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与糖代谢异常关系分析

时间:2022-10-22 12:17:28

肝硬化与糖代谢异常关系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确诊肝硬化病因分类以及不同病因肝硬化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 方法 将我院2003年2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住院肝硬化患者按病因分类,统计出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再以乙肝肝硬化患者糖代谢发生率为对照,比较不同类型肝硬化糖代谢发病率,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90例肝硬化病例中,单病因肝硬化以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病率最低(35.5%),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性最高(发病率为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糖代谢异常以丙肝肝硬化发病率最高,说明丙型肝硬化可能更易发生糖尿病。

[关键词] 肝硬化;病因;糖代谢异常

[中图分类号] R57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1-0140-02

葡萄糖耐量受损和糖尿病在慢性肝病患者中增多。多数研究证明,胰岛素抵抗是肝硬化的特征,慢性肝病患者有50%~90%糖耐量异常,其中有20%~30%最终发展为糖尿病[1]。我院2003年2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住院明确诊断的肝硬化患者根据病因可分为乙肝肝硬化、丙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混合性肝硬化(包括乙肝与酒精性、乙肝与丙肝)和以及未明确病因的肝硬化,未明确病因肝硬化可能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以及脂肪性肝硬化,因为尚未完全排除其他因素,在此不作讨论。本文就以上前四种肝硬化的构成比及其对糖代谢异常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内三区2003年2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的肝硬化病例,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有关肝硬化的诊断标准。肝硬化的病因分析主要依据:(1)病毒性肝炎史以及乙肝(HBV)和丙肝(HC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2)饮酒史;(3) 定义存在2种或2种以上病因的肝硬化为混合性肝硬化。

1.2 糖代谢异常的诊断

采用2005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5.6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7.8 mmol/L。糖代谢异常包括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的病例190例,其中男137例,女53例;年龄24~82岁,平均(56.4±17.3)岁。发生糖代谢异常82例,占总病例的43.2%。男女患者年龄与糖代谢的比例无显著差异。

2.2 肝硬化的病因

单病因导致的肝硬化中,乙型肝炎肝硬化病96例,占50.5%,其次为酒精性和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分别为27例和12例,占14.2%和6.3%。混合性肝硬化55例,占29%,都是在乙型肝炎基础上合并其他疾病,以合并酒精性肝病最多见,为44例,占23.2%。190例肝硬化病例中,73.7%与HBV感染相关,37.4%与酒精性肝病相关,12.1%与HCV感染相关。

2.3 肝硬化的病因与糖代谢异常

单病因肝硬化以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病率最低(35.5%),以其作为对照分别与其他病因肝硬化比较,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性最高(发病率为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酒精性肝硬化、酒精性与乙肝混合性肝硬化发病率虽高于乙肝肝硬化,但与乙肝肝硬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此外,乙肝、丙肝混合肝硬化发病率也较高,但因是与乙肝为混合型病因,在此不作分析。见表1、2。

表1 不同病因肝硬化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及与乙肝肝硬化比较

注:P < 0.05

表2 糖代谢异常与丙肝肝硬化关系研究

注:χ2=4.383,P < 0.05

提示糖代谢异常与丙肝肝硬化有统计学关联,OR=3.647,95%CI范围为1.809~6.231,得知该区间不包括1,且大于1,提示该项研究OR=3.647不是抽样误差造成的,可以认为丙肝肝硬化更易导致糖代谢异常。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过量高脂饮食的摄入,肥胖、糖尿病等与代谢综合征相关联的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非酒精性脂肪肝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个构成部分,其发病率也显著增高,肝硬化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终末阶段[2]。因此糖代谢异常造成的肝硬化发病率将进一步增加,不同病因的肝硬化糖代谢异常发病率存在整体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院明确诊断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仍为慢性乙型肝炎,占已知肝硬化病因的79.5%,其中包括单乙肝感染以及混合性感染;其次为酒精性肝病,37.4%的肝硬化患者有长期大量饮酒史,明显高于国内相关报道的5%~14%[2-4],说明本地区饮酒者的比例较高;最后是丙肝肝硬化,其比例也超过10%。此外,单病因的酒精性肝硬化糖代谢发病率也较高,但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丙肝肝硬化及乙肝、丙肝混合肝硬化因样本量较少,χ2值无法作出统计,因此还需今后继续收集病例,提高样本量来更好统计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190例肝硬化患者糖代谢异常有82例,发病率为43.2%,与徐正婕报道的上海地区494例肝硬化发生糖耐量异常的发病率38.7%接近[5]。

本研究以最常见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作对照,发现丙型肝炎肝硬化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66.7%)。丙型肝炎肝硬化更容易发生糖尿病,国内外均有报道患者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比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概率要高许多[6,7]。丙型肝炎感染导致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HCV可在肝外如胰腺组织复制,破坏胰腺组织和胰岛细胞;导致β细胞功能降低,血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降低了胰岛素受体生化功能,是产生胰岛素抵抗原因之一,也是有效的胰岛素作用抑制因素[8],这进一步说明肝硬化患者并发糖代谢异常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明显关系,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是慢性肝病糖代谢异常发展的附加危险因素。

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尤其是发展糖尿病多数是不可逆的,对患者的长期存活有不利影响。伴有糖尿病的肝硬化患者死亡率高,这并不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后果,而是肝功能衰竭危险性增加的结果。部分患者肝移植后可以恢复肝硬化的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的不耐受,此时肝对葡萄糖清除和对周围血葡萄糖的处理均得到改善[9]。临床医师需了解肝硬化患者是否有糖代谢异常,为改善预后作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Hickman IJ,Macdonald GA. Impact of diabetes on the severity of liver diseast[J]. Am J Med,2007,120(10):829-834.

[2] 张鸣,沈薇. 824例肝硬化病因及相关分析[J].重庆医学,2006,35(5):438-441.

[3] Fung KT,Fung J,Lai CL,et al. Etiologies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s in Hong Kong[J].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7,19(8):659-664.

[4] 岳峰,刘婕,沈敦. 781例肝硬化的病因分析[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3(4):254-255.

[5] 徐正婕,钟妍,范建高. 上海地区494例肝硬化的病因及其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17(6):470-471.

[6] 原保贝. 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临床分析[J]. 临床医学,2011,31(10):65-67.

[7] White DL,Ratziu V,El-Serag HB. Hepatitis C infection and risk of diabet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 Hepatol,2008,49(5):831-844.

[8] 刘孙琴,董明国,门诚虹,等. 慢性丙型肝炎与2型糖尿病关系研究[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1):83.

[9] Perseghin G,Mazzaferro V,Sereni LP,et al. Contribution of reduced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secretion to the athogenesis of hepatogenous diabetes:efect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J]. Hepatology,2000,31(3):694-703.

(收稿日期:2013-04-26)

上一篇:早期护理干预在部分足拇趾再造缺损指尖术后血... 下一篇:鼻唇沟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