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图书馆人力资源规划探析

时间:2022-04-18 06:26:01

高职图书馆人力资源规划探析

【摘要】高职图书馆在人力资源规划中,通过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科学分析,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图书馆的发展目标,任务和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也有利于解决读者的需求和馆员力量不足的矛盾。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人力资源规划;意义;实施

高职图书馆的发展需要三大要素支撑,这就是信息、人才和资金,它贯穿于图书馆运行的全过程。信息是图书馆运行的基础,更是图书馆传播的核心,图书馆依赖于对信息的占有,并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有效的方法,将它传播到读者群体;人才则是图书馆最活跃的因素,无论是管理层或决策层都是图书馆运行的主体,是影响图书馆能动要素;而资金是构成图书馆文献、信息、设备的保证和它的运作过程是一种资金的积累和膨胀的过程。信息、资金、人才作为三大要素贯穿于图书馆一切活动的全过程,其中人力资源管理至为重要。

人力资源管理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模式,把人上升到资源的角度进行配置和管理。众所周知资源是存量的概念,作为一种存量,劳动者拥有的脑力和体力对价值的创造起了重要作用,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弘扬图书馆的人文精神,提升图书馆的品位,是图书馆掌握人力资源,提高服务能力的核心。

1.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

高职图书馆的管理目标是通过配置合格的人力资源来实现。而人力资源配置需要有周密的人力资源规划。它是图书馆人力配置的长期性工作,是对馆员流动进行动态的预测和决策的过程,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统筹与协调的作用。其目的是预测内部人力资源需求和可能的供给,确保图书馆在需要的时间和岗位上获得所需的合格人员,实现图书馆的发展战略和馆员的个人利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图书馆的发展要依靠馆员来实现,而挑选适任的馆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内部的培养和外部的招聘,因此在规划中,首先图书馆必须对馆员状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尤其是他(她)们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其次,图书馆在制定发展规划中要认识到自己目前的人力资源状况与未来发展所要求达到的人力资源状况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第三、如有人力资源差距,通过沟通加深了解,通过对话增进互进,通过交流扩大共识,从而使图书馆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2.人力资源规划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人力资源规划是获得人力资源信息以进行人力需求的供给预测,有利于图书馆更好了解馆员个人的工作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使图书馆有目的地进行选拔与甄选,这就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首先,图书馆要明确符合本馆自身需要的基于岗位的发展路径,为馆员提供符合管理目标及利益的职业技能培训与指导,关注核心团队的稳定性和后备队伍的有效衔接,图书馆为保证持续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各种投入都是长期行为,同时也需要关注馆员的动态变化,从中发现馆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保持与图书馆的发展相吻合。

其次,图书馆与馆员之间从传统的管理关系向平起平坐的人本关系转变,就要对所有馆员一视同仁,而不是只关注少数精英的成长及培养。新技能的机会应该是人人均等,在多变的环境中关怀是建立凝聚力的基础,忠诚则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馆员关注内部的相对不公平远远大于外部的不公平。馆员关心的不仅是自己的状况,更关心与他人比较,他们认为同样内容的工作,做出了同样的成绩就应该有同样的竞争机会,当馆员感觉到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其满意度就会下降,虽然公平的感觉看不见、摸不着,但对馆员积极性的影响不可忽略。

3.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

人力资源规划执行既反映了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也反映了管理者的角色定位,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不仅仅是制定规划和下达指令,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执行力。而其关键在于透过组织文化影响馆员的行为。因此,馆领导很重要的角色定位就是营造图书馆组织的执行力文化,如何培养馆员的执行力是图书馆总体执行力提升的关键,引导馆员把自身发展目标与图书馆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中重视对馆员的选拔任用标准,以形成民主、平等、尊重、规则的和谐境界。

3.1 晋升规划

晋升规划实质上是组织晋升政策的一种表达方式。对图书馆而言,有计划地提升有能力的馆员,以满足职务对人的需求,是组织的一种重要职能。从馆员个人角度上看,倘若再上一层的晋职之路不畅,馆员的固化就得以形成,长此以往,管理体制必然缺乏活力,影响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可持续能力。这就需要在规划中给优秀馆员一个明确而具体的职业发展引导,以满足职务、职称对人的需求。

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们以内部升补制的规则,通过学院人事部门或内部招聘的方式,依据现有人员的学历、知识水平、任职资格、岗位合适度、以及实际能力,聘任符合岗位要求的合格人员。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满足内部人员需求,补充岗位的空缺,有利于保持内部的稳定性,激发馆员的积极性,使大家看到“目标”的驱动作用,“信念”的导向作用,积极进取、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其次,内部聘任,可以有效地在识人、用人方面可能出现的失误。它通常是根据应聘人员过去的实际工作绩效,以及任职条件,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和综合评价、最后才做出人事决策。第三、图书馆领导岗位的空缺是通过学院内部以及相应的程序选拔实现的。因此新就职的馆领导一般对图书馆内外环境比较熟悉,不仅“地熟”占有一定的“天时地利”,而且“人熟”具有人和的优势,使他们能够尽快融入“角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2 补充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中的补充规划,是图书馆人事政策的具体体现,其目的是和合理填补馆内中、长期可能产生的职位空缺。诸如,馆员的退休、晋升、调动等,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馆内的职位空缺逐渐向下移动,最终积累在基层馆员的需求上,这也说明基层馆员的招聘、录用也必须考虑若干年后的使用问题。

