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以学生为主角的课堂舞台

时间:2022-04-21 04:17:40

搭建以学生为主角的课堂舞台

工作在中职教育战线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不是基础差,就是厌学;有时课堂纪律很难控制,学生有说话的,有玩手机的,有玩PSP游戏的,还有睡觉的,注意力都不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花大量时间来管理课堂纪律,不要说教学效果不好,有时教学任务都无法完成。如何改变这种尴尬的课堂局面,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上来?笔者从事多年的中职教学,也经常碰到类似的难题。作为教师,一方面要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基础、心理特点;另一方面要研究教学,使我们的教学能贴近学生的心理,接近学生的真实水平,以期更加适应当前的中职学生。本文是中职《建筑工程材料性能检测》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一次公开展示课的体会和经验,希望借精品课程建设之机,把一些有实效的教学经验与同仁分享,共同进步。

一、学生不愿学的原因分析

1.学生的原因

出现这种尴尬局面有客观的原因,就是我们面对的学生。目前中职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分流生,学习习惯比较差,迟到、早退、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做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部分学生说自己本来不想读书,只是为了逃避老师、家长的责备才来上学,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另外,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根据近期教育部职教专项课题调查研究反映:当前中职新生文化水平低,如数学未达初二水平的约60%,英语未达初二水平约占72%;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较差。近几年,我校的入学摸底考试出现令人惊讶的答卷,如-8>0,1/2+1/2=2/4,氯化钠的分子式写成NaCl2,不知道阴离子、阳离子的区别,英语26个字母搞不清楚。这种我们认为初中毕业生不应该出现的问题真的在中职生中存在。记得有个交通学校的考卷有一题:请问小轿车有几个轮子?这个适合问幼儿园小朋友的问题拿来考中职生,外行人会觉得匪夷所思,但这确实是我们面对的学生。如果面对基础如此薄弱的学生,我们还沿用老一套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很理想。

2.教师的原因

(1)教师观念未改变。不能否认,仍有部分教师的观念没有改变过来,认为老师就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配合老师的配角。教师应该在学生面前树立“威望”,只有这样才能管住学生。他们在教学上仍沿用老一套方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走。这种方法对基础好,学习自觉的学生来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面对今天安静坐上十几分钟都困难的中职学生,效果很不理想。有的老师也接受了新的教育理念,把学生放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但教学理念并没有调整过来,教学上没有合适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尽管有的教师也采用过先进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技术,但仍不能避免学生不爱听、不爱学的局面,总体效果不尽如人意。

(2)教学方法未调整。虽然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为教师改善教学效果提供了更多选择。如大部分学校为教学提供比较好的软、硬件设施,很多老师能使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但大部分教师也只限于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笔者经过实践发现,有时专业课用多媒体上课效果并不如期望的好,学生仍以坐在下面被动听为主,对教师准备的丰富素材无动于衷,注意力仍然没有集中在教学内容上,总体教学效果不好。

二、搭建以学生为主角的课堂舞台

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没有让学生“动”起来。目前技校的学生无论是文化基础还是学习习惯就是这样。我们不能改变这种客观存在的事实。那么我们只有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上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把课堂变成让学生表演的舞台,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现代心理学试验证明,不同感官对讲授内容的记忆效果不同:读信息平均可记住10%,听信息平均可记住20%,同时听和看信息平均可记住50%,可对于自己讲的内容及自己进行的活动可记住70%和90%。因此,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心理学角度看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去陈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索。

本堂课以任务引领型教学统领整个教学过程,使用的教材是校本教材《建筑工程材料性能检测》,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前期测试过水泥各性能的基础上,学会利用原始数据编写水泥性能试验报告,并对测试数据做适当分析,为水泥出厂或材料公司的水泥后期使用提供依据。根据市场调研编写水泥试验报告技能,是水泥厂、混凝土搅拌站及相关企业试验人员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进行水泥后期使用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水泥生产、甄别、筛选、鉴定等工作的基础,是相关企业多个与水泥相关岗位的能力基础。

