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课中兴趣的激发

时间:2022-02-15 12:17:07

【摘要】美术欣赏课对学生的成长必不可少,究竟从什么地方人手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欣赏要突出重点,要手段多样,要角度独特,要调动情绪,要言简意赅,以达到开阔眼界、培养爱好、陶冶情操之目的。

【关键词】 初中美术 农村 欣赏 兴趣 激发

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曾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美术鉴赏教学中,如何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美术作品的魅力,来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的境界,这是美术教师应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究竟从什么地方人手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们可以先认知教学对象,找出各个学生的爱好和特长,然后唤起他们对自身优势因素的优越感来激发对美术课的热情。更要善于找出每个学生的差异,从不同方面来鼓励他们学习。美术属于视觉艺术,是用眼睛欣赏美术作品,它的特点是直观的和形象的。要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就要使所选择的美术作品能形象地吸引学生,并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

美术教师首先要了解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其次要有一定的实际动手技能。学生往往讨厌枯燥的理论,喜欢实践,教师如能娴熟自如地当场演示操作,学生则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要求美术教师更应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崇拜对象,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并能长期保留。

其次要搞好教学设计,增强趣味性,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美术鉴赏的作品大都是大师们独一无二的创作,讲求个性,展现对生活的主观感受。作品的创新来源于大师们丰富的想象力。美术鉴赏的学习提供了创新意识学习最适宜的环境。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学习或从经典作品的欣赏中去体验创新精神。

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这也许因为在欣赏传统的再现性作品时,有关史料和作品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符合了学生追求现实意识和经验的需求,故而造成一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良好的假象。而现代表现性作品欣赏的着眼点不能直接为日常意识所接受,学生一时无法超出现实经验和欣赏习惯的阈限,因而使教学发生了困难。对“有意味的形式”的感知和体验行不是日常意识和习惯所能企及的,审美意识的形成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这并不是说对再现性作品的欣赏不是一种审美意识的活动,但一个不具有较强审美意识的人,往往能欣赏前者而不能欣赏后者。

有的美术作品画面没有情节性,或是静物、风景,或是花鸟山水,加之学生不太熟悉作品和作者,因而作品展示出来,学生并不十分感兴趣。教师如果仅从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美因素去分析,显然他们是不太愿听的。教师应从美术作品欣赏课中兴趣的激发

的“情节”入手,即介绍有关作品的趣闻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被带入情节,情节过程会引起他们的关注,被情节中冲突所吸引,并占有整个心灵,情节外的思维活动被抑制。如: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根据时间先后次序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众人静听琵琶:第二部分描摹宴问的舞蹈景象:第三部分绘写乐舞结束后韩熙载退入内室休息的情形:第四部分绘写韩熙载聆赏箫笛合奏的景况:第五部分图写韩熙载热情留客的情状。这幅中国画史上的名作,拥有着它独特的历史背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戏:这幅中国面史上的名作,拥有着它独特的构图方式: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中展开的活动集于一图:除了惟妙惟肖的人物和家具描绘,这幅中国画史上的名作,最令人叹赏的还有绚丽而清雅的色彩。既有江南偏安的贵族生活的高华绝美,又反映出主人家清丽素馨的格调。但是在一片欢愉场景中,韩熙载那张郁闷不展的愁容却传达出一个清醒灵魂的痛苦、无奈与自我放纵,这又是此图高明传神之处。应该说每一幅美术作品、每一位艺术家的后面都有许多情节可以发现。作为美术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设计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以各种新的手法去激发学生兴趣,定能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

“体验”是学习者创造力的源泉。面对同一幅风景,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其感受是截然不同的。美感是每个人独特的亲身感受即“体验”中产生。教师试图将其视觉和心理体验划定一个标准是不可取的。现代教育人性化的具体表现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教师首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善于发现个体不同的倾向,掌握初中学生怕发言或不积极发言的心理特点,应当尽可能地使用个体询问法和情境类比诱导学生放松对失败的恐惧心理,树立绝对的自信。通过不断尝试、肯定、校正来发现自我心中的潜在能力。采取多种教育形式、手段,拉近学生与大师的距离,让他们理解所有的艺术大师与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表达的技巧,复杂性和内容不同而已,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与大师作品进行比较印证。最终鼓励他们通过实验、讨论、交谈和游戏等手段,让学生学会了解来自身体的感受、眼睛的感受和心理的感受在美术鉴赏中的意见。领悟体验周遭的世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和独特情感。学生通过体验、发现和兴趣的激发,引发发散思维、类的思维、想象思维和求索表现手法等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对创造力的培养。

同时,教师也可根据当地教育资源,开发地方性学习内容构建特色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中不难发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然而,培养兴趣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成功,而是一个长期的形成和巩固过程。因此,我们美术教师应大胆改革,发挥主动精神和聪明才智,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靖江市季南初级中学)

上一篇:今年的“搞笑诺贝尔奖” 下一篇:在情景教学中培养幼儿交通规则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