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学习观重构刍议

时间:2022-09-14 12:22:09

新时期大学生学习观重构刍议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科学技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时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而大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观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石。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学习观的不足,阐明了重构大学生学习观的重要性,提出了培植大学生新的学习观的理念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观;重构

作者简介:刘玉成(1984-),男,山东临沂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广西 南宁 530006)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206-02

大学生学习观是学生个体对知识、学习现象和经验的直观认识。[1]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观不仅是大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前提,而且是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生活观、自我认知观和师生观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大学教育是学生形成科学学习观的关键阶段,而当前的学校教育对于大学生学习观教育的忽视,致使学生在科学学习观方面存在缺失,以致于使大学生形成了一些狭隘的学习观,如当前很多高校已经普遍把大部分学生打造成只知道考取各种证书的“证人”,他们一直是在被动低效的应付,还没有把学习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这种银行储蓄式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在我国由来已久,而且至今势头不减,其负面效应也十分明显。[2]大学应是鼓励学生积极探究高深学问的殿堂,而不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机械的灌输某些脱离实际的知识和技能的工厂。大学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学习观的重要使命,因为只有使学生树立了科学的学习观,大学教育才可以找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切入点,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还原大学教育本真的教育。由此可以推言,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观,不仅是大学生个人有效学习的关键,而且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教育改革的理性诉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社会转型时期,同时,由经济全球化催生的知识经济促使“经济智力化”的趋势也在迅猛发展,学习成为完善个人发展和创新生活的重要手段。而目前很多大学生对学习目的、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等基本学习问题还缺乏较深刻的认识,正确的学习观还未形成和确立,部分学生对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还缺乏深层次的自觉性认识,总是急功近利地用一时的记忆换取考试的通过,根本没有去用心思考这些知识是怎么来的,它的价值在哪里,就这些知识本身而言,它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用途,对以后的工作有哪些帮助,几乎更不存在对教师和书本的怀疑态度。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面对新时期的诸多挑战,他们能否深刻认识科学学习观对国家和个人迎接新世纪挑战的特殊意义,这都是值得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反复深思的问题。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观的认识还处在“二元分化”阶段,即把学习和生活分的一清二楚,在他们看来,学习就是拿起书本来背书,生活就是“吃喝拉撒睡”,没有把学习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学校教育还未注重以健康科学的生活观为着力点来建构学生的学习观,还不能把学生的学习观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还不能把学生的知识内化为内在的心理体验和外在的行为表现。

很多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就是通过书本把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知识传递给学生,接受教育就是在学校内认真记忆书本内容。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往往忽视教育、学习与生活、社会和自然的联系,忽视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根本上来说,教育与生活紧密相关,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又是大学生创造生活和享受生活的有效前提,因为培育科学的学习观是大学生形成美好的人生观、生活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在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大学在培养学生学习观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由大学自身的使命决定的,也是当前我国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实然要求。

二、大学教育重构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观的措施

从一定意义上讲,学校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即教的最终目的不是教,而是在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前提下追求自由的创造性发展,因而学习观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大学教育是人接受教育的较高层次阶段,它所倡导的学习观首先应该能够唤醒学生的生活意识,能够开启大学生对知识和真理的热爱之心,能够为构建学生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积淀新的方法论思维,即大学教育的本真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生活,为当前和日后的生活参与以及生活构建提供认识论支撑。正如约翰・怀特在《再论教育目的》一书中所言,教育是为生活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为生活的教育是张扬人的生命活力、创造生活的教育。因而,大学教育应该以重塑学生科学的学习观为使命,虽然人的学习观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大学教育对学生学习观的直接促进作用更大,而且学生学习观的完善会进一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认识问题的能力,进而改变大学生死记硬背、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状况。大学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观,就应该使学生树立新的学习意识,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法,并且还需营造优良的校园学习环境,以增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1.引导大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意识,为重构大学生科学学习观打下坚实基础

大学生要深入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就应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不只是对知识的记忆,更重要的在于在现实生活中对知识的创造性理解和应用,因为知识是与现实生活相通相容的。真正的学习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兴趣思维的前提下,以自主学习为主,即把自己要学习或解决的问题与教材或时空范围内的知识广泛联系起来,完成当前学习任务,解决当前问题,丰富自身学习、生活经验,形成新认识,并获得新的好奇心和问题兴趣的学习过程。正确的学习意识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生活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它能够启发学生将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达到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有效结合,提高大学生协调学习与生活关系的能力,从长远来看,既能促进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又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加强对大学生的学习意识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既是个人生存、成长与进步的前提,更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要求,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为个人与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3]

另外,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是大学教育的理想追求,因此,大学生还需意识到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知识素质,还能培植健全的人格素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总之,大学生积极的学习意识应该是涵盖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等在内的学习意识形态,大学生不能只为学习而学习,为考试而考试,而是应该注重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和谐发展,发现自己独特的生活和学习品质,不能只为眼前的分数而忽视了自我价值与潜能的发挥。

2.调整大学教师教学方式,为重构大学生科学的学习观提供有力支撑

大学教师应该掌握精湛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不仅是大学教师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的外在体现,而且是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知识在教学实践独特的灵活的创造性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塑造大学生的学习观极其重要,甚至可以说,大学教师合理娴熟的教学方法是大学生养成科学思维、学习方法和生活理念的前提条件与根本途径。因此大学教育者以及管理者应该切实树立对大学教师教学方法的正确认识,以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教学的主导性,促进大学生实现科学合理的学习观和科研观的重构。有效的教学方式应当能为课堂学习营造一种能够自由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能在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构建一种共同探讨的平等合作关系,而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式的灌输,也不能只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掌握情况。

大学是探究高深学问的自由殿堂,大学教师理应做催生新观点和新意识的“助产士”,做到教学相长,要积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问,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和看法,不唯书、不唯上,使学生真正成为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人”。当然,大学教师教学方法的出发点,不应仅停留在对学生兴趣点的关注上,也不能仅表征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熟练掌握层面上,还应表现在大学教师能够自由熟练地对学校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自主性的调整、重组,实现课程的自我构建。不仅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从专题走向综合,从综合性学习走向专业性知识的拓展,而且还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既能感受到大学知识学习的人文精神,又能体会到进行大学研究所必备的科学素养,从而为大学生形成独立生活和学习的特异品质开拓广阔的空间。

3.创建优质的大学校园学习环境,为重构大学生的学习观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定程度上,宽松且赋有自由、民主气息的学习环境是塑造大学生学习观、形成科学思维方式的有效前提,因为这种自主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进而使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大学应创建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创设优质舒适的育人环境,特别是要摆脱官本位的教学色彩对大学教育的影响,使大学本身和大学教师真正成为为学生服务的组织机构。学校在更新教学设施的同时,要从学生的渴望和诉求出发,不断探究学生成长的规律,以培养其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其潜在的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4]

参考文献:

[1]刘儒德.大学生的学习观[J].高等教育研究,2002,(4).

[2]李壮.关于大学生学习观的思考[J].期琼州大学学报,2002,(5).

[3]严丽纯.当代大学生学习观现状与改善途径管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8).

[4]周晓平,杜桂萍.普通高校大学生学习观分析与培养[J].理论界,

上一篇:浅谈文学名著教学中生命教育 下一篇:一次泵空调冷水系统的水力特性与节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