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09-28 17:20:08

搭建企业文化建设

搭建企业文化建设篇1

关键词 企业 工会 文化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6-000-01

一、依托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搭建企业文化理念“讲台”

繁荣职工文化,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就是要注重对职工思想和心理上的教育、引导,不断强化职工思想道德,使职工对企业文化产生价值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达到与企业核心文化理念协调统一的目的。工会应利用其号召力和组织力的优势,搭建好企业文化理念宣灌的讲台,不断开展形势教育、企业规章制度和安全法规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活动,不断优化企业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全面提升。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紧扣“五比五赛”、“安全文化”、“中国梦、劳动美”等主题,以劳动竞赛、演讲、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大赛、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宣传企业文化理念,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使之深入人心,根植于职工的沃土中,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面展开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依托职工技能素质提高,搭建职工争先创优“擂台”

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人本文化”,繁荣职工文化,推进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文化变成生产力,企业的生产力在哪里?归根到底,就是职工的职业技能。要繁荣职工文化,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必须把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做为关键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在企业内部得到运用,这对职工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会组织要坚持提升能力、以用为本、高端引领、整体推动,以面向全体职工岗位适应性培训为基础,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方向,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用好用活高技能人才为根本,深化培训、练兵、竞赛、晋级、激励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培育企业工匠,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岗位适应性、新技术新知识、线上线下互动式培训,提升职工的职业技能。

三、依托职工安全生产建设,搭建安全文化管理“平台”

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是工会组织对职工的根本维护。要不断深化“安康杯”竞赛等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建立公司、厂队、班组三级竞赛机制。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宣传渠道,通过安全微课、安全漫画、安全技能大赛、职工代表安全培训等形式,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增强劳动保护技能。健全劳动保护各项规章制度,夯实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活动,定期开展现场安全检查,纠正生产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真正做到安全生产常抓不懈。要通过组织职工学习安全规法律法和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知识,强化企业的安全基础,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同时,加强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建设好队伍,利用好阵地,定期开展以“查隐患、反三违、保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将竞争机制、奖励机制、激励机制全面应用于安全生产活动中,推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和安全文化建设。

四、依托职工民主管理机制,搭建企业和谐文化“展台”

工会的基本职能是深入基层,深入职工,掌握了解职工思想动向,倾听职工的呼声,解决职工困难,当好职工的贴心人,同时,对企业决策层起参谋作用,做上情下传、下情上达的联结纽带。可以说,工会基本职能发挥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内部和谐稳定的大局。工会应在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企务公开等基本民主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大力创新民主管理方式,全面拓宽职工民主管理的渠道,充分利用F代信息技术,线上线下优势互补,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地收集职工对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对具有普遍性、全局性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反馈给企业领导,为科学决策建言献策。同时,及时向广大职工宣传企业决策、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引导广大职工共担企业发展重任,同维企业稳定平安,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五、依托职工文化活动阵地,搭建职工快乐工作“舞台”

搭建企业文化建设篇2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服务品牌

烟草商业企业既是烟草工业企业的销售前沿,又是烟草工业企业优质原料的生产基地,承担着服务烟农、卷烟零售户、工业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重任,改进和完善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细化服务内容和服务承诺,塑造有特色、有亮点、有内涵的服务品牌,推进服务品牌在两烟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效落地,做有文化、有担当、有责任、有诚信、有价值的服务,是烟草商业企业认真思考和实践的永恒课题。

一、推进服务品牌建设的意义

1.建设服务品牌是烟草商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需要

随着烟草商业企业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能否适应和引领市场、赢得客户、创造效益,关键要在“服务”的内容、品质、手段上进行提升和调整,构建服务品牌,提高服务水平是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2.建设服务品牌是践行“两个至上”的本质要求

“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是烟草行业的核心理念。要真正落实“两个至上”,烟草商业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服务手段,优化服务流程,将服务品牌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服务于烟农、零售户、消费者、工业企业和社会。

3.建设服务品牌是烟草商业企业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

作为烟草行业商业企业,既是工业企业的分销商,又是卷烟零售户的供应商。商业企业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服务品牌,通过服务客户创造价值,最终实现商业企业、工业企业、卷烟零售户的共赢。

二、搭建五项平台,推进服务品牌有效落地

在推进服务品牌落地的过程中,烟草商业企业应坚持从“全员性、标准化、亲情式、增值型”四个维度,打造面向烟农、零售户的“惠民”服务,面向消费者的“维权”服务,面向工业企业的“协同”服务,面向员工的“人本”服务以及面向社会的“奉献”服务,做到领导服务员工、机关服务基层、全员服务客户。

