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教学课:缔造教室里的新景观

时间:2022-04-18 12:44:38

戏剧教学课:缔造教室里的新景观

带着诸多的疑问与不解,我加入了“应用戏剧教学法”课题组的研究实践活动。随着培训的深入,我从最开始的一无所知逐渐变得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在专业技能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提升。参与“应用戏剧教学法”课题组研究与实践活动的经验不仅让我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让我收获了许多的快乐。

在课题组怡雯老师、马利文老师等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我一点点地走近了“教育戏剧”,一点点熟悉了这个曾经极为陌生的“朋友”。通过培训,我逐渐明白了 “定格”“思路追踪”“坐针毡”这些戏剧教学的具体方法;也逐步学会了要如何运用戏剧教学的元素来组织课堂教学。总之,参与“应用戏剧教学法”的学习过程让我获益匪浅。

一、六年级教师的困惑

作为一名专职的语文教师和一名兼职的思品课教师,面对着六年级孩子在课堂上越来越明显的“低调”和“沉默”,我感到有些焦虑。我发现,班里大部分的孩子都不喜欢发言和小组讨论,他们在教师讲课时也会聚精会神地听和学,但就是不乐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被点名叫起来发言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得十分紧张和不安,有时候明明知道该怎么回答,但却会因为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而无所适从。久而久之,我感到课堂日渐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们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中,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更让我担心的是,高年级学生的这种状态还延伸到了课堂之外的人际交往中,当他们在与同伴或周围人交流时往往会过于拘谨,尤其是当他们和不熟悉的人打交道时,更是表现出了一种对他人的戒备和不信任。此外,由于兼任思想品德课教师,我对于学生课堂上说假话、说空话、说大话的现象也感到很头疼,他们的“觉悟”能够在语言的层面上生动体现,却往往会止步于现实生活和实际行动面前,这种思品教育无疑是肤浅和低效的。

二、困惑背后:学生知多少

了解是教育的前提。为了使我所担忧的情况得到改善,我通过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的方式搜集了学生们课堂互动不佳的原因。以下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

学生A说:“说错了怎么办?同学会笑话我的!”

学生B说:“这个问题这么简单,不值得说。”

学生C说:“这个问题我会就行了,干吗非要说出来呢?”

学生D说:“我对老师问的问题不感兴趣,没听清老师问什么。”

学生E说:“我怕说得不好老师会批评我。”

学生F说:“有时候很想发言,但总觉得没组织好语言,不知从何说起。”

这几种发言其实很具有代表性,经过统计,我发现与学生A有同感的人数占到我班人数的1/2;与学生B有同感的人数占到1/4;与学生C有同感的人数占到1/3;与学生D有同感的人数占到1/6;与学生E有同感的人数占到1/3;与学生F有同感的人数占到1/3。(注:班级学生总数为44人,有些学生认同两种以上的情况)略作分析后,我根据学生的课堂互动表现将其分为以下4类。

1.“不敢说”型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的孩子们步入了青春期,逐渐开始注重自己在老师和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他们会关注自己的外表、言行以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并会因他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言行。于是,班级中本来就性格内向的一部分学生变得更加敏感,生怕在课堂上因为说错话、做错事而遭到同学笑话、老师指责。他们觉得,“与其说错了被大家看不起,还不如闷在心里不说”。有同学反映,如果他们在课上说错了,身边同学暂时会碍于教师威严和课堂纪律不当场嘲笑他们,但在课间甚至之后的几天,这件事情都会被别的同学当成“谈资”,翻来覆去地取笑,不管这种玩笑是故意为之还是无意之举,都会让发言的学生感到不好意思,觉得自己被当成了另类。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好面子”的心理特征使得他们越来越不敢说话。

2.“不想说”型

除了“不敢说”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示自己是“不想说”,因为“不值得一说,问题太简单了”或是“会了不一定就要说出来,我心里知道就可以了”。这类“不想说”的孩子往往成绩较好,对自己要求严格,也很有上进心,属于“心里有准儿”的学生,但他们不善于表现自己,平时学习虽然专心致志,但学习积极性不高,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3.“不感兴趣”型

固有的教学观念、惯用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教学环节、高高在上的教师等常常会让思想活跃、喜欢标新立异的“90后”学生感到乏味和无趣,使得学科教学尤其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变得举步维艰。班级中那些接受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往往都能够预知使用“老套路”的教师们下一步的教学环节,上这样的课让他们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于是,“反正我知道老师要说什么,不听、不学也罢”便是最常出现在他们心里的想法。

4.“假正经”型

与上面所说的三类学生不同,这第四类学生是爱讲大道理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喜欢出风头,喜欢讲套话,发言内容大多假、大、空,没有实际意义。他们能把一个问题说得头头是道,可却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些孩子言行不一致与其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关,那些“讲形式、重排场”“当人一套,背地一套”“说一套,做一套”的成人世界“潜规则”让这些孩子们有样学样,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渐渐习“异”为常,已辨别不出对错美丑。

