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职业道德教育“校―企―社”三轴联动模式探讨

时间:2022-04-16 03:18:16

高职职业道德教育“校―企―社”三轴联动模式探讨

【摘 要】阐述“校―企―社”三轴联动模式的内涵,分析高职职业道德教育“校―企―社”三轴联动模式的意义,以及高职职业道德教育中“校―企―社”三轴联动模式的具体实施。

【关键词】高职 “校―企―社”三轴联动模式 职业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

0015-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新形势下,要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必须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来培养满足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不仅体现在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上,更重要的是应具备崇高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操守。由此,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就成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任务之一。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推广以及逐步深入,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和素质与企业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存在着越来越突出的矛盾。笔者认为,“校―企―社”三轴联动的教育模式可以推动职业道德教育发展,也是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

一、“校―企―社”三轴联动模式的内涵

“校―企―社”三轴联动模式是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模式之一。校、企、社分别对应学校教育、企业教育、社会教育三种教育形态。学校教育主要是高职院校根据国家、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合理设置系列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组织相应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考评,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企业教育主要是在学校教育期间,企业为学校和学生提供见习、实习、实训的真实环境,并按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来要求学生,通过企业经验丰富的经营者、管理者、技术人员和劳动者的兼职教育,使学生感受到企业的吃苦耐劳、严密组织纪律以及扎实工作作风等企业精神。社会教育一方面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在学生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向学生灌输特定的政治思想、先进的文化和社会公德的主要规范,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企业教育发挥着物质载体的作用,社会教育则发挥着关键的辅助作用,三者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的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则力求将三者更好更有效地结合起来,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而服务。因此,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也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把学校教育、企业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相互融合贯通成一个教育体系,对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建立起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社会实践、质量评价等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企业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的育人功能,使之形成合力,为培养符合企业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高素质型人才而服务。

在“校―企―社”三轴联动的运行过程中,以学校理论教育为基础,以企业实习实训为保障,以社会实践为前提,促使学生在三轴联动的运行过程中成长成才。“校―企―社”三轴联动模式充分发挥了企业和社会的育人功能,紧密结合校企、校社,把学校、企业、社会三者的教育连在一起,全盘考虑、全盘贯通,充分发挥整体教育的合力功能。这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高职职业道德教育“校―企―社”三轴联动模式的意义

第一,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转变了教育观念。“校―企―社”三轴联动模式打破了封闭格局,转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解放了思想,使企业和社会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充分利用了企业和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它改变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封闭式人才培养为开放性全方位培养,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企业真实岗位体验为保障、社会实践活动为补充的立体教学的有机交叉与置换,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第二,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校―企―社”三轴联动模式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导向,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以企业和社会真实的环境为平台,以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为手段,强调教、学、做的一体化,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一体化,岗位体验与社会实践的一体化,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第三,明确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在“校―企―社”三轴联动教育模式的具体运行过程中,学校根据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需求来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能力标准、评价体系,并让企业和社会参与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和考评。在学校教育中以基础理论和通识教育为主要内容,在企业教育中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专业领域的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在社会教育中以“三观”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根据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的比例来分配和安排学校教育、企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教学课时,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目标,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明确了教与学的针对性,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第四,提高了学校资源、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度。实施“校―企―社”三轴联动教育模式,使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到工厂、车间和实训实习场所,开展到单位、社区,并且积极引入企业和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相关的领导和专家为学生讲政治、讲道德、讲人文,使学生在社会生产第一线更切身、更深刻、更生动、更实在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丰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社会实践体验,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第五,推动了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建设。随着“校―企―社”三轴联动教育模式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督导、评价体系。通过学校考试、企业考核、社会评价并举,课程成绩、岗位体验、素质考核并重,以职业道德素质综合评价为核心,围绕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所具备的各要素、要点进行质量评价,实现了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全方位测评与考核。

三、高职职业道德教育“校―企―社” 三轴联动模式的实施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正是从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特点出发,在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改革中,运用“学校―企业―社会”三轴联动的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建立与专业实习实训实践教学,以及社会实践融为一体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以下主要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学校―企业―社会”三轴联动模式的具体实施。

第一,明确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各部门通力合作。学院党委领导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领导小组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领导机构。教务处为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等,并检查、督导、协调全院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活动。团委、学工处及各系部积极配合并协助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活动。社科部为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案和计划的组织制定者,主要负责组织企业、社会共同研究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能力标准、评价体系,以及参与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考核和考评;同时组织教师编制授课计划,审批任课教师的授课计划和实施方案,总结评比实践教学的效果等。思政课教师负责制定所任班级职业道德教育具体教学方案,全程指导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综合各方面的测评来最终评定学生职业道德成绩和综合素质。

第二,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利用每个学期的“实训期”,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工厂、公司开展专项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企业、工厂、公司的条件和资源优势,把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教学纳入“实训期”教学计划,在“实训期”安排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确保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计划、实践课时的落实。

第三,思政课教学团队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确定各学期“实训期”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任务。各班级学生按照主题任务,组成学习实践小组,制订出实践活动的具体方案,并在实习实训过程中遵照方案严格执行。指导教师发放和收集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各专业实习实训带队老师根据主题任务,有意识地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并协助思政课教师督促、指导学生填写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登记表。

第四,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注重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近年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学团队开展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系列活动,主要有职业道德规范调查与训练、公民道德素质状况调查、“远离信息垃圾,讲究网络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大学生诚信调查等。在活动中,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上社会,亲身加入到现实社会生活中,直接通过看、听、行去体验和感受现实;学生在接触、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中自我教育与体验,将道德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切实提高思想道德品质。

第五,结合团委、学工处开展社会公益主题实践活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根据团委、学工处每年组织部分学生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三支一扶”等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的特点,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这些活动中,明确目标,制定详细方案以及要达到的效果,同时要求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相关单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行测评,带队的老师也参与测评,这些都将作为评定学生职业道德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考核依据。

第六,思政课教学团队组织教师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进行考核和考评,主要是综合各方面的测评来最终评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成绩和综合素质。指导教师作为工学结合的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以及综合素质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协调、平衡和总结各个评价主体的评价活动,将平时的各种评价,即企业评价、社会评价、团队评价、班组或师傅评价、学生自评等进行积累整合,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的实在的总结性评价。

实践证明,特色鲜明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使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出了深受市场欢迎和企业称赞的复合型人才,70%以上的毕业生通过顶岗实习就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9年保持在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满意度达到98%以上,位居广西高职院校的前列。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先后被评为国家示范性重点培育高职院校、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和广西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李友清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与实践[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2]梁英平.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思政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5)

[3]唐爱琼.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韦文荣.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6)

【基金项目】2009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科研课题(2009SZ009)

【作者简介】韦文荣(1973- ),男,广西武鸣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

(责编 王 一)

上一篇:基于产品测绘的机械制图课程开发与实施 下一篇: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