1.搭建惠民服务平台

深入推进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和卷烟零售户致富工程,按照“发展同向、工作同心、服务同步、利益同体”的要求,促进烟农和零售户增收致富。针对烟农服务,坚持加强水、田、路、烤房等烟叶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进水源工程、土地整理和田间机械化等工作,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提升烟叶生产质量,打通烟农致富通道。要积极争取行业上级支持,用足用好扶持政策,促进烟叶生产减工降本增效,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进程,保护广大烟农植烟积极性。积极参与烟叶生态村办公设施、文化广场等公益项目建设,改善烟农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烟农满意度。

2.搭建消费者服务平台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始终把把维护广大卷烟消费者的利益摆在重要位置,积极组织低危害、低焦油、适销对路的卷烟货源,满足不同层面的消费需求。坚持烟草专卖制度,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卷烟行为,营造安全、干净的消费环境;开通阳光热线,畅通消费者诉求渠道,积极回应消费者关切,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市场信息,做到转作风、强服务、树品牌、塑形象,提高为广大消费者办实事、解难题的自觉性、主动性,推动服务理念落地。

3.搭建工业企业服务平台

深入实施品牌培育工程,强化工商协同营销,以货源保证为前提,以品牌培育为重点,在品牌上规模、货源有保证、协同有创新上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围绕工业企业生产需求,加强烟叶生产基地单元建设,实现卷烟原料订单式生产,为工业企业提供优质烟叶原料。建立有效的工商两家信息沟通渠道,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共谋发展,打造工商双方利益共同体,实现工商双方互惠共赢。

4.搭建员工服务平台

服务品牌建设,是企业全员参与的一项重大工程。每一项服务的落实,最终都要归结于员工服务本身。坚持文化引领,要通过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开展多种多样的观摩交流、经验交流,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职业技能。要深入推进“文体养老”工程,高度重视离退休老同志服务工作,落实“两项待遇”,使老同志共享企业发展成果,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氛围。要通过目标管理、精益管理、量化管理、基础管理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双向信息沟通交流机制,保证服务行为有效实施。通过开展星级营销团队、优秀基层烟站(所)、优秀基层党组织、服务标兵、党员先锋岗、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创建等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为员工搭建服务客户的平台,增强员工品牌意识,提升员工服务质量。要坚持以人为本,把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实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拓宽员工发展通道,使每位员工都看到成长进步的“线路图”,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培养人、使用人,让每位员工在服务过程中增长才干、收获知识、提升价值,营造人人关注品牌、爱护品牌的浓厚氛围,从而实现客户效益、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5.搭建社会服务平台

认真践行“甘做绿叶、真情奉献”的服务理念,自觉尽责报国、回报社会,通过发展两烟生产,实施公益帮扶,真情惠民,服务民生。积极开展“助困、助学、助残、助幼、助老”五助工程,常态化参与捐资助学、扶危济困等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献爱心、慈心一日捐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对社会困难群众、困难烟农及卷烟零售户定期走访和救助。深入开展“结亲连心”活动,对辖区内所有烟农、零售户结对联系,定期上门走访,了解群众诉求,及时妥善处置,以实际行动奉献社会、服务群众,树立负责任的烟草形象。

参考文献

[1]鄢秋荣.精心打造烟草商业企业服务品牌[J].湖南烟草,2006(,3):24-25.

[2]徐晓敏.关于烟草商业企业服务品牌落地的思考[J].江苏商论,2012(,26):96-97.

搭建企业文化建设篇3

建立组织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党政一把手是文化建设第一责任人、党委负责组织实施、各业务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三位一体”的文化建设领导机制;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工作同研究、同要求、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从战略层面逐级分解,形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职能部门分工落实、全体员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示范带动机制。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指南》、《专项文化建设指南》,为各单位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方法途径;通过院属单位申报、听取汇报、现场审核等方式,评选3家单位为“企业文化示范单位”,形成“指南引路-试点先行-示范选树-专题研讨-总结推广-选树典型-持续推进”的示范带动机制。建立评价定级机制。明确将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考核结果纳入综合考核,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价实施细则》,采取卓越绩效“成熟度”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设立三级评价指标和五级评价等级,开展评价级和晋位升级,为文化建设工作提供自我评价的科学方法。

