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的具体特征范文

时间:2023-12-02 13:38:02

全媒体时代的具体特征

全媒体时代的具体特征篇1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展示设计;应用研究

数字媒体艺术的进步和发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象征,各种数字媒体艺术在现代展示设计空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凸显了现代展示设计的深刻内涵。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现代展示设计不再沿袭以往的传统表达方式,而是在内容和形式上表达着与众不同的一面,数字媒体艺术的渗入,改变了展示设计效果,传递了展示设计的设计艺术行为。数字媒体的独特艺术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类,给人类带去各种生活享受,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一、数字媒体艺术概述

1、现代媒体

数字媒体艺术的实现和传播与现代媒体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下,媒体出现了新的形式,各种文字、视频、音频以及数字化信息频频出现,取而代之了以往传统落后的媒体。也就是说现代媒体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发展,体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态势。现代媒体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一系列的电脑技术、智能手机、游戏机以及音频传播等以数字化的形式传播,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艺术传播平台,不仅提供了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得以广泛传播的平台,而且经由观众交流互动,发扬了人性化的艺术理念。综合起来可以总结出现代媒体的特征,即大众化、开放性、互动性、共享性、艺术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各种需求,且满足了人类的需求,现代媒体已经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科学技术正是科学技术的产生,才出现了数字媒体艺术,也就是说数字媒体艺术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之上。在科学技术条件下,数字媒体艺术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超前卫的媒体艺术不断满足着人类的各种需求。数字媒体艺术总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与科学技术呈现同步的趋势。数字媒体艺术与科学技术有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体现着多元化和全方位的发展态势。3、艺术属性数字媒体艺术本身就是艺术的一个种类,它不仅具有大众化艺术所具备的特征,而且还表达了自身的独特艺术理念。数字媒体艺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总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满足着人们的不同需求。数字媒体艺术有两大方面,一是基于网络以及各种新媒体、新科技、新材料以及新思想等方面的技术化艺术,主要表达了其与传统艺术的不同,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交互性,表达了虚拟世界的各种艺术行为。二是数字媒体艺术是商业和艺术的紧密结合体,表达了和传统艺术的相互关联性,具有一定的大众化设计行为,体现了媒体的艺术性。

二、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1、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介入在网络时代条件下,人类通过新的媒体形式进行各种语言交流和沟通,新的媒体艺术表达出各种文字、图像以及三维环境空间等,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媒体设计形态。科技愈是进步,就愈能够体现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将其运用到展示设计中,不仅成为展示设计新的辅助工具,而且展示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绚烂多姿。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较之其它国家起步较晚,但是自数字媒体艺术引入之后,展示设计便展示了无穷的艺术设计魅力,这种设计不断与国际接轨。传统的展示设计以文字展示为主,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激光技术、交互影院、遥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数字媒体艺术不断展示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展示设计中放光放彩。2、数字媒体艺术注入了新的展示设计特征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注入,是一种时代的象征,也是展示设计的发展空间展示。在科技的发展下,数字媒体艺术不断表达出各种互动性、虚拟性、综合性、娱乐性以及商业性等特征,由此推动了展示设计的不断向前发展。在互动性方面,展示设计有了众多观众的参与,极大地拉近了生活与艺术、艺术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同时,数字媒体艺术家在展示设计中融入了各种新媒体艺术,展现了新媒体艺术的时代性,也展现了展示设计的互动。在虚拟性方面,数字媒体艺术呈现出各种展示物的虚拟特性,通过各种手段比如数字影像、遥控器、光线、声音以及各种互动装置等,打造出数字化的虚拟时代。在综合性方面,则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以及人的感官多重性进行表达。各种艺术的综合性特征使得展示设计作品更富表现力和象征力。在娱乐性和商业性方面,则融入大众化行为,表达出创作的参与自由性,大众的娱乐性和商业性开始不断充实着人们的生活。3、数字媒体艺术带给展示设计的新变化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展示设计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符合社会和时展需求的。各种投影技术、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等打造了新的媒体艺术空间,表达了展示设计新的展示语言,体现出展示设计的设计魅力。数字媒体艺术由物质转为非物质、由静态转为动态、场景由真实至虚拟加上交互式的变化性,是艺术进步的表达,体现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时展,彰显出展示设计的与众不同,从而能够更好地宣传自身产品,达到既定的传播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不难看出,数字媒体艺术在时代条件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的数字媒体艺术代替了传统落后的媒体,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同时也表达了数字媒体的惊人变化。将数字媒体艺术运用于展示设计中是设计艺术行为进步的标志,数字媒体艺术不仅能够打造展示设计特有的设计艺术氛围,还能够更好地宣传和传播展示设计产品。

参考文献

[1]高颖.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钱晨.数字媒体艺术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

[3]王德群.数字媒体艺术中“国画元素”运用初探[D].北京印刷学院2009

[4]张琳.新媒体时代下的我国省级卫视频道整体形象包装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5]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

[6]刘松萍.李佳莎编著.会展营销[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全媒体时代的具体特征篇2

关键词:新媒体;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发展

在现代信息传递中,媒体在其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不同媒体时代,有着各种风格的主持人,其传播效果也不尽相同。播音主持人需要具备过硬的口语表达能力、播音素质以及现场掌控能力等,伴随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对播音主持人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1]。由此可见,对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概述

1.1播音主持语言艺术

截至目前,还未有关于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学术界定,然而,就播音主持自身特征而言,要想推进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有序健康发展,应当基于对新闻真实性的确保,自播音学一般规律出发,播音主持人对新闻稿件语言开展加工处理,借助相应的艺术形式将信息内容传递给受众,进一步使受众对自身获取的信息内容形成更为有效的理解认识。

1.2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特征

1)音正性。广播、电视等有声语言是播音主持的主要传播媒介,对于播音节目的播音主持人而言,务必要确保自身音正性,这也是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一大特征。播音主持人借助自身声音以实现对语言艺术的传达,这一方面凸显了播音主持的能力,一方面相较于传统文字媒介,播音主持可依托有声媒介开展传播,这是前者所难以比拟的优势。播音主持向受众传递信息期间,对受众视觉、听觉进行了双重调动,为受众理解传播内容提供便利的同时,还有助于强化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印象。然而这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好比,受众通过有声媒介接收信息时,自身要在极短时间内做出思考,播音停止,即意味着信息传递的结束,于此传播形势下,受众思维极易被传播信息所引导。2)真实性。播音主持传播报道的内容以新闻事件为主,由此决定了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真实性特征,播音主持人不允许擅自对传播内容进行更改。播音主持传播的是社会上过去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真实事件,因而就算要推进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发展,也应当不可脱离事实依据,切忌跨装描述,更不可扭曲事件原意。3)艺术性、创造性。对于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来说,可将有声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向受众进行展示,播音主持人通过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对信息内容进行传播过程中,播音主持语言美实现了充分凸显。除此之外,播音主持语言艺术还具备创造性的特征,主要表现于播音主持人除去要对事件信息予以真实呈现外,一定程度上还可剖析事件信息的深层涵义,这也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事件会有多家媒体进行争相报道。基于准确且极具艺术性的语言,将新闻事件深层涵义传递给受众,使受众产生共鸣,引发受众深思。4)单一性、间接性。播音主持人与受众相互间主要通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开展交流,此类交流形式是单向的,受众仅可通过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获取信息,就算通过视频画面,可观察到播音主持人的面部表情,然而仅通过面部表情显然很难了解到播音主持人的思想情感,由此表明,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存在单一性特征。除此之外,播音主持人工作通常处在密闭的播音室中,经由声波或者电波的形式向受众传递信息,鲜有与受众的互动,如此一来,就算是现场直播,在信息交流、互动过程中依旧存在滞后性,由此表明,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存在间接性特征。

