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时间:2022-04-18 10:42:02

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摘要:普通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为目的。而声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所占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声乐教学模式始终是单一固定的,旧的教学模式已制约和阻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指出现状并提出新的声乐教学方案,构建新的声乐教学课程理念,以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探索出一条高职声乐教学的改革之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改革策略;必要性

一、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看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教育部《意见》归纳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高职高专院校要按照共同宗旨和上述特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协作攻关,各创特色。《意见》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根本任务、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宗旨、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问题均作了切实明确的规定,为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等理论根据,同时也在制度层面上阐明了对不符合以上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的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二、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的问题

1.高职院校在声乐教学上缺乏准确的定位。很多高校认为声乐教学即为对学生表演与演唱能力的培养,未充分重视声乐教学的情感及审美价值。一些高校的声乐教学过多的强调声乐表演价值,具有较大的功利性,在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方面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造成学生的学习方向与内容产生偏差;2.课堂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单一。很长时间以来,艺术类专业院校采用的教学方法长期影响着高校的声乐教学。高校在声乐教学上仍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尚未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多媒体教学、分层教学等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应用还不够完善,教学方法单一而落后;3.课程设置的关联性不足。在设置声乐的课程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科的深度与专业性,尚未对学科间的彼此关联性给予充分的重视。因为很多声乐教学都是毕业于专业音乐学校,其在专业院校学习的时候往往只是特别致力于个人专业方面的精深,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是充分重视本专业的重要性与专业性,往往将未来向专业发展的观念传递给学生。从而造成学生仅仅重视个人专业,但是忽视对有关专业知识的扩展。

三、创新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改革策略

1.树立正确办学目标,更新教学观念。高校声乐教学不仅要积极提高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要坚持培养综合人才的目标,从而保证高校声乐教学合理的衔接到教学的总体系中。使得声乐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对声音艺术良好的表演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的声乐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声乐教学理念。在继承与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声乐文化的同时,积极采纳国外先进的声乐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借助先进的声乐理论有效地完善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师间互相交流与学习,多翻阅相关资源,开展集体备课,实现知识共享;2.加强教学模式改革。高校声乐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其不但是师生间的“一对一”知识传递,还能够创建多媒体声乐教学课,将更多的声乐教学音乐资源发放在校园网上,从而推动与落实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各大高校在声乐教学中,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如“集体课”、“个别课”以及“小组课”等等。采用灵活多变、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拓展学生视野,有效挖掘学生潜能,促使学生不断交流经验。从而充分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与鉴别能力;3.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声乐教师应该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心理,在此基础上,把各种不尽相同的教学方法合理的运用到声乐教学过程中。而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即为采用的多种声乐教学手段。为了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果,可以采用网络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方法等,同时还可以采用亲情关爱法以及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借助启发式教学以及互动式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有效的学习方法。当然,教学内容是教学模式的服务对象,所以教学模式的选取必须要围绕着教学内容进行;4.创新多元,建立开放式的声乐教学模式。形成“小课、大课、联合课”的课堂模式。重声乐技能训练轻文化素养学习的现存观念,造成了普遍的“重小课、轻大课”现象;“一对一”的课堂模式也往往让学生缺乏经验交流。为突破这些教学问题,学校不妨组织中青年教师加强岗后学习培训,有选择地开设“经典作品鉴赏”、“中国传统艺术文化”,轮流开设“声乐训练交流”等大课堂,并组织所带学生开展交流课堂,与其他同事联合授课,让学生不再局限于指定老师、单一课堂,而能有机会进行观摩和交流学习,了解其他老师的讲解和周围学生的学习情况;5.加强研究性和合作性学习。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声乐基础决定了声乐改革工作需要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研究性学习,并且要将学习到的声乐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改革工作。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工作并不是一个人单独可以完成的,需要音乐专业声乐教师和学校以及学生自己互相配合进行合作性学习。首先学生需要认识到自己是声乐学习的主题,其次声乐老师也应该充分指导发挥合作学习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开设声乐实践课有利于学生的体验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表现能力、再创造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声乐素质的全面提高;6.培养学生艺术兴趣,增强艺术感染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是属于师生的互动过程,音乐教学是属于情感互动教学,教学过程带有着十分浓厚的感彩,教师通过情感作为纽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教师需要从音乐教学的特点出发,通过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作为中心,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自由自在的、轻松自然的教学环境。教师通过优美的范唱、演奏以及生动的讲解过程来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从而引起学生的对声乐的学习兴趣,并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一些理解和体验,毫无保留的与学生分享,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教师与学生之形成一种友谊;7.加强声乐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师资力量。想要提高声乐教学的水平,就必须提高声乐教师的准入门槛。对于已有的声乐教师应该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对于聘请的音乐专家应该充分利用,可以利用一些闲暇的时间,对学校的声乐教师进行指导,从而提高他们教学的质量。同时,还应该加强各个高职院校的交流,通过交流促发展,实现共同进步。这样就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声乐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孙辉.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教与学[J].中州大学学报,2010(05)

[2]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3]潘春荣.中等艺术学校声乐教学改革思考[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02)

上一篇: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法 下一篇: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