二、抓好四个着力推进文化建设创新

着力推进业务文化建设。实施“质量制胜”战略,深入开展党员QC小组、评选质量放心团支部、推树青年质量放心岗等活动;强化“安全是生命、安全是责任、安全是效益”的安全文化理念,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主题活动;大力宣传践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密责任重于泰山”的价值观,强化保密意识和责任。着力推进研究室文化建设。在院统一的核心文化理念下,形成了张奕群研究室精神、马景来班组精神、张佩珊护理组精神等,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实现一线研究室、车间文化建设的全覆盖,形成具有二院特色的子文化建设系统。着力推进特色文化建设。明确提出“领跑空天防御,打造中华神盾”的创新目标和“敢于超越、勇于攀登、善于实践、甘于奉献”的创新精神,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文化环境,推动二院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提炼总结各型号文化精神,形成“舰船保甲”、“蓝海神盾”、“扼禽猛龙”、“飞龙神剑”等宣传代码;大力倡导“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幸福理念,建立幸福保障网络,组织开展员工帮助计划,建立定期的思想交流与沟通机制,不断提升职工幸福指数。着力推进品牌文化建设。严格按照集团要求,建立以统一的司旗、统一的司歌、统一的标识的“三统一”为核心的形象识别体系,对院属各单位在形象推广中使用的全称和简称进行规范;在军品研制生产中,“红旗”品牌凝聚了我国空天防御导弹武器系统研发生产的辉煌历程,在民用产业中,用优质的服务提升产品的市场价值。

三、搭建五大平台丰富文化建设载体

搭建企业文化传播平台。充分发挥院及院属单位报、刊、台、网、电子屏、文化墙、文化手册等宣传载体的合力,构建了院、厂所、基层三级文化传播网络。成立二院电视台,首次引入新媒体模式,创建官方微博、微信并试运行,提高文化传播的时效性和广泛性。推树黄纬禄院士成为“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时代先锋”,大力宣传“交汇对接雷达团队”“高层楼宇灭火系统”等品牌,提升了“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的影响力。搭建企业文化联建平台。二院和军代室“身份不同、党性相同,职责不同、责任相同,分工不同、使命相同”,以共建型号文化、共建质量文化、共建人才文化、共建和谐文化为主要内容,实现军地文化的联建共促。落实“全院一盘棋”思想,在各单位、研究室、党支部中开展文化共建活动,加强沟通交流,共建优秀文化。搭建企业文化队伍建设平台。2013年6月,院属各单位党办主任、企业文化岗位人员22人参加培训,取得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证。先后组织各单位党委书记、党办主任和企业文化岗位人员赴西飞、红豆集团、三星集团等单位进行企业文化调研,开阔视野,启发思路。搭建企业文化研究平台。以政研会、党建政研会为依托,深入开展文化研究,《科研生产项目全方位思想政治保障工作体系研究》荣获2011~2012年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基于人企和谐发展的航天企业幸福文化建设》荣获2012~2013年度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搭建群众性文化建设平台。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生活。每年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使职工在参与中满足精神文化需求,陶冶道德情操。

四、围绕六大要素促进企业文化落地

内化于心。组织引导员工广泛参与,开展理念确立和深入宣贯,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对文化理念的认同度,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精神支柱。外化于行。将文化理念转化为员工的执行力,把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激情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提高广大员工践行企业文化的自觉性。固化于制。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寓文化理念于制度之中,规范经营管理和员工行为,提高管理效能,实现企业理念的制度化。显化于物。将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成果固化,通过手册、画册、宣传栏、展示墙、网站等多种载体,全面展示文化理念和建设成果。泛化于众。推进文化建设向一线研究室、车间、班组深入,提炼和培育各具特色的基层文化,使优秀的文化理念为全体员工熟知和认同。进化于变。着眼于“建成国际一流的空天防御技术研究院”的需要,用发展的观点、创新的思维对现有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与创新。以系统工程的方法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科研生产、人才培养、党建等各项工作不断提升。2011年被党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12年获“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搭建企业文化建设篇4

关键词:党建工作;企业文化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enterprise competition has changed from simple product competition is the competi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all successful companies have their own advanced, unique enterprise culture. Advanced enterprise culture is the spiritual pillar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ower sour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While the enterprise party building work can be very good cohesion of staff, improve staff qua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the combination of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and play the role of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will enhance the cohesion and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 the work of Party building of enterprise culture;

中图分类号:D412.62

一、发挥组织优势,促进企业、员工的共同成长。

党组织的优势就在于能引领和推动企业发展的思想和精神力量,运用组织工作资源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教育来引导、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把员工的个人目标引导到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上。

一是加强员工互助,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

开展以老带新的收徒活动,在企业内部组织协调下,让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帮助新进职工,使他们更快的提升业务水平,适应当前的工作,以提高员工的整体业务水平,促进企业更快的发展。

二是加强党性教育,培育高素质党员队伍。

以“十”开局之年为契机,加强党员及群众的理论知识教育,将“十”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在日常的工作中,将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将优秀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建立一支平时能看出来,需要时能站出来、危机时能冲上前,关键时能亮出来的党员队伍。

三是坚持以文化人,搭建提高员工素质的平台。

企业要重视文化育人工作,以文化人,组织职工进行培训、学习活动,为员工搭建了提升自身素质的平台。组织岗位技能比武活动,采用培训、考核、学习等手段,将理论知识与岗位技能相结合,激发广大员工学习热情,促进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二、坚持思想统一,注重宣传工作。

