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受处分学生的转化教育

时间:2022-04-18 06:25:35

高职院校受处分学生的转化教育

摘 要 本文就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研究对象,以2009年―2013年五年内受处分学生的数据为研究,阐述了受处分学生的情况,分析了学生受处分的主要原因,并且提出整合学校资源建立完善的处分转化教育系统,探索高职院校受处分学生的转化教育之路。

关键词 高职 转化教育 处分转化教育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的生源,因其分数与本科院校具有一定的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挫败了学生的学习进取心和自信心。所以在高职院校,对受处分的学生的转化教育研究就非常必要。处分只是一种手段,教育好学生才是学校的根本目标。本文就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研究对象,以2009年-2013年五年内受处分学生的数据为研究数据,探索高职院校受处分学生的转化教育之路。

1高职院校受处分学生现状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一般都较为严格,很多高职院校都制定了严明的处分制度。每种不同类别处分的学生,都面临着拿不到奖学金,不解除不能毕业的危机。就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校在2009-2013年期间,每年平均有100-200个学生受到不同类型的处分。每到毕业的时候,有将近10个学生因处分未解除面临拿不到毕业证的问题。处分只是一种手段,但是单凭单一的惩罚手段,是不能达到教育的育人目标。所以,探索高职院校受处分学生的转化教育之路就尤为重要。

2高职院校学生受处分情况和原因分析:

2.1学生旷课问题

学生受处分的原因很多,违反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宿舍管理规定、国家法律法规等等。就分析其构成,旷课也是学生受处分的主要原因。

从表1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学生旷课是学生受处分的主要原因。究其深层次的原因,高职院校生源的高考成绩比本科院校有一定的差距,通常他们在学习方面,不如本科院校的学生那么积极主动。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任务,远远比本科院校更为艰巨。

2.2男生的处分转换教育

从表2可以看出,男生是受处分的主要人群,男生受处分的比例要大于女生受处分的比例的3-4倍。所以,男生群体应该是处分教育的主体,也是应该被关注和重点跟进的处分对象。女性主义视角认为,父权主导整个社会,男性更容易被塑造成使用暴力的群体。青春期的男生,正处于人生的叛逆时期。相对于女生,男生的特点使其更容易有旷课、打架等等违反学校规定的行为。

2.3高年级处分教育

从表3可以看出,大一新生受处分的比例非常低,不超过学生总处分人数的10%,大一新生刚刚来到学校,还是非常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随着年级的增加,受处分学生会越来越多。尤其在大二和大一就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大二学生受处分的比例比大一新生要高出几倍。大二学生占学生处分总人数24%-45%之间。大三学生尤为严重,大三学生占学生处分总人数48%-70%之间。这个数据阐明了,在处分工作中,大一到大二的交接点,是处分教育与处分跟进的关键时刻。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新生的入学处分教育,关注重点应更多的倾向于高年级学生的处分教育。

3探索高职院校受处分学生的转化教育之路

德国双元制度教育是在全世界较为成功的职业教育体系,笔者有幸听到德国开姆尼兹工业大学职业教育经济学终身教授Volker Bank先生,详细介绍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质及发展趋势。在他的演讲中,针对受处分学生的教育,他着重提出处分学生转化率是德国各高职院校非常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教育问题之一。德国高校针对受处分的学生都有专门的转化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处分转换率也成为高校衡量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心理学家认为,硬性惩罚必须是持续性,并且每次的强度必须一致,不然就不能起到其效果。在探究处分转化率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硬性惩罚如处分等,作为唯一的处罚手段,是不可能起到长治久安的效果的。所以,探索如何建立完善的处分转化教育体系就非常重要。

3.1学校:处分权限的院系二级管理

院系二级管理是指高职院校在院系二级建制的基础上,赋予系院一定的责任,并根据职责需求将部分人权,财权,物权下放,将原有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变成以系院为主的管理模式。处分权限的院系二级管理的建立,有效调动了系院的主导性作用,并且能够更好促进受处分学生转化教育的实现。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见表4),该校以前的受处分人数一直高居不下。自从2011年试行了《关于学生旷课处分权限下移的通知》后,将记过处分以下的权限下移到各系院,受处分学生的人数大幅度下降。处分权限的院系二级管理模式,使得处分机制更为合理。系院直接面对学生,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更为了解,系院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处分结果进行调整。

3.2系院:考勤预警机制的建立

针对于学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很多高校推出了学籍预警机制和学业预警机制等等管理制度。这种预警制度,把单纯的事后处分调整为事前预警为主,事后处分为辅。采用积极主动管理理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考勤方面,可以建立考勤预警机制。建立考勤三联单,一联给任课教师或辅导员,一联给学生本人,一联给家长。针对快要达到旷课节数将要受处分的学生,教师积极介入,给予警告和谈话帮助。这种做法,比直接给学生一个处分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学生接受一个处分,他内心是充满愤恨。也许只是一个小事件,就会导致他对学校、老师以及社会的愤恨的。很多学生是一步步被加深处分,以致于他自己都麻木于被学校处分。如果可以在他萌芽期,有效的帮扶和教育,他的人生就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考勤预警机制,正如学籍预警机制和学业预警机制一样,是一种新型学校发挥主导性作用,充分发挥老师的积极作用,学生自我管理和家长协同管理的新模式。

3.3同学:建立朋辈辅导体系

青少年很容易从同辈和朋友圈中学习模仿,从而建立价值观,同辈影响对于他们的行为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学校里,可通过新生班主任教育、院系二级辅导站等形式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朋辈咨询体系。例如举办朋辈支持小组等活动,有效提高受处分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的成长和转变。要充分利用和组织这些有利的院校资源,形成一个朋辈咨询的体系,从而更好地帮助受处分的同学进行转化教育。

3.4老师:新生预防为主,老生回访为主

对受处分学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的是实现学生从怕违纪被处分,到不敢违纪,再到不愿意去违纪的思想转变。所以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是非常必要的。新生入校,提供专门的新生教育课程。对于以往的受处分的学生,制定回访计划,建立重症患者回访的档案。对于一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转介到专业的心理咨询部门。对新生以预防为主,对老生以干预回访为主,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受处分学生的转化教育。

对受处分学生的转换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社会多方的关注。处分转化教育系统的建立,需要学校多方面资源整合。在学院层面上,要制定处分权限院系二级管理制度,发挥院系的主观能动性。在院系层面上,要建立处分的预警机制,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在学生层面,要积极利用朋辈资源来影响受处分的问题学生。在教师层面,对于新生要预防教育,对于老生要回访观察,问题严重者要转介去专业的部门治疗。通过多方面的资源整合,建立受处分学生处分转化教育系统,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处分学生转化率。

参考文献

[1]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手册[Z].广州: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13:101-102.

[2] 丁桂英.高职学生违纪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2).

[3] 方飞虎.高职院校推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认识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1).

[4] 池振国.浅析实施学业预警机制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3).

[5] 卢铁荣,蔡绍基,苏颂兴.解构青少年犯罪及对策[M].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5:70-80.

[6] 汪炜.论高等教育中的规范价值取向[J].交通高教研究,1995(1).

上一篇:浅议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的几点问题 下一篇:英国高校基础理论课的教学设计分析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