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研究

时间:2022-04-20 07:10:49

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研究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O7-0228-01

摘要:所有以财产为标的的执行案件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调查执行财产。判决的胜诉并不意味着最终债权的实现。发现不了被执行人没有财产,法院就难以执行,因此对执行财产的调查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财产发现 申报财产 法院调查

一、我国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概述

(一)简述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

1、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的概念

执行财产调查制度是为实现执行根据的内容,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调查的一个系统制度。我国目前执行财产调查的途径有三种:法院调查、申请执行人提供执行财产线索、被执行人申报财产。民事执行程序是为实现审判程序或其他法定程序确立的具有执行力的法律文书的内容,最主要的步骤是查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

2、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一,法院调查阶段(1982年―1991年)。该期间我国实行的是法院职权主义,法官享有对诉讼的完全控制权,民事执行程序也是如此,执行财产的发现主要依靠法院。

第二,法院调查和申请执行人提供线索阶段(1991年―2007年)。1991年民诉法修改,我国市场经济开始建立,经济交往的频繁使大量民事纠纷涌入法院,执行案件大幅度增长,单纯由法院调查执行财产已不现实。法院参照审判程序开始重视申请执行人的作用,强调由其提供线索和证据。1998年最高院下发《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确立了申请执行人负有提供执行财产线索的责任。

第三,法院调查、申请执行人提供线索和被执行人申报财产制度并行阶段(2007年至今)。2007年民诉法修改,第217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法定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民事执行程序确立了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执行财产的发现处于三种手段并行的阶段。

(二)研究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的意义

1、保护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合法权益

执行程序的启动主要是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为实现申请执行人“经过审判程序或者其他法定程序所获得的权益”,有必要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调查清楚。对于被执行人财产的执行,在查明执行财产状况的前提下,对于被执行人及其抚养的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应当有所保留,而不致全部执行。

2、解决“执行难”

“执行难”是我国民事执行的主要问题。1999年中央11号文件概括,“执行难”一个方面是“被执行人财产难找”。i研究执行财产调查制度,发现问题并完善该制度,使执行程序不会因财产难找而无法完结,导致人人责难。

3、维护司法权威

司法权威的树立不仅仅是审判程序的公正,若在执行程序不能实现胜诉人的利益,之前确立的威信会遭到质疑。作为执行程序的重要环节,执行财产调查必须得到重视。因为被执行人财产不确定使申请执行人的权益得不到保护从而质疑法院。同时被执行人逃避执行会对司法产生轻视的心理,整个社会对司法的信任体制就不存在,司法权威难以确立。因此,对于执行财产的调查对于司法权威的维护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得到重视。

二、我国执行财产调查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法院调查手段存在的问题

首先,法院调查的操作过程不规范。调查手段主要有:查询、搜查、传唤等,各种手段的采用在实践中有较大的随意性。其次,法院调查工作繁重。我国自然人、法人财产状况不透明、整个社会信用体制的不健全,导致有限的人员和司法资源不能完成对执行财产的查找。

(二)申请执行人提供线索手段存在的问题

首先,法律“并没有规定其是作为权利还是义务,性质认定的不同使申请执行人的做法不同”。ii其次,对申请人发现财产的手段法律并没有赋予。虽然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因经济交往而熟悉对方的经济状况,但被执行人藏匿财产及申请人能力的有限和权力的缺乏,该手段作用的发挥并不明显。

(三)被执行人申报财产手段存在的问题

第一,财产报告令发出的时间。从执行通知发出到财产申报期间成为被执行人“逃跑时间”,此期间的不确定使执行财产报告令的作用大打折扣。第二,我国财产登记状况的混乱使该制度的作用发挥并不尽如人意,即使申报了财产,也有可能事先隐藏了财产。第三,违反报告义务处罚力度不够。在隐藏财产和轻微的处罚两者之间,被执行人权衡轻重当然会选择后者来规避财产的执行。

三、完善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

(一)完善执行财产调查手段

第一,法院调查手段。对法院调查执行财产的程序、权力等做出详尽的规定, “探索建立分段集约化机制,改变之前的案件到人机制”。iii另外还要对协助调查人的协助义务有具体的确定,因为调查是双方互动的行为,仅靠法院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第二,申请执行人提供线索手段。立法确定此为申请人的义务。并且应赋予申请执行人相应的查明核实执行财产的权利。

第三,被执行人申报财产手段。首先,严格控制财产报告令发出的时间,同时发出执行通知书和财产报告令。其次,明确规定申报财产的主体要,对于被执行人的申报也要告知申请执行人。最后,对于违反财产报告义务的被执行人加大处罚力度,情形严重的,可以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二)相关配套机制

执行财产的调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会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仅依靠以上三种手段并不能有效的发现被执行人财产,需要许多机制的完善与配合。如:执行风险告知机制、执行威慑机制、“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债务人名册制度等。iv执行财产的调查并不单纯是解决个案申请执行人利益,该制度的完善与否会影响到整个执行体制,因此,对于执行财产的调查需要社会各方面的互相配合。

注释:

[1]陈桂明,王鸿翼主编.司法改革与民事诉讼监督制度完善[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郭兵主编.强制执行论[M].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179页.

[3张平平.2010年优秀硕士论文: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研究[D].第31页.

[4]郭兵主编.强制执行论[M].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182页.

上一篇:小学语文中的创新教育 下一篇: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