1.课堂任务的设计

(1)回顾各组同学前期做过的水泥性能测定试验,提出下一步任务,即各组根据前期原始试验数据编写一份水泥检测报告。

(2)请企业实验室主任(工程师)阐明水泥试验报告编写的一般要求,并下达任务:各组根据测定的原始数据,为上海建工集团混凝土搅拌站提交水泥性能检测报告。

(3)学生分组完成任务,教师各组巡视,解决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各组分别派代表上讲台阐述自己的报告,对照国家标准分析数据,并简单分析数据偏离的可能原因,这之间穿插工程师对数据偏离国标的原因分析。

(5)教师和实验室主任点评各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并对组、成员给予奖励。

2.任务实施的效果

整堂课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基本全员参与,听课老师普遍反映良好。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学习内容是以前期的测试数据为基础的,下达的任务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不会觉得无法完成。同时任务也不简单,如果分配的任务过于简单,也激不起学生的兴趣。这次任务是在原有任务完成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对已测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每组在阐述原因的过程中,经常引起其他组的不同见解。如有一个组发现水泥28d抗压强度比国标高,分析说可能是加入砂子级配的原因,另一组给出不同的解释,各组辩论激烈,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空间。另外,针对该班学生即将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课堂上请企业人员亲自指导,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热身”。看到企业试验室主任亲自下达任务,有如进入工作现场,每位学生都想表现自己好的一面,都积极表现。我校经常请企业工程师来校上课或指导,并在这个过程中挑选表现优秀的学生进入企业,相当于让学生提前接受企业面试、挑选,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效果好。

三、需注意的问题

1.教师的“导演”要以课前精心备课为基础

教师要成为“导演”,前提是要有合适的“剧本”和“演员”。这里的“剧本”就是我们常说的教案、说课材料及课堂设计细节等,熟悉演员就是要熟悉学生的基础、特长、性格特点。“开机”之前,老师在驾驭整个“剧本”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组、选派“角色”,例如上台阐述的同学挑选那些平时口才好、不怯场的,数据处理选那些数学基础好的同学等。

整堂课中,看不到老师在那滔滔不绝地讲,只看见一片学生忙碌的景象,老师只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做适当指导。课堂四分之三以上的时间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做、去干,学生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这种放手不是无目的的,而是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干。学生从接到任务开始就分组讨论方案,方案一确定,立即实施,整个过程都在教师的预设范围内。

2.设计适当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目的性

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任务不能太难,太难会让学生觉得反正完不成就很容易放弃;也不能太简单,太简单无法激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课前精心设计课堂,明确各组的任务及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预设课堂效果。任务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干,并且任务完成后当堂消化,不留“隔夜饭”。很多教师经常在课堂任务完成后把方案收上来回去评价,下堂课再讲解,笔者也曾尝试过,效果非常不理想。原因是专业课不是每天都有,可能过几天学生就会淡忘上节课的内容。而本次课让学生完成任务后就自己上讲台来阐述各组的任务实施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这不仅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将来在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分析过程中,使学生会查国家标准,并学会依据国标来分析自己测定的数据。组与组之间不时有讨论,尤其是针对同一品种的水泥,同一性能测定,不同组出现不同结果时,辩论很激烈。同学们在思辩过程中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升,几乎是全员参与,看不到有同学睡觉或打游戏,课堂上呈现一片忙碌的景象,大家都有事情做。有查国家标准的,有核对数据的,有分析讨论结果偏离原因的,有负责上台讲解的。每个组的成员几乎都参与了,体现了一种团结协作、气氛热烈的场面。而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效果,学生只有“动”起来,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3.要有适当的激励机制

例如:每次课后选出最佳男女主角、配角、最佳风采奖、最佳口才奖等,或者事先与企业联系,让企业人员根据课堂表现挑选人才。这样的课堂表现就类似于面试,学生表现积极就不足为奇。

本堂课是针对即将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在企业工作的气氛,把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主任请来亲自为学生下达工作任务,并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实用角度做适当分析、点评,把企业试验室搬到教室,对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热身彩排”,为学生搭建一个工作舞台。课堂设计较好地整合了知识和技能,真正体现了“任务引领、做学一体”的职教课程改革思想,在过程中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提升。实践证明,我校进入企业的学生很少会束手无措、不知干什么,大多数都能很快上手,尽快进入企业员工角色,企业普遍反映良好。

(作者单位: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

上一篇:如何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的教学质量 下一篇:浅析中专电子电路课程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