2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发展趋势

2.1趋向于口语化

新媒体时代下,随着信息数据的海量数据,使得受众在浏览信息时往往选择一扫而过,由此要求播音主持语言要尽可能口语化,避免提供太多的专业术语,不然会加大受众理解难度。播音主持通常是通过文本开展阅读,目的在于向受众传播正确有价值的信息,然而伴随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受众对事件浏览的速度明显加快,因而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语言艺术趋向于口语化,口语化可有利于受众更快速、便捷地接收到信息的关键点。而播音主持的口语化并非意味着不遵循字正腔圆的标准,而是要在发音准确、吐字清晰的基础上,可于各种语境下使用各种语气、语调,达成语言的有序过渡,进而切实做到贴近受众。

2.2趋向于个性化

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越来越注重创新及个性化的呈现。现阶段,很多播音主持人之所以被受众所喜爱,很大原因是他们均有着各自的个性,他们会结合节目的进程特征,对播音主持语言进行灵活运用,建立一个良好的节目氛围,使广大受众产生共鸣。传统播音主持通常要求主持人要端庄严肃、语言统一。在现阶段语言环境下,节目形式越来越丰富,在各式各样节目环境中,受众对节目的需求、审美不尽相同。因而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应当关注自身语言的个性化发展,如此一方面可提高对受众的吸引力,一方面可提高节目的影响力,使自身节目为更多受众所喜爱。

2.3趋向于时尚化

新媒体时代下,作为网络的一大典型特征,时尚化已然转变成一种艺术得以不断发展,语言传播时尚化也越来越为受众所关注,因而播音主持同样要紧随时展趋势,提高对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时尚化的重视度,在节目中、事件传播中适当引入一定的时尚化语言。在当前语言环境下,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审美需求不断发生转变,为了满足自身时尚习惯,受众开始越来越注重播音主持语言的时尚化[2]。在此基础上,播音主持人为了对受众时尚化需求予以满足,其播音主持语言同样不断朝时尚化方向发展。播音主持语言时尚化可增进受众对播音主持人的喜爱程度,还能够使受众在愉悦的语境中获取自身所需的信息。

2.4趋向于亲和力

新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借助网络开展传播,新媒体时代的首要特征即为,受众可与媒体通过各式各样网站平台开展实时交流,由此受众可转变传统信息单方面获取的被动地位,变成信息的者或评论者,因而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语言艺术趋向于亲和力。换言之,具有亲和力的播音主持人可受到受众的欢迎,也可吸引更多的受众;具有亲和力的播音主持语言可加深受众对播音主持的影响,一方面促进相应栏目点击率的提升,一方面使受众提升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进而促进新闻事件的传播。

3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发展策略

为了能够尽可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使受众可获取到自身需求的新闻信息,如何提高播音主持质量,是当前全面媒体行业所需开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全面媒体行业在新媒体时代下,要紧随社会发展脚步,强化改革创新,引入先进传播理念、成功发展经验逐步强化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发展,如何进一步促进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有序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3.1提升自身语言品位意识,树立良好播音主持风格

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播音主持人应当不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要提高对播音主持品质的充分重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方面,播音主持人应当向受众提供高质量的传播内容,提升节目吸引力的同时,使受众与播音主持人产生共鸣。一方面,播音组成人员要深刻认识自身所肩负的职责,播音主持人既是节目内容的传播者,还是宣扬公民美德、社会功德,建构崇高道德的开拓者。新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语言传播针对社会道德底线低的事件要予以批判,切忌为了赢得受众的注意力,而将科学的价值观置之度外,务必要强化对公众商量朴实内容的有效传播。

3.2推进节目创新,引领受众形成正确价值观

播音主持人在树立良好播音主持风格的同时,还应当推进节目创新,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为着手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精神为主导,切忌只是在表面形式上尝试新鲜事物,更应当将道德的核心价值观引入至节目播音组成语言中,强调播音主持语言的内容品质,挖掘藏在内心中的真善美[3]。除此之外,还应当基于美好的品德,充分结合新媒体时代精神,向广大受众传递真善美、传播积极的信息内容,如此一来,便可使播音主持语言变得更形象,更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有效发挥。

3.3依托播音主持语言,增强节目丰富文化内涵

倘若播音主持人拥有极具磁性或特点提出的声音,极易使受众产生深刻印象,同时,播音主持人在节目播报过程中应当确保自身语气语调具备一定的感染力,通过对播音主持语言力度的准确拿捏,可为受众提供真实的体验,并使受众感受到舒畅和愉悦[4]。与此同时,播音主持人还应当注重播音主持语言与新媒体相结合的差异性,将各式各样极具内涵型、风趣性的语言引入至播音艺术中去,使新媒体语言通过应用得以变得更加多元丰富,也使播音节目凭借语言的丰富性而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

3.4加大对节目话题掌控力度,增强节目主持特色

在播音节目中,播音主持人应当加大对话题的掌控力度,从而为播音主持语言运用创造有效便利。节目话题是节目必不可少的内容,倘若播音主持人无法对节目核心话题予以有效掌控,势必会对节目播放质量造成极大影响,鉴于此,播音主持人要开展好相关节目话题选择、处理等工作,同时还应当对现场观众提出的突发问题予以有效回应。由此对播音主持人语言水平提出了较为严苛的要求,是播音主持人对节目话题掌控程度、专业素质的重要体现。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人对节目话题的有效掌控,一方面可使主持人身心得以放松,一方面可使节目主持更具特色[5]。

4结束语

全媒体时代的具体特征篇3

摘要】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中揭露了电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两个功能:反民主的象征暴力和受商业逻辑制约的他律性。批判电视越来越受经济场的控制,并指出这样的危害;揭示了本应该成为民主的非凡工具的电视却蜕变为象征的压迫工具。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微博这一新媒体代表,指出网络时代,媒介内容同质化现象加剧,新媒体取代电视成为媒介中心和新闻圈吸金的重要工具。微博等新媒体除了有言论自由、政治监督等角色外,还是新闻场承受和施行“象征暴力”的一个角色。

