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电产业竞争环境分析研究

时间:2022-04-21 05:54:26

中国光电产业竞争环境分析研究

分析研究了中国光电产业的竞争环境,从国家政策、人才基础、产业环境、技术、市场规模五个角度论述研究了中国光电产业的存在竞争优劣势。

光电产业竞争环境

光电产业是指采用光电组件作为关键性零组件的设备、器具及系统的所有商业行为所组成的行业。其大致可以分为激光、液晶显示、LED、光纤和光通信设备等。作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朝阳产业之一,中国也在该产业的发展在出台了许多的政策。笔者将从竞争环境的优势和劣势两个角度来分析研究其发展状况。

目前,中国光电子产业发展优势较明显,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才基础优势。到目前为止,国内拥有一大批高等科研院所,比如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等等。它们每年都为中国的光电产业输送了数以万计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有着中国“光谷”之称的武汉设立了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其占地达到50平方公里,同时在人才的集聚方面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使得人才得以更加高效整合

二是技术优势。近些年来,中国在光电子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使得大量的研究开发转换成为了有竞争了的成果,一举使得我国各学科细分门类更加齐全、科研实力也更趋雄厚国家。例如,长春光机所在应用光学、空间光学、航空成像、光栅技术和光电对抗等领域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与华中科技大学等武汉地区的高等科研院所则是在激光加工、工业激光器、光纤传感器和光通信等科研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在光电子产业领域的技术优势在目前国际上来看是比较明显的,这一领域也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小的领域之一,也是中国光电子产业不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竞争优势的最为有利方面。

三是产业基础优势,着重体现在产业基础发展健全,产业基地布局全面。首先作为中国光谷的武汉现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中国光通信领域实力最强的科研开发基地,中国最大的IC卡网络产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激光设备生产基地,其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三,光电子器件的开发生产能力已进入全球前五位。尤其在光纤光缆、光电器件、通信系统、激光设备、通信电源、软件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产生了一批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光电企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长飞光纤光缆、烽火通信、华工激光、楚天激光和团结激光等。

其次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以LED为核心的光电全产业链布局,并且使研发和市场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提升了研发成果的转换和企业的效益。现已经形成了以广州、佛山、深圳、汕尾、东莞等城市为主的LCD和OLED产业基地,以东莞、深圳、惠州、江门等城市为主的LED产业基地。特别是在LED领域,珠三角现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LED封装基地,且占全球的比例超过一半。

四是市场优势,主要体现在国内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首先在LED封装领域,我国占到了超过一半的世界市场份额;其次以华为、中兴和大唐为首的一批中国企业在世界光通信领域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创新研发能力,且华为在通信设备的市场份额达到了世界第一位,其销售额接近三千亿元人民币;最后光电子产品应用领域较广,我国较大的人口基数和中西部地区的通信光缆的升级改造为我国光电产品提供了长足的发展空间。

五是政策优势,表现为国家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发展。首先国家确立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优惠措施;其次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畅想,并鼓励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换和军工产品的民用化。而这些政策措施都将会促进光电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科研院所的光电产品研发积极性。

目前,光电产业已经成为中国举足轻重的产业,受到了国家、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的高度重视。虽然目前中国在LED的生产封装、液晶显示和光通信等领域在世界上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但是经过细致的分析,仍然会发现很多较为明显的不足之处。

一是产业规模发展不均衡。我国目前的光电产业规模主要集中在LED生产封装、太阳能电池、液晶和光通信领域,但是在激光、光成像和高端光器件领域的规模较小,且竞争力不足,仍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是产业链不健全。从产业价值链来看,光电子产业本身的价值链较长,且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但从中国光电子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这种潜力远未得到有效发挥。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本地化生产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导致需求外溢。例如长飞光纤光缆公司的配套供应60%左右来自国外,而烽火通信科技公司的光传输设备中的国外配套30%左右。与此同时,虽然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商,但是液晶生产线大多是引进自夏普和三星,造成本国企业的利润并不高。而在发达国家的一些地区,衍生出来的小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担当者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满足大公司的各种需求,轻松的进入了大企业占重要地位的的生产链。大量的衍生企业不但满足了大公司的生产需求,优化了整个光电产业的生产体系,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该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三是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虽然目前我国是光电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大国,但是在产品的研发创新方面仍有很多劣势。一方面是我国光电产品的核心组件大多需要进口,产品的加工工艺也很多来自国外引进。正是这些核心技术尚未掌握导致了目前很多光电产品的生产加工仍然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下游,其投资收益并不高,一旦发生恶性竞争就会导致整个产业链的摧毁。另一方面是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转换能力还很不足,这就导致一些科研成果仅仅是理论数据,并不能有效的转换为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的产品,相应地也降低了科研院所的创新收益。参考文献:

[1]徐爱民.中国光电子产业发展研究.长春:吉林大学,2006.

[2]王琳.中国光电产业现状与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发展.激光与外,2006(36):818-820.

[3]赵国浩.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Michael Lebby.About The Situation of The Photonics Industriy In The USA,2009.

[5]陈凌.武汉市光电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上一篇:新旧所得税准则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下一篇:《少年班》:关于成长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