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部分高校教师思想状况分析

时间:2022-05-21 04:20:27

广东部分高校教师思想状况分析

[摘要] 为了进一步了解高校教师的现实思想状况,维护与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本项目以问卷方式,抽样调查、了解广东省6所高校的教师目前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及其思想反映。共发出问卷200份,回收178份,个人访谈30人,调查内容涉及高校教师的素质培养、职称、工资待遇、心理健康、师德等方面。经初步分析,认为目前高校教师整体心态基本稳定,职业道德意识较强,能积极维护高校的和谐与稳定;心理基本健康,但有工作和生活压力大等特点。

[关键词] 高校教师;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a)-090-02

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而高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高校教师的思想状况与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和谐与否关系到高校和谐与稳定,因此,要按照和谐社会的标准,重视和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1]。为更全面、及时地了解高校教师的思想状况,有效促进高校的和谐稳定。本研究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拟从高校教师素质培养、职称、工资待遇、心理健康、师德等方面了解广东省高校教师的思想现状,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研究方法

1.1 调查时间

2007年1月~2007年3月。

1.2调查对象

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金融学院、广州医学院、广东化工制药职业技术学院等广东省6所高校教师;被调查对象共计178人,其中教学编制人员117人、科研编制人员35人、教学兼科研人员26人,分别占总人数的66%、20%、14%;在职称分布上,教授占总人数的18% ,副教授占38%,讲师占33%,助教占11%;性别分布情况为女性占52%,男性占48% 。年龄分布情况为:21~30岁49人,占27.5%;31~40岁为59人,占33%;41~50岁30人,占17%;51~60岁为26人,占15%;60岁以上4人,占2%。工龄情况是教龄为1~10年者90人、11~20年者52人、21~30年者30人、30年以上者6人,分别占26.2%、46.5%、15.8%、11.5%。本次调查的对象从性别、年龄、职称等情况看,基本反映了高校教师的一般分布情况,采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科学性。

1.3问卷调查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2007年(广东省)高校教师思想状况调查问卷”。

1.4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共发放20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90%,其中有效问卷178份,有效率99%。

2结果

2.1 工作生活质量(素质培养、职称、工资待遇等)

2.1.1素质培养大部分教师认为有必要努力学习科学理论,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用高尚的精神塑造自己。92.13%的教师认为教师应继续参加进修学习,要求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素养;教师认为最需要提高的专业素养依次为教育理论素养>科研能力>学科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学科专业技能>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业余时间的活动安排依次为阅读书籍和报刊>看电视\电影>进修学习>体育锻炼>家务劳动>干与专业有关的工作;60%以上教师业余时间积极参与进修学习、教学科研;但仍有7.8%的教师不参加任何学习。表明多数教师自觉要求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做到与时俱进,积极进取。

2.1.2 职称、工资待遇等约80%的教师认为现行职称、工资薪酬分配尚合理;75%以上教师认为目前收入尚可(总体认可职称、工资待遇),90%的教师珍惜本职工作,因此,目前广东省高校教师队伍职业思想是较稳定的,这是高校和谐、稳定的基础条件之一。

在个人问题关注度方面,高校教师最关注的个人问题依次为住房问题(63%)>工作问题(稳定性\前景等)(56%)>健康问题(50%)>经济问题(28%)>社会保障问题(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27%),住房问题的关注度排在首位。所谓安居才能乐业,解决高校教师的住房疑虑应是学校、政府应纳入考虑的范畴。现行住房制度改革已不再实行福利分房制度,而近年的住房价格又逐年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较大,而随着高校扩招,高校近年新进年轻教师明显增多,年轻教师收入尚低,住房问题已成了新生代高校教师最为担忧和最受困扰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为稳定高校年轻教师的思想,保持高校的和谐稳定,政府、学校有必要全盘考虑加以解决,如学校是否考虑集资建房、集体购房或政府建微利房等。