关键词 象征暴力 布尔迪厄 新媒体 场域

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中以犀利的语言和透彻的分析,有力地揭露了本应该成为民主的非凡工具的电视却蜕变为象征的压迫工具。这和经济场对新闻场的入侵有很大关系,经济场通过收视率控制新闻场,而这一自身难以自主的、牢牢受制于商业化的场,同时又以其结构,对所有其他场施加控制力①,正是从这一角度,布尔迪厄分析了以电视为首的大众传媒怎样从民主的非凡工具蜕变为象征的压迫工具的②。布尔迪厄从三个方面阐释了电视反民主的象征暴力功能:第一,揭露了电视行业的职业眼光和内部循环所导致的同质化。第二,电视是一种极少有独立自主性的交流工具,拒绝自由的交流。第三,电视由于具有影像文化的特殊优势,因而在新闻场中经济实力和符号表达力都占据上风,进而对其他媒介产生影响。象征暴力是一种通过施行者与承受者的合谋和默契而施加的一种暴力,通常双方都意识不到自己在施行或在承受③。

将视角转到今天,将布尔迪厄提出的媒介“象征暴力”功能搬到当下,仍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20 世纪,新媒体成为新闻场影响其他场域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据英国电信传媒监管机构Ofcom 官方网站新的“全球通信市场报告”指出,中国有74%受访者表示,因特网是获取新闻的渠道。④新媒体取代电视成为了媒介中心,是当今吸引大众注意力最多的媒介。作为新闻传播领域“民主”象征的新媒体,确实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变化和好处,如微博反腐、发起冰桶挑战进行慈善捐款等。但“象征暴力”并未消失,新媒体聚集更多民众的注意力和情绪,信息具有裂变式传播的巨大威力与速度。同时,政治、经济的审查力量,直接导致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自主性被削弱,对公众施行其难以察觉的“象征暴力”。

一、新媒体时代信息内容、表现同质化现象加剧

布尔迪厄在《台前幕后》一章中揭露了电视行业的职业眼光和内部循环所导致的电视节目内容的同质化。指出收视率对电视的直接作用是对轰动的、耸人听闻东西的追求,也导致媒体扎堆选择此类信息。这一方面导致了电视对现实事件的选择和排斥,另一方面又必然把各种信息依照社会新闻的模式处理和表现,最有收视率效果的社会新闻取代了电视的政治功能、文化品位和民主功能,本应成为民主工具的电视等媒体在不知不觉中将受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一些没有政治后果的琐碎事件中去。

如今网络和新媒体成为掌控大众注意力的能手,将受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没有政治后果的娱乐八卦和爆料中去。电视受到政治和经济等看不见的审查,从而对行使了一种“象征暴力”,掩盖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⑤。而同样政治、经济的审查力量导致微博等新媒体的自主性被削弱,很多微博为避免审查不通过等,避免传播具有轰动性的事件,鼓励传播自然、科技、生活等软性又能吸引注意力的新闻,科技、文化等软新闻数量上升,励志、安抚类的鸡汤文数量增加。新媒体中随手转发的便捷,将媒体间的相互窥伺和抄袭变得更加廉价、方便。信息的整体有效性和内容质量的下降。

另外,布尔迪厄指出“快”产生“平庸”,即媒体间争抢独家争抢新闻报道的速度,带来了新闻报道内容、解读角度和层次的同质化和平庸。追求抢先导致了争相仿效,强调排他性的特色则形成了大同小异。而新媒体的发展,其便捷性使得转发方便,也是造成信息同质化严重的原因。

二、网络时代“象征暴力”的合作方式更加隐秘

布尔迪厄指出,“电视不利于表达思想,必须在固有思维的轨道上运作。”电视人制作节目时,解说内容是设定好的,多选择大众认可的思想和解读角度。心理学上认为人一般会很容易认同符合自己认知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并且乐于接受和谈论。电视节目利用这种心理,迎合了受众思维,该节目被人们津津乐道,就会在大多数人中树立口碑,就有助于提高收视率,这就是经济场通过收视率对电视的控制。网络时代,新媒体给了大众更多自由和独立交流的空间和机会。看起来破解了电视时代“象征暴力”中缺乏自主性的现象。但是,基于网络的匿名性、虚拟性和自由性等,各种利益集团能够更加隐匿地引导大众注意和舆论,不干预的隐形控制才是最深刻的奴役⑥。

新媒体的“民主”“自主”之名能赚取更多的信任和关注,网友具有猎奇心理和不信任政府、官媒等心理,所以倾向于声称知情人爆料的信息等,趋向于相信、谈论和传播与自己以前获知不一样的信息,而常认为自己又向真相和事实靠近了一步。所以,网络上的新闻事件往往有一次次的爆料与反转,而每次爆料都会引起一部分舆论的改变,然而在这些舆论背后,很多时候有大众无法识别的利益集团在引导。2014 年3 月30 日的广州茂名反PX项目的游行示威事发后,网上有“茂名反PX 游行15 死300 伤”、“坦克车进城”等传言,进一步激发了民众的情绪,不仅造成了更大的群体性事件,同时也影响了国家PX 项目的进展,网上的传言中有一部分是国外势力的散播和怂恿,目的为阻碍中国PX 项目的建设,以加强本国对中国的出口。2014 年12 月21 日网曝的“西安凤城医院医生手术室自拍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再一次挑起医患、媒体与大众的矛盾,引发了全国性的谩骂和讨论。最终经过调查,成为导火索的照片是由另一家医院的护士在微博上曝出来的,而两家医院相邻,属于竞争关系。

电视把各种信息依照社会新闻的模式处理和表现,如此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将非政治事件政治化。电视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日常琐事转化成为某种政治伦理意义,激发公众的负面情绪,如仇官仇富心态、医患间的矛盾等。新媒体更是具有能将日常琐事转化为全民讨论事件的能力,放大了事件本身,激起群众更多的负面情绪,能赋予一件小事不必要的政治、经济、伦理意义。网络时代,新媒体具有便捷的特性和不受版面、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等等,将各种大事小事都即时曝光在众目之下,引起关注和讨论,而这种全民参与的大讨论常以感性为主,缺少专业认知。新媒体加大了新闻圈对其他领域的“象征暴力”,民众成了被利用的工具,也就是这种“象征暴力”的合作方式更加隐匿,让普通民众无法辨识。

三、新媒体成为新闻圈的中心和重要的吸金工具

《关于电视》中指出“象征暴力”的第三个功能:电视由于具有影像文化的特殊优势,因而在新闻场中经济实力和符号表达力都占据上风,进而对其他媒介产生影响。具体的影响方式就是,文字记者的报道主题只有通过电视机制的呼应才能获得更大的响应和影响力,这就导致文字记者纷纷追求电视节目的青睐。如今这个中心角色被新媒体取代,微博等新媒体成为“舆论的风暴中心”,日渐在媒体议程上领跑传统媒体。记者每天到达工作室的第一件事情常常是打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寻找可报道的信息和线索。“西安凤城医院手术室自拍事件”的传播报道途径是:微信朋友圈——微博——小媒体——大媒体——主管部门处罚并发给媒体——媒体二次报道——病人反证——原因猜疑。这是现在很多新闻事件爆出的途径:新媒体——传统媒体,在媒体议程设置中,新媒体成为了传统媒体重要的参考,进而影响公众议程设置。

