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唇沟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2-04-17 07:38:56

鼻唇沟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唇沟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修复重建的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鼻唇沟皮瓣修复。观察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成活情况以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 结果 45例患者中40例一期愈合,5例二期愈合。随访期间30例患者肿瘤未见复发,皮瓣生存良好,色泽与周围组织基本一致,无面瘫、鼻通气功能及咀嚼功能障碍,外观形态满意。 结论 鼻唇沟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小范围软组织缺损疗效优良,美观,特别适合皮肤松弛的中老年患者,值得推广。

[关键词] 鼻唇沟皮瓣;软组织缺损;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

[中图分类号] R739.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1-0132-02

口腔颌面部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解剖结构复杂的区域。有肿瘤或外伤导致的颌面部组织爱缺损,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常常破坏患者的容貌和组织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1]。本研究采用鼻唇沟皮瓣修复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修复重建的患者45例。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32~72岁,平均(54.5±3.5)岁。45例患者中有38例为恶性肿瘤,鳞状细胞癌22例,基底细胞癌12例,腺样囊性癌2例,黑色素瘤2例。良性肿瘤7例,其中血管平滑肌瘤4例,毛囊瘤3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选用全麻的麻醉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在健侧鼻唇沟区选择略大于病灶切除区的面积皮瓣,设计为蒂外侧的以眶下动脉的鼻唇沟瓣。在原发病灶处切除病灶,切除前做好测量以及标记。深度达鼻骨面。再切开皮瓣,蒂部在外上潜行分离后经皮下隧道转移至原发灶,供区游离创缘后直接拉拢缝合。术后给予抗炎及对应的血管药物进行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成活情况以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

4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中无严重的创伤及并发症发生。创口均一期愈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形态良好,口腔功能恢复。对45例患者进行3个月~1年的随访,其中有2例患者因肿瘤复发而死亡。剩余44例患者未见肿瘤的复发,皮瓣生存良好,色泽与周围基本一致,大多数外形形态满意,面部表情、鼻子通气工作以及咀嚼功能恢复正常。不同年龄段患者恢复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满意度调查

2.2 术后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及皮瓣存活情况

本研究45例患者中,21例患者在术后输入改善微循环的血管活性药物,如丹参等。24例患者未输入,只进行对应的抗炎治疗。

45例患者共植入50个皮瓣,其中2例患者出现皮瓣的局部坏死,皮瓣完全成活率为96%。45例患者创口均I期愈合,愈合率为100%。根据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将45例患者分为两组,结果发现,未使用活性药物,患者预后情况与使用的情况无显著差异(P > 0.05)。见表2。

表2 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情况与皮瓣存活情况比较

3 讨论

自从Rokenes等[2]首创鼻唇沟瓣修复缺损后,Esser[3]开始应用鼻唇沟瓣修复腭部穿孔,鼻唇沟瓣的应用在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缺损中起重要作用。由于鼻唇沟的特殊解剖结构,血液循环丰富,此处的鼻唇沟瓣比较易存活。

从人体的解剖系统来看,鼻唇沟区皮瓣蒂部的血供主要来自周围区域的真皮下血管,主要动脉营养来自面动脉、面横动脉、眶下动脉主干及分支。有研究认为[4],只要取蒂的部位在外侧或下面就足以保证皮瓣的血运供给,从而保证皮瓣的存活。从本研究来看,对45例患者进行鼻唇沟皮瓣修复,皮瓣完全存活率达到96.0%,效果显著。

由于面部手术时需要比较精细的操作,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5]:①在术前要完全清楚面部的解剖部位及相关血管的走行;②术中需要和健侧反复对照比较,为术后外形满意奠定基础;③手术过程中还需做到微创、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过多地使用钳夹皮瓣防止皮瓣的坏死;④术中止血药彻底,防止血肿的形成,而导致皮瓣的坏死;⑤在皮瓣转移时要做到无张力的缝合,避免牵拉;⑥皮下隧道要足够宽,确保蒂部的血液供应。

在以往的研究中,在实施皮唇沟皮瓣修复术后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这样才能保证皮瓣的存活,减少皮瓣的坏死[6]。但从本研究来看,鼻唇沟皮瓣的成活情况与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没有关系,本研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皮瓣坏死率接近,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这可能与鼻唇沟区有丰富的血液供应而不会存在血管栓塞的现象有关。

在进行鼻唇沟皮瓣修复时要注意恶性肿瘤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淋巴结的转移现象,必要时需要进行颌下淋巴结的病理检查。对于高龄、身体情况欠佳的患者,需要选择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的治疗方案,尽量减少手术区域,为术后形态的恢复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做充分的保证[7]。

综上所述,鼻唇沟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小范围软组织缺损疗效优良、美观,特别适合皮肤松弛的中老年患者,值得推广。另外本研究可以证实,鼻唇沟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术后,不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参考文献]

[1] 林松柏,曾融生. 双侧鼻唇沟肌皮瓣修复口底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7,28(6):699-671.

[2] Rokenes HK,Bretteville G,Lovdal O,et al. The nasolabial skin flap in intraoral recons truction[J]. Otorh inolaryngol Relat Spec,1991,53(6):346-348.

[3] 邱蔚六.口腔颌面颈部微创手术之我见[J].微创医学,2008,27(1):1-2.

[4] 梁衍灿,焦九阳,陈伟良,等. 下颌骨肌瓣联合面颈胸旋转皮瓣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2,10(2):151-154.

[5] 刘先伟,武媛,潘剑,等. 鼻唇沟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J]. 口腔医学研究,2013,29(2):159-163.

[6] 张现军. 鼻唇沟瓣在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应用[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5):508-509.

[7] 王晓军,郝志红,郭俊梅,等. 颏下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2,22(5):361-363.

(收稿日期:2013-04-24)

上一篇:肝硬化与糖代谢异常关系分析 下一篇: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