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公益活动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3:35

盲人公益活动

盲人公益活动篇1

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广大残疾人非常关心,先后作出一系列部署,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近年来我国残疾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设施逐步完善,文化产品日益丰富,广大残疾人的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加速推进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我们有责任也有条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残疾人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盲文图书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广大盲人群众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重要殿堂,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性设施,也是各级政府保障盲人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可以说,盲文图书馆是照亮盲人群众心灵的明灯,肩负着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肩负着广大盲人群众的殷切期盼,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想再强调几点,与大家共勉。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努力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把盲文图书馆建设成为全国盲人群众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精神家园。与健全人相比,盲人接受教育、获取知识的难度要大千百倍,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往往更加迫切,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往往更加强烈。希望盲文图书馆紧紧围绕满足盲人精神文化需求、保障盲人基本文化权益这个根本任务,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盲人服务的意识,把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要求落到实处,为盲人群众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生活技能、丰富精神世界、相互交流沟通提供最佳平台,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服务全国盲人群众为己任,贴近盲人实际,体现人文关怀,真正发挥作为服务全国1233万盲人的“五大中心”的作用(注);服务至上,就是全部工作都要围绕如何为盲人群众做好服务来安排和展开,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充分体现公益性、综合性、示范性、便利性、权威性的要求。体现公益性,就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对盲人的公共文化服务要全部免费,包括到馆借阅、邮寄借阅、文献查询、专业咨询等服务都要免费,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为盲人免费送书、上门服务,最大限度地扩大受益人群;体现综合性,就是要针对盲人群众的需求,不断拓展为盲人服务的范围和领域、广度和深度,进一步丰富馆藏,收集和提供更多盲文读物和盲用产品,开辟更多电子阅览区、上网场所和互动体验空间,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开展讲座、咨询、展览、培训等特色服务,为盲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让广大盲人群众更好地在知识海洋中遨游;体现示范性,就是中国盲文图书馆要在全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建立盲人阅览室或盲人读书角、盲人阅览席位,在信息、技术、资料等方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所有馆藏资源都要最大限度地为全国盲人共享,让盲人群众平等享受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体现便利性,就是一切从盲人实际出发、一切为盲人群众着想,无论是到馆借阅还是在线服务都要体现便民利民的要求,努力营造方便、快捷、亲切、温馨的服务环境,在服务设施、服务流程、技术手段、馆藏安排、休息空间、无障碍通道等方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体现权威性,就是要把中国盲文图书馆建成为全国盲人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最高殿堂、最高学府,提供最权威的资料和最专业的服务。

第二,坚持改革创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把盲文图书馆事业推向新的更高水平。坚持改革创新,既包括体制机制创新,也包括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就是按照“国家扶持、转换机制、面向受众、改善服务”的要求,结合盲文图书馆的实际,进一步深化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增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努力探索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更好地为盲人服务的新路子,用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理念的落实,保证每一位员工始终对盲人文化事业带着饱满的热情和深厚的爱心,希望你们在这方面进一步探索。科技创新,就是要顺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趋势,把加强自主创新与强化社会依托结合起来,加快研发和推广应用盲用软件和终端阅读设备、电子盲文显示器、盲人智能导航系统等盲人信息化科技成果,推出更多更好的盲用信息化产品。要加快盲文数字图书馆建设推广步伐,向盲人群众提供更为先进、更为广泛、更为便捷的服务,让盲人群众共享科技进步成果。要及时总结经验、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盲人视障文化资讯服务的特点和规律,准确把握盲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及时改进服务手段和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三,以加快完善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为突破口,推动残疾人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残疾人群体是全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包括残疾人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需要全社会更多的关爱、更特殊的照顾,因此对发展残疾人文化事业要有更大的力度、更扎实的措施、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当前,推动残疾人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突破口,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来体现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要加快残疾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科技馆、青少年宫等基层文化阵地和各项文化惠民工程,都要提供便于残疾人参与的活动场地和设施,增加面向残疾人的文化服务内容,向广大残疾人免费开放,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文化权益。各级公共图书馆首先要把盲人阅览室、盲人读书角、盲人阅览席建立起来,以此为契机推动各种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对残疾人一视同仁。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推动各方面盲人文化服务迈上新的台阶。要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增加残疾人的栏目和时段,特别是电视节目要尽可能加配手语和字幕,便于残疾人收听收看,中央电视台在这方面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快发展残疾人出版事业,出版更多有关残疾康复、生活技能、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书籍,推出更多有关残疾人特殊教育的教材和普及读物,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要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生产更多反映残疾人追求美好生活、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优秀作品,生动展示残疾人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坚韧的意志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让更多的人从中受到教育、获得启迪。要积极支持残疾人艺术发展,扶持残疾人题材作品创作生产,帮助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解决实际困难,推出更多像《千手观音》那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更好地展现广大残疾人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展现我国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和人权事业进步的成就。

第四,积极探索走出去的有效途径,努力把盲文图书馆建设成为开展国际视障文化资讯服务交流的窗口、展示我们人权事业进步的窗口。盲文图书馆是开展国内外盲人文化交流合作、展示我国盲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的重要平台。我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应该为推动中外视障文化资讯服务交流合作、促进国际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要加大走出去的力度,积极搭建国际盲人文化交流平台,在有关方面支持下,举办国际盲人文化论坛、盲人文化产品展览推介等活动,把盲文书刊、盲用信息化产品纳入参加国际图书展的内容,更好地展示我国盲人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展示我国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盲人的人文关怀,展示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传播手段,增加外语语种,加大推介力度,努力扩大我国盲人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要加大盲用信息化产品研发推广应用和走出去的力度,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标准,为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华文世界盲人群体共享现代信息通讯和互联网技术提供便利工具。要加强与国外盲人组织、盲文图书馆的交流合作,建立定期交流、互利合作的机制,积极借鉴国际上盲文图书馆建设的先进理念、前沿技术、成熟经验和成功做法,不断提高我国盲文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