三、新型课堂让师生耳目一新

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当对高年级学生课堂互动不佳的原因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后,我尝试着运用戏剧教学的元素去改革我的思想品德课。在课上,我首先对学生进行了基础培训,使其能够更快适应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然后,我尝试着自己去设计教学方案,这使学生们感到十分惊喜,纷纷表示喜欢这样的课堂和教学。几节课下来,学生们在戏剧教学课上表现的积极性超乎我的想象。沉闷枯燥的课堂不见了,课堂气氛始终是轻松愉快的,学生们已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讨论中来,争先恐后地发言和参与活动,就连平时最不爱举手的孩子也主动性大增,整体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在进行《自己,他人,社会》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的小剧表演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交通事故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严重后果,更牢固地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我设计了一个小剧,让孩子们来表演交通事故后肇事司机家庭和受害者家庭的生活场景。学生们淋漓尽致的表演让我震惊――他们设计了大量的台词,准备了必要的道具,其中很多道具还是他们自己制作的,很多孩子甚至还为短剧自编了一套动作。看着他们的表演,我被他们所爆发出的前所未有的热情深深感染了。在这样的课堂上,没有空谈大道理的学生,也没有被老师和同学们遗忘的“沉默角落”,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他们用各种各样的表演表达心声、传达见解,更在角色扮演中进行“换位思考”,无限逼近思想品德课所要求的“言行一致”。

在教学《人人都有烦心事》这一课时,学生们不仅通过小组活动相互交流了生活中让自己感觉最烦恼的事,而且还把这些烦心事通过表演呈现给全班同学看;不仅在分享中释放了压抑的情绪,而且同学和教师的建议对于他们应对自己的烦心事也是一股“助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帮助别人化解烦心事和得到别人建议帮助的过程中化解了负面情绪,感受到了来自他人和集体的温暖。这些对于学生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与本课的教学目标十分吻合。

四、戏剧课深得学生“欢心”

我的思想品德课因为运用了戏剧教学法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欣慰与激动之后,我沉下心来认真思索了戏剧课深受学生们欢迎的原因,以下的几点浅见愿与更多的教育同行交流。

1.戏剧课给学生提供了表达的平台

传统课堂上的学生之所以不爱说话,主要是因为顾及自己的形象。而戏剧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暂时“不做自己”。由于学生扮演了剧中的某一人物,所以他是在替这一人物说话,“说好说坏都不是我”的想法能让孩子们放下思想包袱,大胆表现。其实,替剧中人物说话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在表达心声的过程,戏剧教学只不过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更乐于表达的平台。

2.戏剧表演顺应了学生们“爱表演”的天性

“表演”几乎是每一个孩子的天生爱好和潜质。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受到形式的限制而压抑了孩子们的表演冲动。戏剧教学法以突破课堂的教学形式为突破口,以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及科学的教学设计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因为顺应了儿童“爱表演”的天性而取得了出众的教学效果。

3.戏剧课氛围轻松,孩子们能够释放压抑的情绪

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热情投入和亲身实践打造了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身在其中的他们通过语言、动作、表情释放着压力,表达着心声。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活动、小表演、小体验不仅让孩子们感到愉快,而且还能使他们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更加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4.戏剧教学法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美好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代表着权威、不可侵犯,而在戏剧教学课上,教师时而是故事的讲述者,时而是童话中的主人公,时而是辩论赛的裁判,时而又是游戏的组织者……课堂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教师放下架子与孩子们一起投入活动与表演,同悲喜、共哭笑的过程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被大大缩短了。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不能靠近的人,而是学习、玩乐的朋友,这样的心理感受对于构建和谐理想的师生关系必然具有重大作用。

五、成果与收获

应用了戏剧教学法的课程受到了高年级学生的空前喜爱,对它的喜爱带来了孩子们高涨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带来了课堂学习的扎实与高效。从学生们课后的问卷反馈结果可以看出戏剧教学法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及其所取得的教学成效。

在《自己,他人,社会》的课后调查中,全班44名学生对戏剧课的喜爱度高达100%。

学生A说:“李老师,我认为这节课非常有趣,最有趣的就是表演小剧,这次课让我非常难忘。”

学生B说:“这次课准备得非常好,学生和老师有很好的互动。”

学生C说:“这是我上过的最有意思的品德课!”

学生D说:“老师,这节课您设计得非常好,我非常喜欢,希望学校多开这类课程。”

学生E说:“今天的课不仅有趣,还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学生F说:“我要对我的爸爸说,开车并道时一定要想一想对后面的车有没有影响,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学生G说:“交通事故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我今后一定遵守交通规则。”

学生H说:“文明是教养的象征,为了建设文明社会,让我们一同文明起来吧!”

