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刍议

时间:2022-04-19 06:15:39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刍议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大学校园中,大部分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在优越的物质条件和纵容娇惯下长大,其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发,从多个方面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更大,工作更加繁重,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在此大背景下,以“90后”群体为主的大学生也概莫能外。从报纸、电视或网络媒体上,我们也经常能看到大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悲剧,让人扼腕叹息。因此,社会各方都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真正解决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中更加顺利。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一)适应能力欠佳

由于大学生活方式与高中有着很大区别,许多“90后”的新生到了大学后感觉很不适应。在高中,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细致入微地照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高中时,大多为走读,处于父母亲人的照顾之下。而大学则截然不同,远离家人,老师不再是学生生活的呵护者。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面临新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许多大学生会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

(二)承受挫折能力差

从物质生活上来讲,“90后”可以说是很幸福的一代人。他们在安逸的情况下长大,生活上比较富足。正是这种一路顺利地成长,使他们像温室的花朵,抗挫折能力相对较差。一旦遇到麻烦或陷入困境,便灰心丧气,束手无策。有的大学生因为感情受挫,杀人者有之,自杀者有之;有的大学生因为学业方面的挫折,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弃,令人痛心。

(三)人际交往困难

总的来说,“90后”大学生热情奔放,性格开朗,这些特点对于人际交往有着很大的帮助。然而,很多大学生却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困难。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学生由于环境的变化难以适应,导致在人际交往中却感到局促、紧张、缺乏自信;另一方面许多“90后”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别人的感受,不知道如何与大家和谐共处,虽然在交往过程中热情主动,但难以获得对方认可,自然也难以达到预期的交往效果。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形成人际交往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原因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后期,从生理上来讲,他们的身体发育已经成熟,外表看来已是成人,变成“大人”了。但在心理上还不成熟,经常有一些不合理的冲动。而这个时期又是他们心理断乳的关键期,意味着大学生要摆脱对于家庭的心理依赖,成为独立生活的个体,需要完成自我心理世界的重建。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变化十分复杂、充满动荡,具体体现为:情绪多变,情绪调控能力比较弱,心情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往往难以冷静思考,容易走向极端。

(二)家庭原因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性格形成和心里健康有着重要作用。父母的为人处世、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的引导方向等因素,都会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的影响。当前,我国大学生大多为“90后”,由于成长环境较为优越,家庭对他们的教育方式都是太过溺爱和放纵。而进入大学以后,由于生活方式、学习环境以及社交圈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他们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大学生活,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

(三)学校原因

学校是学生赖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放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学校的环境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有着更为深刻的关联性。如果校园里学风涣散,人际关系僵硬,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缺少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等,就会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学校如果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员,没有对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那么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四)社会原因

目前,我国正处于激烈变革的时期,这种变革给成长中的大学生心理带来了很大影响。面对多种价值理念的冲击和文化传统的束缚,大学生容易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同时,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并且付诸思考,然而许多社会现象背后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往往带有负面的暗示。同时,由于信息获取的便利性,许多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而这些与社会现实格格步入。这些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一)加大教育力度,加强自我学习

首先,要加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传统的教育方式毫无针对性,只是机械性地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对于真正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并没有起到健康教育应有的作用。但是现实的发展以及“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要求我们要对这些传统老套的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和发展。譬如,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站,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上传与心理问题相关的典型案例,方便大学生联系本人实际对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判断和反思;运用网络与大学生进行在线的互动交流,这样既可以增强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又可以使他们在网络虚拟的环境中畅所欲言,免去了与老师以及专家面对面交流带来的约束和尴尬,使他们可以放下思想包袱,毫无顾忌地反映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

其次,要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大学生的思想虽然尚未完全成熟,但是已经具备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他们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能够通过阅读书籍、课堂学习、网络、媒体等各种途径来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的事物。大学生在书本、网络或报纸上寻找一些内心深有感触的文章、图片、视频等,这也是一种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不错途径。在大学生的观念中,是非对错已经能够辨认得当,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已经基本形成,当他们在心理上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会迅速的通过査阅书籍、网上搜索等方式来解决自身心理上的困惑,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排解并进行自我提升教育。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的辅导和指引。

(二)改善社会风气,优化家庭环境

一方面,一个高度文明、民主、和谐的社会环境有益于每个人的成长,文明的社会气氛会感染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使其自身行为产生从众效应,来适应社会的整体风气,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如果整个社会都树立良好风气和文明形象,尊老爱幼,垃圾不乱丢,爱护花草树木,拒绝白色污染,拒绝滥砍滥伐,遵守交通规则,建设和睦邻里关系,尊敬师长,团结互助。相信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下,每个人都会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使自己也加入文明人的行列,富有内涵,注重形象。大学生在这样互敬互爱、和谐团结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下,也会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锻炼和提高,提升自身身心健康水平,做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时代先进个人。

另一方面,家庭是一个人自出生起每日生活的环境,对自身的教育具有启蒙性、长远性、感染性,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养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深远。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帮助家长提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技能,争取他们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密切配合,协同解决孩子教育的疑难问题。家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人成长的港湾,家人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示范和榜样作用。但是家庭不能一味的去溺爱孩子,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应该积极关注和正确引导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晓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社会科学版),2011(18):27-29.

[2]王薇.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学艺术,2010(11):53-54.

[3]李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10(20):145-147.

上一篇: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迁移作用及教学应对... 下一篇: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目标、模式及内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