新媒体在满足用户基本信息获取需求的同时,已日渐成长为一个集信息、观点、民意为一身的舆论平台⑦,名人们喜爱在微博等新媒体中一些让人猜测和浮想联翩的图和字,引起网民的兴趣和猜测进行炒作。其他媒体在进行报道的时候,也会以如微博内容相似、取消关注和删除微博等进行报道猜测。如2015 年1 月4 日类似“奶茶妹妹刘强东删掉爱的微博疑似分手恋情告终”标题的新闻,占据各大新闻门户网站和新闻客户端的头条,有的媒体甚至在报道中说双方虽删掉微博,但是并未取消互相关注。之后的分手费等一系列报道让大家都觉得他们分手了进而议论纷纷,而1 月19 日奶茶妹妹深夜回刘强东豪宅疑似未分手的内容再次占据头条。人民网2 月4 日有报道分析热播节目《最强大脑2》2015 年回归,奶茶妹妹章泽天将客串主持做科普,魏坤琳还透露衍生节目《燃烧吧大脑》将跟随第二季《最强大脑》播出,在这个节目里,他的搭档是奶茶妹妹章泽天。二人高调删微博,疑似为新节目炒作⑧。而不管分手事件是真是假,确实提高了章泽天和刘强东的曝光率和知名度,引起了更多人对他们的兴趣。

诸如此类名人炒作事件在网络中屡见不鲜,媒体与媒体之间、媒体与记者之间、名人之间和草根之间形成一个新闻媒体微博圈,相互转载,相互配合,扩大各自的影响力,互相帮助进行宣传炒作,如今微信也成了一个这样重要的工具。在大众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网络时代,新媒体相比于其他媒体,传播范围广泛,影响力深刻,成为吸引大众注意力最多的媒介,也因而成为新闻圈最重要的吸金工具。新媒体成为了各个领域想要争抢的地域,成为新闻圈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圈子合作的重要渠道。在新媒体中得到热烈讨论,便会增加知名度和曝光率,因而新媒体成为如今媒体格局中经济场控制其他场域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①③布尔迪厄著,许钧译:《关于电视》[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79、16

②于德山,《布尔迪厄的新闻场域理论及其现代意义》[J]《. 新闻知识》,2005(5)

④http://news.sina.com.cn/m/2012-12-20/145625857749.shtml

⑤龚琰,《微博新闻场的特质——由布尔迪厄引发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3(3)

⑥德波著,王昭风译:《景观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

⑦《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机遇和挑战》,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3/27/c_122886120_4.htm

⑧hb.people.com.cn/n/2015/0204/c192237-23782062-2.html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级新闻专业本科生)

全媒体时代的具体特征篇4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媒介;受众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6-0009-0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闻的产生方式和传播途径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民新闻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者和传播者,我们比以往更多且更容易获取到各类新闻讯息。但超载的信息量也时常让我们感到困惑,我们似乎离真实很近,但往往又很难追踪到事实真相。新媒体时代,我们离真实究竟更近还是更远?这已然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1 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对新闻真实的影响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传统媒体是一对多的传播,而新媒体则是多对多的传播。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者是广大的新闻媒体从业者,传播对象则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是单向的,受众只能在特定时间内被动的接受信息者所的信息,成为所谓的“容器人”。而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则打破了这一局面。在Web1.0时期,受众不再受时间的限制,只要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就可以自主地选择所要阅读的信息;进入Web2.0时期后,受众的地位有了更为显著地改变,只要配备相应的设备,人人都能随时随地地成为信息的者和传播者。

传播状态的改变也使新闻的产生方式发生了改变。新媒体的发展为受众创造出了一个可以发声的平台,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信息,并且几乎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新闻变得十分自主便捷,新闻的时效性也大大提高。

然而,时效性提高的背后,则是对信息真实性考量的缺失。在传统媒体时代,所的各类新闻都要经过把关人的严格审核,把关人会对事件内容进行筛选、过滤和加工,然后再决定事件能否成为新闻继而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新闻的真实性。新媒体时代“把关人”概念的弱化严重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在人人都能新闻的时代,公民却缺少了新闻者应有的“新闻素养”[1]。所谓新闻素养是指新闻者在新闻之前对各类未经核实的信息应该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能够批判性的识别解读和运用信息。知名歌手于文华2015年10月27日在微博发文声称著名词作家闫肃老师逝世的消息,网民随后大量转载此篇微博以示哀悼,然而没多久于文华再次发文称闫肃老师只是病情加重并未去世,引起一片哗然。从此案例可以看出,无论是信息者还是信息阅读者都缺少了辨别真相的能力,这也为新媒体时代虚假信息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2 新媒体的受众特征对新闻真实的影响

新媒体受众作为一个不断壮大的社会群体,它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在林刚所著的《新媒体概论》中提出了新媒体的三大特点:隐蔽性与公开性;广泛性与窄众性;干扰性与严谨性[2]。这些特点也深深地影响到了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真实。

2.1 新媒体受众的隐蔽性对新闻真实的影响

新媒体受众的隐蔽性主要体现在用户在公开网络下的匿名状态。网络为新媒体构建了一个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们可以对自己的身份进行伪装,很多人因此会觉得在网上发表言论是自由的,也是可以不负责任的,而且,网络世界比现实世界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加剧烈了网友的猎奇心理。在此种认知的引导下,互联网产生了大量的虚假信息。

互联网虽然具有隐蔽性,但新媒体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时所留下的痕迹都被记录在后台,一个人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越久,所留下的痕迹就越多。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新媒体受众具有公开性。而此种公开性也为新媒体时代追求新闻真相提供了便利,多名政府官员因为人肉搜索而落马就是最好的例证。

2.2 新媒体受众的广泛性对新闻真实的影响

新媒体受众遍布全世界各处,覆盖面十分广泛,他们也为新媒体时代提供了大量的一线新闻,大大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也正由于新媒体受众数量众多,覆盖面广泛,很多在传统媒体时代会被议程设置所忽略掉的事件、环节和细节得以广泛传播,这使得更多的新闻真相更容易被大众所知晓。

但由于新媒体的发展是依附于技术发展之上,新媒体受众更多的是一些特定人群,很多无法掌握新媒体技术的人就无法参与到新媒体的新闻传播中来,因此很多谣言的澄清都无法及时广泛地深入群众,这也延长了虚假信息的传播时间。

2.3 新媒体受众的干扰性对新闻真实的影响

新媒体受众在消息时通常都会对所的消息带有既定的价值认知,而其他受众由于对信息的真伪没有识别能力,往往会不加以思考,不知不觉中与信息者产生共鸣。正如《真相:信息超载时代我们该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一书中所说:21世纪真正的信息鸿沟,不是接入互联网和没有接入互联网人群之间的差距;它是有能力创造知识和只会肯定先入之见、故步自封、不再学习的人之间的差距,这是理性与迷信之间的鸿沟。

但新媒体传播的双向性对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具有监督作用,受众的及时反馈让信息传播者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澄清虚假消息。由此可见,新媒体受众身份的变化对新媒体时代新闻的真相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导致虚假信息泛滥,又可以对虚假信息起到监督作用。

