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跨业经营保险的动因探究

时间:2022-04-14 08:39:06

我国商业银行跨业经营保险的动因探究

摘要:我国的银行保险从上世纪90年代出现以来发展迅速,并形成一定的业务规模。从外部看,消费者的多元化金融功能诉求是我国商业银行涉足保险领域的动因;从内部看,增强盈利能力、降低经营风险和提高客户忠诚度是我国商业银行跨业经营保险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多元化金融功能诉求;盈利能力;经营风险;客户忠诚度

中图分类号:F832.33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伴随着经济自由化和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国际范围内银行与保险之间出现了一种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新型业务关系,我国银行业与保险业的融合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中国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中,银行经营保险日益受到重视,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已形成一定的业务规模。保监会2010年保险中介市场报告显示,银行保险保费收入达到3503.79亿元,占保险兼业实现保费总收入的64.12%①。中国商业银行跨业经营保险的动因何在?我们通过金融消费者的需求分析和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分析做出深入探究。

一、我国消费者的多元化金融功能诉求分析

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金融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追求金融产品功能的全方位整合。近年来,国内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个人财富迅速增长②。在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资产结构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改革开放前,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只有储蓄存款和现金两种形式,而到2005年底,居民金融资产构成中存款占72%,现金占9.8%,证券占8.6%,保险准备金占8.8%,其它金融资产占0.9%,金融资产多元化初显端倪③。

未来中国消费者的金融需求将会怎样变化呢?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届时人均GDP将达到3500美元左右。据史料记载,日本的人均GDP在1966年达到1000美元,1973年超过3000美元。考察20世纪60年代中至90年代末的日本家庭金融资产构成情况,可以看到,安全资产比例一直稳定在60%左右;保险和退休金等的比重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达到20%以上,领先于债券和风险资产等其它家庭金融资产。得益于“二战”对经济发展的推动,美国的人均GDP早在1942年就达到1000美元,1962年实现了人均GDP3000美元的跨越。这一时期美国的家庭金融资产构成变化较大,表现为:在20世纪50、60年代,安全资产一直占据20%左右的份额,80年代以后,安全资产占比开始下降,风险资产的变动也出现类似情况,唯有保险和退休金等的比例稳步上升,超过20%。分析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家庭金融资产构成,也可发现同样的情况,即保险和退休金等的比重相对稳定,且呈上升态势(参见图1)。不难看出,在这些国家中,家庭金融资产多元化的趋势较为明显,而且保险已经成为其它安全资产的“替代品”。

因此,未来中国消费者将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以存贷为主的银行产品,而将产生包括保险在内的多元化金融消费,并由此引发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更快的调整。一方面,保险产品可能逐步替代预防性储蓄。据教育部预测,到2020年中国人口的教育文化水平将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入学率将达到35%,人均受教育年限将达到11年,而且保险教育将被纳入中小学课程。随着保险知识的普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风险意识的增强,人们将会逐渐认识到保险和储蓄一样,可以实现防范风险的目的。实际上,根据金盛人寿保险公司的《安盛生活信心指数调查》 ,中国受访者对于子女的教育计划准备和自身的退休规划准备都非常不足⑥,且选取的主要方式是储蓄。一旦认识到非正式保险安排只是次优选择,目前居民储蓄中相当部分出于“攒教育费”、“养老”和“防病、防失业或意外事故”等原因的预防性储蓄,将可能转化为现实的保险需求。另一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社会各阶层保障财富安全、增加财富收益的要求将更为迫切,财富管理将成为金融服务的核心内容。这同样会对未来中国保险需求产生重要影响:一是随着消费者对房屋和车辆等财产需求的增长,财产保险对于房屋和车辆的损失补偿功能,传统寿险保障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者生命风险的功能以及信用保险在居民贷款购房和购车中的作用,将重获重视。二是一些新型寿险将会成为居民增加家庭财产性收入的选择之一。三是财产性收入的快速增长,将带来居民财富的积累和中等收入阶层的兴起,由此引发新的保险需求。根据中国市场营销中心数据库提供的调查结果,中国民众的人身保险投保率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状态,是倒“U”字型曲线⑦,这从另一角度提醒我们,中间阶层的形成可能成为中国保险消费的主要力量⑧。

有调查显示,约有80%的银行客户表示愿意在银行购买包括保险产品等非银行金融产品在内的个人理财产品,约有33%的银行客户迫切要求银行提供关于各种不同金融产品的信息咨询服务⑨。在金融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客户的需求对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显得越来越重要。经营保险可以在不影响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前提下,分流预防性储蓄,减轻自身压力,极大地满足银行客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二、我国商业银行跨业经营保险的动机分析