多师前人,完善自己。就馆员而言要有职业规划,在行驶自己的岗位职责时要驾轻就熟,对本馆的未来发展应有清晰的认识和相对准确的预测。个人的未来必须依靠自己的能力、职位、职称会随着图书馆结构的发展而有所变动。以不变应万变的唯一方法是个人专业知识的积累、业务能力的提高,合作精神的展现,如果馆员的职业计划在馆内无法实现,那或多或少会有失落感。

因此,图书馆要重视对馆员心理行为的观察与调研,从需求着手激发馆员的内在动力,以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为导向,巧妙地把馆员个人的需求与补充规划一致起来,并把它贯穿于馆员职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以及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等,了解和掌握馆员的不同需要,努力协调好个人需求与环境所能提供的机会,尽可能创造条件来满足馆员正当合理的基本需求,使馆员在工作中更好的发挥潜能。

3.3 培训与开发规划

高职图书馆组织的培训,要充分考虑变化与发展的因素,要从促进图书馆发展和馆员发展的理念出发,把岗位发展与培训工作结合起来。实际上无论什么样的组织,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对人的培养。培养人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与其所带来的成果比值,会给我们带来喜悦,对馆员来讲,培训可以帮助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更大程度地实现个人的自身价值和提高工作满意度,增强归宿感和认同感。诸如在工作中对于年轻的馆员,安排指导老师负责,从组织文化培训、规章制度释疑,以及岗位技能的传、帮、带,使他们尽快熟悉岗位职责和操作运用,同时消除内心的不安,让他们有一种舒适的心境。

如今,建设学习型组织已形成大家共识,而成就学习型个人则是不可忽略的,要获得更好的机会,就要不断的学习,吸取新的知识和信息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在参加培训中也有利于知识的共享。诸如:技术的不断更新,需要我们进行不同方法的培训,促进阶段性的知识更新与技术同步前进,使馆员的个人技能与工作需求相匹配。因此,当馆员参加相关学习或培训时,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传递给其他人,尽管不是每个主题方面知识都能够全部传达,但确实有很多东西可以交流的。当馆员知道在培训或学习中了解的信息回来后还要传授给大家,也就会倍加努力,大家也能或多或少的从中得到收益和启迪。

3.4 调配规划

这里所说的调配规划是指组织内的人员在未来职位的分配,是通过有计划的人员内部来实现的。这种内部流动计划就是调配规划。其关键是利益和谐,它需要正确处理利益分配关系,兼顾能力强的馆员能力弱的馆员之间的利益;兼顾不同岗位之间的利益;兼顾规划中利益不同者之间的利益,这些涉及到调配规划中出现问题,它都或多或少的与馆员切身利益相关,把这些利益关系处理得当,人际环境就会得到提升。调配规划就会顺利实施。

调配规划犹如棋局一“子”走好,满盘皆活。过去那么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因循守旧,论资排辈的用人方式只会窒息人力资源,阻碍馆员的潜力发挥。大家在工作中都是有目标,有追求的,实现自己理想的平台和途径有很多,没有任何工作岗位是“肥缺”,也没有任何岗位是“苦差”。而对同一个岗位,静下心来努力去做,虽然一些事情不尽如人意,但只要不轻言放弃认真去做就可能乐在其中。反之,无所用心,顾影自怜觉得大材小用或力不从心,使自己深陷不安与迷惑之中又怎能把工作做好。因此,落实调配规划对内实行动态管理盘活人力资源就需要:一是合理配置,优化组合,将馆员的数量结构、年龄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合理搭配,形成新老结合、刚柔相济、长短互补。二是建立公平的内部竞争机制,这是图书馆效率的保障。图书馆的责任是提供工具(包括制度、培训、指导等)开放的工作环境及机会,让馆员能有效评估发展自己的技能和承担个人角色的责任。三是轮岗换位、适度流通。传统的观念需要改变,万事万物流传元气,变动催生机对馆员适度地变换岗位既有利于馆员的锻炼成长,也有利于激发工作热情,即使图书馆无法提供适当发展机会,他们也能顺利转行,当馆员具备这些条件时,图书馆和馆员对自身发展的主动权都在扩大。

高职图书馆的人力资源规划非常重要,但如何实施更重要,如果管理者和馆员缺乏职业化素养,那么规划和实施都无从谈起,图书馆的团队也很难走向和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汴生主编.管理学[M].科学出版社出版,2006,5:275.

[2]百度搜索.人力资源./view/2537.htm.

[3]牛勇.图书馆员组织支持感研究[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1(1):66.

[4]李春海.大学图书馆行政管理的职业困境与消解[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1(2):49.

[5]徐建华等.图书馆继任管理问题探析[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1(6):45.

[6]张继红等.天津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实证研究[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1(7):47.

作者简介:王万平(1954—),男,大学本科,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上一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分析 下一篇:MAX7221驱动大尺寸共阳极LED数码显示器的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