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质量,发展高职教育

时间:2022-04-18 12:32:46

提高教学质量,发展高职教育

摘要:伴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的大力发展,正确地认识和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现阶段各类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质量地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2-0260-02

0 引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其队伍已经壮大,它占到全国高等院校的近1/2,其发展具有自己的特殊优势,独特的教育模式,为社会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技术型应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多被大家所认识,它带动了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育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教育领域日益发挥着一般院校不可取代的地位。然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伴随着各类高职院校的发展,如何正确地认识自身的特色,并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这些特色,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优势,同时搞好教学工作,已经被提到各个院校发展的日程上来了。我现就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质量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 探索新的办学机制。逐步形成新的教学体系

2010年9月13日,教育部在浙江杭州召开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是一个独立的部分,我们不应将它作为中学的延续来看,单方面地将中学教育模式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做法,是不符合我们的客观实际的,中小学的教育是基础性教育,而高职教育则是侧重于应用型的培养,因此对学生的要求,此时应转向技术实践方面,在搞好基础文化教育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同时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也有区别,从根源上来说,他们完全是针对不同的目标培养来进行的。普通高校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较强的理论知识,而高等职业教育则是侧重让学生更加适应这个社会,更加适应未来的工作,很显然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将来走上社会,而不是再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是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它强调应用和实践,强调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这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个突破。因此,在基础课程的设置中,应注意高等教育的基本文化要求,加强外语和计算机的教学,但应去掉没有应用价值的基础理论,保留必需的基础知识。专业教学中,应调整专业课程的结构,适当拓宽专业知识领域,突出主干专业课程,处理好教学内容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关系。另外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高等职业教育要注意加强专业教学和培养人文素质的结合,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或选修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创新、团队协作和创业精神培养,进行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教育,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2 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必须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双师型”教师队伍,既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既要担当教师的角色,更要充当工程师的角色,应尽可能多地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其他各项技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训提供指导。几年来,我院采取培训和引进相结合的方法,不断加强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让老教师带青年教师,把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外派学习培训、定期研讨、定期到企业基地锻炼等方式,不断增强在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其他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对教师队伍进行必要的补充,这对在职教师也是一种刺激和提高的过程。

加快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并逐步达到1:1的专兼结构,提高行业企业专家兼职授课的比例。采取多种产学结合方式,把教学与实际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据了解,不少国家的技术职业类院校都十分重视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的作用,也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例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为了使行业企业的优秀专家有时间到学院兼职授课,在教学安排上突破学院本位观念,调整学院的授课时间,实施早7点到晚11点的授课时间制度,让学生能学到优秀行业专家传授的真实有效的实践技能。因此,我们要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兼职教师网。优化“双师”结构,还要注意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要重视对现有专业教师的培养,加强培训,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为了保证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要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切实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到实处。根据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与有关人员一起研制专业化的教学设备和设施,并指导学生积极实践。此外,要加大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注意引进高素质优秀人才,造就一批站在专业前沿、掌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的领军人物;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形成一大批具有“双师”结构特征、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3 加强专业建设,是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首先,专业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实施的载体,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构建是通过专业的学习来完成的,因此,涉及专业建设的课程标准、师资队伍、教学模式等主要内容的质量,势必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对专业建设的重要性提高认识,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专业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切实加强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建设和改革的首要任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虽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很快,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建设也迅速提升,特别是教育部启动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有利地推动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建设和教学内涵建设,使高等职业教育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从2006年起,教育部、财政部又启动了全国百所示范院校建设项目,这一项目的开展,旨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这一工程的启动,将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也必将引领高职教育向纵深发展,其发展的主线就是内涵建设。目前,就总体而言,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基本能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但深入地研究,就会发现在培养和教育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否符合专业实际的要求;在教学模式上如何更符合职业人才培养的规律;在能力培养方面,专业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如何相结合。这些问题都是教学改革深

层方面的,也只有通过专业内涵建设才能解决。

其次,专业建设是学院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众所周知,一所学校有名气,是与它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相关,这些特色和优势的形成是与学校的办学历史、文化积淀、科研成果和能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密不可分。我们提到一所大学,常会讲她的哪个专业强,哪个专业的教师有名气,这说明专业办得如何,对学校特色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专业建设的成就不仅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学校的办学特色产生重大影响。目前,高职院校大多都有自己的主要服务方面,与行业企业或区域经济有着较多的联系,办学特色正在逐渐形成,因此,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巩固现有成果,深化专业改革,既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专业特色,也会为学院的特色增添新的亮点。

4 企业积极参与。扩大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

在高职教学诸环节中,加强实训教学和基地建设已成为各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注重点。有57%的被检查专业都能紧密依托行业建立行业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借鉴加拿大的DACUM教学方法,进行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以及课程的定向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构建,真正使高等职业教育按照以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和实施。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的重点,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则,积极吸纳社会资源,努力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途径,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建立起能够紧密联系行业企业的专职队伍,有效吸纳社会资源,不断改善实训基地条件。我院也不断加强与国内外各大中型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中国成阳电信今年在学院开设“电信班”,“电信班”由中国电信威阳分公司与学院共同参与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学制结束学生到该公司带薪实习3个月后,签订劳动合同转为正式派遣制员工直接录用到公司,这种订单式的培养提升了我院与同等院校之间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由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在校内实训基地方面,注重加强生产性实训,实现资源互补和利益双赢,让学生在这种实训基地中得到训练。在校外实训基地方面,要逐步增加数量,拓展功能,注重实效。

只有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才能够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通过合作模式的开展,可以增强企业吸纳社会人才的能力,同时也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形成两种良性的互动模式,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基本条件保障。

参考文献:

[1]曹洪,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教学质量观[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

[2]侯晓霞,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观和质量标准的认识[J],辽宁高职学报,2005,(05)

[3]吴勇军,谢广山,高职教学质量观与教学质量控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3)

上一篇:基于构件的力学教学资源开放系统分析与设计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