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时间:2022-04-21 07:44:19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英语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地说就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原有知识、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要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交流探究的结果。本文就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谈谈我的实践与思考。

1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力。在学习一个新知识时,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教学情景,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自我探究。下面以人教初中起始版第三册unit7中“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结构用法为例加以说明: 本单元围绕“问路”这一话题展开教学,学生已学了一些与“问路”有关的词汇和交际用语。教师首先用图片或地图复习on one’s way,turn left/right,walk past等短语和地名,然后师生对话:

A :I want to go to the movie theatre. But I don’t know the way to go there.

B: I want to go to the movie theatre too.(so do I)……通过几组对话后,学生能发现教师用了新的交际用语“So do I”,教师通过动作和表情,诱发学生思考,产生疑问,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新知,养成一种积极思维的习惯。教师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探究的权利,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就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更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学生探究能力肯定会迅速提高。

2 感悟语言,引导学生质疑和合作探究

学生探究的过程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感知语言,要求学生简要表述探究中的难点、疑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

如在学生产生探究“So do I”用法和含义的欲望后,教师应提供更多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知,可通过多媒体提供下面一组句子,要求学生观察句子的语序和动词的变化。

①They eat a lot of potatoes. So do we. (他们吃许多土豆。我们也是。)

②You are from Lanzhou. So am I. (你是兰州人。我也是。)

③She got there late. So did Alice. (她到那儿很晚。艾丽丝也是。)

④She will stay at home. So will he. (她将留在家里。他也是。)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讨论,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意义、归纳用法,这一过程是全体学生参与感悟语言,探索语言规律的过程。

合作探究通常有三种组织形式,教师可根据探究内容确定选用哪一种更好。这三种形式: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一组再交流探讨的结果;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可以四个、六个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已见的特点,使大家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是大班集体探究。即抓住中心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要合作探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之处加以点拨。 3 合作探究 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从而让大家达成共识。这一过程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要对探究有困难的同学给予辅导和帮助。 如学生感知“So do I”用法后,要提出明确的探究目标:观察句中的动词,你能发现动词的使用规律吗?

这样,学生在明了探究的具体目标后,展开积极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学生可在新旧知识的连接上探究,可在同学质疑问难处探究,可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探究也可以在求新、求异、求变上探究,最后,学生归纳出以下探究的结果:

①“So do we”是一个倒装结构,其结构是:So + 助动词/系动词be/情态动词+ 主语。

②so的意思是“也”,中间的助动词、系动词be或情态动词在时态上应与前面的句子保持一致,而“数”的变化则要和主语保持一致。

③so的这种用法只能用在肯定句中。这一步既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维、归纳、概括才能得出结论,也需要教师作恰当的点拨,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明确用法,理清结构。

4 激励评价 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探究式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同时要组织巩固性练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成果,巩固学习的成果,把知识建构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练习形式可根据不同探究内容确定,要求学生运用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让学探究之余巩固和扩大知识,这一过程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

如在归纳“So do I”用法后,我提供了以下练习:

写下列句子,使句意不变:

①They eat hamburgers a lot. We eat hamburgers a lot, too .

They eat hamburgers a lot. ____________.

②I'm reading English now. Tom is reading English, too.

I’m reading English now. ____________.

③He wants to be a teacher in the future. Jim wants to be a teacher in the future, too.

He wants to be a teacher in the future. ____________.

④Li Lei needs some help. I need some help, too.

Li Lei needs some help. ____________.

练习结束后,应对整个探究活动进行评价,可由教师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再由教师补充。

探究式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而每一步探究应先让学生尝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究要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就可以使探究式教学进入理想的境界,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古典与现代的碰撞 下一篇:纤腰瘦怯画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