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指南,只有坚持思想统一,才能行动一致、目标同向。施工企业流动性强、条件异常艰苦,这就更需要发挥党建工作的优势,做好宣传工作、团结职工思想,使广大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而共同努力。企业党委要紧密联系生产经营实际,注重思想建设与企业文化的优势互补,开展“大干八十天,喜迎十”宣传活动、组织收看“以德为魂 廉洁从政”主题演讲实况录像活动、组织学习“十”精神宣讲活动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搭建了一个紧密联系基层、活跃基层的平台,使广大员工更加爱岗敬业、思想统一,使公司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更加体现企业和广大员工的共同意愿,使企业文化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同时企业党委也要重视舆论宣传和文化引领的作用,加强对内宣传以增强内部和谐度,适度对外宣传以提升外部美誉度:组织编印《施工报》、《职工手册》等一系列文化书刊,办好政工窗口,内外部网站,工会宣传栏等宣传文化阵地,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舆论氛围,搭建了展示企业软实力的平台。

三、加大制度建设力度,不断提高管理绩效。

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就是要坚持将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相融合,通过构建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基层党支部建设等措施,逐步形成规范有序、结构合理、务实高效、科学管用的制度体系。制度是成功的保证,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可以有效的提升制度执行力、提高管理绩效水平。企业党委坚持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同步规划,同步考核,并设立奖金考核制度,将基层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情况也纳入考核制度,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以帮助基层支部明确持续提升的方向,促进党建工作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促进公司健康快速发展。

四、培育廉洁文化,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反腐倡廉建设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保证,廉洁文化是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有力载体。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构建惩防体系、深化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健康、持续、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十”报告中强调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企业党委注重反腐倡廉建设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培育廉洁文化,构建惩防体系,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廉洁从业环境。

搭建企业文化建设篇5

【关键字】搭建;就业平台;促进就业创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毕业生人数连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能否为大学生提供最佳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直接影响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和企业人才选择。目前,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积极搭建立体全方位就业平台成为重要内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措施,提供更加完善的就业服务,营造更加良好的就业环境,从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是搭建供需交流平台

各高校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举办校园应届毕业生大型就业洽谈会、小型座谈会、专场招聘会,实行订单式培养,以促进毕业生灵活就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同时,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积极组织企事业单位到学校参加各类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和人才交流会,开展供需交流,为毕业生提供更加灵活和广泛的选择空间。

二、是搭建就业指导平台

各高校应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借助于新媒体,开设微课堂,面向全校在校大学生开放,进行全程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微课堂的内容设置包括非毕业大学生感兴趣的单位实习信息与自己所学专业就业前景信息及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及国家、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各种政策,大学毕业生关心的就业单位招聘信息以及企业基本状况,一部分大学生关心的创业政策与信息等。面向在校大学生开设微课堂是高校就业工作的有益补充。

三、是搭建就业服务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成为大学生能否顺利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条件。构建一个有效和可靠的就业信息化平台系统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当务之急。一方面高校师生能上网了解就业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方便毕业生就业信息,加大就业信息力度,进而解决高校毕业生供给信息与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的不充分、不对称问题。同时“村官计划”工程等一系列就业计划和行动。高校借助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开展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决策,促进就业匹配。

四、是搭建就业信息微平台

发挥微媒体优势,搭建信息互动平台,高校就业信息平台开通微信与微博等信息交流交平台,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最直接的信息帮助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只要借助微媒体直接通过手中的智能手机及时掌握学校就业相关信息,即可以得到最直接、最有效的就业帮助。同时,大学毕业生能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与信息互动,与高校就业管理部门取得网络在线联系,从而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就业问题。借助微媒体构建就业信息平台,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效率,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与用人单位人才选择。

五、是搭建就业实习平台

应加强学校与外界的联系,建立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加大学生实习、实践工作的指导力度,纳入高校实践工作考核,提高带队教师的积极性。另外,学校应加大投入,建设了高标准的校内实训基地(或工作室),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验室,实行校企导师联合培养的模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就业实习成为促进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

六、是搭建创业实践平台

把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和主攻方向,建立健全政策、培训、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积极宣传推广和总结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典型和经验,大力倡导创业精神,积极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开办企业家讲堂活动,着力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提供创业场所,支持大学参与科研,扶持孵化学生科研项目,提高大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氛围。

七、是搭建就业竞赛平台

以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为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包括软件设计大赛、动漫大赛、工业设计大赛、创业计划竞赛、服务外包、外语大赛等科技竞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看学生竞赛作品成果选用岗位人才成为一种可能。通过参赛作品,让企业对应聘者的学习成果有更直观的了解,为企业与应聘者之间搭建起互相了解的平台。学校还可充分发挥紧密型合作企业的力量,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比赛指导、人才选拔,利用企业设备开展赛前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通过组织和参加竞赛,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就业竞争力加强,学校实现了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目标,企业也能由此发现所需人才,达成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局面。