第五,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为盲文图书馆事业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推动盲文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关键靠人才。通过去年和今年的两次调研,我深深感到中国盲文出版社和盲文图书馆这支人才队伍,是一支默默奉献盲人文化事业、富有爱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的优秀队伍。与一般的出版社相比,盲文出版社在技术运用、工作流程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特殊性,需要工作人员运用专门软件输入和翻译盲文;与普通图书馆相比,盲文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付出更多心血和汗水。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盲人群体已经从求生存逐步进入到求知求乐求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贡献的阶段,对学习知识和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对盲文图书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支队伍也特别需要各方面的重视和关心。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把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和培养后备人才结合起来,着力建设一支热爱盲文图书馆事业、掌握盲文特殊教育技能的工作队伍。要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帮助图书馆工作人员更新观念、补充知识、开阔视野、强化技能,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激励盲文图书馆工作人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提高他们对盲文图书馆事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光荣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在为盲人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残疾人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全党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残疾人文化事业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扶持,给予更多关爱,办更多好事实事,促进残疾人群体最大限度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紧紧抓住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重大机遇,推动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迎来一个新高潮。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总结借鉴中国盲文图书馆迁建的成功经验,大力协同、相互配合、多办实事,扶持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引导社会各界多渠道参与残疾人文化建设,为残疾人群体奉献爱心。各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要把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中央外宣办、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文化主管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要统筹兼顾、一视同仁,最大限度地保障残疾人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权益。要大力宣传社会各方面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爱心和善举,宣传残疾人坚韧不拔、自强自立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唤起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关心、关怀,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位残疾人的心灵,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的脚步。

注:即发挥盲人读物和盲人文化作品典藏中心、全国盲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全国各级各类盲人阅览机构资源中心、全国盲人文化研究和辅助技术研发中心、全国盲人社会教育和终身教育中心的作用,成为展示我国公益性文化服务水平、传播人道主义和开展海内外盲人文化交流的窗口。

盲人公益活动篇2

在《盲人月刊》56年的历史上,开展征文活动是一大优良传统,是深受盲人读者欢迎的一大品牌活动。改革开放以来,编辑部共开展了8次大的征文活动,尤其是2002年创办电子汉文版以来,更是紧锣密鼓地举办了5次征文活动,其中有3次重大征文活动,更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新面貌,创造了新风格,形成了新经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三次重大征文活动

从1978年至2009年,改革开放30年来,《盲人月刊》共举办过8次征文活动,主要是“庆祝建国35周年”征文(1984),“我与残疾人保障法”征文(1991),“市场经济与盲人”征文(1994),“拓宽盲人就业渠道”征文(2002),“我与《盲人月刊》”征文(2004),“消除信息障碍,共享科技文明”征文(2005),“迎残奥,讲文明,展风采,做贡献”征文(2008),“与祖国共同成长”征文(2009),每次征文活动都有鲜明特色,都取得了可喜成果和宝贵经验,不仅推动刊物提高质量,而且进一步推动了盲人工作。简要回顾2005年、2008年、2009年三次重大征文活动,可以使人对《盲人月刊》征文活动特点有一个概括性了解。

2005年征文活动。2005年,中国残联、中国盲协正式启动了十万盲人学电脑工程,一个盲人学电脑、用电脑的热潮在全国迅速兴起。《盲人月刊》及时抓住机遇,举办了“消除信息障碍,共享科技文明”征文活动。

此次征文活动历时一年多,收到稿件68篇,评出15篇获奖作品。举办盲人学电脑、用电脑的征文活动,在《盲人月刊》史上,乃至在中国报刊史上还是第一次,也是我国盲人第一次将学电脑的故事呈献给全世界。中国盲文出版社年轻的盲人何川所写的《我来了,我看见了,我赢了》的文章曾深深感动全体编辑和广大盲人读者。他喊出了当代先进盲人的心声,喊出了千百年来盲人所梦想的愿望。听到这振聋发聩的声音,让人仿佛看到了千年铁树开花的景象。

此次征文作者覆盖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以大中城市的中青年盲人为主。由于作者都是有工作、有文化、有头脑、会电脑的盲人,又是首次实行全国电脑投稿,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故事、真实感受、真实经验,所以稿件质量较高。这些文章是研究盲人历史、盲人文化的宝贵资料,也是研究信息无障碍事业的宝贵资料。

2007年~2008年征文活动。2007年~2008年,编辑部举办了“迎残奥、讲文明、展风采、做贡献”征文活动,历时一年多,来稿86篇,评出18篇获奖文章。此次征文活动的作者覆盖26个省、市、自治区,以城市中青年盲人为主,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十几岁,大多数人是网上来稿。来稿以抒情为主,感情真挚,激情澎湃,确实是在迎奥运的热潮中写成的火热文章。而且作者都结合自己学习、工作、生活实际,畅谈自己在奥运精神鼓舞下取得的进步和体会,畅谈对奥运会、残奥会的认识和期盼,歌颂祖国的强大和改革开放的成果,抒发对奥运健儿的敬佩和对美好人生的憧憬。

2009年征文活动。200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编辑部举办了“与祖国共同成长”的征文活动,历时一年,来稿450多篇,评出50篇获奖文章,此次征文来稿覆盖率、来稿数量、新作者数量、获奖作品数量和质量均创历史新高,28个省、市、自治区都有盲人参t与。特别是农村盲人来稿为历史新突破,有46篇文章,覆盖14个省市,其中有3篇获奖。作者具有广泛性,不同民族、职业、年龄、文化水平的盲人都参与了征文活动。从学历上讲,最低是小学生,最高是博士生。从年龄上讲,1949年后的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的盲人作者都参与了征文活动。

征文故事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个人、家庭、单位、社区、村镇、城市成长的故事交相辉映,异彩纷呈,集中体现了与祖国共同成长、与祖国共同欢唱的主题。广大盲人作者在来稿中充分表达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赤子情怀,热情讴歌了新中国60年来的巨大成就和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真诚赞美了家庭、单位、社区、家乡的飞速发展,倾心抒发了对未来的追求和憧憬。

三次征文活动虽然各有特定的内容和要求,但盲人的积极性是越来越高,参与人数一次比一次多,来稿覆盖率一次比一次高,新作者人数以及网上投稿一次比一次多。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果?概括讲,一是全国盲人总体生活不断改善,总体素质不断提高,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二是《盲人月刊》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征文之路。

《盲人月刊》征文活动的特色

《盲人月刊》的征文活动与一般报刊的征文活动相比较,既有普遍性,更有特殊性,既有共性,更有个性。几十年来,盲刊的征文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创造了一套独特做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突出公益性,体现人文关怀,力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盲人是社会群体中的弱者,盲刊是国家公益性文化月刊。盲刊的宗旨就是代表和维护盲人利益,反映盲人呼声,引导盲人前进,竭诚为盲人服务。因此,每次征文都坚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以盲人为本,从盲人实际出发,倾听盲人意见,结合重大活动、重大问题来确定征文主题,做到上合天时,下合民意,使盲人愿意写,写得出,写得快,写得好;二是强调作者覆盖率,做好宣传工作。征稿启事通过网络、广播滚动播出,通过中国盲协下发文件层层宣传,组织落实,以“全国盲人都知道,全国盲人都参与”为最大目标;三是重在普遍奖励,扩大获奖面,不发高额奖金,凡参与者都有纪念品,人人都受到鼓励;四是征文活动从来不拉赞助,不加冠名,不搞创收,始终突出公益性,突出社会效益。

