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战略下的媒介融合之路

时间:2022-04-20 05:15:58

全媒体战略下的媒介融合之路

“南都无处不在”――这不是一句心血来潮的口号,不是一个狂妄自大的扬言,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如何敢言“无处不在”,南都如何实现“无处不在”?南都用几载光阴,成功从一张报纸蜕变为集报、刊、网多种媒介载体于一体的报系。在媒体形态、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城市群影响力、社会影响等各方面实现“无处不在”理念,无论是喜欢娱乐休闲,还是追求生活品位,抑或关注时事,读者都能从南都报系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而单一的《南方都市报》品牌,从此延伸成为立体的南都报系品牌,占据了传播渠道的制高点,南都最强势也最引以为豪的地方――内容,就得到了更有效跟全面的体现和发挥。

全媒体的布局及目标

南都是较早介入网络竞争的报业之一,先有珠三角城市门户奥一网,后有南都报系官方网站南都网。南都报系在传统的媒体领域拥有重要地位,由此出发,南都在思虑全媒体的具体表现模式时,着力希望将庞大的内容原创能力、品牌策划营销能力、区域运营能力与恰当的互联网技术对接,获取与其现实影响力相称的媒介地位。

一直以来,南都的目标是――寻求理念重构、制度建设和团队组建的解决之道,寻求南都网络化与现有体系的共融共生之道,树立国内报业数字化的新标准,在内容品质上获得读者的高度认可,在品牌建设上赢得良好口碑,在用户价值上实现广泛影响和深度挖掘,在发展模式上探索多元竞合。

全媒体不仅仅是新技术、新产品,更是一种新思维。这种思维为报业在所谓新媒体领域的竞争获得了智力依靠。首要思考的问题是全媒体本身是手段还是目标?全媒体不仅是手段,更是目标。南都作为一个媒体的属性始终不会改变,只是其形态趋向多元化。媒体的竞争力在于其影响力和话语权,而最终的商业盈利点还是来自于影响力和话语权。

南部报系是内容的供应商,而且是具有相当能量的内容原创者,仅《南方都市报》每年生产约1亿多的文字阅读量,生产15万张的图片,还会生产约6万个版面,如果算上整个南都报系,这个数据将更是惊人的庞大。南都更是一个广阔的价值营销平台,凝聚了数以百万计的忠诚用户,结成极具南都特色的紧密型社区网络。将南都从纯阅读性的对象转变为资源性工具的聚合。在使用方式上,改变报纸向读者的单向度传播,从内容导向型过渡到资源使用的导向型,从单纯的新闻号召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多维度的信息应用聚合网络。

在新产业链条上发展

南都首先是一个强大的传统媒体,品牌和内容是核心优势。发展全媒体首先强调先天优势和基因,内容作为驱动力,利用技术手段,彰显媒体属性,做到跨媒体、跨平台的新闻信息聚合,媒介的竞争最终不在于介质本身,而在于适合某一介质的具竞争力的内容。

2009年南都成立了全媒体运营委员会,由总编辑牵头,下设多媒体、产品设计与技术、市场营销、公共政策、战略投资五大中心,全面运作全媒体相关项目及平台。南部全媒体希望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南都大媒体的概念,也是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和策略,复杂度超过以往的传统报纸运作。

在品牌价值上,全媒体是彰显强力南都的理念和追求:在管理机制上,全媒体是为制度创新预设了可能性,为向现代企业转型提供了空间;在新闻生产上,全媒体是信息整合的具体方式、报道形态,以多媒体素材集成报道;在传播渠道上,全媒体是向各种平台终端强力渗透南部的产品和品质,汇聚新一代受众群;在商业模式上,全媒体是完善对传统媒体广告之外的市场布局。

南都全媒体平台提供多媒体产品,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户外电子公告牌等等多渠道分销这些产品,从而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用户价值。2009年,“南都视点・直播广东”(FM 91.4)开播。这一档与广东电台新闻台合办的音频节目,基于南都时评、深度等品牌栏目精华,使无声的报纸得以进入读者的耳朵,从而“让报纸听得见”。如今,奥一网与南都网的运营已经日渐成熟,各种媒介形式在这里汇聚一堂,这意味着南都“全媒体”的战略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正如报纸是一个必须推向市场的产品一样,全媒体下的内容产品同样也是一个必须接受市场检验的产品,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报纸的附属物。随着分工细化,新闻信息的针对性、专业性、有效性将日趋明显,用户需要一些精细的粮食和量身定做的大餐。“一次采集,多元”数字化阅读发展趋势下,为受众发散式阅读提供不同信息组合方式的可能,也给与读者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数字化阅读自。因此,在“南都”这个品牌的主导下,充分把握用户的心态,量身定做适合不同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根据市场规律进行产品营销。

南都全媒体涵盖的是一个产品系列,相较于纸质报纸,南都数字产品呈现出多种媒介形态。它是南部在新的竞争领域中的竞争手段以及新势力媒体。比如,南都推出网页电子报式完全版、多媒体形式的精华版、邮件式投放的订阅版以及门户式的新闻网站、手机客户端阅读器等多种数字产品,丰富了南都的话语表达形式和报道形态,改良既有的采编结构,使得它们更符合网络特点和网友阅读习惯,也使得南部的影响力突破区域发行壁垒,扩散到全国乃至全球。

