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协调水平研究

时间:2022-04-18 03:44:59

长沙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协调水平研究

摘要:以系统协调度测度模型为基础,选取2000至2009年长沙市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统计数据,数据运用SPSS回归拟合模型计算方法,研究长沙市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发展协调水平。分析总结出近10年长沙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协调度变化情况,为未来长沙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探索新型城市协调发展模式

关键词:发展指数;协调度;回归拟合;发展模式

0导言

当前中国进入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高速进程中伴随的环境污染和社会民生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使城市协调发展成为了我国必须面临的棘手难题。长沙作为国家批准的长株潭“两型社会”配套改革实验区中的核心城市,应该更加重视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问题。本文以系统协调度测度模型为基础,就近10年长沙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情况做出定量分析,得到长沙市经济社会生态近10年得发展指数和他们之间的协调度测度,预测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关系未来的发展趋势,为长沙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全面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有指导意义。

1 研究方法

1.1建立指标体系

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生态环境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选取指标时遵循指标的客观性、代表性和针对性,同时考虑数据的实际可得性,总共列出指标30项:其中,列出反映经济发展的数据指标10项,分别是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和货物周转量;反映社会发展的数据指标10项,分别是城镇化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城市居民消费性支出、人均预期寿命、人均受教育年限;列出反映环境保护的数据指标10项,分别是城市污水处理率、道路清扫保洁面积、工业废水达标率、工业粉尘去除量与排放量之比、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率、工业锅炉达标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城市园林绿化覆盖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其原始资料均为正值,主要来源于2001-2010年《长沙统计年鉴》。

1.2数据处理

1.2.1发展指数计算方法

首先,考虑到城镇登记失业率这一指标时数值越小对区域发展越有利,其余为越大越有利,因此把这一指标改为负值;然后,对原始数据做无刚量化处理,以消除因变量的量纲不同而影响分析结果:

利用SPSS软件对处理后的经济、社会、环境系统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个各系统发展指数,绘出趋势曲线,并对其进行分析。其中,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综合指数计算方程为:

X为各系统发展综合指数, wi为提取因子的权重, 为各系统提取因子的得分,n是各系统发展水平提取的因子数。

1.2.2各系统间协调度分析方法

协调系数是说明两系统或多个系统是否协调的依据,协调系数在0到1的范围内,如果等于0,说明完全不协调,如果等于1,说明完全协调,描述两个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程度的协调系数方程为:

方程式中, C(a,b)为a系统与b系统的协调发展系数; 为a系统对b系统的状态协调度; 表示b系统对a系统的状态协调度;x表示a系统综合发展指数;x'表示b系统对a系统要求的综合发展指数;s2表示a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的均方差。描述三个系统间的协调系数的方程为:

其中,

2 评价过程及其结果

2.1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结果分析

进行因子分析,经济系统的前两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9%,所以可提取第一、二个因子,因子得分函数为:

X1=0135d1-0.323d2-0.355d3+0.109d4+0.132d5+0.090d6+0.073d7+0.057d8+0.051d9+0.218d10

X2=0.020d1-0.667d2-0.427d3+0.062d4+0.023d5+0.094d6+0.123d7+0.140d8+0.159d9-0.207d10

其中,d1、d2、d3、d4、d5、d6、d7、d8、d9、d10分别为人均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全社会固定投资、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和货物周转量。由因子得分函数可以看出,X1主要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实力,为城市经济实力因子,X2主要反映了产业结构,为产业结构因子。同上述分析,社会系统提取出两个主要因子X1和X2,X1为社会发展因子,X2为社会稳定因子。环境系统提取出两个主要因子X1和X2、X3,X1水资源和绿地指标上载荷较高,为水资源和绿化因子,X2在工业设备和城市保洁上载荷较高,为城市环保因子,X3在工业排污上载荷较高,为工业排放因子。

最后计算得出长沙市2000至2009年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曲线图,如图1所示。其中0代表平均水平,为负值表示低于平均水平,如果该指数为正值,则高于平均发展水平,其中大于1代表比平均发展水平高一倍以上。

图1长沙市2000年至2009年经济、社会、环境系统评价指数曲线图

如图1所示,可知经济、社会、环境三系统评价指数变化趋势,总体上长沙市经济、社会、环境近10年都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经济系统前8年发展较为缓慢,都低于平均水平,到2007年以后呈明显上升势头,到2008年评价指数大于1,这说明经济出现飞跃式发展,这与国家确立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建设配套改革实验区有较大关系,然而到2009年略有下跌,这是由于次贷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系统一直处于平稳发展状态,2000年社会系统评价指数较低,为-1以下,说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到2009年社会系统评价指数已经达到1以上,这说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达到小康水平;环境系统呈波动发展状态,2000年环境系统评价指数较低,与社会系统评价指数在一个水平,说明环境发展比较落后,从2000年到2007年总体呈上升趋势,2007年至2008年发展有回落,2008年后又呈现上升趋势,总体来说环境系统与经济和社会系统相比发展较为缓慢。

