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并低血糖症53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4-19 10:55:51

老年糖尿病并低血糖症53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症

中图分类号:R58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3-0505-02

随着城市人口的老龄化,近年来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而低血糖是老年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较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必须加以重视。笔者收集了2002年12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老年糖尿病并低血糖症53例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53例患者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65~89岁,平均70.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WH0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均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病程为2~19年,平均10.2年;排除了1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及其他原因所致的糖尿病。合并症:慢性肾功能不全28例,高血压37例,陈旧性脑梗死13例,冠心病22例,血脂代谢紊乱35例,胆结石18例,脂肪肝14例,尿路感染6例,肺部感染3例。用药:单用磺脲类药物7例,单用中西药复合制剂消渴丸3例,单用不明成分成药5例,磺脲类加消渴丸8例,磺脲类加双胍类6例,胰岛素几例,胰岛素加磺脲类5例,胰岛素加双胍类4例,胰岛素加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4例。21例为门诊直接收治,19例为在我科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症(血糖

1.2临床表现

低血糖症状出现至确诊时间:41例为首次出现症状后确诊,确诊时间为0.5~6h;另12例系多次出现症状后确诊,确诊时间为2~6d。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多样而不典型,无明显出汗、心悸、面色苍白、手颤、腿软、周身乏力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23例,占43.40%,其中仅表现脑功能障碍18例,占33.96%;仅表现交感神经症状16例,占30.19%;两类症状并存14例,占26.41%。诱发心律失常19例,心绞痛10例,急性左心力衰竭4例,心肌梗死1例,脑梗死2例。发作时查血糖在0.8~3.0mmo]/L。

1.3治疗及转归

确诊后立即给予50%葡萄糖液40~l00m|静脉注射,随后以10%或5%的葡萄糖液静滴维持,每1~2h监测1次血糖,直到患者神志转清,血糖稳定在7.0~11.1mmol/L,此后72h内仍须严密监测血糖变化,病情严重如反复抽搐、烦躁、休克者当加用地塞米松。期间依患者病情停用或更改其原降糖药物治疗方案。53例中在3d内血糖恢复稳定者50例(占94.3%),其中6h内血糖恢复稳定30例;6~24h血糖恢复稳定16例;24~72h血糖恢复稳定4例;1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住院11h死于室颤;1例合并尿毒症(血Cr887.9mmol/L),住院16h自动出院;1例抢救治疗2d未清醒(入院前后2次颅脑CT平扫均未见异常)自动出院。

2 讨 论

低血糖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候群,一般血浆葡萄糖浓度在3.0mmol/L以下。低血糖有时比高血糖更危险,因为血糖是脑部的主要能量来源,大脑的耗糖量占全身供给量的25%,脑组织主要依靠其本身和肝储备的糖原分解来维持代谢,而脑组织本身所储备的糖原有限(每克脑组织约2.5~3~mol/L,仅能维持脑细胞活动数分钟),故供糖不足会引起功能紊乱及组织损伤,时间过长、严重者可昏迷,如救治不及时可致死。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可引起血儿茶酚胺迅速增多,心脑血管痉挛,造成供血不足,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脑梗死等。严重低血糖危险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因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病程较长,多并发或同时患有心、肾、脑及肝脏疾病,低血糖好发于夜晚、凌晨及餐前,不易被发现;低血糖临床表现多样而不典型,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轻微,脑功能障碍症状多见,容易误诊或漏诊;易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严重疾患,预后不良。

分析老年糖尿病发生低血糖症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糖尿病及相关知识缺乏,自身保健能力弱,认知性及依从性差,不能按时进餐、服药及监测血糖。②降糖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如药物剂量过大,特别是在饮食减少、摄入不足的情况下,没有及时调整降糖药物的用量;或药物间的不合理联用如优降糖与消渴丸合用、餐前胰岛素与磺脲类联用,或注射胰岛素的剂量、剂型不准确等;或热衷于使用偏方、秘方、降糖保健食品或某些诊所自制的所谓的纯中药“降糖胶囊”或“植物胰岛素”(实际上含有西药降糖成分)等治疗糖尿病;均易发生低血糖。③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拮抗低血糖反应的升血糖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减弱,加之糖尿病患者合并症多,当伴有肝肾功能不全时,降糖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特别是优降糖为长效、强效磺脲类药,作用时间长,且代谢产物有降血糖作用,致低血糖反复发作,重者昏迷。④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感染、心脑血管硬化,意外应激反应差,易并发低血糖。⑤运动时间不当或运动量过大。⑥片面追求血糖控制达优。⑦其他药物的影响,比如常用的药物如水杨酸类、ACEI、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可延缓降糖药物排泄或增强降糖药物作用。

重视并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预防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应注意:①加强宣教,开展好糖尿病患者及家属的糖尿病教育工作,使老年患者认清糖尿病及低血糖的危害,积极配合治疗,定时定量准确用药及进食,定期监测血糖及到医院复查。患者及周围的人明了低血糖的自救亦十分重要。②合理用药,遵医嘱正确使用各种降糖药物。老年患者宜使用半衰期短、排泄快、对肝、肾影响小的短、中效药物;根据病情轻重、合并症的不同,选用或联用降糖药物并适时调整。剂量要从小剂量开始,注意个体差异,并了解各种降糖药物的副作用,切忌盲信虚假广告及江湖游医,对于中药降糖药要了解其中的成分,含有西药成分的降糖药如剂量把握不准确尽量少用。③科学规范的饮食及运动治疗配合,养成良好生活习惯。④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老年患者不应盲目强调血糖控制达优;对于反复出现低血糖的老人,其血糖控制目标应适当放宽,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6.7~8.3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8.9~11.1mmol/L即可。⑤重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降糖治疗方案。⑥提高临床医师对低血糖的认识,对老年患者的莫名不适尤其是昏迷者,应常规检测血糖,避免对低血糖的误诊或漏诊。⑦一旦确诊为低血糖应及早治疗,可先用50%葡萄糖推注,以挽救生命,避免留下后遗症,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相应的处理。

上一篇:手术加碘粒子植人治疗食管癌临床分析 下一篇:美菲康片治疗晚期肝癌疼痛3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