突出教育性,重在提高盲人素质,增强信心,鼓励奋发有为。盲刊的征文活动实际上是最大、最有效的“写作培训班”、“思想教育班”、“电脑培训班”。编辑部在具体操作中,一是允许作者发电子邮件、邮寄汉文稿、邮寄盲文稿三种方式投稿,激励盲人学电脑、学盲文、学写作;二是针对重残盲人、老年盲人、少数民族盲人、无文化盲人,允许其个人口述,请别人,稿费、奖金、证书、纪念品都发给口述者,奖励参与、鼓励学习;三是对来电、来信的盲人原原本本宣传征文启事,明确告知对方应写什么、应怎么写、应注意什么,对作者进行远程指导;四是对重点老作者提前打招呼,请其提前写稿,用范文引路,同时,要求老作者推荐新人新作;五是编辑人员深入重点基层单位宣传启事,宣讲已发表的范文,用盲人的文章指导盲人写作;六是对征文结束后未能发表的可用稿件,一律陆续发表,绝不冷落、浪费任何有用之稿,尊重盲人劳动成果,保护其积极性、创造性。

搭建运作高平台,坚持开门办征文。每次征文活动,《盲人月刊》都是和中国盲协、中央人民广播电合举办的。中国盲协在盲人中具有权威性、号召力、组织力,各级盲协干部都是征文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组织者、宣传者,所以与盲协合作,就能获得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另一方面,由于多数中老年盲人,特别是农村及边远地区的中老年盲人依然靠收音机获取各种信息,了解国内外大事,因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盲人中具有权威性、号召力、亲和力。《盲人月刊》本身的优势在于电子汉文版的传播力以及与作者的广泛联系。三方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形成一个权威性强、号召力大、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的高平台。这种开放办征文,符合盲人实际与要求,有利于盲人较快获取信息,较快写稿投稿,特别是对中老年盲人、农村盲人及边远地区盲人来讲更是如此。

《盲人月刊》征文活动的启示

帮盲人之所需,解盲人之所难。回顾《盲人月刊》的征文活动,从中可看出这样的规律,盲人群体的特殊性决定《盲人月刊》的特殊性,盲人群体的需求和《盲人月刊》的办刊宗旨又决定了征文活动的基本特色。征文活动之所以成为刊物的品牌活动,之所以深受盲人的欢迎,是因为符合广大盲人的实际,符合盲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符合盲人渴望展示自己、提高自己,渴望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迫切需求。而征文活动的独特作法,也是符合盲人实际情况,是帮盲人之所需,解盲人之所难,既是“雪中送炭”,也是“锦上添花”,所以,收到了明显成效。

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实践证明《盲人月刊》的征文活动已远远超出征文的意义,凭借网络与广播的传播,它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它已经成为引导、组织、帮助、激励盲人学习文化、学习科技知识、学习电脑的学习教育活动;它已成为引导、教育盲人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学会交流,扩大交往,广交朋友的社会活动;它已成为对外宣传盲人生活和残疾人事业、宣传改革开放成果、宣传国家全面进步的独特的新闻信息传播活动。

盲人公益活动篇3

“从来没有考虑过要全职去做公益”,蔡史印在回忆之前的人生轨迹时,公益在其往昔的生活和人生规划中,似乎是无迹可寻。很难去理解,出生于一个企业世家,一路从国内名牌大学念到美国的MBA,毕业后一直打拼到知名外企的亚太区CTO的蔡史印,公益似乎根本与她的人生不着边界。勉强与公益搭边的事情,是曾经参加公司组织的公益活动,与孤儿结对子,那是公司人人都在做的事情。对于一个黑人小女孩,给予爱和关注,这其实是理所当然。蔡史印在回忆过往时,反复称自己从来没有想过专职做公益。

停留,往往是一个极简单和纯粹的震撼,就可以让人生轨迹改变航向。

故事铺垫于2008年,商界的蔡史印在奥地利认识了盲童学校校长兼创办人萨布瑞亚·田贝肯,他是后来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这位来自德国的视障人士,于14年前在中国发明了盲藏文,并创办了至今唯一的一家盲童学校,免费提供给孩子知识教育和生存技能,被称作“孩子的眼睛”。

2009年,蔡史印的一次停留,便是人生的一次大转向。偶然一次自驾去“自虐”,遇见了来自盲童学校的震撼,从此开启了蔡史印致力于让视障者用黑暗与社会对话的征程。

那份震撼到底是什么呢?“盲童学校的孩子似乎什么都没有,却是我所遇到过的最快乐的人”,“而什么都有的人,却整天在抱怨。”这种与她原有观念的冲击,让她停留,开始做盲童学校的义工,直到现在她仍负责盲童学校对外关系和政府关系、筹款等。于是,她的人生不再向往和信仰高档和奢华,包括曾经一直梦想的fashion生活和事业。曾经穿戴名牌,享受高端的生活,并没有带给她内心真正的满足和快乐,反而让她觉得自己的辛勤工作只是“让富人更富”,“我们会用很多钱买一件衣服,但是同样这钱可以给所有盲童学校孩子买冬衣。”理念的冲击,促使她暂停了自己2008年在德国开办的时尚企业。

对话社会:黑暗中的对话,社会企业家的探索

对于盲童学校的孩子,无论他们再聪明,我们给予他们再多的帮助,毕业后在中国,盲人唯一的就业出路就是按摩。到底怎样才能真正帮助到他们,以及其他弱势群体?史印明明看见,盲人在有电脑读屏软件等各种发达的工具后几乎什么都能做,但却得不到平等的机会和待遇。问题考问着蔡史印,同时也拷问着我们的社会:

也是不经意的一次对话,那是蔡史印在亚特兰大黑暗中对话体验馆。在体验过后,她认识到问题的根源是社会对残障人士的歧视和偏见,而需要改变偏见则需要对话。据统计,有一千四百多万人口的成都,注册在案的盲人有83000多名,但只有一所可以容纳一百名学生的盲童学校。蔡史印认为,要做的不仅是单纯地开办一两所盲人学校,提供一两个工作岗位给残疾人,而是尝试着去扭转整个社会的观念,带来一种平等的理念。“用一个宽容、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和我们不同的人。”

