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融入开放教育英语课堂的教学思考和探索

时间:2022-04-16 03:50:41

盲人融入开放教育英语课堂的教学思考和探索

摘要:本文在背景方面分析了盲人教育的现状,盲人学习英语的优势和劣势。讨论了如何让盲生更好地融入于英语教学课堂。对于教师而言,要确保课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创设有利于盲生学习的教学环境,课堂上要关注盲生并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

关键词:盲人;开放教育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147-02

开放教育“为了一切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的教学宗旨充分践行了我们国家“建立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开放大学面向社会全体成员开放,为更多的人创造学习机会,促进教育公平,让人人享有教育机会成为可能。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个体”的关注成为时代的需求。将开放教育延伸到特殊个体身上,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深化开放教育、进一步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盲人教育的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普通高校在招收残疾人入学,特别是招收盲人大学生这一点上,仍处于不甚乐观的状态。高校招生时,主要采取有限名额小范围的形式招生,学生进入一些院校的特殊教育系学习。但由于此类院校数量少,仅分布在经济发达城市,专业有限,所以盲生自主选择的余地较小。当前,仅有少数几所大学(包括成人高校在内)设有特殊教育学院,招收一些残疾学生,或个别盲人能通过不同渠道进入普通高校就学。

近年来,盲人要求进入大学读书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一些中心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年轻盲人,他们在这方面的要求更加迫切。如何开展盲人学生的教学工作,使他们能够很好地融入到开放教育,这是我们教师面临的挑战。

二、盲人学习英语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盲人学生由于视觉丧失,基于身体缺陷补偿的特性,听力相对于正常人来说更为灵敏。他们不是用眼“看”课堂,而是用心来“听”课堂。课堂活动如同放电影一般清晰地呈现于他们的脑海,所以,较之普通学生,他们更容易捕捉住微细的知识点,能够吃透课堂的重点难点。再加之盲人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上课守纪律,保持安静,能够仔细倾听,因此学习效率高。最重要的一点是盲生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态度认真,非常配合教师进行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够为班级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盲人学生学习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视觉的丧失是他们学习最大的障碍。语言的学习,是“听+看(读)+说+写”的综合训练过程。由于缺乏视觉感知,在观看视频学习材料的时候,盲生便无法体验活生生的英语语言场景,英语的学习缺少了实践的生动性,这样就影响到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无法将课堂的语言场景准确地加以实现。此外,盲人学生只能选择有声的英语教材及读物,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视障读者的阅读面。而且,在“听”的时候,如果碰到无法辨别和理解的音频材料时,盲生无法像普通学生一样去查看音频原文从而获取知识,他们的知识获取是断裂式的。学英语的时候,盲人学生也面临着“说”的困境。语言交流时,交流双方会有很多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帮助完成“说”的任务,但是盲人学生无法获取无声的语言信息,这使得他们在“说”的时候,内心要揣摩对方的反应,然后根据反应再做出下一步交际决定。而英语是一门外语,学生运用时没有母语顺畅,很可能会误判形势,如此一来,就会造成交际障碍,所以,盲人学生需要反复地进行说的训练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写”的环节对于盲人学生来说尤其困难,除非有特殊的设备支持,否则盲生无法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因此,课堂上,盲生无法记笔记,这是很大的学习困扰。

三、英语课堂盲人教学的实践探索

1.确保课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开放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且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师角色就必须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权威的管理者,转变成学习的观察者、催化者、协助者以及资源提供者的角色;学生可以在开放的环境、气氛下,自由探索,享受学习过程。对于盲人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环境尤其可贵。盲生因为视觉障碍,上课时调用的感官系统大部分集中在听力方面,单一的输入方式容易使得上课产生疲劳感,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而盲生的学习意愿很强烈,他们珍惜学习机会,希望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汲取知识,充实和提高自身能力,以便今后能自食其力。如此,教师上课时既要注重知识的灌输,又要结合趣味性,让盲生“享受学习过程”的同时掌握相应的知识。