八、是搭建区域合作平台

各高校为提高毕业生就业,加强区域合作,拓展就业渠道。如实施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事业单位培养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拓展省外就业市场,联系外地企业,搭建与探索以“校企融合”为模式的学生就业渠道,努力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向联动。通过学校与企业、学校与行业、学校与社会在办学上的有机融合,创建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校企融合”等办学机制,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总之,全方位立体就业平台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创业。

参考文献:

[1]王玉娟,盛 莉,韩 平.微营销与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构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8):64-66。

[2]李雪芳,刘燕清.微博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4:16)。

[3]肖爱民.构建良好就业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11):200。

[4]王国军,袁婷.基于WEB的高校校友及用人单位就业资源平台设计[J].电子测试,2014(17):7-9。

[5]裴以明,李秀坚.论大学生自助式信息化就业平台建设[J].广西社会科学,2013(5):182-184。

作者简介:

搭建企业文化建设篇6

关键词:企业实景式实训基地;创新平台;顶岗实习基地;双师型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0.079

1建设企业实景式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真实岗位的实操训练,因此校企要共同建设集教学与实践、职业资格培训、技能鉴定、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企业实景式实训基地。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职业文化引入基地,以企业标准为依据,按照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组织专业教学,实现学校教学环境与企业现场环境、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教学产业园模式下,学校引进真实的企业入驻教学产业园区,学生就可以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完成专业技能的学习。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I学院经过近几年了建设,按照专业群与合作企业共同建设了企业实景式实训基地,包括BPO(业务流程外包)实训基地、ITO(信息技术外包)实训基地和KPO(知识流程外包)实训基地。同时,外包学院还引企入校,设立了“独墅湖创客汇”,目前入驻的校企合作企业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十余家,涉及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电子商务、动漫等行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紧密贴合。无论是实训基地的建设还是引企入校,都为学生实训项目的学习提供了真实的企业环境。

2搭建技术开发与服务的创新平台

为了提高校企双主体产学研合作的效率,校企双方需要搭建技术开发与服务的创新平台,具体包括:(1)共同制订技术创新规划,立足于合作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兼顾到行业的共性难题,提出合理的技术项目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2)共同组建研发团队,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人才优势,坚持“老中青”相结合、学校骨干与企业骨干相结合,围绕创新需求组建研发团队。(3)共同搭建创新平台,一个新产品的研发需要多种创新技术的集成。如果是原始创新性质的技术需要发挥职业院校的优势,如果是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项目需要企业的工程化试验,作为“双主体”的校企应协同申请建设相应的创新平台。(4)搭建服务社会平台,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开展技术协作,共同开展应用技术咨询、新技术培训和推广等服务,推动企业改进工艺流程,推动产学研向深度发展。

3开发学生顶岗实习基地

顶岗实习是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校企双方要共同开发学生的顶岗实习基地,一方面能够为学校解决学生的顶岗实习问题,另一方面也为企业解决了用人问题。

针对入驻校内的企业,双方可以共建校内实习基地,由校方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师资等,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入校内企业参加实习,并由专门的实习指导老师与企业导师对接,共同管理、指导学生的实习。校内实习基地的模式,学生就在校内参加实习,不会出现学生外出的安全、住宿等问题,但是因学校场地有限,该模式接纳的实习生数量有限,所以校企双方需要开发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应由校企双方根据各自的需求,通过产教联盟会议进行洽谈,签订合作协议。一方面,学校要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定期派送符合要求的学生参加实习,为企业提供人力支持,以缓解企业人员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人员要和学校老师一起根据岗位需求制定实习计划,共同指导学生实习的任务。校企双主体共同开发实习基地,并实行双主体管理的模式,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的教育资源,又可以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形成双主体互动、校企双赢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4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教师是校企合作双主体教学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是校企双主体合作的重要任务。学校应根据专业需求聘用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组成兼职教师队伍,并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以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解决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弱的问题。同时,学校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在企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以校企合作项目和顶岗实践为载体,在工作岗位中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以解决专任教师实践能力弱的问题。此外,学校的专任教师和企业的兼职教师可以通过“一对一的互帮互助”形式,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升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培养学生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奎.“双主体”模式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5,(3).

[2]刘秀艳,范雅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2015,(11).

