适树”以及易于养护的原则,尽可能使用较耐贫瘠且易于养护的当地树种和草种,确保其成活率使得后期的管理及养护费得以大大的减少,同时还能够满足同周围自然环境相一致的要求。栽种时应采取自然栽种的方法,选择树种时应考虑到其是否同周边环境协调一致,重点突出“自然”的要求。还应注意增加工程同周边环境的融合程度,防止出现人工绿化的痕迹圈。而且无论进行俯视、平视还是动态的观赏时,绿化带都可以表现出清新、简洁、明快的景观效果,实现“绿色生态画廊”景观整体效果一流,同人、车、路相协调一致,同周围人民生活环境相协调,且独具地方特色的目的。

2.4 动态性原则

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推动了高速公路景观的不断更新和演变,因此,对于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及其塑造过程的要求应当遵循动态性原则。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对高速公路的景观进行新内容、新意义及其新形式的塑造。

2.5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高速公路景观的可持续可以看做是人同景观的协调性于时间方面的扩展,因而在当前生态环境的整体要求来看,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于高速公路的景观来说,就其生态系统的组成在结构及其功能的整体方面应进行多层次的系统设计,确保整个高速公路道路系统在结构、布局及其比例方面都能够同当地的自然特征及其经济发展相互适应,进而实现生态、社会及经济3大效益相互协调的目的。

3 “通道森林”下的高速公路景观的优化设计

3.1 高速公路道路两侧绿化的优化设计

封闭式网外通道森林工程其两行的景观林带要求,以工程建设的总要求及其高速公路视点快速移动变化等方面的特点,以2~4km作为基本单位,各个单位以某一树种作为最主要的景观树种,重点突出树的树冠、色泽、质地及其相应的季相变化。景观系列的变化最好以1~5个树种作为限度,树的胸径应在 8cm附近。如果公路两侧原有的景致不错,则可使用灌木来代替乔木以开阔驾驶员的视野,同时强化绿化带的通透程度以更好的展现公路两侧的景观。

对于非景观林带来说则应以各区县的相应要求为依据,同时结合当地的林业和农业的产业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对经济林树种、速丰林树种以及景观林带进行恰当的选取。此外,还应改变“一条路两行树”的传统绿化形式,将行道树改为景点的绿化树。通过对路侧的乔木、灌木及藤蔓植物等植被的相应位置进行合理安排,结合“露、透、封、诱”等相关手法,确保公路成为一条流动的美妙的生命风景线。

3.2 边坡防护绿化的优化设计

对于多山和多雨的地区,由于其高速公路的部分路段的边坡经常会有坍塌、破碎以及水土流失等情况的发生,且采用传统的工程防护坡面会同原始自然环境形成反差,还会对公路环境的景观带来相当程度的破坏。所以,应尽可能采取加固同绿化相结合的边坡防护形式,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对坡面的防护新技术进行探索,同时结合路段的自然生态环境,对花池墙、阶梯栅栏等的新型的防护结构形式进行相应的设计,进一步美化高速公路的景观。此外,还可选择一些爬藤类植物来进行岩石及陡坡的垂直性绿化。使用植草对大面积的土的表面进行覆盖也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个相当好的措施,不过应当注意的是其后期的养护工作量会相对较大。

3.3 中央分隔带绿化的优化设计

进行中央分隔带的设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相对车辆发生冲突并消除驾驶人员在心理上的威胁。因此,中央分隔带设计时应重点从防眩的角度进行考虑,应以灌木和草皮为主要植被,并适当进行某些开花植物的点缀。尽量选择枝叶较为繁茂的、冠层隙较少的灌木,以实现夜间行车过程中遮光功能的实现,遮断对面及其侧面汽车以及其它方向所投射过来的灯光,最大程度地减轻驾驶人员的目眩。

中央分隔带通常分为整体式及分离式两种形式。通常来说,一般路段多使用整体式,而隧道前后等路段应尽量采用分离式的分隔带。其中弯道、竖曲线中央分隔带应当作为考虑的重点,应对植物的种植密度、植物的高度以及高度的变换位置进行仔细的推敲,尽可能将夜间行车的大灯眩光所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还可通过在一定距离进行植物品种的变换来进一步丰富中央分隔带在视觉方面的景观,或通过有色植物对前方重要的结构物进行提示,以便于驾驶员更好地堆道路条件的变化的进行识别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3.4 互通式立交景观的优化设计

互通式立交景观的设计过程并非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而是需要以互通式立交的区域空间特性作为依据,结合立交的功能、相关安全性方面的要求以及同周围环境相协调等相关因素,采用互通式的立交结构、桥梁造型以及土方工程确保连续自然视觉空间的形成。力图经过美化、绿化实现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相互间更为和谐和统一。不仅需形成一个同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的生态景观,还应尽可能地提高互通式立交在安全方面的效能。

互通式立交范围中的绿化应做到乔灌、草木相互间的结合,根据诱导树、矮树及主树的类型对其进行合理的布置。弯道外侧的植物应做到视觉的诱导,分流端部的矮树则应遵循不对行车视线造成影响的原则,立交内部的空地则应适当进行乔木的栽植,而合流通视区则不得进行植树。对于靠近城市的互通式立交,应通过立交内部的空地及其地形条件设置体现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硬质景观;而郊外的环境互通式立交则应尽量追求同周边环境间相互融合的自然生态景观。选择互通式立交绿化的树种及草种时应对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其种植的目的进行考虑,优先使用本地植物。

参考文献:

[1] 谷海娇.浅谈高速公路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08(9):17~18.

[2] 庞 静.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3] 祝遵凌,尹红梅.自然与人文景观在高速公路景观营建中的应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23~26.

[4] 张志泉.高速公路桥梁的景观设计[J].公路,2009(3):123~124.

[5] 马宏威,寇继海,刘云峰.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初探[J].北方交通,2008(1):81~82.

上一篇:铁路绿色选线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 下一篇: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