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畜牧业生态经济发展的系统探讨

时间:2022-04-21 01:02:16

有关畜牧业生态经济发展的系统探讨

[摘 要]所谓的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是指畜牧业经济系统运行与生态系统运行的有效融合,它要求经济系统运行遵循生态环境发展规律,而生态发展同样需要经济系统运行来支撑。本文在兼顾需求、效益、资源、生态的综合生态经济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的基本目标,希望能实现畜牧业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探讨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3-02517-01

1.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主要特征

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在多系统、多主体约束存在的情况下,将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运行有机联合起来,实现有效融合,建立能够兼顾需求、效益、资源、生态的综合生态经济体系,具体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强调自然平衡,追求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生态与经济有效融合,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分解环节保持稳定,可以大大促进产业平衡的发展。 现代生态畜牧业不仅在向社会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禽畜产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以有利于环境状况的改善的生产方式组织生产,强调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至少不破坏生态环境。

第二,丰富畜牧经济体系,强调系统投入和绿色产出。生态畜牧业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所需的优质、安全、营养的肉、蛋、奶等食品,而且还涉及到种植、饲养、加工、贸易等各个环节,已经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和必然阶段,形成了一个高效、无污染的畜牧生产体系。其经济功能涉及诸多行业,各个行业、环节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和要素受到干扰,将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波动和变化,失去原来的平衡。

第三,技术生态化和现代畜牧科学技术的高度应用。草场改良与管理技术、配合饲料生产技术、动物育种技术、畜禽养殖环境控制技术和动物疾病检疫防治技术等现代畜牧科学技术支撑起了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科学技术的运用可以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转化利用率。特别是在材料加工技术、产品设计与包装技术、污染控制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等方面,要本着物质高效利用、注重生产过程零排放,做到工艺流程的生态化。

第四,维护生态平衡,发挥畜牧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畜牧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也要满足后代人发展的需要。高效生态畜牧业要在遵循动植物自身的生民规律的基础上,突破资源与环境瓶颈的约束,在生产发展、经济增民与资源环境保护中找到平衡点,提高畜牧抵御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及环境风险的能力,实现畜牧生产经营的生态化、产业化、市场化,实现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第五,改善收入结构,增加社会福利。高效生态畜牧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多样,而且运行的环节也在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高效的畜牧业生态经济可以减轻农村人量剩余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提供新的就业与收入机会。同时可以通过畜牧业中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管理方法带动乡镇的社区建设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这些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与区域发展。

2.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内部一致性分析

是国家和地区在制定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时必须要考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由于生态运行和环境保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只有把发展生态经济中的生态运行和经济运行作为一个整体,才能使资源要素、环境要素和各种生产要素在先进技术的作用下实现优化配置,更好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因此,进行综合考虑,使两者的发展具有一致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畜牧业生态经济是在特定时间下特定区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具体形式,具有明显的时空性。由于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阶段不同,不同地区在畜牧业生态经济构建中所采取的模式也千差万别,外在生态环境也有差异,例如以工业为主地区和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平原地区和山区.、放牧为主和养殖为主地区,实现畜牧业生态经济的途径不尽相同。因此,畜牧业生态经济是从具体条件和发展模式上来实现持续发展的。

第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资源享赋这一矛盾滋生了生态经济这一产物。生态畜牧经济作为生态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利用现代畜牧科技成果和传统畜牧业精华部分,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情况,科学地将动物、植物、微生物组织起来,同时增加畜牧业收入、保护环境、满足人们需求,形成一种生态经济体系,实现无污染和零排放,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融合组成的复合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但两者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明显的不同。物质能量循环遵循的是自然规律,是生态系统的主导形式,畜牧业的生态系统是在系统内部依靠食物链进行了能量传递和物质转化。而在经济系统中,物质转化具有更大的开放性,消费者、生产者、政府等主体的作用更为突出,更多的留有人为的痕迹,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方向、生产者生产方式和方向、管理者的管理取向,甚至连物质的流动方向和能量的转化方式都可以人为决定,因此经济系统的生态问题也就更为突出。

第四,两个系统在实际的运行中却是不可分割的,畜牧生态系统与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在市场经济中,畜牧业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的转换是通过市场把产品传递到顾客进行消费完成的,如农户用粮食、饲料喂养禽畜,肉制品加工购买禽畜进行在加工,而消费者购买这些禽畜产品等等,这些物质与能量转换是由经济系统完成的,而不是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的规模和发展速度是由这种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特别是居民的消费意识与行为、生产者的意识与行为等主体又受经济系统中输入的量的影响,包括完成的物质和能量的分解,以及再加工和合成的肥料、饲料。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通过物质能量的不断流动,经济的运行,相互融合成为具有反馈控制作用的复合系统。

3.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的内部矛盾分析

在一个良性循环的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但是由于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找不到平衡点造成两者经常产生矛盾而互相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运行周期不一致性,生态运行的周期与经济运行的周期往往是不一致的,经济运行中不恰当的经济运行方式就会打乱生态的平衡,如果运行速度远远快于自然界的生态更新速度,就会致使生态经济系统需要更民的周期来恢复原有的平衡,因此这种破坏性往往具有长期的影响。

第二,运行速率不一致,生态系统运行的有序性和经济性。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转化往往沿着食物链顺序转换,系统是相对稳定而有序的。而经济系统的运行并不一定是有序的,而更讲究效率性,因此可能会造成系统中某一主体为了局部利益而牺牲整体的利益。

第三,投入收益周期不一致,生态效益获得往往是长期的,经济效益的获得则短的多,但是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因此经济系统中的主体经常会为了短期的收益而牺牲生态系统长期的收益。这种现象也出现在科技投入中,为了获得更多的回报,往往将更多的科技投入和发展往往更多的放到经济运行中,因此废物资源化技术、消除污染技术、促进资源再生技术研究和推广。

4.小结

但是由于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经常产生矛盾而互相制约,这是由两者在实际运行的不平衡性造成的。生态与经济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矛盾关系决定了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方向和效果,而人的行为是矛盾运动状况的关键因素,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是否可以有效的运行、反馈、调控和循环是由人的行为决定的,如何从系统的角度来考虑畜牧业生态经济发展对于畜牧业持续做人做强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基于“大工程”理念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下一篇:高校基建项目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