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研究儿童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时间:2022-04-20 02:39:02

浅谈教师研究儿童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杜威就在《 芝加哥实验学校 》中倡导教师研究儿童,通过对儿童学习兴趣的持续研究以判断课程和教材是否适宜每位儿童的发展需要。[1] 国内这一研究主题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提出了“为了每位儿童发展”,每位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需要教师去接触每个儿童,在观察和交流过程中才能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了解儿童的个体独特性后,还要为他们提供发挥其独特能力的条件,实现每位儿童的发展。在2011年底教育部颁发了《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 标准 》)。《 标准 》中十分注重教师的研究能力,指出教师应“研究学生,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2]《标准 》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做好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而且要提升自己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能力。教师在设计适合他所教班级的课程时,需要从其班级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因为只有在了解清楚他们的现实需要之后,才能设计出能促进其身心发展的课程。

根据《 儿童权利公约 》规定,“儿童”是指0到18周岁的任何人,这里的儿童是指18周岁及以下的所有在校的学生。教师研究儿童是指教师从儿童的发展需要出发,对其在学习、生活、情感等各方面进行探究,挖掘其潜能,使其得到真正发展的过程。

一、教师研究儿童的目的

厘清研究儿童的目的是教师做好研究的前提,教师在做儿童研究前能够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有助于其把握好研究的方向。美国学者卡利尼认为,对儿童的独特性、复杂性和整体性加以关注是重要的,而描述对表现儿童的这些特征有重要的作用。[3] 国内学者王丽华继承了卡利尼的研究,和梅园小学的教师经过一年多的探究和实践,对教师为何研究儿童的问题做了清晰的分析。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具体的,教师真正投入地研究这个、那个儿童的创造潜能是为了使每个儿童的独特性、复杂性、多样性得以显现。[4] 国内其他学者也有从学生主体性的角度揭示了教师研究儿童的目的,教师通过研究学生使自身的主观判断更接近学生的客观现实,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真正做到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服务。[5]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场景中,每位教师会碰到不同的教育事件,引发具体的教育问题,所以教师在研究前需要根据自己碰到的实际问题明确研究的目的,在研究的过程中方向就更为清晰。

二、教师研究儿童的内容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的相关需要,教师可以从儿童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着手进行研究。苏霍姆林斯基在担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时,要求教师把儿童作为一个真正的、全面的人来关注。教师要对儿童做全面、深入地研究,分别从身体状况、智力发展等个人特点和道德修养这些方面着手了解儿童。[6] 卡利尼等人认为,人人都具有一种普通的能力――创造,教师要通过对儿童的研究以揭示出这种能力,并促进其发展。[7] 她在美国福蒙特州的“展望学校”开展对某个儿童的整体研究,其中涉及儿童个人的身体外表和姿势、气质和性情、与他人的关系、强烈的兴趣和爱好、思维和学习模式。[8] 我国学者王丽华继承和发展了卡利尼的研究,持续关注和跟踪某个儿童,发现其创造潜能,揭示其独特性、复杂性、多样性。[9]

许多学者关注儿童学习的研究,不同的学者从学习的不同角度提出了教师可研究的具体内容,主要关注点放在学习兴趣、学习方式上。比如有学者提出教师可从三大系统入手研究儿童的学习,分别为动力系统、操作系统和环境系统。动力系统研究是指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情况,并寻找对策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操作系统研究指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制定最合适、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方法;环境系统研究指教师要研究创设怎样的课堂或如何创立能让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10]

每一位教师担任着某门学科的教学,他们会因自己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困惑而萌发一些研究问题,想要在自己所教的学科领域内对儿童的一些现象进行阐发并挖掘其背后的本质。王丽华从学校现场和各科课程标准中出现的新内容出发,提出我国教师要对每位儿童对所学学科内容的想法、学习兴趣、体验进行研究。对于儿童想法的研究,她指出各科教师要关注儿童在学科中产生的想法,揭示出他们想法的本质,找出儿童的想法、“我”的想法、编者的想法和作者想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儿童的想法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关于儿童兴趣的研究,教师可研究“与学科知识关联的儿童的家庭生活经验、社区生活经验和学校学习经验是怎样的”;对于儿童体验的研究,中小学教师要比较和反思课程标准中所论述的儿童体验和“我”在学科教学研究中发现的儿童体验的关系,据此真正基于“我”对儿童体验的独特理解。[11]

三、教师研究儿童的方法

研究方法是为研究问题或者研究内容服务的。教师应该根据所研究的问题选定研究方法以收集到具体的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最终得出研究结论。

课堂观察是为了诊断学生的行为,个别访谈是为了把脉学生的差异。[12] 文章前面已讲到卡利尼通过描述儿童的身体外表和姿势、气质和性情、与他人的关系、强烈的兴趣和爱好、思维和学习模式五个方面,正是为了展现学生的独特性、复杂性和整体性的特征。国外教师将描述这一方法运用到对儿童的作品的研究中,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作为研究的材料,认真仔细地阅读,用文字来描述他们作品中的词、韵律、内容和主题。根据儿童作品中表达的事物的意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以分析结果为依据为儿童规划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3] 王丽华在描述儿童时谈到,在学科教学和生活探究中,主要通过倾听和对话这些方式,以更好地描述儿童的想法、行为,发现儿童个体或群体的创造潜能。[14]

关于研究的形式大多数教师选择个人独立研究,另外一种研究形式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合作研究。卡利尼等人在“展望中心”形成的“儿童描述性评论”、麻省格罗斯特郡富乐学校的教师合作评价会、上海市梅园小学儿童研究之教师合作研究、江苏省如皋市东陈小学“相约星期一”等教师研究组织都是几位教师相聚一堂共同探讨某一位或几位儿童以寻找最适合儿童发展的途径。虽然各个学校的教师合作研究团队的具体实施方式因需而异,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活动的准则:①定期会面;②推选活动促进者,拟定草案;③制定讨论行为规范;④得出一个具体行动计划。其中指定活动草案是所有准则中最重要的一项,包括评论活动计划和交流细则。

国内外教育专家已对中小学教师研究儿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做了学理上的解释,并通过研究实践为教师提出了相应的可研究的内容和使用的方法。此外我们的教师也在自己从事的儿童研究中一步步探索,以期找到适合自己和其学生发展的儿童研究方向。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321004)

参考文献:

[1][11]王丽华.我国教师的儿童研究:缺席的根源和现实的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http:///edu/2011/12-12/3524440.shtml.

[3][8][美]马格丽特・赫姆莉,帕特丽夏F.卡利尼.从另一个视角看:儿童的力量和学校标准――“展望中心”之儿童叙事评论[M].仲建维,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9][14]王丽华,陆虹.教师即儿童研究者[J].全球教育展望,2009(6).

[5]季苹.“学生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方式之一――“学生研究”意义之二[J].中小学管理,2008(6).

[6][苏]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第4卷[M].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7]张华.教学即描述――卡利尼教学思想管窥[J].全球教育展望,2008(5).

[10]谭轶斌.研究学生学习 实现课改的再次破局[J].现代教学,2010(Z2).

[12]赵才欣.研究学生学习的基本视角与实践思路[J].现代教学,2010(Z2).

[13]MARTIN A. Reading Your Students:Their Writing and Their Selves[M].NewYork:Teachers&Writers,1983.

上一篇:拉米夫定停药后复发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 下一篇:初探产前超声诊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