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

时间:2022-02-08 05:39:37

试论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

【摘要】

舆论监督对司法的公正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运用新闻媒体等监督工具来促进司法公正是国内司法界与新闻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新闻媒体等舆论应该客观地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以尊重司法的公正性与独立性,而不应受太多的道德、利益、权威等因素的影响,做到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

【关键词】

舆论监督;司法公正;平衡

一、综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舆论监督随处可见,影响力不断扩大,其方式也日益多样化,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也不例外的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众多舆论监督方式中,新闻媒体监督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监督工具,其对司法公正的影响尤为突出,它能促使司法保持其独立性与公正性,进而维护公平、正义。然而现实社会中新闻媒体常常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它们从道德、利益、权威等方面出发对司法活动进行过多干预,这不仅违背了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司法的独立性与公正性,损坏了公平、正义。因此,舆论对司法的监督应该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寻求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实属必要。

二、舆论监督的定义及特征

舆论监督是指公民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众人物的与公共利益有关的事务进行的批评与建议,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一种体现,是人民参政议政的一种形式。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宪法赋予公民言论自由权和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权、知情权这三大公民权利而派生的一种监督行为。在我国,作为重要舆论监督的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利的有效形式,其主要监督方式有报道、评论、讨论、批评等,但其核心是公开报道和新闻批评。

舆论监督除具有广泛性、及时性、有效性等特征外,舆论监督在促进司法公正方面还具有其独特的特征。首先是具有公开性。作为重要的大众传媒工具的新闻、报纸、网络等媒体,其发行一般不针对特定主体,它们能够被绝大多数的民众所接触到,具有很高程度的广泛性和公开性。其次是具有引导性。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大众传媒了解公共事务的一些基本情况,传媒内容就成了大众对某事物观点形成的基础,传媒内容隐蔽的引导性无时无刻不在起着作用,因此,舆论监督内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对政治、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问题的看法,对司法公正具有不可忽视的引导性。最后是具有盲目性。在现阶段,舆论受到道德、利益、权威等因素的影响,在对社会各方面进行监督时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往往附和着道德、利益、权威等的需要,而不顾客观事实,这对司法活动的公正性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作用。

三、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作用

(一)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

舆论监督的作用在于以外在的力量帮助和促进司法机关实现司法公正,它与司法机关遵循自身的程序规律、追求司法公正殊途同归。新闻舆论监督作为我国社会主要的舆论监督形式,其对于司法的公正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舆论监督有利于防止权力滥用。司法活动作为公共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应纳入新闻媒体的视野,新闻舆论监督使司法权的运作趋于公开、透明,促使其沿着法制的轨道正常运行。舆论监督作为防止司法腐败的道德底线,不仅在程序上可以防止执法者滥用权力,还可以在实体上防止裁判不公。第二,舆论监督有利于促进审判公开。审判公开是司法活动的一项基本原则。审判活动不仅关系到当事人权益,更与能否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息息相关。审判活动应该公开透明,而允许新闻媒体对审判活动进行如实的报道,可以促进审判公开的实现,可以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平保公正。第三,舆论监督有利于保障人权。在司法活动中,被追究责任的人大多是弱者,他们维护自身的权益的渠道有限,他们的心声往往无法被大众知晓,而允许新闻媒体以监督者的身份介入司法活动,可以准确的传递信息,保证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诉讼权利得以实现。

(二)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闻舆论监督也是一把双刃剑,舆论监督得当就会极大地促进司法的公正。反之,舆论监督会给司法公正带来负面作用,干扰司法公正,损害公平、正义。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有:新闻媒体不进行正面的报道,损害了司法的权威性;新闻舆论监督以“媒介审判”的方式出现,影响了法官的公正判决;舆论监督被其他权力利用,干扰了司法活动,影响了司法公平、公正的实现;媒体监督缺乏法律专业素养,偏离法律宗旨的“媒介审判”对司法公正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

舆论监督受到道德、利益、权威等因素的影响,失去了本来的监督功能,干扰了司法公正。这表明无论正当性有多强的权力,只要失去了监督,就有可能变成压迫人和剥夺人的手段。因此,为达到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也要被监督。舆论监督与司法活动是现代社会实现公正的两大重要手段,要实现现代社会的民主与法治,就必须尽量避免舆论与司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协调好舆论与司法二者之间的关系,寻求二者和谐共处、基本平衡与良性互动,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促进司法公正。

(一)对舆论监督进行必要的限制

首先,新闻舆论监督不得损害司法的权威性。司法的权威性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前提,司法机关必须保证最起码的权威性。新闻舆论监督不得做不适当的报道,损害司法的权威性,而应把维护司法的权威作为新闻媒体监督司法工作的基本准则。

其次,明确规定媒体监督介入司法审判的时间。明确规定媒体介入司法审判的时间是司法公正实现的重要保障。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要求与司法审判的程序性要求之间存在的矛盾,使很多记者只顾抢新闻而不顾司法审判的程序,常常歪曲审判活动事实,影响了司法的公正。因此,必须严格限制媒体介入司法审判的时间,杜绝不真实的、带着记者个人色彩的报道。

最后,新闻媒体不能进行“媒介审判”。“媒介审判”是指媒体在司法机关尚未作出判决之时,以自己所认同的道德标准对案件进行评判,作出有倾向性的报道。媒介审判是新闻舆论监督中经常发生的问题,它不仅损害了司法的权威性,而且可能引导公众对案件产生错误的认识,然后以多数人的言论给审判法官施加压力,影响司法判决,影响司法公正。为防止媒体在案件审判结束之前作倾向性报道,影响司法公正,就必须用法律来规范媒体的行为,避免其滥用监督权,进行“媒介审判”。

(二)对司法进行改革

在追求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的过程中,除了要对舆论监督进行必要的限制外,还要对司法进行改革,使司法活动以自身为主,借助舆论监督,实现司法公正。

首先,要提高司法工作者的素质,减少司法工作者对外界的依赖。我国处于法制建设的初期阶段,司法工作人员的素质不够高,自信心不足,在审判中总是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难以真真切切的做到恪守法律准则,最终导致了司法的不公正。因此,必须提高司法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树立法律至上的信仰,自觉抵制外界对审判工作的不良影响,真正做到依法审判,维护司法公正。

再者,要构建媒体与司法机关沟通的新渠道即司法机关新闻发言人制度。为了保障媒体的监督权和司法的公正,加强媒体与司法机关的交流,创立司法机关新闻发言人制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司法机关应定期举行记者招待会,通报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案件的进展情况,保障媒体以及公众的知情权,防止新闻媒体的有引导性的、不客观的报道,做到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

参考文献:

[1]张志铭.传媒与司法的关系——从制度原理分析[J].中外法学,2000(1)

[2]康为民周泽.“媒体审判 ”、“舆论审判”检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3)

[3]传媒与司法[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4]周泽.“媒体审判 ”、“舆论审判”检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3)

上一篇: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实然与应然 下一篇:我国小产权房面临的法律困境及出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