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学必要性思索

时间:2022-04-18 09:10:25

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学必要性思索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还可以改善人的性情,浸润人们的内心世界从而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中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是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栋梁人才,也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对学生进行道德、意志、品格、情操方面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根据笔者对武城县实验中学初三年级全体学生的调查,其中98%的同学不能完整、准确地演唱一条8小节简单的试唱,这是由于中学时期学生在音乐教育上的营养不良造成的。重视中学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因此,加强中学的音乐教育迫在眉睫。

一、武城县实验中学学生音乐教育调查与分析

武城县实验中学创办于1998年,现有52个教学班3000余名学生,255名教职工,中学高级教师96人,中学一级教师172人,市县级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64人,市县级教学能手73人,省市级骨干教师60人。学校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已逐渐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本文通过对武城县实验中学的个案研究,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

(一)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而音乐教育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育教学中不能仅凭一张嘴的说教,要靠教师平日身体力行使学生耳濡目染,同时还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以便潜移默化的灌输正确的思想、态度和观点。音乐教育可以使中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力、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人格得以完善,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例如:学唱《黄河大合唱》之前,85%的同学对那段时期历史的了解仅仅限于历史课本上讲解的文字。而在同学们学唱完这首歌曲后,通过音乐所传达的情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当时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正在遭受着怎样的屈辱。

(二)音乐教育与兴趣培养

音乐教育事业是优化人才素质,向广大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由于音乐学科未列入升学考试范畴,一些音乐教师上课方式较为传统,造成中学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本学科不够重视,学习缺乏动力,这样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和各方面人才的培养。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显得极为重要。为此,笔者还对武城县实验中学初一年级全体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同学们在上音乐课时认真学、认真唱吗?结果只有20%的同学回答“是”,48%的同学回答“不是”,还有32%的同学回答“偶尔是”。笔者又进一步对回答“不是”和“偶尔是”的同学的原因进行调查。因为老师教学方法较为传统,讲课方式不活泼而对音乐课不感兴趣的占87%,因为没有从音乐课中感受到音乐的乐趣,认为课本上所学的歌曲不流行的同学占13%。所以,笔者根据原因和结果总结出兴趣原则的关系图示:

(三)音乐教育与身心健康塑造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投入到对音乐的研究之中,他们发现音乐除了可以有效地刺激神经系统,进而改变人的情绪之外,还可以治疗疾病、增进健康。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旋律产生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教育周刊》曾报导,厦门市实验中学打预备铃,这里听到的不是铃声,而是《蓝色多瑙河》、《天鹅湖》、《高山流水》等名曲,这样为广大师生营造了充满高雅音乐文化氛围,对身心大有裨益。

笔者对实验中学初一各班音乐素质(主要指歌唱)较好的同学人数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在比赛中音乐素质较好的班级体,他们的班级凝聚力、心理素质普遍较好。艺术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基本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艺术教育这一形式启迪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知识,因此音乐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方面所起的独特作用是任何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四)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实验教材的出版,对音乐教育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的实验教材突破了传统教材的框架模式,突出以审美为核心,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本人通过实习期间总结的经验,举例说明了音乐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1.音乐教育与美术学科的整合

音乐与美术是姊妹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两个主要途径,两者的共同目标是通过教学和相关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欣赏课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帮助同学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美,更好的表现音乐美有很大帮助。

2.音乐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音乐与文学也是姊妹艺术,特别是音乐与诗歌相结合是人类最古老的综合艺术形式。譬如在欣赏古筝名曲《渔舟唱晚》,课前老师搜集了一些和曲目意境相符的图片,并在意境优美的幻灯片上配上唐朝诗人王勃写的诗歌《滕王阁序》“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欣赏乐曲前,老师先声情并茂的朗诵这首古诗来导入新课,接着再绘声绘色的讲解《渔舟唱晚》的优美意境,随着优美典雅曲调的呈现,学生做到了眼耳并用。无疑,学生进入到一个充满诗情画意、无限美妙的艺术境界,领略到音乐与文学带来的无穷魅力。

3.音乐学科与历史学科的整合

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各异,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很大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把历史知识与音乐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融入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及掌握了音乐知识又复习了历史知识,而且能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国歌》中的《义勇军进行曲》,老师可以向同学们介绍了歌曲的诞生以及被确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史;欣赏《蓝色多瑙河》讲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对理解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表达的感情非常有必要。除了上述列举的几种学科以外,音乐教育还与舞蹈、英语、体育等其他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总之,音乐学科可以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其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二、关于中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思考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音乐素质教育是通过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在学校的音乐教学中,音乐课一直在中小学中开设,但是在21世纪我国的教育制度改革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局面和情况,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始终没有很好的被贯彻实施,在音乐课上学生只是简单的学唱一些校园歌曲,教学效果不是很好,然而社会上流行歌曲却很受欢迎,这种情况在中学尤为突出。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他们了解一些内容健康又积极向上的作品,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进而培养他们判断美与丑,好与坏的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辨别能力。

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加强与提高层次。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是全民关注的事业,关系着国家的未来,教育兴则国兴,然而从字面转换到实际的教育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重视中学音乐教育,是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中学音乐教育必须得到加强与提高。

上一篇:剖析维和行动在国际法中的作用 下一篇:剖析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