3 新媒体的市场化特征对新闻真实的影响

网络技术在带来了新的传播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盈利模式,新媒体在全新理念的引导下正迅速拓展着传媒市场[3]。盈利是所有媒体的天然追求和属性,新媒体也不例外,新媒体本身就是市场的产物,追求盈利是新媒体与生俱来的天性。因此,很多管理新媒体的新闻单位为了在短时间内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忽略了新闻最重要的东西―真实。盲目追求时效性、过分注重点击率成、新闻编辑新闻素养的缺失等原因导致虚假信息更容易产生和传播。然后,新媒体只有依靠不断积累起来的公信力才能获得用户的信赖,才能保持长久的盈利。这就要求新媒体经营者所的信息必须是真实可信准确无误的。

对于“新媒体时代,我们究竟是离真实更近还是更远?”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确切的答案。新媒体时代是信息超载的时代,面对每天的海量新闻信息,作为受者,我们应该要有甄别与防范的能力;面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作为传者,我们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自己所的信息进行严格把关,不做虚假信息的者和传播者。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新闻素养”应该成为公民素养的一部分,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知识显然不仅仅是新闻从业者才需要掌握的知识了。

参考文献

[1]比尔?科瓦奇.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林刚.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全媒体时代的具体特征篇5

【摘 要】网络编辑作为一种新型职业应运而生,承担着维系网络环境健康发展的责任,是网络媒体的“把关人”。本文将明确网络编辑在全媒体时代中所扮演的角色、工作特征及其基本素质,为进一步提高网络编辑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全媒体;网络编辑;编辑职能;编辑素质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290-01一、网络编辑的职业特征与新特征(一)网络编辑的基本职能。网络编辑是指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互联网站内容建设的人员。其工作内容为:素材采集、分类、加工;稿件内容的编辑、审核及监控;撰写稿件;网页制作;网上调查及论坛管理;网站专题、栏目、频道的策划及实施等。总的来说,网络编辑的职能不外乎信息收集、整理,网络发言,舆论导向和网络传播把关[1]。(二)网络编辑呈现的新特征。1.网络编辑集群化、复合化转变。不论是门户网站还是普通网页,都需要精心的多媒体设计,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都各成一派,这是原本的图书编辑、广播电视编辑和美术编辑的集合。集群化体现在原本一个人的工作现在需要集体来完成,而复合型编辑则是身兼数职,是杂家中的专家,精通多种能力。2.网络编辑具有高原创、高整合能力。网络编辑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要具备高度的信息挖掘、整合和洞察力,倡导“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追求目标。3.网络编辑是双重性质的把关人。网络媒体的编辑不仅是精神文化生产的组织者、把关者,是作者与大众的桥梁,更是技术平台的操作者、网络文化的传播者、舆论的导向者,他们是新媒体时代的把关人,是网站构架的灵魂[2],需要更高的涵养和素质。二、全媒体时代网络编辑的“多重角色”定位解析(一)网络编辑是全媒体时代网络媒体的建设者。全媒体时代,知识信息作为网络媒体灵魂的存在,其有用性可直接反映网站的运营水平,也决定着网站的生存和长远发展。网络编辑作为网站的建设者,承担着搜集整理信息的任务。网络编辑要善于观察用户使用习惯,促进网络媒体朝着更加符合用户需求、更有利于传播、更有利于网民间沟通的方向前进。(二)网络编辑是信息的发掘者和组织者。互联网庞大的信息量往往使网民无所适从,其碎片化特征更是加重了网民的迷失感。网络编辑的职责就是从芜杂的信息中发掘有价值的东西并整理成合适的方式呈现给网民。(三)网络编辑是网络民意表达的引导者和倾听者。一方面,网络编辑应始终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原则,为网民提供健康向上的内容,把理性的观点传达给公众;另一方面,网络编辑要了解网民发表的各种观点,用自己的理性推动事件的理性发展。(四)网络编辑是网站的营销者。1.吸引网民。网络编辑要通过各种方法打造自身网站特色以吸引网民,包括提供准确的消息、设立品牌栏目、举办活动等;2.引导广告商入驻。(五)网络编辑是文化传播的多面手。网络媒体的内容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性,音频、视频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互联网,逐步形成一种全面整合的网络报道形式。这种形式不仅表现为报道中充分利用文字、图片以及音视频,还要求网络编辑善于运用超链接帮助受众进行扩展阅读。三、全媒体时代网络编辑职能转变的要求(一)网络编辑首先需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网络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需要网络编辑严格把关,在内容选择、传播手段和传播策略上严格要求,维护网络秩序健康,着力建立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体系。(二)网络编辑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编辑业务能力。网络编辑需要掌握以下领域的基本知识: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策划学、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基础、排版基础及相关行业学科基础知识。(三)网络编辑需具备较强的整合和创新能力。网络编辑不能满足于提供信息,还要对网络信息进行深度加工,避免内容同质化,尤其要注重背景资料、相关链接和用户评价的整合。另一方面,网络编辑要时刻谨记“内容为王,观点至上”的原则,要用“新”来抓住用户。(四)网络编辑要有较强的版权意识和法律意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又出现了‘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利。”[3]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人的利益岌岌可危,“把关人”若不加重视,是很不利于著作人繁殖和文化再创造的。(五)网络编辑要特别熟悉和把握受众心理及网络传播规律。充分了解受众心理才能使自己编辑的内容为大众喜闻乐见。认真研究网络舆论发生、发展的规律,不断增强控制和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才能使网络媒体真正成为一个体察民情、顺应民心、汇聚民意和启发民智的互动交流平台。(六)网络编辑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学习与自己工作相关或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此外,网络编辑要时刻学习负责板块的专业知识,保证经手编辑的信息内容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参考文献:[1]周家群,张惠.网络新闻与传播教程[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2]杨舒丹.网络媒体编辑把关角色嬗变[J].新闻知识,2010(04).[3]易海燕.网络编辑应全面提升版权意识[J].新闻导刊-网络天地,2006,(01):33-34.

全媒体时代的具体特征篇6

传统广告:寻找出路?

