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4-15 11:34:46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及对策分析

摘要:个人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一个重点,在大规模发展阶段将有可能出现较高风险。我国商业银行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资产质量整体虽然较好,但是个人信贷业务出现资产不良率的风险较高,风险防范必须得到重视。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个人信贷风险对策

国际银行业业务结构的演进明显表现出零售化的趋势,资本消耗较少的个人信贷业务就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一个重点。长期来看,个人信贷业务风险与公司信贷业务相比要低得多,但是个人信贷业务在大规模发展阶段将有可能出现较高风险。我国商业银行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资产质量整体虽然较好,但是个人信贷业务出现资产不良率的风险较高,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的风险防范必须得到重视。

一、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分类和特征

信贷风险是普遍存在的,这种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信贷活动过程中,由于事前无法预知的或未加管理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银行无法按照约定收益取得实际收益,甚至发生侵蚀本金,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风险主要分为五种:市场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1、市场风险是指因金融市场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导致未预料到的潜在损失的风险。2、利率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市场利率出现不利波动时所面临的风险。它不仅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也影响其资产、负债和表外金融工具的经济价值。3、信用风险是指又称违约风险,是指贷款客户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4、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信贷资产的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5、操作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6、法律风险是指因不懂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所造成的经济纠纷和涉诉给所导致的潜在或已经发生损失的风险。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具有如下特征:

1、高负债率的社会性。金融业的自有资金占全部资产的比重一般较小,具有极高的资产负债率,商业银行的这种与社会公众的紧密依附的债权债务关系决定了其风险的渗透传递具有社会性。2、业务交叉的扩张性。商业银行业务的扩张是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相交叉的。很多业务都是在对价机构间进行的,存在业务联系的各家金融机构互相依存,一家金融机构发生问题,风险将急剧扩大,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3、循环往复的周期性。宏观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经济周期,置身其中的证券公司也会受到在松紧之间周期性调整的货币政策的影响,这就决定了证券公司的风险具有周期性特征。4、潜在风险的可控性。风险本身就意味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但就个体企业来说,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并不是说风险就不能抵御和控制。

二、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的形成原因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全部信贷市场的比重逐年上升。但在其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过程中,风险控制不完善、新的风险源不断出现,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不良贷款数额出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致使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处于风险或造成损失。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

1、信贷法规体系尚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办理个人信贷业务的法律依据主要分布在《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经济合同法》以及一些人民银行出台的行政法规如《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中,没有一部完整的《个人类信贷法》来统筹,结果就是针对性不强,缺乏配套措施,使个人信贷缺乏完备的操作依据,还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这无疑给贷款的安全性带来影响。

2、银行内部管理有待规范。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信贷业务发展方面还处于粗放阶段,主要表现在:1)为了扩大个人信贷规模,对逐极下达硬性的放贷指标;2)擅自降低贷款准入标准和担保条件;3)贷前调查不深入、贷中审查不严、贷后管理不力等多个方面。这些内部管理的缺陷放松了风险的管理控制,导致新一轮的风险积聚。

3、抵押变现处置多有漏洞。抵押物处置管理作为个人信贷风险发生的补救措施,要求具有顺利、足值、合法地变现的能力。如果无法达到上述要求就说明抵押物处置管理存在漏洞。抵押物处置管理存在的漏洞就会使贷款抵押形同虚设,由此造成抵押物难以变现,产生损失,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无法弥补。

4、贷款利率未完全市场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在深化的道路之上,个人信贷缺乏通过市场化利率来实现相应的风险补偿的机制。我国商业银行就无法对不同客户群应采取不同的利率定价,通过市场化利率来运用差别定价的贷款策略,从而也就不能有效地降低消费贷款的平均损失率以实现贷款风险收益的最大化。

5、个人信用体系还不健全。个人信用体系详细记录消费者历次信用活动的诚信程度,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我国商业银行无法通过个人信用体系高效准确获得个人信用报告,并以此来指导个人信贷的发放。个人信用体系的缺乏,不仅仅制约了消费信贷业务,而且影响了个人金融业务的整体开展,也成为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的间接来源。

三、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对策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要充分地认识个人信贷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从主观、客观,内部,外部四个方面寻求新对策。

首先,从主观方面来看应该加强信贷政策研究、树立风险管理理念、提高员工素质能力。

1、增强影响个人信贷业务的政策研究。信贷政策必须要适应货币政策的要求。货币政策的调整意味着信贷政策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跟踪研究,密切关注国家对金融业务的指示信号和监管力度等宏观政策形势,努力避免由于错误执行信贷政策的偏差所造成的市场风险。

2、提升个人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贯穿于信贷业务的整个过程之中,风险管理要成为商业银行员工的重要意识,要成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商业银行的决策管理层,还是工作一线的基层员工,都必须要树立风险防范第一的风险管理理念,每一位银行员工都要树立起正确有效的风险管理理念。

3、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及能力。风险防范是由人来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的关键。商业银行要定期、长期对从业人员的从业道德教育和业务人员的业务综合能力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教育、道德素养、业务水平以及风险管理理念,打造出一支高素质、业务强、能胜任的个人信贷业务专业经理人队伍。

其次,从客观方面来看应该建设社会信用体制,加强个人征信管理。个人信用数据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信息,个人信用报告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发放个人信贷的重要依据。但是个人信用体系却不是商业银行独自所能完成的,需要由政府主管部门推动的信用记录和采集部门共同完成,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信用体系就成为了银行管理个人信贷风险的客观前提。

第三,从银行内部来看应该完善风险管理责任制,建设风险控制体制,防范个人信贷的操作性风险。操作性风险作为个人信贷风险中的一个主要方面,主要来自银行从业人员的操作误差。所以操作性误差从主观因素来说是可以防止和杜绝的,这取决于执行风险控制制度的力度和精度。

最后,从银行外部来看应该开发低风险客户,加强信贷担保抵押和尝试个人信贷资产的证券化。

1、培养、开发低风险的个人信贷业务客户群体。商业银行开发风险低、潜力大、信用好的客户群,就会从整体上降低风险概率。通常说来,低风险客户群体包括以下4种:(1)学历较高,年轻有为,未来工作收入起点高且有提升潜力的高校在读学生。(2)电力、石油、电信、金融等优势行业的从业人员。(3)国家公务员以及大公司或企业的管理人员、营销人员。(4)专业技能较好,收入较高,福利条件很高且失业风险率相对较低的专业技术人员等。商业银行应对以上四类潜在的低风险客户群体加大营销和调研力度,利用差异化服务的优势来逐步培养信用良好的客户群体。

2、强化个人信款业务的担保管理。在个人信贷业务中,借款人还款能力大幅下降无法按期还本付息并不是偶然事件而且此种情况也是商业银行事先无法预料。商业银行为了挽回个人信贷的损失,就需要作为第二还款来源的贷款抵押和担保资产进行有效管理,使之成为防范风险的重要保证。

3、个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有效开展。简单地说,个人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将原本不流通的个人信贷类金融资产转换成为可流通资本市场证券的过程。据资料显示,最常用资产证券化的就是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变为证券。通过个人信贷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可以提高自身系统的安全性,增强银行自身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延明,王志宏.黄金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J].求索,2011(3)

[2]赵延明,李劲松,肖艳春.中国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上一篇:最好看的招股说明书来了 下一篇:吉林信托战车骤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