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统战文化建设及路径问题探讨

时间:2022-04-15 10:36:14

高校统战文化建设及路径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3)03―071―04

[内容提要]高校统战文化,是统一战线理论与高校统战实践的结晶,贯穿于高校的统战工作,蕴含着高校统一战线内部多种力量之间形成的共同政治理念、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具有突出的政治意识性,是具有独特风格和气质的文化形态。它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的需要,是高校统战工作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服务发展、增进和谐的重要形式和载体。

[关键词]高校;统战文化;建设;路径

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发展的精神血脉,是形成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精神纽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统战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重要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力量。在当今时代,高校统战文化建设既是统战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统战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一、高校统战文化及其特点

高校统战文化,是高等学校为落实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凝聚各种统战力量、发挥统战一切正能量作用过程中,所探索、积淀和创新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高校统战文化不仅是高校全体统战工作成员所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也是全体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党务工作者的价值追求和实践操守。

高校统战文化的旗帜引领性。作为精神旗帜的统战文化,在高校统战工作的实践中,充分发挥着引领前进方向,凝聚思想共识,推动事业发展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高级知识分子更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在此情况下,高校统战文化具有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深化对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位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社会主义事业增添助力、减少阻力、形成合力,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学校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用,彰显着它的旗帜引领特点。

高校统战文化的集智聚力性。党的十指出,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统战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最大限度地凝聚力量。最为高校统战工作,聚集力量更多是发挥统战成员的智力优势和人才优势。高校是高级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是爱国统一战线各个领域代表性人物的重要“源头”,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统战文化表现出鲜明的集智聚力特点,广泛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优势,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为学校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高校统战文化的以人为本性。高校统战文化是高校统战工作弘扬“天下为本”的广得民心的法宝。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利益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全球化引起的社会变革,高校教师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呈现比较复杂的特点。高校中利益分化的趋势,使一部分高校教师心态失衡,必然影响他们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此,要求高校统战工作要更多体现以人为本,注重体现高级高校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创造,体现包容性,充满人情味。

二、高校统战文化存在与现状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有力的人才源头和智力支撑。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他们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担负着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责任,更担负着服务民主政治建设、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重任。当下,高校统战文化的建设,不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的需要,也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服务发展、增进和谐的需要。但是,就目前高线统战工作实际看:

一是统战文化研究深度广度不够。高校统战工作虽然在长期的统战工作中形成了历史积淀,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研究发掘统战文化、探索实践统战文化、弘扬拓展统战文化等深度、广度上不足,研究成果不够丰富。

二是实践中推进统战文化自觉不够。统战文化是对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实践和理论的总结,包含着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对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制度设计,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与各派等党外人士同舟共济的高尚风范。这些都是统一战线弥足宝贵的精神财富,高校在自觉继承和弘扬上略显薄弱。

三是打造统战文化特色品牌不够。高校统战文化存在宣传方式单调,渠道和题材单一,统战文化氛围不浓,比较枯燥乏味。更多的是图片书展、征文比赛等。应深入挖掘统战文化资源,宣传统战领域的各类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让广大成员逐步了解、认识和支持党在新时期的统战工作。

三、高校统战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高校统战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统战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平台。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必须充分发挥高校统战文化的重要作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既是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进一步推进高校统战文化建设,可以通过以下“三个结合”的现实路径。

(一)统战文化与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相结合,大力培育同心文化。大学是传承和创新文化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党的十关于对新时期统一战线提出了许多的新思想和新要求,第一次提出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的“同心思想”,为我们做好新时期高校统战文化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必须大力培育同心文化,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广大统战成员的人生态度、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引导全体成员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始终做到与中国共产党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一要通过开展“自觉接受共产党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题教育、“同心、同向、同行”主题活动等,努力践行同心同德的思想。二要发挥好参政党的作用,组织各派成员和党外知识分子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走,真正遵循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而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并努力践行,积极弘扬以团结合作、民主协商为鲜明特点的政党文化。三是要充分发挥统战成员参政议政的独特作用,高校统战成员多数是来自一线的高级知识分子,通过他们真正反映现实国情、党情、校情的新变化,大力培育为学校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的同心文化。

(二)统战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营造凝心聚力文化。党的十第一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科学概括,即“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理念。高校统战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文化底蕴深厚,他们肩负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使命,承担着培养和塑造具有先进文化思想的建设人才之重任,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文化强校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要培育统战成员凝心聚力文化,统一战线作为广泛的政治联盟,在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方面有独特优势,要求参政党与执政党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通过不断扩大各派成员的有序政治参与,积极培育政治凝聚力和社会向心力文化。二要培养统一战线广大成员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挥高校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方面的先锋作用,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转化形成广大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三要提高统战成员的自身修养,弘扬科学精神的职业道德,严谨治学,以高尚的品格为学生道德品行的示范。通过开展多种有益的文化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精神文化交流,促进团结合作,彰显校园文化活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三)统战文化与拓展高校的四大基本功能相结合,繁荣发展时代文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四大基本功能。高校的文化建设,离不开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文化强校的法宝,必须充分发挥高校统战工作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积极主动地拓展高等院校四大功能的文化内涵,把高校丰富的人才资源转化成社会服务资源,把强大的人才智力和科研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繁荣发展时代文化。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统战成员大都是学校教学科研一线骨干,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强化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科学研究是对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支撑,要用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通过高精尖的科研攻关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本领,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参与科研,在科研中深化学习。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目的,大部分统战成员与社会各阶层有着广泛的联系,是学校与社会交流的窗口,应积极开展社会文化服务活动,如开展文化下乡、科研公关、成果转化、学术报告、文化讲座、对外交流等,拓展服务社会的领域。要发挥人文社科学科优势,开展统战文化现象、文化活动、文化政策等方面深入研究,通过大学文化建设创造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为国家和地方文化体制改革提供对策和建议,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派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作用,多做沟通思想、化解矛盾、维护团结的工作,营造和谐的内外环境,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总之,发展高校统战文化是新时期提升高校统战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要充分调动和发挥统战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统战成员发挥优势,积极推进高校统战文化建设,不断创新丰富文化的载体,提升文化的软实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注:本文系2012年度辽宁省高校统战理论研究重点课题《关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的当代高校统战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号:GXTZ-A009)研究成果。

上一篇:中医院校本科分子生物学实验准备之我见 下一篇:校企合作共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