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司法公正

时间:2022-04-16 05:39:00

试论司法公正

(兰州大学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 要】如何根据我国的国情,克服司法公正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司法公正的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拟从司法公正的概念入手,提出司法公正的重要性及其本质要求,并分析我国目前影响司法公正建设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司法公正建设的相关建议。

【关键字】公正;司法公正;司法信任

一、司法公正概述

(一)司法。司法的意义在于解决纠纷,而纠纷的产生必然包含着对某一社会公共原则的扭曲。因此,矫正这一原则,必须要有公正的意识、公正的评价和公正的力量。司法解决纠纷的社会意义本身决定了司法必须是公正的。法律是一种规则,适用是规则的生命,执行是法律的目标与果实,更是法律的确证;得以执行的法律才是真正有效力的法律;法律有效力国民便昌盛。

(二)司法公正。关于什么是公正,大多数人都把它定义为是“给予每个人以其应得的东西或“各得其所”。例如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阿奎那认为“正义是一种习惯,依据这种习惯,一个人以一种永恒不变的意愿使每个人获得其应得的东西”。司法公正涉及两个关系密切的领域——立法和司法,立法是要恰当的分配和承认权利,司法就是要严格的执行立法程序所确定的法律,维护各种权利、利益关系,最终实现社会整体平衡。因此,司法公正就是指司法机关依据现行的法律中所设定的权利义务分配原理,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使每个人得到其法律上应该得到的东西。

(三)司法公正的重要意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由于现实中存在的司法体制、司法人员的素质、执法环境、普通人的法制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造法易,执法难”。尤其是在中国当下的国情下,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司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例如把法律当做维护地方利益、强势主体利益的工具,出现了法律的特殊化的现象,主体享有权利的多少取决于其天赋的身份,身份不同,权利的享有也不同,这种现象是违背法治原则和精神的。同时,这种倾向也无情的摧毁着人们向往法律信仰境界的脆弱的心理基础,从中国的法制现状和国民对法律的信任现状来看,要形成良好的法律秩序,培养国民对于法律的信仰,就必须强调和重视司法公正建设。

二、我国的现状

“一个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好,一个坏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坏”,这句话也同样告诉我们建立一个好的司法制度的重要性,但是我国目前的司法制度却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司法公正的实现,总结制度方面的和非制度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这些制约因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立法方面

1、立法滞后。我国目前还存在着立法滞后的问题,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立法者的立法能力、主观认识能力以及立法技术的落后。“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立法主体应该抓住立法时机,制定适合社会需要的法律,这样才能够使法律发挥最佳的效益,立法不及时,就会使司法机关在面对具体案件时无法可依,从而根本无法实现正义。

2、立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由于中国传统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的影响,导致有的地方立法部门,由于片面强调地方利益,在立法实践中产生了地方保护主义思想,而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往往会产生司法不公的现象。

(二)司法方面

1、司法不独立。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法院的机构设置严重受制于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二是组织人事任免权的缺位,三是财政经费不独立,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最终也导致了司法的等级化、地方化和行政化。

2、司法人员素质偏低。司法人员素质偏低,极大的影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此外,在现任的司法人员中,有相当比例属于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或者企业干部专任以及政法系统人员子女安置等情况,正如贺卫方教授所言:“他们中有的一天法律没有读,跟法律一点不沾边儿的,一转眼,都来当法官,还可以当首席法官,甚至还可以当大法官。”

由于司法队伍的非专业化倾向,受过完整法学专业教育者与毫无法学专业背景者工作的时候难以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损害司法人员队伍的凝聚力。

三、解决建议

对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这里,我们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来讨论如何推进我国的司法公正建设。

(一)立法方面

1、提高立法效率。滞后立法表现为立法滞后于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发展,提高立法效率,最重要的是要提高立法者的素质,立法者的素质较高时,立法者就能够高效率的完成立法任务,减少时间消耗。

2、立法民主化。立法民主化包括立法内容民主化和立法程序民主化两个方面,立法程序民主化已研究较多,这里不再赘述。立法民主化又体现为两个方面:首先在范围上,立法确认的权利和自由越多,可以认为民主化程度越高,其次在保护方式上,立法规定的权利和自由的保护方式越合理越有效,可以认为民主化程度越高。

(二)司法方面

1、保障司法独立。保障司法独立要从司法系统独立和法官的独立两个方面进行保障。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条件的制约,我们的司法还没有实现真正的独立,特别是司法与行政之间没有实现相互的独立,司法系统独立,要求机构设置独立、人事任免独立和财政独立三个方面。首先在机构设置方面,建立科学完整、独立统一的司法系统机构设置和管理体系,明确法院系统的机构设置和人员建制独立于行政体系,不受政府的干预和影响。其次在人事任免方面,要切断地方法院、检察院和地方党委政府在人、财、物上的联系,实现司法系统内部的垂直管理体制,在严格执行司法官员任职资格基础上改革现有的司法官员任职办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撤换和调动司法官,使其能够在司法活动中抵制外来干扰,真正做到保持独立和公正。最后在财政方面,必须切断财政独立者对司法机关的潜规则影响和制约,在财力、物力等司法资源上实行中央统一预算配备。

2、培养司法工作者的法律人品质。法律人的品质不仅包括作为一个法律人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还包括要求其具有法律思维。法律人的职业素养,对于一个法官来说,他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适用法律是他的神圣权力,也是他的尊严职责,这一权力不容侵犯,这一职责也不容推卸。法官不能借口司法权的独立行使而以自己的意志来取代法律意志,当法律明确之时,必须坚定不移的以法律为准绳,当法律不明确时,必须小心谨慎的对其作出立法目的的解释。另一方面,法官也必须毫不动摇的捍卫他的独立,以对抗外来的非法律意志的干扰。作为一个法官,必须毫不动摇的把法律意志贯穿到案件的判决当中。作为一名法官,必须拥有正直、有责任心、有勇气的品质。另外关于培养法律人的思维。法律人的思维是一种独特的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思维逻辑,是司法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法律人的思维有两个方面的重要特点:一是权利义务的分析模式,作为法律人,在评判一切事物的分析过程中,必须坚持权利义务的分析模式。二是合法优先性。司法活动并非是科学研究,其追求的最高理念不是真而是合法,当合法性与客观性发生矛盾时,法律人是忠于合法性而非客观性。那么作为一个司法工作者,必须经过训练具备这种权利义务的分析能力和忠于合法性的品质,这样才能够真正的维护司法公正。

四、结语

树立司法程序公正的理念,建立司法程序公正的制度对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代法治中,司法应当确保公正,这是司法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司法具有社会权威的根基。一个社会司法不公,就不可能是法治社会。所以,我们要克服各个不足的方面,力争建立公正的司法秩序,实现社会的真正公正。

上一篇:关于“礼”“法”关系再思考 下一篇:论民商法中信用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