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及方法

时间:2022-04-16 06:33:56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及方法

【摘 要】所谓“问题学生”是心理存在缺陷和品行有障碍的学生。问题学生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几乎每个班级都存在着这一类学生,也是教师最头疼的问题。教育者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学生,提出教育及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才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包括:对他们充满爱心,尊重他们的人格,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激发他们的兴趣,树立转化的信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等。

【关键词】问题学生;转化;方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常遇到这类学生:学习成绩差;态度不端正;自信心缺乏;自控能力差;常常被人们称作问题学生。他们让老师非常头疼,不少老师也因此放弃了他们。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为了体现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问题学生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教育者应当找准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选择教育方法,对症下药,才能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一、问题学生的界定

“问题学生”并非指那些有犯罪经历或者精神上有严重疾病,必须经过医治才能正常生活的学生,而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以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行为、认识、心理、学习等方面存在偏离常态的现象,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

二、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

(一)要对他们充满爱心。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面对那些受家庭乃至社会不良影响而行为表现异样的孩子,要站在朋友的立场与之谈心,发自内心关心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努力奋斗的希望之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教师在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培养问题学生的是非观念的前提是要提高他们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必须坚持以理服人,从正面诱导,切忌简单粗暴,强行压制。

(二)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应当尊重、信任问题学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问题学生往往学习不好或纪律差,因此长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冷落和歧视,他们对外界极敏感,封闭自己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但在内心深处他们也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尊重问题学生的人格,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如批评、斥责、嫌弃、挖苦或者变相体罚的行为。尊重学生的人格是转化问题学生的重要方法,只有当他们被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对待问题学生,教育者应该以平等的眼光看待,问题学生也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虽然他们有很多缺点,但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表扬和鼓励。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的多。”作为教育者,及时肯定和表扬,能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赏识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有利的条件。

(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环境氛围,对问题学生以鼓励教育为主。在课堂上,积极关注问题学生,适当的关注能激发学生的希望,促使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斗。针对问题学生的学习个性,教师还要经常和问题学生谈心,让师生间的感情得到交流,必要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就感。

(五)树立他们转化的信心。歌德曾经说过,当你失去了财富,你其实只失去了一点点;当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当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转化工作的关键是要重新拾起问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指导和帮助问题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充分肯定后进生的努力的情况下,引导他们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在班级工作中不应排斥问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反之,老师要在观察他们的基础上,适当安排适合他们的工作,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平等的对待,激发他们内在想进步的潜力,树立他们进步的信心。

(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家长能给学生正确的、充满爱心、健康的和鼓励的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将会有极大帮助和促进。要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有机地结合。教师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多采取家访、、打电话、开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改进教育方法,转变家长“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简单粗暴的落后的教育方式,积极争取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另外,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校外情况,如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常迟到、早退、旷课等不良现象,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寻求原因,采取恰当的措施及时补救,避免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侵蚀。总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各自具有独立形态和独立特点的教育形式,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协调一致,互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书良.问题学生的心理矛盾探析及转化[J].成功(教育),2009.

[2] 王舒梅.问题学生的心理分析及其对策[J].吉林教育, 2009.

[3] 杨文凤,马维振.中学“问题学生”的成因及教育策略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

[4] 胡克盛.如何灵活处理问题学生[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

[5] 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小学班主任版)[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 陈亚凡.让爱心温暖“问题学生”[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7] 谢春晓.谈问题学生的转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9(S1).

[8] 王兴忠.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的“六多六少”[J].科学教育,2009.

[9] 陈元海.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J].今日科苑,2009.

上一篇:泡沫混凝土特性及应用浅析 下一篇:无为的翕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