2012年前三季度,报纸广告刊登额下降了8.2%。报纸广告的下滑,必然带来报业订户加速下滑和产业整体规模的下滑。传统报业市场的低迷,使原来在纸媒投放广告的广告主开始加速转向网络市场空间,寻找新的投放机会。

对比之下,新兴媒体的广告投放速度持续保持增长。根据艾瑞咨询集团的报告,2012年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的广告营收规模达到10.6亿元,相比2011年增长了135.6%。我国广告业界开始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价值,广告业的产业转型为其带来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挑战与机遇。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广告的呈现方式、接收方式必将被彻底颠覆,取而代之的是面向大数据时代的智能广告。Facebook广告总监戈库尔·拉加拉姆(Gokul Rajaram)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未来,首先是移动广告和移动电子商务。

在移动广告面世之时,有三个问题需要思考:传统广告具有什么缺陷?移动广告如何克服这些缺陷?移动广告作为创新产品,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笔者认为,当前的传统广告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传统广告不是交互广告。传统广告的运作,无法进行即时的效果统计。它基本上是通过前期市场调查、广告制作投放、观察收益、后期改进等一系列缓慢流程来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广告无法即时、有效地与用户交互,无法实时收集确切的用户数据,其结果必然是人力投入大、反馈周期长、数据统计失真。

第二,传统广告受时空限制。传统广告源于印刷媒体的兴起,它与印刷媒体结合在一起,依附于印刷媒体而存在,依托印刷媒体生存。这就意味着传统广告的投放周期必然受制于传统媒体的发行周期,其商业运作必然受到媒体商业运作的牵制。广告,作为一个商业主体,没有其主动性与灵活性。

第三,传统广告受幅面限制。众所周知,广告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如广告产品与广告理念、理念的层层递进等,然而因投放幅面的狭小,传统媒体广告本身往往无法全面展示其需要表达的丰富内涵。

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怎样解决传统广告不可忽视的三大劣势,就成了广告行业发展的关键。“微广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微广告”,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上看,是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面向大数据的、即时交互的、智能的广告,即数字交互广告。它是面向大数据时代的多维逻辑智能广告,具有鲜明的智能化特征:移动化、互动化、分众化、多维化及迭代性。值得强调的是,移动互联网是“微广告”存在的技术物理前提,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就没有“微广告”的功能与特征。

“微广告”,从产品的内化结构上看,是一种既可以作为广告体,也可以作为广告元素或广告元素组合的分层自定义广告体系。“微广告”,还是一个产品的微化概念,以“微广告”特有的元素特征体现产品的微化、基因化。

“微广告”,从消费者的意义上看,又是一个全新的消费概念。其中,“微”的含义,在于解读当下社会人们在时间消费上的“碎片化”“微片化”的现状。

移动化:“微广告”形成的前提

移动化,表明将广告在移动互联网上传播,在移动设备上进行投放与显示。移动化所带来的广告体验与以往的平面广告、电视广告、户外广告、公共广告不可同日而语,个人手持移动客户端成为“微广告”的承载体。麦克卢汉所提出的“媒介即讯息”,正适宜用来形容移动互联网时代。麦克卢汉认为,真正重要的讯息不是通过媒介承载的信息内容,而是媒介本身。更进一步来讲,真正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并不只是传播的信息,还包括媒介所带来的变革。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客户端,不仅给人们的广告接触方式带来了变化,而且还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感知。

移动化不仅仅是技术进步的标志,更是社会加速流动的标志。社会的空间和时间在移动化时代被切割成碎片,作为主体的人,在移动时代可以迅速实现主体在不同空间之间的切换,即人们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学习环境都在移动(流动)中随时变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办理公务、娱乐休闲,与世界保持紧密联系。特别重要的是,移动化带来的用户习惯的改变,对于广告业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它有助于广告主快速收集更为详尽的用户信息,包括用户的使用时间及地点;其次,广告主可以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更准确的广告投放。

“微广告”是在移动化特征的前提下形成的。所以,“微广告”首先需要突破广告固定投放的约束,成就自己移动化的优秀品质。

“微广告”产品的四大特征

传统广告已经经历了印刷广告、单向投放广告(如广播、电视)、数字广告(如传统互联网广告、户外广告)三个时期,当今的广告业正在步入第四个时期:移动互联网时期。这一时期,传统广告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面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微广告”。与传统广告相比,“微广告”有着以下四大特点。

一是全媒体的形式。传统广告的形式包括以文字或图片为主的平面广告和影音结合的视频广告。“微广告”则是基于移动数字媒体的全媒体创新广告,其中融合了多种媒体信息,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漫画、游戏等。在“微广告”中,可以通过对多元媒体形式的解构和建构,在多种信息之间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一个具有交互性、存储容量大、速度快、频带宽、实时性的广告系统。

二是互联网的传播方式。目前来看,传统广告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包括报刊杂志的平面传播、户外海报标牌等立体展示和公交楼宇视频播放等方式。传统广告的传播局限显而易见:媒介载体受空间限制,不论是纸质刊物还是地铁、公交,包括个人电脑,都是不便随身携带的媒体终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接近该类媒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客户端为“微广告”向移动化和个性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微广告”的传播途径必须通过移动互联网完成,这是“微广告”的主要特征之一。

三是交互化的体验。移动客户端的广告形式与以往的传统广告极为不同。传统广告与受众的关系仅限于观看,广告与受众之间无法产生更深入的联系。而在“微广告”的表达形式上,其广告元素可以被切分成若干微小的广告元素,给用户带来与这些广告元素的交互体验,这些交互体验可以为用户带来深层次的体验乐趣。

“微广告”区别于传统单向型广告的最大特点就是广告的互动性。“微广告”作为新的广告承载形式,改变了以往受众单一接受广告的现状。从本质上讲,互动化是一种广告思维的转变:吸引用户的广告不是传统的图片和文字,而是将广告本身变成可与用户交互的信息,实现用户与内容、与广告主的及时互动。交互化,既包括用户与广告内容的互动,也包括用户与广告主的互动、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通过多媒体互动操作的技术支撑,“微广告”实现了这种与用户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

在交互环境下,如果用户认可广告所传递的信息,那么广告主会得到直接的相关反馈。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是“微广告”传播的重要渠道。举例而言,广告产品通过细节的改变提供给用户细微的关怀体验,用户因其体验,乐于将每一次良好的感受通过移动互联网传递到其亲友圈里。在这里,用户与用户形成了“n对n点”的互动。

四是结构化的元素。对传统广告固定结构的解构,不仅是“微广告”形式的创新,也是对用户体验的创新。“微广告”的这种功能是一种智能分析功能:在“微广告”下,广告主基于用户数据的反馈,可以随时更换广告中的部分内容。在“微广告”中,因为这些内容被分解成了广告元素,就为广告主的内容呈现提供了相关元素对应下的数据依据,广告主可以据此撤换掉不受市场欢迎的广告元素,实现更快速、高效的营销。

“微广告”具有元素化的能力,这一能力使得传统广告的展示单位发生重大变化:在纸媒上以页为单位的广告内容,不仅可以以整体页出现,也可以以广告的元素(元素A)出现,或以广告的元素组合(元素组A,内包A1……An)出现,或以元素组合体(元素组A,元素组B……元素组N)出现。它使得一幅广告在逻辑层面上,可以根据广告主的商业意愿,将其计划销售的任何一个产品,也同时作为这一产品的部件(对应于广告元素)、这一产品的部件组合(对应于“微广告”中的元素组合)、这一产品的部件组合体(对应于元素组合体)作为广告主体而投放。“微广告”的商业意义在于,一幅广告,可以形成在针对性销售目的下的任意组合的多幅广告。在“微广告”的元素化特征下,每一新投放的广告,都可以对应一种产品;任一新投放的广告,都可以以一个独立的广告体呈现,也可以作为更高层次上的产品结构中的部分出现。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种广告的元素化结构不仅对广告本身带来革命,同时还具有产品设计的商业统计意义。