搭建企业文化建设篇7

关键词:基层领导领导干部领导干部考核干部考核评价

在企业中,基层领导干部队伍是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各项工作的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只有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基层领导者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推动企业发展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解决班子自身问题的能力,才能带出好的队伍,做出好的业绩,建设好的企业。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中,开展思想和业务培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考核约束、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感到,在落实以上各项措施当中,还应注意以下工作细节,才能使干部队伍建设达到更好的效果。

1改进干部队伍结构,应注意基层领导班子成员的科学合理搭配

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是领导班子建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近年来,在干部选拔中,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通过看业绩、听公论等方法,大批有能力、高素质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在原岗位上工作出色的干部,调整到一个新班子中后,却难以发挥原来的优势,1+1的结果是小于2。分析其中的原因,班子成员在性格、气质、素养以及经历的不相融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这就提醒我们,在加强班子建设中,成员的合理搭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这恰恰是我们以前工作中未加重视的一个方面。笔者认为,在选拔或调整领导干部时,至少应考虑三个方面的搭配。一是年龄结构的搭配。一个班子中,比较合理的搭配是老中青结合,使之既有老同志的经验、资历和威信,又有年轻同志的知识、朝气和闯劲,更有助于形成干部培养的合理梯次。二是性格结构的搭配。以动静结合、快慢相当为宜。班子内性格外向急躁的人员比例大,固然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但可能存在决策不够周全、意见难以统一等问题,并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矛盾激化;而班子内向性格者偏多,则可能产生沟通困难,降低工作效率,长期下去,可能在班子内积累矛盾。合理的搭配应是内外结合、急缓相适,性格互补,能够较好地减少矛盾和工作漏洞,发挥班子的整体功能。三是知识、能力和特长结构的搭配。基层干部配备,应专业特长为主,但一个班子中,至少要有一名管理型人才,从而使各项工作都能统筹兼顾,以适应目前管理体制下,多方面管理评价的要求。此外,还应特别注重党政两个一把手的合理搭配,按照党政两个岗位职责的要求,全面分析各自的能力、知识、专业、年龄、性格、气质和经历等特点,按照发挥专长和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合理搭配,做到扬长避短,相得益彰,以有利于班子内主要领导同志团结共事,使领导班子成为整体素质优良、成员优势互补的坚强集体,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

2领导干部的管理考核应多维度评价

领导干部的考核,一直是干部管理工作的难点。用抽象的、同一的标准去衡量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干部,不利于客观准确地评价干部,不利于干部自身素质的提高,不利于按岗位要求去使用配备干部。笔者认为,干部考核应从德才兼备这一根本标准出发,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干部,按照干部任现职所应具备的条件,制定出具体标准,尽可能具体地、量化地、客观地进行考核。具体来讲,我们要求高层干部具有战略眼光,出色的组织才能,善于决断;要求中层干部思想敏锐,综合分析能力强,熟悉业务,具有一定的组织才能;要求基层干部贯彻执行中高层指令,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有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精神。这三个不同职责、不同素质要求的层次,在考核中标准应有所不同。无论是选拔考核,还是继续任职考核,或是对后备干部考核,都应根据不同层级、不同岗位来确定不同的考核标准。

建立标准的关键是分辨和选定描述各类职务、岗位的特征要素。比如,对机关干部应重点考核分管工作完成情况、为基层服务协调情况、分管工作横向排序情况等;对基层单位的干部则应重点考核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职工队伍管理培训情况等;对正职的考核除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外,还应增加管理方面的考核内容;对副职的考核则更多的以具体工作为主,等等。对各岗位考核应以岗位规范为依据,订出具体的目标(指标)、完成程度、时间等标准,并将评价标准具体量化,进行定量测评,使考核结果能够比较。考核的形式应把日常考核与阶段考核相结合,通过对考核对象有关情况数据的收集、整理、计算、分析等评价干部的综合情况,并分阶段记入绩效考核结果,兑现奖惩。

3干部培训应注重系统性、经常性和层次性

加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从人力资本的角度重新定位干部培训,将培训视为一种投资,将干部视为企业的一种资源,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升给企业带来的发展将是这种投资的汇报。在领导干部培训中,应突出内容的系统性、教育的经常性和组织的层次性,从而提高干部培训的实际效果。

增强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应从企业发展和岗位需求出发,以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政治理论知识为主,制定较长期的培训计划,使培训对象经过一段时间系统性的培训,对培训内容有较全面的掌握,思想、业务和管理能力有一个层次性的提升。同时,系统性培训也有利于对培训对象和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价。

保持干部教育的经常性。在培训形式上,应着重抓好定期的脱产培训,确定1~2项重点内容,集中培训,学深学透。同时,还应建立日常学习制度,组织好高层次的专题讲座和日常学习,并适当组织开展读书活动、体会交流等,做到学习培训经常化、工作化、生活化,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注重干部培训的层次性。不同层次的管理干部对培训的内容、形式有着不同的需求,较高层次的管理者更多的需要战略层面的知识,希望得到管理能力、决策能力的提升;基层的管理者则更多的需要专业知识、基层管理知识的培训,希望在专业能力、基层管理能力和做人的工作能力上得到提高。区分层次进行培训,就能够对症下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作风培养应注重群体文化引导作用

