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互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时间:2022-04-19 07:10:17

校企合作“互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关键。针对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企业职工到学校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的校企合作“互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阐述了顶岗实习质量监控和考核体系,同时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互换式;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胡新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4-0050-02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培养了大量机械类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但为什么我国机械类人才仍然严重短缺?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目前高职院校实训条件、师资队伍等难以满足实际训练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使学生具备了不同程度的英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机械和电气基础理论知识、一定的数控编程和操作能力和CAD/CAM软件应用能力,但由于在校期间难以积累工艺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脱离了行业和企业,难以满足企业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要求,使得培养质量大打折扣。鉴于此,要提高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起能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通过积极探索,提出了校企合作“互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进行了试点,为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一、校企合作“互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核心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强化与企业合作,校内引入真实产品进行生产性实训,校外下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全过程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同时,企业的职工则到学校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实现“互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使企业和学校真正实现双赢。第一学年,学生首先到企业进行电动工具的认识实习,然后在校内进行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和引入真实产品的电动工具装配实训,暑期到电动工具企业进行电动工具装配顶岗实习,而被顶岗的企业职工到学校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第二学年,学生在校内进行CAD/CAM软件应用和数控加工专业技能训练,进行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并引入真实产品进行专业技能实训,暑期到电动工具企业进行电动工具机加工顶岗实习,而被顶岗的企业职工到学校进行培训;第三学年,学生在校内完成引入真实产品的专业技能实训,并进行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然后到电动工具企业进行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顶岗实习,并进行毕业综合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按认识实习、专业基础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六层次进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递进式地引入电动工具认识实习(第一学期)、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包括金工实习、机械零件测绘)、专业技能实训(包括CAD/CAM软件应用实训、电动工具检测与维修实训)、生产性实训(包括校内电动工具生产线装配实训、数控加工实训)、顶岗实习等,使学生从认识电动工具到逐步掌握电动工具设计、制造及检测与维修的相关技能,同时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质量、成本和效率意识,以及合作精神,实现从学生到职工的“无缝”过渡,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技能资格考证,进一步强化“双证制”,引入数控操作工、CAD/CAM软件应用、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电机实验工等考证。

二、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与考核体系构建

为保证顶岗实习的有效进行和学生实习质量,制订相应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规范。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和专业主任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最终综合学生平时考勤、实习日记、实结对学生进行评分,合格后由校企双方共同签发工作经历证书,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同时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考核体系。具体过程管理流程见图2。

三、校企合作“互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近几年来,我校积极践行“五位一体”的办学模式,目前机械类专业已与三十余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与浙江皇冠电动工具制造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组建了七个“订单班”,同时充分利用我校的优势,由我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引进电动工具生产线一条,为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做好准备。学校每年安排一定时间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培训需求,掌握企业用人信息,制订“互换式”工学结合培养计划。由于不同企业对培训要求不同,各有侧重。我校采取由企业提出培训内容和要求,学校负责培训的方式进行,培训时间一般安排在暑期,同时学生被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实践发现,采用该模式可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使自身能力素质得以提高,比如职业道德的建立,协作精神的培养、意志力的锻炼,工作环境的了解,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同时企业的职工也进行了培训,并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到真正的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1]詹忠根.高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研究,2006.8上,14-15.

[2]赵浩兴.校企联合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66-68.

[3]黄亚妮.国外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特色的评析和启示[J].高教探索,2005.4,69-71.

[4]付涛.高职实践教学的模式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6.4,85-88.

[5]段长存,李怀伦.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及实现路径的研究报告[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17-19.

[6]冯辉,王静.建构主义与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4.5,24-26.

[7]蔡泽寰.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6,40-41.

上一篇:对中职学生工学结合期间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瑞士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特色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