使课堂教学活动有趣、富有启发性,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分组主题讨论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教师在设计讨论主题的时候,要考虑到它的可议性、可行性,让学生喜欢这个主题并乐于讨论,同时这样的主题应该是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能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比如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有一课的主题是“Change(改变)”,我设计的讨论主题是“What will the Future be?Better or Worse?(未来会怎样,更好或更坏?)”,学生分成两组来讨论,一组认为“更好”,一组认为“更坏”,他们从大气污染、全球变暖、科技进步、便利交通、人口变化等方面进行自我辩护,讨论热烈,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小组讨论学习中,盲生只需要运用“听,说”两方面的能力,他们的学习能力在此学习过程中不受限制,容易发挥自身学习优势。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们对英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相关知识很感兴趣。比较中英两种语言的不同点,再配以生动形象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也是增长课堂知识和趣味的方法。中英两种语言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构词、称呼用语、成语表达等方面;而文化的不同体现在饮食、人际交往、社会制度、哲学思想等多方面。英语课堂中,如能结合这方面的内容来深化课堂知识,会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有比较,就会有思考,而“思考”这一学习方式对于盲生来说既便于操作,又富有成效。通过思考,盲生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英语思维能力。

2.重视非视觉的教学手段。即教师要合理创造适合盲生的教学环境。视觉功能的丧失,严重阻碍了盲生的空间概念和形象思维的发展,使他们在认识理解某些客观事物时,由于缺乏实感而发生困难。但是另一方面,其他感官(听觉、触觉、味觉)发展补偿,又使他们能对另一些事物有着深刻的感知和明晰的认识。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利用盲生的非视觉感官系统,帮助他们来理解和感悟所学的知识。比如,lollipop这个单词,它的含义是“棒棒糖”,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为盲生准备好实物,让他们一边品尝一边记忆,如此,盲生对于此单词就会有具象的体验。再比如学“bump”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设置情景教学。让学生相向而行,其中一位学生去碰撞盲生的身体,让盲生感知这一动作,从而加深对词汇的理解。

利用盲生听觉敏锐这一特点,上英语课时,我会为阅读材料配上背景音乐,让盲生通过音乐去感受作品的人物情感。有一节课的主题是“情绪”,画面中呈现了不同表情的人物,这些表情包括“喜悦、伤心、生气、苦闷、害怕”等。利用不同的背景音乐,加上老师的解说,盲生就能全方位地理解画中人物在做什么事情,有什么样的情感,并且和普通学生一样能感受到情绪产生的原因。在学习诗歌、散文等英语名篇时,音乐的导入能帮助盲生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内容,并与作者产生共鸣,增强学习效果。

课程进行过程中,抽出几分钟时间来讲一些背景知识是非常必要的。盲生无法像普通学生一样,能通过视觉的阅读和观看直观地摄取知识,获知意义。这时候,老师需要把接下来要上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先概括,让盲生得知大意,然后,再进行细致的学习和讨论,这有助于盲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无论是纸质的书面阅读材料,还是多媒体视频,在通篇学习之前,我都会给学生进行“热身”学习,让他们熟知里面的人物特点、事件的发展起源,以便盲生更好地进入整体学习。此外,在写板书的时候,考虑到盲生无法观阅,教师必须把重要的字词口述出来,让盲生能通过“耳”的听力来理解板书。

3.为盲生创造学习的机会。盲生虽然有身体上的缺陷,但是他们的求知欲望一点不比普通学生差,有的甚至超越了普通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应多与盲生互动,提供机会让盲生与其他同学互动,给盲生提供表现自己学习所得和展示才能的机会。在讨论组中,可以推选盲生为副组长,协助组长收集同学的观点,讨论结束后,代表小组做简短发言。因为承担了副组长的协助工作,盲生既不会承受过重的小组学习压力,又能凭借这一学习身份对自己产生学习的责任感,所以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四、结束语

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残疾的态度,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是最大的障碍。人们总是认为残疾人能力有限,无法从事一些工作,由此剥夺了他们尝试的权利。社会应该给予残疾人最大的支持,让他们去尝试,去获得成功的喜悦。开放教育为残疾学生提供了平等竞争的平台,我们要在这一平台上让他们感到既不被歧视,也不被特殊照顾,真正和普通学生一样。盲生有着很强的自尊心,一旦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区别对待”,那可能又会造成善意的伤害。所以,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照顾”这么简单,而是要把教学服务做到极致,“润物细无声,”既提供服务,又能恰到好处地维持他们的尊严,为盲生提供安心、舒适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汪海萍.美国特殊教育印象及其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4,(1).

[3]钟经华.从特殊教育术语反思对残疾的认识[J].中国特殊教育,2005,(8).

[4]胡新生.面向残疾人的远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04,(19).

[5]孙庆华.论发展残疾人现代远程职业技术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3,(12).

上一篇:基于校企深度融合下的动漫角色设计教学改革 下一篇:词汇的类型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