搭建企业文化建设篇8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战略

21世纪以人的创造性和智慧为核心要素的创意产业蓬勃兴起,已成为世界产业和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为加快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各省市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制定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经济质量的必备前提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实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是提升区域经济质量的必备前提。文化创意产业与优势产业的结合,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逐步改变过分依赖传统支撑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将拓展新的空间,而且还可通过对工业、农业等其他产业部门的融合、渗透,把文化创意、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传统产业“低附加值、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从而带动区域传统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必要举措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仅仅具有经济学的含义,也具有较强的文化意味。文化、艺术的要素通常即是城市品位、城市素质、城市环境的重要指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城市品位、城市素质,改善城市环境的必要举措。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可以改善城市形象、培养创新人才、提升人才素质,亦可丰富文化生活、满足精神需求、提升城市人文素养,是打造文化高地,营造城市文化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抓手。

(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精致的艺术文化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让创意和艺术文化顺利实现产业化的生产与流通,最大程度地在数量与质量上满足人民文化生活的需求,提升大众的生活品质。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的几大门类中,无论是信息服务业还是动漫游戏业的发展,还是教育培训业亦或是文化休闲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均会极大地丰富区域的文化市场,不断满足人民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提升生活品质。

(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城市竞争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中国城市之间已进入软实力竞争时代,单靠粗放式的资源消耗、廉价劳动力换取硬实力发展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软实力正成为国家形象和城市力量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善谋发展、主动出击、争取资源、上下联动壮大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与实力,繁荣文化事业,实现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和谐协调发展的目标,是提升区域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一)审视资源

审视文化创意资源是规划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的前提。文化创意资源可分为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的精神资源。

有形的物质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载体,它大致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富有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如名山大川;二是富含历史文化内涵的遗址和文物,如名胜古迹;三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工艺、饮食文化资源,如菜系;四是文化设施与设备资源,如电影院。无形的精神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一是优良的精神传统资源,如历史传说:二是通过文化艺术体现出的艺术审美资源,如昆曲越剧:三是民俗风情资源,如生活生产习俗、社交礼仪习俗。

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对区域文化创意资源有非常深度的了解。所有战略的制定都有赖于资源基础,有什么样的资源才能确定什么样的产业发展战略。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发达地区,其强大的经济、技术基础是发展“高技术含量和资本密集”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高地。中部地区有丰富而多样化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决定其走以文化资源为内涵、以品牌运作为核心的产业发展路径。西部文化资源如民族的、古朴的、文化的艺术要素和现代的、品牌的、市场的甚至是全球的开发理念结合起来,走市场化的西部文化资源开发道路。

(二)错位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经济条件、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科技水平以及民族、宗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区,使我国的文化及文化资源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要在审视区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发展,与周边及全国其它区域形成错位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差异也是优势,有了差异就有了竞争力。创意就是有差异,失去了差异化,谈何创意?谈何文化创意产业?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同构化、同质化比较严重,只有实施差别性发展策略,才能避免两败俱伤的现象发生。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在差异化的基础上,与周边及全国其它区域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增强集聚能力,构筑辐射高地。比如“长三角”主要城市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方面一定程度地体现了差异化竞争的态势:上海的张江文化产业园区、南京的世界之窗创意产业园区、杭州的动漫产业园区、无锡的工业设计园等。而“珠三角”的三个主要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正在以“广州文化,深圳设计,香港商业”的格局错位发展,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与影响力。

(三)整合资源

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坚持集聚发展、资源整合的发展思路。要以文化资源为依托,以资本为纽带,以创意人才为支撑,以产业园区、重点项目为载体,以市场化为基本取向,进行全方位的资源整合。

1 整合好历史文化资源。在全面了解区域资源的优势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找准切入点,对文化资源盘点梳理,整体规划,深入挖掘,科学合理开发。

2 整合好资本。通过搭建融资平台,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实现政府资金、银行贷款、民间资本、上市融资等多种途径有机结合的资本融合。

3 整合创意人才资源。创意人才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第一资源。创意人才资源整合得好,才能集聚起雄厚的人才资本,增强人才资源整体竞争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通过环境引人、感情留人、项目聘人、投资育人,达到整合人才资源的目的。

4 整合好载体资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的建设。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的建设中,要树立精品意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

5 资源整合市场化为基本取向。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整合不是对现有资源的简单相加,是必须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办事,要以资产为纽带,以资本运作为支撑,通过市场运作和产权交易,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在更高平台上的有机整合,让各种社会资源向高效文化创意产业流动。

