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推动能源体系变革

时间:2022-04-17 09:47:25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推动能源体系变革

摘 要: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而能源问题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更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大量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所带来的能耗增加,城镇化将面临新的挑战。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我国能源的供应该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又该如何改变?

关键词:城镇化;能源体系;变革

1 能源问题使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面临瓶颈

能源问题是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挑战之一。城镇化的发展会带来能源总消耗量的大规模上升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资料显示,一个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其能源消费水平将提升至原来的3倍及以上。

1.1 解决我国农村能源消耗是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紧张现状首要的问题之一

我国农村的能源消耗量并不低于城市。造成农村高能耗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落后,农民缺乏相关知识,大量使用低效一次能源及技术,结果导致农户能源利用效率过低,能耗大,能源费用支出高。近年来,随着生活品质的改善和商品能源供应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开始更多地使用商品化石能源,将传统上作为燃料的秸秆直接放火焚烧还田,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国农村应该采用分布式能源发电,并利用其灵活性与更多的太阳能发电、风电和小水电相互融合,提高供电质量;燃气供热还需与太阳能集热供热融合,保障供暖质量,减少燃气消耗,提升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比例。

1.2 大量的资源消耗使城市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

数据显示,在全国654个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面临城市供水不足的问题,其中约200个城市严重缺水,北京、山西、河北、河南等全年降水分布不均、降水总量相对较小的省市,地下水过度开采问题突出,地下水位普遍下降。

1.3 粗放型城镇化导致城市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城镇化的直接表现是高楼大厦越来越多,柏油马路越来越密集。这些变化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意味着大量植被和地下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同时,城市的快速扩张也使污染物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2 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推动能源体系的大变革

2.1 新型城镇化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新"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能源至关重要。目前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是以化石能源为主体,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这就会带来两大问题,一是化石能源为一次性能源,用一点少一点,且我国除煤炭以外,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都不足,对外依存度会越来越大;二是化石能源特别是占比超过60%以上的煤炭在消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排放,造成环境压力,而我国目前的环境压力已经接近极限,60%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雾霾影响了大半个中国。新型城镇化是重点也是难点,其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改变甚至可能带动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新型城镇需要从依靠资源投入和消耗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的集约型增长模式。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效抑制高耗能产业膨胀,通过政策调整产业结构,鼓励清洁化、消耗低、污染小产业的发展。

2.2 新型城镇化加速推广新型能源利用方式

要解开能源以及环境这两大制约、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大量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根本出路,而城镇化进程恰恰是加快这一调整的最佳契机。

首先,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大规模推广新能源的好机会。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一定会有大量新市区、新建筑出现。新建的城镇和城市新区应当从一开始就重视能源结构调整问题,把能源消费更多地建立在新能源的基础上,这样会大大带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逐步改变我国的能源格局。

其次,城镇化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也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我国现行农业生产方式是以传统的家庭农业为基础,对能源的使用很少。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一定会增加对能源的需求。以风电和太阳能为标志的新能源的一大特点是分布式,这就和分散的农业生产形态相吻合。

最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优势已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体现出来。传统的化石能源是一种非均衡分布、适于大规模开发、集中使用的能源;而新能源恰恰相反,它分布相对均衡,不需要运输成本,这些特性使其更加适用于小城镇,而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恰恰是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太阳能热水器、电动自行车、沼气,这几项中国走在世界前列的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大都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发展得好,就是佐证。

2.3 新型城镇化给传统能够能源企业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能源转型初期投资较大,单纯依靠公民行为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由政府统筹规划,企业要有所作为。其中,国有企业要承担政治、经济双重责任,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于以中国石油为代表的传统能源国企来说,挑战来自保供压力。资料显示,十多年来,城镇化每增一个百分点,需多消耗4940万吨标煤的能源。因此,保证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的充足供应既是政府责任,又是国企担当。国企应协调国内外两个市场,建设覆盖小城镇、农村的基础管网,构建天然气输送网络。另外,国企还需加强创新能力,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研究适合新城镇发展的可再生优质能源,找到政治责任和经济效益的平衡点。同时,国企需要与政府合作,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增加LNG加气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在新城镇中推广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并以新城镇为示范,带动全国低碳排放交通工具的发展。

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要告别过去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的模式,资源与能源的利用是关键。新型城镇化的资源与能源利用要把握三个原则。第一,将自然环境对环境污染破坏的最大承载能力与城市发展所需的资源与能源量相结合,对城镇化所需的资源与能源量划定一个上限;第二,以进行城镇化的农村人口为对象,将这些资源与能源合理分配;第三,将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对资源与能源进行合理定价。关键在于要把资源与能源合理利用的界限设计好。通过加大节能降耗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以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费需求等手段,城市发展可以突破既有资源环境约束,提高资源与能源量的上限,从而大大拓展新型城镇化的前提条件,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人口自由迁徙奠定基础。

上一篇:现代菜品要重“色”轻“油” 下一篇:浅析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