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景教学中培养幼儿交通规则意识

时间:2022-04-20 06:24:19

在情景教学中培养幼儿交通规则意识

【摘要】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让人触目惊心,使多少个家庭因此而失去了欢乐。培养幼儿的交通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重中之重。我们尝试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与方法培养幼儿的安全行为,帮助幼儿形成初步地交通规则意识,并运用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情景教学让幼儿在玩中学,对他们渗透一些交通安全知识,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形成了自觉地自我保护意识。

【关键词】情景教学 培养 交通 规则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让幼儿用形象、直观的方式去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加强幼儿交通安全教育和交通规则意识的培养。我们在大班社会教学《我会过马路》这节活动中,特意为幼儿创设了接近于幼儿生活、安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景,营造了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从众多的交通安全标志和交通规则中选择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能为幼儿理解的标志符号,融入到情景中,通过角色游戏方式让幼儿轻松体验、学习,增强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规则意识。

一、巧妙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认识交通标志。

我们在对幼儿实施一项教育时总是让幼儿先懂得为什么需要这一条规则,它带来了哪些益处,它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我们在课前的生活经验铺垫中让幼儿在父母的陪伴下去观察马路上的车辆是怎样行驶的,在“十”字路口都有什么标志,是干什么用的?行人、车辆过马路是由什么机关控制的?孩子们在实地考察后纷纷向我们表述:“马路上有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十“字路口有斑马线……”孩子的语言虽然幼稚简单,但在实地观察中孩子对交通标志的理解却是深刻的,只有了解了交通标志的作用才能对后期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向和调控,减少盲目性,为下一环节培养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景,帮助幼儿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我们将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转移到幼儿的课堂教学中,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积极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孩子们看到马路上的斑马线、红绿灯、小汽车都跑到教室里了,而且红绿灯还会亮呢?孩子们惊叹不已!

情景一:

当伴随着一曲滑稽的音乐,一个调皮的小学生在马路上又蹦又跳,在他左顾右盼之后横冲直撞地向马路对面跑去,只听“嗤”的一声急刹车,调皮的小学生险些被撞伤。看到这一段情景,孩子们紧张的倒吸了一口气。当我们让孩子们讨论,这个小学生做得对吗?为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这位小学生不能跑到马路中间,要走在斑马线上:有的说这位小学生要等到绿灯亮了才能过马路:有的说……。

情景二:

一首欢快的音乐响起来了,一位叔叔骑着摩托车,一位阿姨开着小汽车迎面驶来,快到十字路口了,红灯亮了,叔叔停下车耐心地等待,而那位阿姨却开过了警示线才急刹车停下来。当孩子们看到这段情景时直摇头,我们又一次向孩子们抛出了疑问:这位叔叔和阿姨谁做得对?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那位阿姨不遵守交通规则,那位叔叔做得好,在”十“字路口不光车辆要看红绿灯行驶,行人过马路好要看清红绿灯”。我们乘胜追击,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兴趣,激励大家,你们想不想也来扮演行人,扮演小司机试一试,让我们看看谁是会看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孩子们跃跃欲试,谁也不甘落后。可见,创设适宜的情景,让情景环境开口说话,远远胜过死搬硬套强加给他们的规则更易于让幼儿接受,自然孩子也会更乐于遵守。

三、大胆放手,让幼儿在情景表演中体验规则意识。

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地放手,以尊重幼儿意愿为原则,以引导为手段,允许幼儿自己去思考游戏规则和要求,在游戏中探索规则和要求的合理性。

第一轮游戏:一位小女孩扮演了一位小学生,还有孩子自由结伴扮演了一位妈妈和孩子,还有两位小朋友扮演了开车的司机。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小演员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妈妈带着孩子过马路,看到红灯亮了,孩子正要往过跑,扮演妈妈的一把拉住了他。再看两位小司机,他们两手紧紧地握在方向盘上,他们都能看着交通标志行驶,可似乎方向盘还是不听使唤,在两车相遇时撞车了。我们引导孩子们针对这一轮游戏进行评议:孩子们目光很灵敏,一下就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有的说如果两辆车都走在自己的车道上就不会撞车了:有的说小孩子要听妈妈话,不能在马路上乱跑:有的说这次扮演小学生的小朋友过马路做得最好:有的说过马路时会遇到老爷爷、老奶奶,我们要帮助他们。

第二轮游戏开始了,孩子们的兴趣丝毫没有退减。孩子争先恐后,有扮演盲人的,有当司机的,有扮演爸爸、妈妈的,有当小学生的。这下游戏更热闹了,瞧!一对爸爸妈妈带着孩子按绿灯指示从斑马线上过了马路,三五个小学生结伴来到“十”字路口,却恰好遇上了红灯,看得出他们有些着急,眼睛一直盯着对面的绿灯,绿灯终于亮了,孩子们高高兴兴地过了马路。一位小学生回头一看,一位盲人老爷爷正慢吞吞地摸着过马路,她三步并作两步迎上来搀扶着盲人老爷爷过了马路。再看我们来来往往的车辆,小司机们投入游戏中虽然有些激动,但却没有忘记他们自己应该遵守的交通规则,一辆辆小汽车在马路上井然有序地奔跑着。

由此可见,要想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就要给孩子们创设轻松愉快地情景教学环境,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主动认同交通规则,相互监督。这样孩子们自然就会心甘情愿地遵守交通规则,而且这种接受将会记过牢记在心。

四、提供空间,让幼儿在自评中进一步巩固规则意识。

其实,不论是进行什么教学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自评都相当重要,幼儿的自评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其规则意识的形成。很多的规则是比较细致的,幼儿光是知道,不在实地情景中进行体验,那只是“纸上谈兵”,收不到最佳的效果。假如每进行一个游戏,老师都啰啰嗦嗦说上一大堆的游戏规则,幼儿难以从大量的词汇中找出规则的要点,有时没有经过实际体验,幼儿一般也不太理解,从而不愿听,不愿接受。在这节活动中,每组织幼儿玩完一轮游戏,我们都让孩子们自己来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们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前提下自觉、自愿地接受了游戏规则,自然也就乐于遵守。久而久之,幼儿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也便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总之,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并见效的。它需要长期、反复的引导,只要我们能幼儿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持之以恒,一定能使幼儿将各种行为规则化为心中自主的、自觉的、习惯性的良好行为,使我们的孩子,将来顺利地融入社会。

上一篇:欣赏课中兴趣的激发 下一篇:善待学困生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