但是,这个对话怎么建立呢?人对与自己不同的人,白领对蓝领,农村对城市,正常人对残障人士,都会有强烈的偏见。黑暗中的同理心,便给了我们一个与视障者对话的平台。在黑暗中,体验者与视障者角色互换,体验者通过暂时的弱势,需要视障者相应的引导和帮助,这个对话的平台便建立了。

根据“黑暗中对话”组织统计,100%的体验者在5年之后都不会忘记这个小型的交流会及导游的名字,90%的人会自觉地更加关注盲人的生活,34%的人愿意再次参加。

黑暗中对话(DiD,Dialogue in the Dark),这是一家创办于1988年、总部设在德国的社会企业,意在通过健全人在全黑环境下的体验,消除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偏见,并为盲人提供平等就业机会。

2010年,蔡史印加入了DiD在德国汉堡的总部,成为其全球的首席运营官COO,并把它引入中国内地,已在上海、北京、深圳,厦门、广州等地开设了工作坊。

对于社会企业,蔡史印觉得那是大的趋势。它使公益能自我造血,自负盈亏,产生收益,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从公益项目到盈利企业的转型,社会企业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是混合型,四不像?世界各地的社会创业家们都在寻找正确、成功的模式。

对于黑暗中对话,其盈利模式为体验馆的门票和连锁加盟。目前已经在38个国家设立了黑暗中对话体验馆连锁。

社会企业的连锁加盟,与商业连锁的不同,在于其加盟对象。它的加盟对象主要包括公益组织、学校、社会企业家等,致使它不能像商业连锁,严格的及时收回加盟费用和进行相应的商业管理,例如社会企业的连锁,即使赔钱了也不可以关掉。

但对于连锁加盟,却不失为复制推广公益项目的模式。蔡史印认为,社会企业连锁的探索,应学习商业连锁的经营,如麦当劳、星巴克。

社会企业的连锁也需要专业化、企业化的运作,应该有员工激励机制,否则很难维持员工持久的热情,虽然也可以靠信仰,但目前中国大部分人都没有。而无论公益组织还是社会企业,都应该建立绩效评估、科学的管理机制,不引起团队的内部消耗。

在蔡史印加入DiD两年期间,她成功使得DiD在全球的运营实现了内部收支平衡。在运营方面,需要用商业的语言与加盟商对话。尤其在美国的经历:DiD的创办人虽具有卓越的创造力,却不是做商业的。因加盟商是强大的上市公司,总部与其没有建立平等对话机制,加盟商在缴纳加盟费后,完全不理睬总部的理念和相关的管理。而用商业的语言与其对话,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利益关系,使得社会企业的运作需要非常专业的商业运营模式。平等对话,社会企业应当更加注重专业性,才能更健康的生长。

对话中国:黑暗中对话的黑暗摸索

对于DiD在中国的发展,主要面临的是山寨和本土化的问题。

2007年,黑暗中对话在中国就已经开始尝试,先后遇到不尊重知识产权的山寨问题;与深圳公益组织的合作也遇到付款的纠纷;与世博会的合作只要名字不要理念;最后有较成功的香港模式和上海恩派邀请的孵化落地模式。

盲人公益活动篇4

作者简介:杨嘉骆(1986―),广州图书馆馆员。

“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对因故不能享用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例如少数民族用户、残疾用户、医院病人或监狱囚犯,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1]。据官方数据统计,2008年,我国残疾人已达8,300万人,涉及2.6亿家庭人口,残疾人群体同样渴望得到平等的学习机会,但因受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身体障碍的限制,其学习的需求无法获得基本满足[2]。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信息引领的文化活动中心,应践行公共图书馆平等、公益、开放的服务理念,致力于为残疾读者共享现代文明成果搭建良好的服务平台,因此,为残疾人群体提供公平合理化的服务,保障其文化权益必然成为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

1 公共图书馆残疾人阅读推广现状

1.1 政策相继出台,推动残疾人阅读推广的发展

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公平地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发展成果,我国出台了多个残疾人保护政策。1990年12月,国家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对保障残疾人公平地利用公共资源的权利做出了清晰、明确的规定[3]。在《国务院批转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公共文化部门主动为残疾人服务,大、中城市图书馆,要提供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借阅”[4]。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 (2008) 》提出: 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与信息中心,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构成的图书馆体系,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均等地享有图书馆服务,并在服务中体现人文关怀,特别应致力于消除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困难,为全体读书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在2012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GB/T28220-2011)中,提到“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包括所有公众,应当注重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并努力满足残疾人、老年人、进城务工者、农村和偏远地区公众等的特殊需求”和“公共图书馆应设置无障碍设施的专用标识” [5]。近年来,各级公共图书馆先后制定了残疾人服务规范,如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广州图书馆等各大公共图书馆都针对性地制定了图书馆残疾人服务规范。一系列关于残疾人文化权利保障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也为残疾人阅读推广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1.2 社会参与度更加深入化

残疾人阅读推广活动逐渐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如各地残疾人联合会、出版机构、公益组织、企业、志愿者等。残疾人联合会为残疾人阅读推广活动提供政策、组织和宣传方面的支持,出版机构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公益组织以及志愿者提供人力支持,企业提供部分经费支持。如2011 年 4 月,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上海图书馆共同开展残疾人阅读推广活动,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为上海市残疾人读书指导委员会免费提供价值二十余万元的书籍,更好地满足了残疾读者的阅读需求。2013年10月,广州图书馆联合广东省残联、广州市残联、广东省盲协、广州市盲协等多家残疾人协会共同举办了第30个国际盲人节庆祝大会,活动深受视障读者欢迎。广州图书馆还联合志愿者力量,专门为视障人士服务区招募了残疾人服务志愿者,为视障读者提供了更加周到的阅读服务。

1.3 残疾人设施逐渐完备

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公共图书馆并未充分考虑残疾读者这一服务对象,因此,国内公共图书馆未出现无障碍设施以及残疾读者专用服务场所。80年代以后,我国逐渐重视残疾人群体, 1986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率先建成第一条无障碍轮椅通道,1988年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打造了国内首个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从国内公共图书馆界对残疾人的知识关注与援助的层面来看,两者的建成具有标志性意义。20世纪90年代,公共图书馆对残疾人的知识关注与援助进入兴起阶段,各地残疾人联合会与公共图书馆联合创办的盲人图书馆、盲人阅览室陆续出现。1990年,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与南京市图书馆联合打造江苏省首个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1994年,中国盲文出版社创办中国盲文图书馆;1996年,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创办华南地区藏书量最大的盲人图书馆。2000年以后,我国公共图书馆界对残疾人的知识关注与援助进入快速发展期,盲人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截止到2005年,我国共建成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室)244个,它们绝大部分都是在2000年以后建立的[6]。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十分重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多数公共图书馆设有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并铺设盲道;在电梯的各层控制部分及梯内的控制面板都设有盲文按键和低位控制装置;洗手间设有残疾人专用厕座;残疾人阅览专区书架间距按无障碍要求标准设计,方便残疾读者轮椅的进出。

