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职“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时间:2022-04-17 11:05:38

广东高职“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决定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未来走向与命运的根本在于职业教育的培养质量,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文章从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协调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对我省高职“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进行了有益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双师型”;素质和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广东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其规模已在广东高等教育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在助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保证广东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就成了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虽然广东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取决于诸多因素,但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有一支水平高、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的主体应是“双师型”教师。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人员精干、素质优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前提条件,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

什么是素质?素质是指人的个体先天亲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固的心理、生理特性。什么是能力?就是人的主体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若以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关系来说,教师能力是教师拥有的多种素质之综合,反过来看,教师索质又为教师能力赖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作为教师,要自我调整和完善自身的能力结构、具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就必先自我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素质结构,全面增强其素养。素质和能力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我们说某人的素质好,是指它在适应、认识和改造世界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和能动作用,所以说人的素质提高,总是意味着人适应、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潜在能动作用的提高。这种潜在的能动作用在工作、生产中调动起来、发挥出来,就是人适应、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教师能力的自我完善首先要教师素质的自我完善。

什么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获得教育系统领域的教师资格证书,又有本专业或相应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或有从事本专业实践工作经历,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课教师。那么,作为广东高职“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呢?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职业道德素质

“双师型”教师归根结底是一名教师,所以他首先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行为品质和职业道德,模范的职业修养和育人品格. 良好的行为品质,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有着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合作精神,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良好的职业道德,即热爱职教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诲人不倦,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同时,“双师型”教师还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所谓行业职业道德是指行业中约定俗成的、从业人员应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教师要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引领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并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加以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这是新世纪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备的核心素质,体现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反映了教师职业独特的本质。

二、专业素质

(一)学科专业知识方面

这方面的知识是属于专业课程的范畴,作为一名高职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学者,是所教学科的专家,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诸如内容知识、实质知识、章法知识、有关学科的信念等,对教学科目的基础理论要弄懂、吃透。其次,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合理的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出自己的想法,适时地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充实和再造。再次,教师要对自己教授的学科有深刻的认识,并能不断地丰富和更新相关的理论知识,把握该门学科的内在体系和规律,对所教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资之深,则左右逢源。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一个教师若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补充鲜活的血液,连自己也变得陈旧了。作为教师始终要有知识的紧迫感,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课程怎么变,你必须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这样你才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

(二)职业技能知识方面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职教学院教授周明星说:“职业教育尤重言传身教。一名合格的高职学校教师,除了要胜任课堂教学,还必须要了解企业和市场,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能够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诚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独特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一个具有良好业务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要求“双师型”教师个体掌握的技能不能是单一的,必须是多样的,并具有内在联系,形成合理的结构,具有特定的功能。处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它包含了使教师对所教专业科目内的高新技术知识和本专业领域内的某些传统及高新设备的维护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双师型”教师合理的职业技能结构应包括两个要素:专业技能和师范技能。(1)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指专业领域内从事实验、生产、技术开发和科研等工作所需要的操作技能。专业技能在整个技能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其熟练程度是反映培养对象业务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双师型”教师只有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胜任专业教学、技术开发和生产经营等工作。为此,“双师型”教师应至少具备一种职业资格证书,并在生产、技术、管理等一线岗位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2)师范技能。师范技能是指教师的从教能力,根据《高等职业技能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要求,师范技能的主要内容为: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和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部分。此外,由于技能训练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双师型”教师还应该具备娴熟的操作示范技能。

(三)教育专业知识方面

一个教师要成功地扮好自己的角色,在以所教学科知识够用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具有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教师的专业领域毕竟是教学而不是其任教的学科。“学者未必是良师”,一个“双师型”教师更重要的是具有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因为教师的专业领域是教学而不是任教的学科。只有懂得教育科学知识,掌握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将教育理论运用到专业教学实践中去,教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钻研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教育能力;课堂教学上如导入的技巧(唤起学生兴趣);强化的技巧(对学生的表扬);提问的技巧以及变化刺激、分组活动、教学媒体运用、沟通与表达、结束的技巧、补救教学的技巧等。教师教学的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业检查评价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能将自己的知识、技能、技术卓有成效地传授给学生。

三、组织管理能力

“双师型”教师身兼各种角色,既是理论课的知识讲授者,又是实验实习课的动手指导者,还是校内外产学结合的开发者,更是学校管理的参与者。因此要求教师既要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具备企业、行业管理能力,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又要具备与企业、行业从业人员交流沟通的能力,如此才能指导学生参与行业的管理。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维持教学秩序、活跃教学气氛、控制教学局面、安排教学实验、指导学生实习等等,其中教学气氛的调控能力是一项教学基本功,要做到活而不乱、专而不死,使专注、热烈与凝重在课堂上和谐统一,有条不紊地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协调交往能力

职业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专业设置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社会行业、企业一线需要什么样技术应用型人才,学校就必须紧跟市场的需求设置相应的专业或进行专业调向,培养具有特定技能的“适销对路”的人才。但是,专业设置可以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而学校不可能随专业设置的变化、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地增添师资数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个人教学能力上要有很强的兼容性,同时职业教育离不开市场,校企办学、产教结合、职业培训、学生生产实习、就业,新专业的申报和论证都是教学。现代职业教育必须紧跟市场,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应及时掌握市场对人才需求要信息,及时掌握市场新型技能。比如把学生安排到企业实践,让家长知道放心,安排他们有序地与客户进行接单沟通,学会谈判桌上的技巧等等。所以社会交往能力至关重要,在提高教育效益方面具重要意义。教师在这一方面要树立市场观、质量观、效益观、产业观,自觉按照竞争规律、价值规律办事,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组织协调和人际交往能力素质,才能对学生的实习、实训进行更实际的指导。

五、创新能力

当今突飞猛进的科技时代,墨守成规已不适应潮流发展。“双师型”教师除了要了解并掌握已有的最新行业动态外,更是要创新。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从而使自己永处于本行业的最前端,使自己的教学永远与时展相适应。例如开展科技研究与开发就是对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如果仅仅停留在具体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与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没有多大的区别。高职院校教师的“高”字即体现在其科研能力上,与普通高校教师偏重于理论研究不同;高职院校教师偏重于应用理论的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对生产实际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加以解决,攻克技术难关,将理论研究的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相应地,“双师型”教师就应具有职业课程开发能力。如善于发现建筑装饰行业的新锐现象,收集新的相关信息,进行新的教学创新。如设计新观念、施工新工艺、装饰新材料等。又如装饰企业目前对设计人员的创意手绘要求高于3D软件的熟练操作,教学课程的设置就应作出调整以适应市场发展。因此,“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专业教学任务转移能力,当专业设置体系发生变动时,“双师型”教师能够顺利地实现从原来所教授的专业教学科目到新设专业或相邻专业教学科目的转移,尽快胜任新的教学工作。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总之,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集聚一批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广东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努力打造一只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师德高尚、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和实践能力强的适应广东高职教育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张华,刘万海.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与教学论意义[J].新华文摘,2010(10).

[2] 彭民璋.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和实践[J].高教论坛,2012(05).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C].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4] 李晓兵,翟铮.高职院教师资源配置有待优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5] 崔宏利.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认识[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2).

[6] 黄宇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论要[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4.

基金项目:2012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2年度课题《广东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路径研究》(GDGZ12Y06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开梅(1965- ),女,贵州都匀人,广东女子学院思政部教授,主要从事高教、社科方面的研究。

上一篇:我的,初恋故事 下一篇:提高大专女生体育课学习积极性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