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与控制分析

时间:2022-04-16 11:04:09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与控制分析

摘 要:在企业的内部结构中,内部审计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关系着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有效完成,由于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它在无形中可以决定和控制审计工作的质量,因此,要想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不仅要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性意识,同时也应适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本文旨在论述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与控制的分析,以便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与控制

内部审计是对企业经济进行监督的一项活动,它不仅是实现企业自我约束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转的有效途径。在企业的内部审计中,审计风险不仅关系着审计的质量,同时也制约着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在企业的内部结构中,适时控制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是确保审计结果有效的关键。

一、内部审计风险存在的原因

1、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的素质

审计人员不仅是审计工作的执行者,同时也是审计工作的决策者,因此,审计人员的素质不仅与审计工作的质量密切相关,同时也是造成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由于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的素质,并且没有很强的判断力,从而就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风险与质量的大小。同时,由于内部审计有着独特服务特征,审计人员的道德观念关系着审计的合理性与效益性,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应在根本上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2、审计方法缺乏全面性

随着审计内容与范围的逐步扩大,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也在加大,原有的审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因此,内部审计中的抽样技术逐步取代了原有的审计方法,但是,有些审计人员仍根据主观的经验判断,没有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由此可见,缺乏全面性的审计方法,致使审计结果与现实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

3、审计对象的管理制度缺乏全面性

随着内部审计领域的逐步扩大,内部审计的对象也在日益增多,并且逐步发展为股份公司、企业集团以及连锁经营店,因此,企业所进行的经济活动也日趋复杂,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内部机构的层次。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从而给企业内部审计带来一定的不便,同时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审计的风险。由此可见,在企业的内部审计中,审计对象的管理制度缺乏全面性是造成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4、审计“对象”的复杂化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信息化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济活动的业务与种类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导致内部审计对象的复杂化。针对于新兴的经济活动,内部审计将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审计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这样,不但制约了审计对企业内部的有效控制,而且也造成了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随着审计范围的逐步扩大,审计的内容也趋向于复杂化和多样化,由此可见,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

二、内部审计风险存在的种类

1、审计经营型的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面临的经营活动越来越复杂,因此,企业内部审计的对象也趋向于多样化与复杂化,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内部审计的难度。随着审计对象的逐步改变,审计部门的信息资料也随之增加,从而加大了审计人员的责任。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这也致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并且加大了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

2、审计体制型的风险

企业内部审计是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作为企业内部设置的重要机构,它是保证企业员工与内部机构在组织上的独立性。由于企业审计人员与审计对象的企业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所以,要想实现审计机构在业务工作的权威性,就需要审计部门对企业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对其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以便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3、审计素质型的风险

在企业的内部审计中,审计人员的素质不仅关系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同时也给内部审计造成一定的风险。由于审计人员缺乏综合性的素质,这就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没有形成高度的责任意识,并且在审计过程中只关注审计方面上的知识,而忽视综合性的分析能力。这样,不仅制约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完成,同时也在无形中加大了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

4、审计程序型的风险

在企业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内部审计程序的科学性关系着内部审计的结果,同时也影响着内部审计的质量,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化,原有的审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审计对象的要求,因此,要想保证审计方法与程序的有效性,就要从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适时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便完善审计程序的创新化与合理化。

三、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措施

1、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建设

要想杜绝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内部审计机构应从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且要综合考虑到经营业务的规模与范围,在保证控制政策与程序合理性的基础上,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通过构建有效的质量控制与运行机制,从而抵制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出现。同时,要想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应加强审计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便降低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在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过程中,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是防范风险的有效途径。

2、注重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中,由于审计人员的素质与专业技能关系着审计工作的质量与风险,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控制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关键。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可以按时给审计人员进行培训,除了关于审计专业的知识外,也应注重其它相关企业文化知识的学习,通过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可以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也提高了内部审计的质量,从而更好的实现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由此可见,要想实现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要在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3、构建合理的风险评估机制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应从思想上加强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控制,这样才能在根源上抵制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作为企业的审计人员,无论在审计方法上,还是专业技能上都应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从而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同时,在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部门应加强对审计对象的控制与监督力度,构建合理的风险评估机制,以便规范审计的程序、降低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由此可见,要想从根源上控制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应构建合理的风险评估机制。

4、提高审计方法的科学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原有的审计方法已经被抽样审计所代替,与传统的审计方法相比,这种审计方法不仅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同时也在无形中降低了内部审计的风险性。审计抽样与原来的全面审查不同,它是审计人员对少量的样本进行测试,然后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审计人员在选择样本与推断测试结果的过程中,不仅要运用合理的审计技术,同时也要保证审计的质量。这样,才能在保证企业审计质量的基础上,更好的实现对审计风险的控制。

四、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与改革,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将面临新的要求与挑战,因此,应在提高企业审计风险意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的监督与服务的职能,以便保证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与效率。由此可见,针对于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性,企业内部应不断更新正确的防范理念与先进技术,以便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与实现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陈荣.浅谈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2]张春林.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 2010,(07).

[3]冯来田.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及其对策探析[J].财会研究,2010,(09).

上一篇:提升发供电技术业务保障能力,需着眼现场人之当... 下一篇:浅谈财务核算标准化以及资金集中管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