1.4 残疾人阅读资源更加丰富化

文献资源是残疾人阅读推广的基础,结合残疾人群体的阅读需要,作为文献资源中心,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文献资源,如采购与共建盲文书刊、盲人有声读物、大字版读物等。为方便残疾读者进行多媒体阅读,部分公共图书馆在残疾人服务专区设置轮椅服务区,配备计算机和特殊软件进行特殊功能的检索与阅览,使其界面内容扩大化、界面内容音声化、界面内容点字化。如广州图书馆视障人士服务专区内设藏书区、电子阅览区及配有辅助阅读设备的图书阅览区。藏书区文献资源丰富,藏有盲文书刊、大字版读物、盲人有声读物等多种文献;电子阅览区配备十余台可供视障读者使用的安装有语音转换软件的电脑以及多种辅助阅读的设备,为视障读者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和多元化的阅读方式。

1.5 残疾人阅读推广形式更加多样化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形式灵活,包括公共图书馆针对残疾读者举办的各类讲座、培训、阅读沙龙、主题演讲、主题征文、无障碍电影播放活动等。归纳起来,主要划分为三种形式,分别为邀请残疾人到图书馆参加阅读推广活动,到残疾人单位举办阅读推广活动以及送书上门。如,广州图书馆较好地利用以上三种形式,积极发挥阵地服务优势,为残疾读者提供了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阅读推广活动。广州图书馆邀请残疾人到图书馆参加阅读推广活动,包括组织多场盲人读者参观新馆活动,联合广州市盲人学校、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志愿者在广州图书馆举办“遨游书海,欢度万圣节――参观图书馆活动”等。此外,每月为视障、残障读者免费放映一场无障碍电影。广州图书馆积极深入到残疾人单位举办阅读推广活动,与广州市盲人学校合作开展“走进广州市盲人学校系列活动”。广州图书馆于2014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正式推出视障读者送书上门服务:出行不便的视障读者只需拨打一个电话,就能在家里办理盲文图书、有声读物外借手续。

2 公共图书馆残疾人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

2.1 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残疾人文化保障水平仍然偏低,政府对残疾人阅读推广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仍不够,政府经费投入并不充足,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残疾人阅读推广活动过程中经常遭遇资金瓶颈。目前,各大公共图书馆在建设残疾人阅览室时投入的经费较为充足,但由于总财政预算有限,残疾人阅读推广专项经费的申请具有一定难度,导致后续经费投入不足,再加上残疾人服务中特殊文献与专用设备价格高昂,严重制约了残疾人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

2.2 宣传力度不够

公共图书馆对残疾人服务宣传力度不够,多数残疾人并不了解公共图书馆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服务。目前在各大公共图书馆很少能够看到残疾人的身影,造成这种局面与残疾人阅读推广宣传的缺失有很大关系。政府的不重视、公共图书馆宣传推广手段的有限以及两者间缺乏有效配合导致残疾人阅读推广宣传力度的缺失。公共图书馆残疾人阅读推广宣传需要多方协力推进,单凭公共图书馆的力量远远不够,尤其需要政府的推力 [7]。

2.3 城乡资源配置不平衡

随着残疾人文化扶持政策的出台以及社会扶持残疾人热度的不断增加,国内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但纵观全局,设立盲人阅览室以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的公共图书馆大部分都为省级或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县级公共图书馆、村镇级公共图书馆少有设立,可见这些有限的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在中国,多达75%的残疾人居住在农村,其余的大部分居住在中小城镇,他们难以享受到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残疾人服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宣传文化部文化处处长张学超曾表示,地域分布状况直接决定了残疾人生活水平不高、接受教育的条件有限,再加上城乡资源配置不平衡,大部分残疾人缺乏获取阅读、增长知识的平台。因此,残疾人阅读服务的充分提供与资源合理利用之间存在较大矛盾[8]。

3 公共图书馆残疾人阅读推广发展对策

3.1 加强残疾人阅读服务体系建设

逐步搭建起相对完善的残疾人阅读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文化服务设施的投入,构建省、市、区、社区(村镇)多层级残疾人文化服务网络,努力为残疾人无障碍获取信息创造条件。在建立和完善残疾人阅读服务体系的过程中,以基层的社区图书馆、村镇级图书馆为依托,坚持重心下移,确保残疾人服务进基层。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应积极与社区图书馆、村镇级图书馆进行合作,实现全地区范围残疾人文献的通借通还,统筹并指导基层图书馆开展残疾人阅读推广活动,达到资源的共建共享。

3.2 开展无障碍数字图书馆阅读推广

无障碍数字图书馆可以实现残疾读者足不出户轻松享受图书馆阅读服务,因此,无障碍数字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是残疾人阅读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无障碍数字图书馆可提供有声网页播放功能,将网页主要栏目内容实现有声化,并采用语音合成技术自动快速地将任意文字转换为清晰、准确的语音,同时提供网站无障碍浏览辅助工具,残疾读者可以通过页面字体大小、文字注音、文字提示、高亮显示效果、辅助线调用、页面缩放、区域跳转等快捷键对网站进行浏览。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开始重视无障碍数字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只是还未形成广泛推广的规模。2008年,国家图书馆联合中国盲文出版社、中国残联信息中心共同打造了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2011年4月23日,由国家图书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信息中心、中国盲文出版社共同建设的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正式开通;2011年12月2日,上海图书馆启动了中国“无障碍数字图书馆”,为残疾读者提供在线听书服务。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无障碍数字图书馆”的开通为全国各级图书馆开展无障碍数字图书馆阅读推广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开展无障碍数字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打造信息无障碍、知识无障碍的图书馆信息平台,为残疾读者提供一个优质的、人性化的阅读平台。