新媒体竞争也是阅读终端的争夺战。南都的数字内容会通过电脑、手机、手持阅读器、电视机、户外视频等更多的平台来运营。2009年底,南都推出智能手机平台的南都阅读器,全面整合南都报系优质原创内容,每天24小时不间断提供新闻及观点,用户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新闻,随时随地可以拿起手机阅读。相较于传统手机网页浏览方式,使用客户端浏览更方便,量身定做的板式设计(比如字体、栏目设置)有利于在手机屏幕上阅读,也增加了更加便利的操作模式(比如图片滑屏)让用户体验更好;其次新闻内容更精炼,它摒弃了海量的新闻登载模式,让用户对重要新闻一目了然。同时,阅读器与南都网络互动平台无缝对接,用户可以实现投票、评论、报料、发文章等全面互动。

随着无线网络的优化,移动终端必将成为个体用户的信息管理平台和终端。南都全媒体布局在此不会缺席,新闻纸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纸”,而是一种显示终端和存储介质。

全媒体业务流程的再造

对产品设计生产的传统流程在新格局的影响下必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赖于体制改革、内生的创造力、还有赖于报社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的再造。如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每日电讯》决心把数字化的未来放在其事业的中心,根据多媒体传播的需要对人员和机构进行重新组合和培训――建立多媒体组织结构,即打破传统的机构设置,培训员工的多媒体工作意识和技能,使同一条新闻信息用不同的方式通过多种媒体渠道进行。无疑,未来 的媒体结构正在向着这个方向演变。

反观国内的媒体,媒体的历史相对要年轻得多,媒体从业人员的年龄也年轻得多,在进行报网融合的过程中,主要的障碍并不在于流程本身,而在于各方利益格局的藩篱。通常,大多数传统媒体想的是现有状况可以做些什么,而不是在新的业务流程中应该做什么,这里就需要决策层有打破旧有模式与格局的决心,整个团队有利益共享和风险均担的精神。这个流程不仅包括内容,而是全媒体格局下的运营业务流程的再造。

重组采编流程。同样是一篇新闻,在南都,它的命运将会是如何的走向呢?仅仅刊登一次,露个小脸,然后就湮没在浩瀚无边的新闻海洋中被人遗忘?显然,在南都,新闻是幸运的。我们会让她的生命得到延伸。从最初的记者采写完毕,到被印刷在南都的报纸版面,到登陆南都网的电子版,到南都视点被广而告之,到最后还可能做成南都视频专题,被在电视台以及网络、户外渠道上。

经过数年磨合摸索,南都突发和重大事件的报道上进行了大量报网协作的实践。从2008年初的雪灾到5・12地震,从奥运到金融海啸,这些报道在网络上唤起了网民的广泛关注和响应,南都数字化历程进入到新的阶段。如5・12地震报道是一次全媒体采编流程的集体演练,在这次报道中,文字记者通过网络、卫星电话向网络编辑随时播报灾区灾情,南都的摄影记者也举起了摄像机,用多媒体的报道方式向读者呈现不一样的南都新闻。

目前,南都逐步建立了即时新闻、流媒体新闻采编发流程机制,在生产传播上充实既有的采编流程、传播架构,并呈现更具多元的内容产品。

多媒体的采编团队。流程的更新必然要实现采编团队的转型。采编团队的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融合的过程中,除了建立全新的薪酬考核体系,还需要长期的全媒体培训,来帮助团队转换角色、提升他们的业务技能。

在转型过程中,采编团队也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南都希望编辑做到“以用户为中心”处理新闻――读者需要什么,什么时候需要,读者会通过什么渠道获知信息以及如何反馈回来。这就需要打破以往“以我为主”的思维惯性,重塑新的采编理念。专职的视频记者学如何拍照,摄影记者学习如何摄像,在全媒体战略中未雨绸缪,不但要搭上这班车,还要抢占最好的位置。采编团队的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融合的过程中,除了建立全新的薪酬考核体系,还需要长期的全媒体培训,来帮助团队转换角色、转换思维方式,提升他们的业务技能。

多媒体内容采编管理平台。目前,南都正在结合原有的报纸采编系统,对接全媒体数字内容采编管理平台,它是按照全媒体的运行规律,根据多媒体采编的需要,在系统中流转的各种内容形态,在采编发的流程中提供可读写、可编发、可搜索、可整合的管理界面,做到一次采集,多元。最终,整合报系内容数据库、读者数据库、广告数据库,实现多个数据库的双向互通和信息搜索。

同时,南都尝试把新闻端前移,把管理端和用户端合二为一。2009年8月,南都网上推出鲜橙互动平台。它是一个开放式的网络平台,是首个融合新闻信息及SNS社区互动于一身的多媒体信息交互社区。在这个平台上,记者、编辑、网友等媒体从业人员可以消息以及进行人际交流。南都所有的采编人员都有实名ID账号和一个鲜橙空间,其在报纸上发表的见报文章全部导人期鲜橙空间,记者可以在自己的空间里发表自己的原创作品,也可以管理自己所负责采编的见报文章,添加作者手记,发起投票,组建专题,与网友互动;网友可以在鲜橙互动中轻易找到自己喜好的相关新闻内容,延展和管理他们喜欢的内容,关注他们喜欢的记者、专栏作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以社会化角色参与内容生产及传播。

报业的全媒体战略要警惕两个误区:一是太过悲观,不知何处下手,错失机遇。二是急功近利,今天投资明天就要赚钱,甚至罔顾媒体道德和社会责任,杀鸡取卵,恶性透支。对于绝大多数网站来说,不是找不到赢利模式,而是市场大环境还不成熟,但这一天必将到来,关键是未雨绸缪,抢占先机。可以预期的是,当80、90后网民(公认的“不读报的一代”)逐步成为社会消费的中坚力量,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消费模式也将成为主流,地方网站、报业网站或将迎来又一个激动人心的低成本高收益时代。

上一篇:百度“凤巢”之变 下一篇:如何培养网络时代的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