经统计,在全班44名同学中,认为这样的课程很有趣,希望今后能多使用这种方式上课的学生占到3/4;认为戏剧课发人深省,能揭示深刻道理,让人受益颇多的学生占到1/2;还有1/4的学生从不同的方面给教师和身边的同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大家能更好地完善戏剧课堂。

学生I是班级中一个很特别的学生,之所以说她特别,是因为她在集体中十分沉默,不爱说话,也不十分合群,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仿佛游离在班级之外。她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参加活动时总表现得紧张不安,始终与教师保持着较大距离。在对她进行问卷调查时,我将她的回馈做了专门分析。她给“这节课的有趣程度和愉快程度”都打了5分(满意程度由低到高分别用0至5表示);给“自己的参与程度和学到新知识”这两道题都打了4分(较高);给“自己的紧张程度和与老师的距离”这两道题打了3分(中等)。从她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她很喜欢戏剧课,这样的课给她带来了愉悦的体验,而且在课堂上她走入了集体中,不再是游离在集体之外的局外人。她对自己主动参与的认同度竟然达到了4分(较高),这是十分可喜的变化。虽然“她的紧张程度和与老师的距离”两项的评分处于中等,但对于这个以前从不说话,多疑敏感,对老师和同学时刻怀有戒备心理的孩子而言已经是巨大的飞跃了!在问卷中她写道:“这节课最让我感到有趣,因为在同学们表演的过程中,有一些语言和动作非常搞笑,所以我觉得很有趣。而且,我今天也参与其中了。我是一个内向的女孩儿,平时很少发言、表演,而今天我超越了自己,没想到这种感觉那么好!所以我觉得今天我表现不错。”看着这质朴的语言,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是教育戏剧使她的心理逐渐变得阳光和健康,使她又回到了集体中,使她重新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与价值。

学生J是班级中的一个“捣乱分子”。他好胜心强,特别好面子,做事情从不肯吃亏,干什么事都想争第一,从不认输,从不服软。他的这些特点已经对其性格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他的争强好胜使得他听不进别人善意的提醒,他的倔强使得他几乎不会认错(即使认错也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威慑下不情愿地认错)。他从不惧怕家长和老师,特别自我,很少顾及身边人的感受。更让家长和老师感到头疼的是,他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没有什么问题,更没什么缺点。只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发生了冲突,那绝对是别人的错。当老师找到他时,他会觉得是老师和他过不去,故意找他的茬儿,总会理直气壮地和老师理论一番,时常“没理搅三分”,让谈话不欢而散,最后还是没有解决问题。

针对他的问题,我与他的家长进行过多次沟通,了解到他的妈妈也为此甚为头疼,尤其是这个学期,他的逆反心理特别强,更是听不进妈妈的任何话了。究其性格形成的原因,除了有他先天的因素外,后天的因素也不可忽视。究其家庭因素,家长对他的教育方式一贯是较为自由的,他们从小比较尊崇孩子的自由发展,在其性格的约束和塑造方面着力较少,由此导致了孩子这种过于执拗的性格没有得到合理的引导和适当的纠正。孩子有个性不是不好,但如果个性过于强硬,过于看重自我的感受,就变成了偏执。由于学生J从小个性就强,加之家长没有在适当时候进行引导或是引导不够,使得他的性格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听不进他人的意见。到现在,他的妈妈对他也束手无策了,常常又气又恨,甚至还想过要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通过教授教育戏剧课,我逐渐找到了改变这个学生的突破口。我发现他对于这样的课十分感兴趣,而且在活动中相当投入,也相当积极,还能主动地与同学们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排练小剧。在教育戏剧课上,以前那个不可一世的“小刺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学习积极性高,能够与同学团结合作的好孩子。

问卷中,他对课堂的“有趣程度、愉快程度和参与程度”均打了5分,表示自己深深地被课堂所吸引。他还写道:“这节课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人生活在集体中、社会中就要为他人着想,不能只想着自己,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与分享。”这是多么大的转变啊!

通过教育戏剧课,我看到了一个与平时不一样的学生J,在日后的教学中,我除了会引导他上好每一节课外,还会趁热打铁,从生活和学习的多方面来关注他的行为和表现,寻找有效的教育举措。比如他自尊心极强,特别好面子,做错事也不肯轻易认错,我就会尽量做到不当着别人的面批评他,给他保留面子,尽最大努力维护他的自尊,争取做到不要硬碰硬。我还发现他思想虽然有些偏执,但有时候又特别热情。情绪好的时候,他甚至像个小天使般讨人喜欢,帮助同学、老师时特别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也特别踊跃。在“童友杯”足球赛上,他还被同学们推选为守门员,而且不负众望地屡屡防守成功。基于这些,我也会抓住机会就当众表扬他,让他能够树立信心,进而也拉近与他的师生关系,让他明白,老师和同学不是光会挑他毛病的,当他表现出色时大家也会给他鼓励和掌声。渐渐的,他“没理找茬儿”的次数减少了,也已经能听进一些同学和老师的意见了,偏执的性格大有改观。而且他越来越爱为班级服务,经常会承担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与同学们的关系也有了明显改善。

除了上述的学生I与学生J之外,班级中有特点的学生还有很多,可以说,教育戏剧课是他们进步的助推器,使一些孩子的性格越来越完善,为一些孩子培养和强化了良好的习惯,增进了一些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用戏剧教学法给高年级的学生教授思想品德课是一种全新的尝试,相信这种尝试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上一篇:课改难以深化的现实困难 下一篇:中国教师,你该如何面对“被收礼”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