3.3 建立残疾人阅读推广长效机制

公共图书馆作为残疾人阅读服务的重要阵地,应积极探索建立残疾人阅读推广长效机制,成立残疾人阅读推广委员会,统筹安排阅读指导、推广与服务活动,促使残疾人阅读推广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残疾人阅读推广委员会应积极指导公共图书馆开展残疾人阅读推广活动,包括活动前期的残疾读者需求调研、活动宣传、工作人员专业培训,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业务指导以及活动后期的评估分析等工作。活动前期,残疾人阅读推广委员会应做好以下工作。①指导公共图书馆对残疾读者阅读情况进行基础调研,并根据残疾读者阅读需求进行书籍采购。②指导公共图书馆通过多个渠道对活动进行大力宣传,让更多的残疾读者能够获得阅读推广活动的信息。③对残疾人阅读推广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专业培训。活动开展过程中,残疾人阅读推广委员会应对公共图书馆开展残疾人阅读推广活动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进行业务指导。活动后期,残疾人阅读推广委员会应牵头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阅读推广活动的优劣,以便作为后续活动的参考。

3.4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盲人公益活动篇5

全国爱眼日

黑龙江垦区残联在第十次全国“爱眼日”活动中积极协调宣传、教育、医疗机构等部门,结合各单位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开展以“预防近视、珍爱光明”为主题的宣传、教育、义诊及医疗救治等项活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紧紧围绕主题抓宣传,结合实际定方案。根据国家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的通知精神,总局残联立即通过电子邮件,以最快速度将活动方案传达到九个分局残联,并在残联网上刊登有关眼病预防、眼保健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基层与卫生、教育、宣传部、广电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在大力宣传“预防近视,珍爱光明”为主题的“爱眼日”活动同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开展宣传、咨询、义诊、治疗等一系列爱护眼睛、预防近视、防盲治盲等眼保健知识及眼疾病的治疗等活动,以确保“爱眼日”活动方案切合实际,眼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普及治疗到位。据初步统计,总局电视台、九个分局及各农场电视台均对“爱眼日”活动做了新闻报道,播发“爱眼日”常识及开展宣传活动的新闻稿件80余条,印制发放各种宣传单2000余份,制做板报9期,对宣传爱护眼睛、保护视力、预防近视、防盲治盲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爱眼日”期间,垦区各基层单位都开展了广泛的眼保健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有7个分局残联、86个农场残联在卫生部门积极配合下,开展为中小学生义诊活动,免费为学生们进行了视力检测。

二、充分发挥“垦区低视力检测防治中心”的作用,真正帮助广大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2004年,总局残联利用中国残联专项公益金助残项目,投资近万元的低视力检测医疗设备,在北安分局中心医院设立了“垦区低视力检测防治中心”。承担垦区西部局视力残疾人的检测及康复任务,帮助他们摆脱因视力障碍给生活带来的不便。检测中心成立以来,为14名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免费赠送国产人工晶体,并为患者优惠20%的住院费,为3100名视力患者进行检测,为750名低视力患者配戴了助视器,其中35人是公益金项目的受益者。在全国第十届《爱眼日》活动期间,免费为60余名中小学生免费进行验光检测,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盲人公益活动篇6

去年11月,梅舰第一次迈进腾讯微信总部。作为一个尚未毕业的文科新闻学子,当时他脑袋里几乎没有专业的互联网知识,有的只是初入市场部的一份忐忑和兴奋。他不会想到,玩微信只限于发发语音的自己,即将迎来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项目――为盲胞读书,而他也将以“项目经理”的身份,被同行熟知。

初入腾讯,对微信功能几乎一窍不通

梅舰的第一份简历投的是腾讯营销岗,在进入第二轮面试之前,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简历被分在了微信下,负责品牌项目的策划。

公司交给新人的第一个任务,是做一份微信的产品体验报告。刚入职的梅舰只是个微信“菜鸟”,除了用语音聊天,对其他功能基本一窍不通。他没有为微信绑定银行卡,不了解公众平台,更不知道接口是什么。互联网知识的缺失正是纯文科新人的“死穴”,他们只有写作、沟通等最基础的能力。技术层面的东西他不懂,写代码是不可能的;公司对新入职员工有培训,但不可能像大学课堂一样专门教学,更多的时候得靠自己。

梅舰将微信的各方面功能翻了个底朝天,还下载了同类竞争品,比如line、whatsapp、kakao。既然是产品体验报告,只有他一个人的体验数据肯定是不够的。他到各大论坛找数据,缠着做用户研究的同学拿资料,了解微信用户数量、使用群体等,比如学生和白领各占多少比例。

在写产品报告的过程中,梅舰脑子里也不停地产生问号,比如微信的登录界面为什么是小人和蓝色星球?为什么语音只能发一分钟?这些看起来顺理成章的细节和设置,对他来说多了一层意义,那就是这些特殊性背后的共性。他带着好奇在网上搜集大量资料,从竞争产品中寻找启发,和公司的资深员工探讨。慢慢地,他对产品的逻辑有了基本成型的感悟。

一个月之后,他完成了这份30页的产品报告,虽然他个人感觉良好,导师却给他浇了冷水,“你这高度不够啊!”但至少他开始知道微信是怎么回事了,也开始在接触社交工具的同时去思考差异性背后的共性。从学新闻到做品牌,梅舰认为相通的是思路和对事物的感觉。简单地说,就是从让自己懂到让别人懂,从自己感兴趣到让别人感兴趣。

从设想到立项,关注盲人另一面

偶然的一次,梅舰在一项数据中发现,中国每天约有700本新书上架,但盲文书目一年都更新不了一本,连有声书的数量也是极少的。也就是说,盲人的阅读渠道极其狭窄,阅读量接近于零。

梅舰向上级提出帮助盲人解决阅读困难的想法,但至于怎么做,尚无头绪。上级在看到梅舰的产品体验报告后,觉得这个有干劲的小伙子也许能把这件事推进下去,就让梅舰成立了项目组,担任项目经理,负责统筹全局的运营。“技术我是不会的。”梅舰实话实说,“但大致情况我需要有一个清楚的把控,比如说困难怎么解决,总体方向如何推进,呈现出来的效果和逻辑,我都需要有整体的了解。” 同时,腾讯公益也成为他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协助联系盲人机构和学校。

项目开展前,梅舰一行人到过盲人按摩院做实地考察。就是在那时,梅舰开始触碰到盲人群体不为人知的一面。

他看到了一位会用智能手机的盲人,而他正在用微信。这名盲人的手机是iPhone5C,系统的Voiceover功能会随着盲人手指的移动位置发出语音提醒,根据提示,他们就能够掌握手机的基本功能。这名盲人告诉梅舰,很多盲胞有了钱都会先买手机和电脑,他们迫切渴望拓宽与外界的联系,他自己也是每天都使用微信与家人和朋友联系,因而黑暗就少了很多。

实际上,盲人分为全盲和半盲,但哪怕是全盲的群体,也能够通过一些渠道改变一片漆黑的生活。梅舰了解到,苹果手机就有专门为盲人设置的无障碍功能,当盲人将手移动到开机键时,系统就会发出“开机”的提示音。只要根据提示操作,正常使用手机是完全没问题的。这让他开始思考,如今,中国的微信活跃用户超过4亿,这里面可能会覆盖一部分盲人,那么,有没有可能将微信和盲人的阅读需求建立联系呢?

