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意境营造与景观设计概述

时间:2022-04-19 02:28:44

中国画意境营造与景观设计概述

一、中国画的意境与景观设计

(一)中国画的意境之美

设计的审美心理中包含精神的追求和意境的表现两个不同方面。意境是客观存在和创作者的主观表达连结在一起的产物,实现了情和景、意和境的有机结合。在绘画中,把以客观事物为参照,加入创作者自身的情感领悟、审美情趣,加以艺术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就称为“意境”。中国画特别强调以“意境”作为创作的灵魂,正如现代美学家宗白华所形容的那样,我国艺术家们所变现出来的是主观的情感与客观的自然美景之间的相互交融,描绘出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也成就了艺术之所以可以成为艺术的美妙意境。可以说,意境一直是中国绘画非常看重的一点,追求所描述的事物的意境美是我国独特的具有悠久历史的绘画特征,同时也是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一部分,很多时候能不能恰当地表现出意境美直接体现了绘画者水平的高低。

(二)景观设计的意境美诉求

景观设计是指对包括庭院、街道、公园、广场、道路、桥梁、河边、绿地等所有生活区、工商业区、娱乐区等室外空间和一些独立性室外空间等所有建筑外部空间进行的环境设计以及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包含很多方面,而这些方面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景观设计是人和自然关系的调和者。如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景观设计应该考虑的问题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艺术与设计是相通的。一方面,它们都是社会文化活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它们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借鉴。艺术的表现手法可以用于艺术,同样艺术的表达方式也可以运用到设计之中。中国绘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并不追求物象的真实,它所追求的是一种超越表现的精神境界,从而实现意境美的追求。因此,中国画的意境美与景观设计某些方面的要求非常契合,如果能把意境美的精神运用于景观设计之中,不仅可以充分体现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还可以充分显示出景观的新颖性和独创性。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景观设计不能只是对西方景观设计的照搬,它必须体现中国的文化特色,而中国画的意境美是一个可以深入挖掘的设计灵感,是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一种方式。

二、中国画的意境美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一)“情景交融”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情景交融是指内心的感情和客观的景物相互融合在一起。只有通过情景交融才可能产生我们追求的意境,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正如明代王世侦所言:“气从意畅,神与境合。”此种境界也可以用李可染先生曾经的描述来形容:意境是艺术追求的灵魂所在,也是客观景物精华的集中表现,再加入人的情感的熏陶和大脑的加工重塑,经过精巧的艺术创作而达到情景交融,进而表现出来的就是艺术的意境,诗一般的美幻意境。在注重情景交融的作品中,意境美有时强调客观,偏重自然美的流露;有时又倾向于主观,强调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之后再进行主观情感的表达。不管是强调客观,还是偏向主观,情景交融都是中国画所追求的艺术境界。景观设计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它的观众,所以如果设计出来的作品能打动人心,使观者产生共鸣,产生心理的愉悦感,设计作品的初衷就能达到。如果我们把景观设计的成品看做“景”,那如何能使观者在欣赏的时候产生“情”,就是设计者应该考虑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景”能不能被观众所理解和接受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景观的“情”。当然,应该强调的是,地域不同、经济水平差异、受教育水平高低等因素会影响到不同人群的审美价值。因此,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有针对性地根据景观所服务的人群进行设计。这样,所设计出来的作品才更能被广泛接受,也更容易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二)“不似之似”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不似之似”作为中国绘画的一大准则,是很多绘画研究者在前人研究的行与意的关系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的科技与思想而进一步总结出来的。中国绘画作品不仅有极具欣赏性的画面,而且意在其中、神形兼备是其一大特点。著名山水画画家黄宾虹对这点有深刻的感悟,他这样总结道:“画有三:一,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二,绝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鱼目混珠,亦欺世盗名之画;三,唯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并不追求把他所看到的东西原模原样地呈现在画纸上,而是经过大脑的筛选、重塑、加工,先转化成自己心中想要表达的画面形状,然后经过绘画的过程产生表达情感的意境。而这种创作过程更讲求“神似”之美,这便是绘画家们一致追求的目标之所在,这种“神似”也赋予了中国绘画不一样的魅力。不似之似的神似要求绘画创作具有神韵、意境、趣味、精简等特点,这些特点与现代设计的某些要求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在景观设计中,也同样需要这种“不似之似”的韵味。在这一方面,沈阳建筑大学的实践值得我们的关注和学习。用东北稻作为客观的景观设计素材,根据不似之似的韵味这一原则设计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稻田。在这片校园稻田中,因时节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田园风光,同时在不同的方位角落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读书台,使得稻田都拥有书香四溢的意境,夏夜三两个好友可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意境好不自在,其借助普通的、贴近生活的,既实用又具有观赏性的材料,重现了我国延续至今的农耕文化的故事,非常恰当地表现了“不似之似”之美。这样的例子在设计界不在少数,中国画这种“不似之似”的意境美,已经被很多设计者成功运用。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只是对他人作品进行模仿,对国画“不似之似”的意境要因时因地,更要灵活地运用,这样才能将国画魅力更好地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去,设计出体现设计者自身设计水平的景观设计作品。

(三)“虚实相生”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画的意境美还体现在它若有若无的朦胧美。中国传统绘画非常注重虚实相生,中国绘画中的留白就是用虚表实的体现,画面中空白给人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观者会有不同的领悟,亦天,亦水,亦地,形成虚实相生的意境,产生无限的美感。中国绘画讲求虚实相生,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哲学理念在塑造个人品格的同时,也为绘画创作带来了中国人特有的理解。“虚”和“实”原本是一对矛盾的范畴,体现在绘画中则变成了一对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元素。“虚”和“实”在绘画中实现了“和而不同”,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画的意境美。目前,中国景观设计出现“同质化现象”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只顾着向西方学习,而忽略了传统文化中很多对景观设计有益的东西。这一点在其他方面也有体现,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反而被外国的设计者运用,其设计者设计的作品反过来销往中国,抢占了中国的市场份额。鉴于此,中国当代的景观设计要突破思维定式,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多在设计上下功夫。其实,中国的景观设计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如中国古典园林在空间布局上虚虚实实、虚实结合,给人以广阔的遐想空间,就是运用了这种虚实结合的创作技巧。在空间层次感上,园林的设计要求是不仅可以显得空间很流畅,而且还需要有空间阻隔感,变在其中,难以一眼穷尽,借以激起观赏者无尽的想象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对园林这种虚实结合感的最好阐述。园林中的各处景观相互映衬,诠释着虚与实奇特的美妙之处。庭、井、院等景观之间或是由围墙相互阻隔了视线而不能一览通透,或是由建筑物将其分割为不同的部分,在不同的部分还有山石、植物等景物相互衬托,形成了相对内敛安静的空间形态。在高处,还分布着众多的亭、台、楼、阁,有着开阔的视角,以一种“登高望远”的心态欣赏周围的山水、植物景观以及建筑景观,可以让人产生心旷神怡的视觉效果。

三、总结

总之,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更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对于景观设计来说,如果能够把中国画的意境美完美融入进去,就可以设计出具有民族性和独特性的景观。因此,作为当代的景观设计者,在设计中既要“立足中国”,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人审美情趣的作品,又要“放眼世界”,积极学习西方景观设计技巧,努力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作者:邹航英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上一篇:高校足球教学运动损伤预防策略 下一篇:高校足球教学学生素质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