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4-15 08:13:24

提高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对信息技术课的定位,使信息技术课程有培养学生“技术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双重任务。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比,不论学习内容与形式、过程与方法、目标与结果都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笔者认为,在当前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下,以信息活动为主线的信息技术课,因学科现状、学科地位和“非高考”等诸多原因,使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用好过程性评价这把“金钥匙”来激发课堂活力。

信息技术学科为什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笔者通过几年的调研,认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重技术轻情感、重结果轻过程,并逐步被学校与学生边缘化,主要有以下原因:信息技术教师总觉得自己身兼数职,学科地位低下。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维护网络、机房、计算机,还经常为学科教师维护电脑、查杀病毒、做课件等等。信息技术学科又是非高考的科目,不被学校领导重视,课时还经常被其他学科占用。信息技术教师逐渐养成了课堂上放任自流、不守教学常规、师生互动少、基本不布置不批改作业、基本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等陋习。因信息技术教师对待课堂的消极态度,学生也因此抓住了信息技术课及信息技术教师的特点,认为信息技术课是很好的“放松课”。教师上课随意且没激情、作品做好做坏一个样,而且还没课后作业。使原本对信息技术充满兴趣并寄于厚望的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也变为:只要不布置作业,能给足时间玩游戏、上网聊天就是最好的老师。久而久之,信息技术课也因此形成“双向互不评价”的恶性循环。使信息技术课成为学校不愿花太多精力的“技能科”,学生不愿意认真对待的“杂牌科”,教师不愿走出自由放任教学模式的“安乐窝”。

那么,该如何改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在提高自身定位的前提下,抓住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真正掌握并运用好教学过程评价这武器,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学科的价值,提升信息技术的学科地位,从而获得学校领导与学生的认可。

要提高素质,评价才能鼓舞人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信息技术教师只有提高定位、提升素质,在学生面前才能自信自如。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鼓舞学生的斗志。重点要做好以下三方面。

1.重新定位,让课堂充满激情

提高自身的定位,从学生和社会发展出发,把课堂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身兼数职的教师可多与学校领导沟通,让自己“解放”出来。这样才能有时间及精力去钻研课堂教学,塑造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要知道电视机坏了有叫物理老师修吗?钢琴坏了音乐老师会修吗?

2.提炼语言,多用赏识性语句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会运用赏识性(如“该同学的作品很有新意,我们大家都要向他学习”)、激励性(如“试一试,相信你一定能成功!”)、启发性(如“这种做法是不是最好呢?谁有不同做法?”)、反思性(如“通过这个活动,你收获了什么?”)等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口头评价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我市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采用粤教版教材,师生活动丰富,教师要善于抓住师生信息交流活动中的闪光点及不足处,恰当使用激励性语言并辅以学习方法上的指导,能让学生觉得自己被鼓舞、受启发,使学生变得勤于思考,更加自信,使教学活动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3.勤于反思,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学反思应该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决策、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因教学的过程性评价特别是口头评价基本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动态生成,教师的评价不可能都做得面面俱到,因此必须课后及时进行反思、梳理,才能扬长避短实现过程性评价的可持续发展。反思有多种途径,信息技术教师有技术上的优势,应首先考虑采用博客的形式记录反思,并可让学生参与博客反思。

要灵活运用,评价才会有力有效

俗话说:“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如何恰如其分地在某个教学过程给某个学生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这是过程性评价的难点,但只要我们从点滴做起,充分研究学情,一切从“为了学生发展”出发,认真规划好每一堂课,就会功到自然成。

1.注重学前评价,才能掌控整个教学过程

镜头一:实验小学黄老师上课时为控制学生学习任务的时间使用了一个定时器软件,很出色地完成了一堂课的时间分配,教学效果也很好。当其他老师听了她的课后纷纷把软件拷去用在他们自己课堂时却出了很大问题,学生完成不了任务甚至教学目标都无法完成。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黄老师在学前就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才能运用自如。

学前评价包括对学生个人、家庭及学习情况进行摸底,最好能记住每个学生。学前评价对教学过程性评价至关重要,但往往不只被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忽略。我认为做好学前评价,信息技术教师比其他学科教师更为重要。因为信息技术不是主科,要得到学生尊重,就必须得花更多精力先入为主地了解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认为你在关注他。教师对每个学生如数家珍,学生必将油然而生敬畏之情。信息技术教师最怕的课堂教学管理也会迎刃而解,轻松驾驭课堂。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要认真上好每学期的第一节课,第一节课老师可以自我评价一番,并把今后一学期的教学目标、教学管理、教学特色先跟学生沟通,给学生下马威。这不仅是你对学生的承诺,也是对你往后教学倦怠时的鞭策。

2.注重活动评价,才能激发学生表现欲

镜头二:信息技术教师上课经常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等很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亲历信息活动过程中完成某个任务、制作相关作品,从而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活动结束教师就宣布下课,忽视了对活动、作品、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普遍认为过程性评价过于繁琐,或流于形式,不认真对待。

为此,笔者认为采用课前由学生讨论制定自评与互评评价方案,让学生亲身体验制定和讨论修改方案,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都会认真对待自己制定的评价方案的每项要求。教师在学生制定评价方案过程中应起管理与引领作用,重点把握好:基本知识与技能、创新与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展示表达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等几项指标,做到小组互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评价量规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不让学生产生“有做与没做、做好与做坏一个样”的心态。让学生在活动与作品评价过程体会成功、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

注意课后评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对作业的检查与评价,可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会因课后作业做得认真受到老师的表扬而更加爱上信息技术课。但如果信息技术教师基本不布置批改作业,容易使教学评价活动脱节,形成畸形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后作业布置应遵循:与课堂教学相关、与生活实际结合原则,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采用作品的形式提交。同时,应认真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把作品存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好的作品用于交流展示。

要严格认真,评价才能一诺千金

做好日常教学管理,落实考勤与奖惩制度。考勤与奖惩制度在学期终结性评价的权重可由学生参与制定,并由班委负责实施。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公平、公正的评价环境,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我,正确对待他人,客观、公正的科学精神和诚信意识。教师注重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和习惯、学习热情和纪律等方面的表现,避免把学生的学习结果替代学习过程的表现。

用好学业基础会考及学分认定两个最后的“法宝”。我省对信息技术的最高终结性评价就是学业基础会考。学分认定必须结合过程性评价才能形成,不能仅凭借模块最终测验成绩作为学分认定的唯一依据。经过了解,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学业基础会考都有水分,而且有些教师碍于学校领导的要求,采取化繁就简、取消补考等手段轻易让学生学分认定过关。这些都是以牺牲信息技术课程及教师的地位为代价的做法,如果信息技术教师对所教学科不认真把关,做得再多也是功亏一篑,信息技术课堂将最终变成学生放松与教师放任的天堂。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学科鲜明的信息交流与活动等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师只要从学生发展出发,认真规划,过程性评价就能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地位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上一篇:以设计为主线面向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下一篇:主题式情境设计让教学目标达成“了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