(四)搭建平台

在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和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之外,要促进文化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政府必须以健全和完善文化产业促进体系为抓手,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信息平台、技术平台、人才培养与交流平台、市场交易平台、投融资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环境。

1 搭建信息平台。文化创意产业信息平台面向科研人员或特定行业,提供相关文献、成果转化、专家咨询等专业性的文化信息服务。例如,数字内容产业信息平台、影视产业信息平台、出版信息平台、旅游信息平台等,都属于专业文化产业信息平台的范畴。

2 搭建技术平台。文化创意产业整合企业、高校及设计机构的设计研究与技术设备。为设计师和企业提供科学的设计技术支撑。以动漫产业为例,我国动漫企业几乎全是民营的,其共同特点是规模小、技术力量弱、资金人才缺乏,而动漫业是个高投入的产业,只有建立文化产业公共技术平台,才能迅速改变动漫民企“少资金一技术水平低一缺好作品一效益不高一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

3 搭建人才培养与交流平台。依托专业院校、教育培训机构和企业多方力量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引导文化创意企业加强对周边地市的业务拓展、设立分支机构:同时加强引进国内外知名文化创意企业(机构)进驻、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交流会,努力搭建知识界、文化界和经济界的合作交流平台。

4 搭建市场交易平台。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品再到文化产业,都是在市场交易的基础上发展的。通过举办高水平的文化类会展(如:文博会、休博会、动漫节等)、产业园区建设(将园区打造成有较高知名度、相当规模的艺术品交易场所)及数字化交易平台等措施搭建文化产品交易平台。

5 搭建投融资平台。通过出台相关投融资政策。开展“投融资项目洽谈会”、“银企联姻”活动,成立专门服务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引进国际国内优质金融机构,搭建融资平台。

6 搭建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成立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举办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及专利信息运用培训班,普及知识产权保护认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信息监测平台建设。利用行业协会、机构的专业优势和市场信息优势及完备的监控档案,对发现有制假、售假现象的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进行动态跟踪监控,从严规范。营造出“以假为耻,以真为荣”的市场正气: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协作平台,利用行政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机构及相关规章制度,同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把行业协会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力量,实现更深层次上的知识产权资源共享和协同模式,建立“政府主导、行业协同”的协作配合机制: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动打击平台,形成“一处预警。分级联动”的全辖区联动机制。

(五)塑造品牌

文化品牌体现了文化创意的核心竞争力,对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巨大的提升和带动作用。文化品牌所具有的整合效应、聚集效应、增值效应、辐射效应、放大效应等,使得区域文化资源得以优化配置;使人、财、物等资源在区域市场快速聚集;使文化产业增值能力得以提高:促成文化产业链形成,拓展市场发展空间:扩大区域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区域文化产业要赢得市场,就必须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

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化发展战略包括城市、园区、项目等层面。无论是那个层面,相互之间具有拉动效应,通过品牌化提高其附加价值与可持续发展。其一,是对原有文化的发掘,从历史的、民族的、民间的、现有的各种人文奇观中发掘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与底蕴的文化品牌,深入分析所发掘的对象,把握其文化个性,并根据原有文化的内涵予以创造性的发挥。如《印象刘三姐》将“刘三姐”悠久的历史传说、桂林世界级的文化旅游资源与张艺谋这样的国际型导演创造性组合在一起,演绎出一个实景演出的品牌传奇。其二。创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的、富有现代气息的文化品牌。创意是一个文化品牌成功所必需的。如“超级女声”、“蓝猫卡通”、“喜洋洋与灰太狼”等就是创意得以成功的典型范例。

(六)构建产业链

产业化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支撑。中国文化产业必须打造产业链,才能产生规模效应和互动效应,中国文化产业面对国际大集团,“好比是单一步兵兵种和对方海陆空立体多兵种竞争”。与传统产业链不同,文化创意产业链是以创意为龙头、以内容为核心,驱动产品的创造,创新产品的营销,并通过后续衍生产品的开发,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链条。在这个链条中,创意是核心价值,产业链通过创意的“价值扩散”来实现――原创企业通过合作开发、专利技术或者版权转让形式,把创意的核心价值扩散到周边关联产业中,形成长线生产能力,扩大产业链的规模。湖南省的卡通、动漫产业领跑全国同业,拥有国内第一个卡通原创驰名商标“蓝猫”以及“虹猫”、“山猫”等一系列原创卡通形象,年产值13亿元。这些主体产业如果能与儿童玩具、文化用品、儿童服饰、体育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主题公园等衍生产品链接,产值可能达50亿、100亿甚至更多。横店集团以影视文化旅游为切入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但带动了与文化创意直接相关的产业,也带动了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和体育等在内的大文化产业,同时也带动了信息:金融、商贸、物流、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

三、结语

上一篇: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下一篇:学校法律法规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