“微广告”的商业意义

定时广告转为分时广告。传统纸媒的平面广告与纸媒捆绑在一起,广告的传播周期受到纸媒发行周期的限制,广告内容必须与纸媒内容同步发行,如周刊就只能一个星期发一次广告,月刊便只能一个月一次广告。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纸媒广告的出版不具备灵活性,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传统广告的定时弊端显而易见。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为人类解决广告的定时限制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微广告”的诞生和商业普及,解决了传统广告不能随时、随地、随心更新的困扰。“微广告”可以在理论上实现按照任意周期播放的分时广告。分时广告作为“微广告”的时间特征,其出现解决了广告主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甚至可以做到广告内容与媒体内容在任意周期下的分离。举例而言,一本月刊的内容可以在移动客户端上一个月更新一次,而在这期刊物内容不变的一个月内,其承载的广告内容却可以每周更换、每天更换,甚至每小时更换。借助于软件程序的支持,广告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弹性,以任意周期播放广告内容,随时更换广告内容。“微广告”的这种分时特征,彻底突破了传统广告受制于时间周期的局限性。

定幅广告转为分层广告。传统纸媒的平面广告,不仅在时间上受到刊物出版周期的限制,在空间上也受到媒介的影响,即广告内容局限于固定幅面的表达方式。例如,一个页面的汽车广告,只能在有限的页面上摆放照片,如果想全方位地了解汽车的立体感觉,比如对车座、方向盘、驾驶室感兴趣,就需要多幅照片互补展示,而多幅照片往往需要增加广告的页面。传统印刷广告具有定幅特征,而这种定幅广告的单层表达方式无法立体化地、全方位地展示产品。

“微广告”具有分层展示的特征,这一多层次的信息表达方式可以很好地实现立体化的宣传效果。同样是汽车广告,在“微广告”上可以将汽车信息按照不同的层次组织起来,读者可以根据需要自行点击其中的某一个部分。“微广告”不受幅面的限制,其所承载的商业信息量远远超过了传统广告。只有广告主不想传播的信息,而没有“摆不下”的信息。“微广告”的这种分层特征彻底打破了传统广告在传播空间上所受的限制。

定版广告转为元素广告。“微广告”还具有一种面向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元素特征。一直以来,广告的效果基于数据交流,而数据反馈都是广告商进行决策时所需要的。“微广告”相较于纸媒广告的巨大魅力就在于其精准的数据统计能力。在纸媒平面广告中,广告主只能知道发行量和订阅量,而无法跟踪读者的阅读行为。广告主不知道读者到底阅读了广告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也不知道读者的阅读停留时间和读者是否阅读过广告内容。在对这种阅读行为无法跟踪的模式下,广告效果的好坏往往要靠调查问卷来间接知晓。相对于纸媒广告这种模糊不清的广告效果,“微广告”可以很好地反馈用户信息。“微广告”的元素功能,可以确认用户对广告元素的点击量和停留时长,广告主可以很清晰地知道哪部分信息是用户最感兴趣的,哪部分信息是用户不太关注的,可以使企业基于商业数据做出下一步的商业决策。

“微广告”:面向大数据

“微广告”作为一种新型互动式广告,具有为广告主提供大量即时的数据反馈的能力,广告后台系统可以借鉴用户的反馈数据即时调整广告内容的播放。这种根据用户反馈数据来动态调整、优化广告内容的特性,称之为“微广告”的“自迭代特性”或者“自适应特性”。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去局部影响广告的主体信息,广告平台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数据选择出用户最喜欢的内容,进而实现对广告的自动强化,形成在智能化意义上的演进能力。

在广告主做了初始广告的设计与投放以后,“微广告”便进入了一个由用户点击浏览、反馈数据回送、广告内容智能调整三部分组成的“自迭代”的过程。“微广告”在投放到终端之后,用户会通过点击和浏览这一广告而产生可计量反馈数据(比如,在某一个视频页面的停留时长、超链接的点击次数、互动节点的活跃度等)。这些反馈数据可以触发广告后台的智能控制程序,由智能控制程序实现基于新的数据基础的广告内容的即时调整。比如,用户喜欢点击明星的蓝色唇彩,而原广告页面默认投放的是红色唇彩,当点击数达到一定的数量时,超过了事先设定的阈值,广告程序便可以自动将默认图片切换至蓝色唇彩以满足用户的视觉需求,使广告最大限度地吸引眼球。“微广告”的这种自迭代特性,是通过一个实时采集数据的后台系统来完成对广告内容的程序控制的。

基于自迭代特征,“微广告”通过数据反馈与后台程序,可以快速实现广告内容的优化和精准投放。在这个意义上,“微广告”成为一个在市场中自我进化的微平台和微系统。

作者李极冰系北京天智通达信息技术

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妍彦系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

全媒体时代的具体特征篇7

关键词:新媒体 企业 共青团 工作方法

企业发展的动力资源在于青年团员,在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中,青年作为积极向上的创新力量在推动企业前进的道路上贡献出了巨大的力量。新媒体时代下,新兴媒体传播方式以时效性强、传播性广、影响力大等特征受到青年的青睐和广泛的应用。企业的共青团工作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搏,把握青年动态,创新青年工作与新媒体的联系方式,改革工作方法。

一、新媒体的定义和特征

传统媒体依靠纸媒和广播电视等传播信息,新媒体则将数字化和网络手段运用到交流沟通中,产生新的媒体流,形成网络、手机和数字电视的三位一体化全方位发展。在现阶段的新媒体发展中,较为典型的媒体形式多为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的特征相对较为突出,更具时代特性,其有四个显著性特征:

(一)全面性

随着新媒体开放平台的增加,媒介之间的契合值不断磨合上升,信息整合较快,展现的媒体形式较为丰富多样全面性。实现了图画、文字、视觉和音效的多重呈现效果,达到了人们对于交流通讯的要求和期许。

(二)时效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是对信息沟通分享的一次跨越式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信息滞后性。转换数字信息,借助媒体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做到实时性和高效性传播,只需利用手机和电脑就可快捷获取所需求的信息。

(三)互动交流

新媒体的卓越之处在于彻底变革了交流沟通的方式,在新媒体平台上,网民既是信息的观者,更是信息的传播者。而这一特性满足了企业员工,尤其是青年人热情奔放,放飞自我,勇于表达的个性需求,更能促进青年团员融入到企业的团建中及企业的发展创新事业中。第四,群体特征。新媒体平台优化了社交方式,通过社交软件和媒体平台,青年团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发组织聚集到一起,形成具有探讨交流的沟通氛围。