了解这些信息之后,梅舰对于项目的发展方向就更加清晰了。“将声音捐献出去” 的设想是:后台工作人员先选择一本书,将它拆分为若干一分钟内能够读完的片段,公众号按照顺序将它们推送出去。为了保证段落顺序正确,团队一般会先推送第一段。普通用户在关注微信账号,选择参与活动后,就能收到这段推送文字,他们只需要像语音对话一样将这段文字朗读出来,语音信息就会传输到后台,后台工作人员进行筛选整合。等到收集到这一段的合适声音后,工作人员再逐次推送后面的段落。以此类推,当整本书的最后一段文字语音回收后,一本有声书就算是基本成型了,最后制成有声书光盘,提供盲胞收听。“你没想过公益还可以这么玩吧。从前,人们做公益都只能捐钱捐物,现在连声音都可以捐献了。”

为盲胞读书,实践起来不容易

2014年5月18日,也就是今年的全国助残日,“为盲胞读书”首次上线试水;19日,产品正式上线,期间还陆续根据用户反馈有调整,完善后的版本在8月下旬重新推出。这种好玩的公益形式很快吸引了很多用户,短短几个月,粉丝数量就达到了50万,平均每天收到1.5万条声音捐献。但新的烦恼来了――庞大的后台语音如何筛选?

“一开始,信息量不大,一两百条语音,我们可以一条一条听。但1万条呢?10万条呢?”一个月后,后台的语音消息堆积到了230万条,人工筛选已经不可能,团队成员前后花费了两个多月,终于通过智能化后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在后台设置了一个标准的人类声音,收集到的所有捐献声音都会被与此作比较,以清晰度和流利度为标准,给每个捐献声音打分,最后挑出每一段落最高分的声音,合成整本书的光盘。

有声书制作完成后,“落地活动”就该开展了。梅舰团队和腾讯公益选择了全国100多所盲校,把捐赠语音制成“悦读盒子”,每个盒子都包括一部iPad mini、一部读书机以及若干有声书光盘,通过这些设备,用户的声音就可以分章节地呈现。这样的盒子准备了200多个,每个盲校赠送两个。第一所盲校,他们选择了河北平乡县的孟杰盲人学校。10月15日,这一天是国际盲人节,他们将“悦读盒子”送到80名视力有障碍的孩子面前,现场播放《小王子》的经典段落。盲人孩子们第一次知道了小王子与小狐狸的真挚友情,感受到了他的纯净心灵,还有玫瑰花绽放的模样。

“为盲胞读书”真正火起来了,梅舰作为项目经理也受到了不少关注。他不太愿意提起背后的艰辛,这一整年里,设计产品逻辑和解决技术障碍的时候,他有加班到睡公司的时候,有躲在被窝里抹眼泪的时候,也有保持着乐天派精神乐呵呵地说老子天下第一的时候。这些都是插曲,事实上,他并不在乎别人是否知道,他在乎的是这个公益项目是否落到了实处,团队的创新精神是否达到了与人文关怀结合的效果。

盲人公益活动篇7

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不能享受光明带来的希望和信心,我们称他们为盲人。健全人永远无法想象处在无边的黑暗之中的人是什么样一种状况。当我们呼朋唤友休闲娱乐时,当我们为一场精彩的演出欢呼时,他们却只能在自己的天地中独自面对没有尽头的黑暗世界。当眼睛这扇窗被永远关闭以后,怎样才能在他们的心中再点亮一盏希望的灯呢?

万周迎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慢慢地,有一个词在他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出来――太极!盲人除了眼睛看不见,其他感官都异常灵敏,往往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太极拳缓慢柔和,又不失技击性,非常适于盲人练习。更重要的是太极拳重视内明和内在感悟,视力缺陷并不能真正阻碍学生们的学习。作为陈氏太极拳的传承者,万周迎打算将这种文明传递给盲人兄弟。

经过一年的教学,盲校里来自全国各地的零基础的学生,已经把太极拳打得有模有样了。2011年4月,他们还参加了北京社会公益活动周的展示,作为全国首支盲人表演队,获得了极大的好评。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简直令人不敢相信,舞台上一招一式,进退折展自如规范的表演者竟然是没有一点光感的盲人学生。以我们的想象,太极是一种非常高深莫测的武艺,常人学习尚且不易,更何况是盲人。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万周迎介绍说,为了保证盲人太极拳项目的平稳运行,在朋友帮助下,自己专门建立了一家公益机构――侠友新社。项目实施前,侠友新社做了近一年半的调研,详细研究了盲人自身,以及盲人运动的各种特点,并据此设计出适宜盲人学习的课程、进度和特殊的教学方法。“侠友,顾名思义,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侠义文化。”万周迎说,“我们以专业和品质为特色,把武艺送给最需要的人,让功夫点亮心灯、让太极传递梦想!”在教学当中,万周迎运用特殊教育方法,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每个动作,并亲自为每一位学生纠正和示范。很多动作,学生理解不了,就轮流用手摸着老师的肢体来学习,而老师需要一遍遍地重复同样的动作,以便让所有没有视力的同学都能感受到动作的要点和“劲”的传递。教学间那种情感的传递,非常感人。

侠友新社还表达出这样一种理念: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修心,讲究用心去感悟周围的世界,让人平和、宽容和快乐。视力的障碍并不妨碍他们用一颗宁静的心来诠释武道,展现心明如镜的武学境界。在这个意义上,盲人和健全人并无太大的差别,他们可以比一般人更用心,从而弥补感官上的缺憾。

万周迎说:“盲校的孩子们学习太极拳非常用心,对动作的掌握,有时比很多健全人还要快一些。这也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

除了超越自我,太极助盲在盲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中更显示出魅力。全世界有4000多万盲人,在中国有700万左右,占世界的18%。当前,中国盲人的主要就业途径就是当保健按摩师。优秀的按摩师不但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流程,最重要的是他们要对“力度”有良好的感知和把握能力。太极拳就是最好的讲究用“劲”的艺术。经过专业训练,当他们的双手变得更加灵巧,劲力更加柔和持久时,他们就能提供更专业的按摩服务了。侠友新社愿意看到学生们将来更多地凭借自己的实力融入社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谈到未来的发展,万周迎说,希望通过更透明的运营和传播,使侠友成为一个传统文化的公益品牌,一个代表专业和品质的公益品牌。目前的运营经费主要都是自己补贴的,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侠友的队伍中来。