2.1.3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是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维持身自精神生活质量的必要保证,更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必要前提[2]。研究表明, 过度的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适度的压力可以给人向上的力量,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反之,过度的压力,即压力超出一般承受能力时,长时间不愉快的压力体验,则给人带来苦恼,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方面的失调,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异常。现代社会里,每个阶层都有各自不同的精神心理压力。根据国内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普遍高于其他职、行业。本项目研究亦表明,78%的教师感觉工作量过大,32%以上的教师感觉工作压力大;60%的教师最关注的个人问题是工作问题,可见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仍是高校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研究还表明,60%的教师在生活要素中最关注的“三要素”排列分别是:健康(56%)>家庭(48%)>金钱(40%)>事业(34%)>地位(25%)>爱情(20%)>朋友(19%)>名声(18%)>文化知识(12%)>权利(7%),健康因素排在首位。本研究发现,一旦教师精神上感觉痛苦时,其寻求精神安慰的对象依次为:亲朋好友(60%)>亲人(59%)>各类活动(25%)>埋头工作(20%)>求助于心理咨询人员(6%),表明多数教师能够较好地利用外部力量缓解压力,通过多途径解决心理问题。对于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大等问题,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因为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倍增,教师工作量亦明显倍增,但教师队伍规模却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不可能随之同步扩大,则导致教师工作压力继续增加,不能得到有效缓解,由此引发的高校教师心理问题是显而易见、不容忽视的。学校应积极帮助教师适当评价和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寻求并建立自身的心理调节机制和方法。如合理情绪宣泄法、心理位移法、幽默法、转移法、升华法等。当个体一时无法调节时,必须积极向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求助。在学校的实际管理工作中,应尽量创设和谐的人际氛围,把关心教师的具体实际困难与心理健康发展结合起来,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开阔教师的精神视野,把烦琐、责任重大的工作与个人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结合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2.2 师德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优劣,系于师德。师德建设意义重大,教师师德建设问题越来越成为教育学、伦理学的研究热点[3]。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育之根、立教之魂。“师者,人之模范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不仅要以其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行为表现和渊博的知识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使学生亲师信道,健康成长[4]。本研究中主要从以下4个师德的结构维度展开调查分析:专业思想、业务素质、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2.2.1 专业思想教师要坚定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好书、育好人,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本项目研究表明,90%的教师珍惜本职工作;70%的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教育工作,将教师工作视作个人爱好,只有20%的教师认为所从事的教师工作不符合个人志趣;50%将教师工作视作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这一职业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尊重,教师的职业意识也越来越趋向于稳定。研究显示出目前广东高校教师队伍专业思想比较牢固,职业意识趋向稳定,敬业精神得到增强 。教师有了牢固的专业思想,才能真正从情感出发,表现出对教育事业的的热情,对学生的关爱,更自觉地履行师德的规范。

2.2.2 业务素质在新形势下,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站在教学和科研前沿,积极推进教育科研工作的改革创新。本研究表明大部分教师认为有必要努力学习科学理论,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用高尚的精神塑造自己。92.13%的教师认为教师应继续参加进修学习,要求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素养,能够以为人师表的要求来勉励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2.3 关爱学生和谐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基础。只有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的身心得到交互促进和健康发展,才能顺利实施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5]。在调查高校教师工作中“最开心的事”方面,愉快程度依次为:受到领导表彰(28.5%)>学生考试成绩好(28.4%)>晋升职称(26%)>参加业务学习(19%)。可见,在教师心中,学生成绩好与受领导表彰、晋升职称所占比重是相当的,甚至比例偏高,说明教师将学生放在了心中重要的位置,教师将在学生的成功和进步中体验到幸福和满足。 同时,还显示出高校教师对教学效果相当重视,调查表明,同样比例的教师将学生难以管理视作最烦恼的事。可见,总体上高校教师非常关注学生的成长,将个人情感与学生的培养紧密相联系;教师渴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希望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达到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2.2.4 为人师表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首先应成为遵纪守法的楷模,做实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模范,为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起表率作用。在调查高校教师遭遇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矛盾时的选择考虑依次为:按照道德规范做出选择(31%)>牺牲个人利益(25%)>按照法律规定做出抉择(23%)>坚持保护个人利益(21%)>按照领导的要求做出选择(18%),表明多数(60%以上)的高校教师能按照基本的道德规范及法律规定正确地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但也有部分高校教师道德素养仍有待提高,应更好地克服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

综合上述调查情况分析,表明广东省高校教师整体心态基本稳定,职业道德意识较强。同时,高校教师心理趋势基本健康,但有工作压力大的特点。为进一步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有必要通过高校管理的深化改革,制定有效措施,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分配制度、职称评比等各项制度,防止和杜绝高校腐败(包括学术腐败),不断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努力增强高校教师的道德品质素养;同时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并且更加积极地以适当的举措改善教师福利待遇,在社会认同,生活、工作环境改善和个人发展完善方面让教师找到自我价值的认同与归属感。

[参考文献]

[1]刘桂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J].福建论坛,2005,10:26.

[2]聂振伟.教师心理健康是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J].江苏教育,2005,11:18-19.

[3]潘永芝,章潮晖,张凯.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师德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1235-1236.

[4]魏梅,王树花.从师风师德做起建设和谐大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7,1:227-228.

[5]王夫娟.和谐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基础[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9(1):63-64.

(收稿日期:2007-12-5)

上一篇:医药院校学生评教 下一篇:27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