二、新媒体下企业共青团创新工作方法

(一)新媒体引导青年团员思想觉悟

共青团的团建工作的开展首先要从思想上紧跟时代前沿,时刻学习党的最新章程,学习落实企业精神及重大改革举措。通过新媒体的特殊传播信息性,整合信息的快捷性以及表现形式喜闻乐见性,将听上去较为枯燥的宣传理论在学习中变得更加具有娱乐性。企业共青团工作在开展中可以充分运用微信和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在平台内开展线上互动式团建学习,贯彻落实共青团的新政策和动态信息。在新浪微博等传播较广的受众平台上进行官方微博认证,实时有效地传递第一手共青团发展资料。在微博上展开与企业团建工作发展的话题讨论,例如在“五.四”青年节时,开展优秀团青年的评选活动,加强党团建设的主题活动学习,通过有奖竞猜和话题转发等模式促进青年团员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更为主动的加入到企业的共青团工作中来,增强对团组织的了解。利用新媒体增强青年团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不仅能够创新共青团工作方式,更能拓展青年团员学习团知识的渠道和兴趣。

(二)新媒体下创建共青团互动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网络成为了青年团员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聊天软件的发展十分多样化。企业在开展共青团工作中,可以通过青年团员的交流软件习惯来进行工作方式的转变,通过微信群和QQ群来进行双重工作开展。建立青年之家专用群,在群内通知近期工作计划、学习知识、公告、收集回访,通过建立公众群方便了团组织与青年之间的讨论联系,加强了双方的沟通交流,拉近了团组织与青年团员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微信群和QQ群的建立为活动信息公开透明化和通知有效性做出了突出贡献,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团组织工作减轻了许多负担和不必要的浪费。在新媒体下创建共青团新型互动沟通模式,是需要根据平台的不断发展而调整的。

(三)团结志同道合青年团员

共青团工作的开展要以团结青年团员为主,在企业的团组织发展中,更要注重为团员营造家的温暖和凝聚力。企业工作的青年中,大多为80、90后,自身充满着独立性和自主性,个体性特征表现较为突出,在生活与交流中更渴望与周边人深入接触,融入到企业和团组织文化中。企业团组织就担负着凝聚志同道合的青年团员,为他们提供沟通的平台。作为煤炭销售类企业根据新媒体发展趋势,将分公司和下属产业项目下的拥有共同兴趣点的青年聚集到一起,为他们提供沟通的地方,在发展爱好的同时提升了工作的热情。通过团结组织青年凝聚在一起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团组织的活动经费,节约活动开展成本,时间掌控方便更加灵活高效。

(四)新媒体下做好团组织宣传工作

企业团组织的活动可以配合企业的生产特性和工作特质来展开,尤其是在新媒体下,团组织的宣传工作更应该结合平台效应来进行传播。微博、微信朋友圈等作为传播较广的媒体平台对于团组织的团内政策宣传和企业文化建设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煤炭企业针对于自身的安全问题,可开展安全生产周活动,企业团组织可根据青年团员常用交流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如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安全教育类主题活动,定期在微博更新安全教育小常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向企业员工传递“安全无小事”的观念,增强青年员工的责任和安全意识。针对于团组织内部活动,可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结合企业发展历程和重要改革e措,制定相应宣传内容,增强青年团员对于企业团组织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三、结语

新媒体的发展转变了人们交流沟通的方式,拓宽了人与人互动聊天的渠道,对信息的传递和接收也更为及时有效。在此情况下,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开展也要紧跟时代,将传统团组织活动与新媒体下的流行趋势相结合,针对青年团员的不同特性做出相应的工作方案调整。创新团组织工作方法和手段,让青年团员进一步融入集体生活中,团结有志青年,让企业的团组织真正成为青年团员之家,共同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陆D.共青团工作中新媒体的运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

[2]吴婧.新媒体时代民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政府工作方法创新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全媒体时代的具体特征篇8

一、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发展迅猛,其特征不容小觑。新媒体传播方式是以数字技术为载体,令使用者随时随地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获取想要的讯息,打破了接受者和传播者之间的各种阻碍。首先,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讯息即时且多样。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新媒体没有运输、发行、印刷等因素的影响,随时可以利用网络最新讯息,与事件新闻发生时间几乎零时差。其次,新媒体的表现方式丰富,传统媒体只能单纯的利用文字,图片等各自进行传播而新媒体表达手法不经相同可以融合音频、文字,画面为一体,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特点是讯息即时生动形象的传播给接受者,他还有具有大容量的特点,理论上讲如果你有计算机且能够联网通讯,你可以随时查阅以前的相关讯息,方便快捷。再次,讯息的交互性,新媒体时代不止新闻媒体工作者才能讯息,接受者只要有计算机手机等数字产品就能利用各种软件实时分享新鲜事,利于交流。同时新媒体也具有信息零碎化的特点。因为讯息海量接受者没有过多的仔细查看,获取的快,遗忘的也快。

二、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联及出现的问题

近来因为新媒体的各种新特征,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把它实质性的运用到了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个新的方向。新媒体讯息公布实时、海量性以及讯息交互性等特征是新媒体成为高校师生获取新讯息和表达感情分享新鲜事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利用这些特征向学生传播正确的三观以及政治理论,不仅仅是传播了知识和观念还能够和学生互动更加人性化,让学生们更能高效的吸收这些观念。相比较传统媒体,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凡事有利有弊,它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高校学生正处于树立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时刻,精力充沛的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旺盛的好奇心尚未成型的思维方式很容易就被引到偏离正轨的方向,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新媒体给高校学生提供积极的正面的讯息,但由于新媒体具有内容海量性的特征学生浏览的汛期不受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控制,这些内容可能就包括反动、消极、低俗的一些内容,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产生阻碍。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

(一)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很难相结合,造成三方灌输的理念有偏差令高校学生在树立三观的关键时刻出现困扰和迷茫同时高校也不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疏忽了对他们的教育开导。新媒体时代,可以将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利用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利用qq、微博,手机短信等这些新媒体时代的产物与学生家庭及学生进行实时沟通交流充分掌握各个学生精神状态,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通过学生在社交网络发表的日志、微博、说说等进一步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具体动态实时进行心理疏导,观念引导纠正新闻媒体出现的偏激反动的观念,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此外,除了灌输正确的三观意外,还可以建立网络群聊,包括学生、家长和老师畅聊最近的新闻时事,因为网络的虚拟性不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学生们更能真切的说出心里的想法以及了解长辈的观念让他们思维更开阔,同时还能增进三方之间的感情。

(二)立法完善保障体系。我国现有的《刑法》、《民法通则》、《宪法》等一些基本法律已经对媒体传播的相关法律责任作了基本的规定,可以看出国家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新媒体时代网络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现有的相关法律还不够完善,必须建立专门管理新媒体的法律体系才能更好的对新媒体进行管理。首先要修补新媒体管理的基本法律,完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基础设施的保障,包括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规划。有些地区已经成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机构用来管理新媒体,但是机构不明确,人员稀缺和组织性质得不到认可没能很好的进行管理。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新媒体管理法,在实施过程中就有有据可依,各岗位也能明确自己的职责,保障了他们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的观念不仅仅关系到高校学生三观的建立还关系到国家的安全问题,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安全隐患对国家产生危险,这就要求除了要有完善的新媒体管理法还需要到位的安全法。

四、结语

上一篇:竞技体育构成要素范文 下一篇:幼儿艺术感受的特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