太极点燃了盲人的希望和梦想,让看似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侠友新社将传统文化和扶助弱势相结合,在公益的“江湖”上走出了一条新路。

链接:

万周迎先生从小学习中国传统武术,先后师从数位武林宗师,为陈氏太极拳十二代传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市通臂拳研究会理事,对武道理解深刻。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内家拳协会和传统武艺协会指导老师,万周迎先生长年按古法义务传授陈氏太极拳,开展武术、古代兵器等相关文化讲座,普及和推广武术文化。汶川大地震期间,他组织收藏网网友义卖,筹集16万余元善款,获得中国红十字会人道主义救援奖章。他连续多年受各基金会邀请,为100多位来自全国各个贫困县及地震灾区的中小学校长传授太极拳和武术功法。

万周迎先生愿意将独创的侠友太极拳歌诀及说明奉献给更多的读者。

功夫传递力量太极点亮心灯

侠友太极拳歌诀

西山磬悬无极立 预备式

阴阳一动太极起 起势

棚挤捋按四象济

捣碓金刚分天地 金刚捣碓

千里排云懒扎衣 懒扎衣

六合四方皆封闭 六封四闭

一巧可破千斤力

首呼尾应腾蛇起 单鞭

却是单鞭显雄奇

忽然云收伏兵机 云手

前招后打顾盼意 前招,后招

左右野马分鬃低 野马分鬃(左右)

披身捶藏贯耳计 披身捶

肩折背靠满身依 背折靠

青龙出水志千里 青龙出水

偷桃本是白猿戏 白猿献果

上步进身铁门闭 六封四闭

抬手又把单鞭击 单鞭

鸟雀掠地龙腾起 雀地龙

七星并进勿迟疑 上步七星

换步抽身跨虎立 退步跨虎

卷红倒退君莫欺 倒卷红

转脚摆莲胜在奇 摆莲腿

当头炮响撼虏骑 当头炮

残花飞卷扫蛮夷

金刚再震四梢齐 金刚捣碓

神意收摄配坎离 收势

拳打万遍刚柔济

规矩方圆不稍离

延牟祛病须如此

耄耋也堪御众敌

侠友新社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将传统武术应用到最需要的人群,这套短拳二十四式是根据传统陈氏太极拳一路动作改编的,首先用于盲校的教学。经过在盲校的教学实践检验,师生反映良好,在不失传统太极拳基本要领的前提下,让一般没有武术基础的学生能够领略太极拳对身体的改变。

这套拳虽然式子不多,但是练习时的要求和传统套路是一样的,每一个式子的身体各部分运行路线、方位、角度、虚实、开合以致螺旋缠丝的要求,都可以慢慢整合到学生的身上。这趟拳不是专为盲校设计的,对于改善一般学员的身体素质也会有全面作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传统太极拳套路学习周期太长了,适当的简化,也是为适应现在社会的需要,通过练习这套拳,学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传统武术有一个较为完整正确的认识。

盲人公益活动篇8

七夕礼物

夫妻长期分居两地的农民工能否七夕“鹊桥相见”?8月23日大河网报道,12名大学生日前捐出在建筑工地实习获得的工资,发起了为农民工夫妻订宾馆过七夕的活动,引发一片赞扬。最终,郑州的一家酒店为38对农民工夫妻免费提供了客房、准备玫瑰,并安排欢迎晚宴。对农民工“权”的保护,恐怕与为其讨薪同样重要。

导盲犬困境

导盲犬是盲人的眼睛,更是心灵的忠实伴侣,但各城市都禁止大型犬乘坐公共交通,盲人和导盲犬一起被拒之门外。国务院近日颁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规定,视力残疾人可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但相关细则仍有待出台。

《新京报》8月13日报道,中国有1691万视力残疾人,但在大陆服役的导盲犬不足50条。而作为国内唯一的专业导盲犬培训基地,公益机构大连导盲犬基地也面临入不敷出的困境。该基地目前已经收到近10万份导盲犬申请,但想领到一只导盲犬已排到10年后。

拒绝象牙药材

象牙、虎骨等在中国是珍贵的药材,但对这些药材的追捧却很可能为其提供者带来种群灭绝的灾难。《纽约时报》报道,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近日报告指出,亚洲和非洲国家对野生动物保护不力,以致犀牛、老虎和大象面临灭绝风险,并呼吁中国改善对象牙交易的管理。

《泰晤士报》网站消息,姚明近日也奔赴非洲参与公益活动,号召抵制象牙消费:“我们要让我生活的那个地方明白,制止偷猎的唯一途径是停止购买。”

市井万象

无腿男子征服五岳

山东无腿男子陈州,凭借双手,拄着一对自己制作的6斤重的小木箱,经过10个小时的艰苦攀爬,最终登上了西岳华山的北峰,同时也完成了他征服五岳的梦想。

美女接待

8月20日,一名自称是女协税员的网友用微博爆料了自己基本沦为“”人员的经历,称工作期间经历了“陪吃、陪唱、陪跳、陪……”,并且24小时不准关机。“被点名”的四川宜宾市南溪区地税局的奖惩制度也被曝光,“参加会议会务和接待工作不积极、不主动的协税员”将“不予发奖金并扣发工资100元”。两天后,新华网公布了南溪区地税局局长和副局长被停职检查、等候处理的消息。

不知是怎样的官场文化和“上级志趣”造就了如今“规模宏大、管理规范、服务周到”的接待事业。如果说接待中的公款吃喝还只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金钱,如今用文件和奖惩制度去胁迫“美女接待”,就已经在裸地、制度化地践踏女性职工的人格尊严。一个钱、权、食、色皆盈的官场,想必一定能做出“骄人的业绩”。

谁是赝品?

《广州日报》8月19日引用中国收藏家协会姚政的观点称,王刚主持的《天下收藏》栏目“所砸掉的‘赝品’不少是真品,并且不乏珍品”,舆论一片哗然。《新京报》随即报道,北京市文物局委托4位专家鉴定,确定被砸文物均为现代仿品。姚政则认为,所有的高仿品也属艺术品,100年后都会成为古董,不该被砸碎。《扬子晚报》报道了主持人王刚的考虑:“如果我要不砸,这个收视率肯定要降的,因此就必须有这么一个悬念,要触目惊心。”

上一篇:康复护理和护理的区别范文 下一篇:嵌入式人才培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