2.2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发展协调度分析

利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选择F检验显著性水平小于0.05,相关系数最大的方程作为最优方程:经济、社会与环境系统的最佳拟合方程为:

a=0.010+1.780b-1.485c

b=0.002+0.176a+1.075c

c=0.001-0.119a+0.872b

将三大系统的评价指数带入最佳回归拟合方程中,求得各系统的状态协调值,最后利用三系统协调系数方程求出三系统间的协调系数,根据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6],0.9以上是高度协调,0.8至0.9为较协调,0.7至0.8为较不协调,0.7以下为不协调,0.5以下为严重失调,其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得到长沙市2000年至2009年经济、社会、环境三系统发展的协调系数。

图22000年至2009年长沙市经济、社会、环境三系统相互间协调系数曲线

2.3 评价结果

如图2所示,协调系数在0和 1范围之内。社会与环境协调系数很高,每年系数都大于0.99,这说明社会和环境发展高度协调;但是,经济与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度波动幅度较大,呈现出“过山车”式的起伏状态,经济与环境系统、经济与社会发展系统协调系数从2000年至2002年以前呈快速增长趋势势头,然而,2003年开始,至2008年都有快速下落的趋势,其中经济与社会系统降幅最为明显,到2008年,经济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系数仅为0.32左右,属于严重失调状态,但是到了2008到2009年有明显反弹,协调系数达到了0.85以上,说明现今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较为协调;从经济、社会、环境系统总协调系数来看,总体上呈波动状态,但是2009年与2000年协调度基本属于持平状态,其中2000年至2002年总体协调系数呈上升趋势,2002年至2004年总体协调系数达到0.96以上,属于高度协调状态,而2005年至2008年呈现下降趋势,到2008年协调系数只有0.626,2008年至2009年出现反弹势头,2009年协调系数为0.835,属于较协调状态。

整体上看长沙市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明显还是偏重于经济发展。从系统发展协调度来看,经济、社会、环境总体协调度近十年来波动较大,总体看是由“协调―不协调―较协调”变化,其中社会与环境发展一直处于高度协调状态,但是经济发展却过于超前,导致与社会和环境发展失衡。这种失衡状态是主要是由于“十五”后期和“十一五”规划前期长沙市明显偏重于经济扩张,重点发展重工业和产业集群,而且由于产业结构较为落后,工业经济仍然以粗放增长模式为主,从而导致破坏环境,忽略社会服务发展,结果是经济与社会、环境发展严重不同步,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3 对长沙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3.1应该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带动效应

长沙市应该适度控制经济建设的规模和投入,有意识的为经济降温,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严格控制低端产业重复建设,将投资引向高科技、环保、金融、服务和文化体育产业,发展信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推进低碳经济系统建设,增强城市软实力;另外,应该转变城市经济发展衡量标准,注重经济带动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提倡用“绿色”指标和人均指标取代现有经济指标,对绿色环保产业和促进社会民生的产业加大扶持力度,给与政策和资金支持,使企业盈利与社会、环保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3.2应该继续推进民生工程,使“两型社会”转变为“和谐社会”

“两型社会”建设模式主要是探索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式,而“和谐社会”建设模式则是探索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式,涵盖的内容更加深刻和全面。未来长沙市应该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设方便较廉价的安置住房小区和廉租房小区;重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建设与城市无差异化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通过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改良品种,种植附加值较高的蔬果和农作物;鼓励市民兴业创业,搭建失业人员再就业平台和残疾人扶持平台;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这些部门的投入;面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应该加大对民办养老设施的扶持力度;推进长沙市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提高城市开放度和知名度。

3.3应该加大环境投入力度,探索内陆省会生态城市发展模式

尽管长沙市环境评价指数近十年一直在递增,但是指数增长主要是由于城市内部人工环境的改善形成的,工业排放废水量近几年却没有明显下降,工业废弃排放量这两年甚至出现大幅增长。对此,应该积极推进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和相关措施建设,使环境保护与市场和经济利益挂钩;重点建设“湘江绿色生态走廊”;关闭城市内大的污染源,严控向湘江以及支流排放生活废水以及垃圾,减少挖沙船作业;对江心洲岛屿链进行科学规划;推进沿江植被恢复、生态绿道和休闲文化设施建设,恢复湘江的生态承载力;对于长沙周边农村要严格保证耕地不被占用,制止房地产企业的“圈地运动”,对征地后不开工的土地无条件收回,对于开挖土地要进行回填和植被复垦;继续加强城市内部生态环境建设,控制私家车的增长,鼓励发展大运力快捷公共交通体系,铺设由乔木、灌木和草本三层植被组成的道路绿化带,增加城市环卫设施,积极建设生态小区,对生活用水、废弃物充分回收利用,利用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新能源满足电力需要,实现碳零排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晶等; 《重庆市北培区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度分析》,「J.长江流域与环境,2007,16(2):147-151:

[2] 程漱兰,柳易林等;《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以安徽省岳西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为例》,「J. 长江流域与环境,2004,13(3):203-207:

[3] 侯景新,尹卫红;《区域经济分析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 魏一鸣,傅小峰,陈长杰;《中国可持续发展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白雪梅;《社会协调发展的测度方法》,「J,统计与决策,1998,(1):6-7:

[6] 陈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建模与评价》,「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2:

[7] 詹峰;《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估与分析――兼对江西省的实证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综述 下一篇: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政府安置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