响应消费者的金融功能诉求是商业银行涉足保险的重要动力,但也会考虑自身的经营状况。随着中国银行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无论是全国性商业银行还是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都不得不与同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展开角逐,特别在国外大型银行依靠金融集团背景、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的巨大竞争压力下,如何增强盈利能力、降低经营风险和提高客户忠诚度是商业银行经营的重中之重。

(一)经营保险业务可以增强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在国内几家大型商业银行股改上市之后,经营模式转型、改善盈利结构逐步成为商业银行改革的新重心⑩。尽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商业银行就已开始积极拓展中间业务,但其收入在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仍然偏小,存贷款利差仍是主要收入来源。从1995年开始,国内银行出现存差,并呈现逐年扩大之势!。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0年8月,国内金融机构的存差已经达到22.96万亿元,比2009年增加3.16万亿(参见表1)。巨额的存差,过剩的流动性,不断加快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以及未来一段时期从紧的货币政策,将使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利润率不断下降,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追求更加稳定的收入来源。2006年,中国工商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约为8.8%,而同期美国大型商业银行的平均非利息收入占比约为45.8%,小型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约为24.0%;欧盟大型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平均占比稳定在50%左右,中小型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稳定在30%左右;亚太地区其它国家如韩国、泰国、新加坡和日本等国的第一大商业银行的该比率均超过20%,其中最低的韩国国民银行约为20.6%,最高的东京三菱银行甚至达到56.6%@。国外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占比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以存贷款利差收入为主要来源的中国商业银行,今后将可能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此外,专业市场研究公司TNS的2007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显示,我国银行网点的柜面业务结构十分单一#,利润最低的活期、定期存款业务占据了柜面的绝大多数比例,成为导致银行收益率较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以上这些情况的出现,促使国内商业银行一改往日的消极和被动态度,更加积极主动地分销保险产品,提高网点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保险业的高成长、高利润本身对银行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据Sigma(2007)对全球保险业的统计,2006年中国保险业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指标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正是未来中国保险业的巨大潜力所在。实际上,根据IBM商业价值研究院的预测,2020年中国的保险深度将提高到4.9%,保险密度将增长至1982元(参见图2)。通过与保险融合来分享保险市场的快速成长,通过“制造”保险产品增强自身盈利能力%,不失为商业银行的明智之举。

(二)经营保险业务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长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较为单一,主要资金运用大量集中于贷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统计,尽管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主要资金运用中“各项贷款”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高居60%以上;“有价证券及投资”所占比重约为10%左右;“金银占款”、“外汇占款”和“在国际金融机构资产”等其它项目的占比总和不足30%(参见图3)。显而易见,商业银行这种高度集中的资金运用结构潜伏着巨大的风险。通过涉足与自身具有不同经营特点和业务功能的保险业,拓展新的业务内容和产品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降低收入和利润的波动性,在维持相对稳定的收益的同时减少经营风险。

(三)经营保险业务可以提高客户忠诚度

国内商业银行经营保险的另一主要动力源于提高客户忠诚度。所谓客户忠诚度,是指客户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认可,从而体现于其购买行为上。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客户忠诚度体现为一个客户对该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或服务持久的使用或消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金融机构获得新客户的成本越来越高,客户忠诚度无疑成为金融机构的致胜关键^。提高客户忠诚度,将非常有利于国内商业银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增强竞争优势。

然而,专业市场研究公司TNS的2007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显示:在中国,客户对零售银行的满意度较低&。2006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期结束后,外资银行虎视眈眈的不仅是高端客户市场,还包括风险相对分散、盈利相对稳定的中国零售业务市场。近年来,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也逐渐认识到零售业务的重要性,纷纷提出“打造国内最大的零售银行”、“建设国际一流零售银行”等理念。随着零售业务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金融意识的增强,金融产品可替代性的加大,未来国内商业银行的客户对于银行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及范围等要求将越来越高,客户忠诚度还有可能不断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商业银行如何打造自身的竞争优势?从成本的角度看,切实提高客户忠诚度,防止客户流失是其中必须考虑的一点*。据Schroder Salomon Smith Barney咨询公司对12个欧洲国家30000名零售银行客户进行的调查与研究,银行对于包括人寿保险在内的长期储蓄产品的销售率,欧洲12国平均达到27.9%,仅次于存款和信用卡两类产品,最高的国家丹麦达到50%,最高的银行Deutsche达到62%。银行保险在提高银行客户忠诚度方面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同样地,国内商业银行如果经营保险,能更加有效地针对客户需求,在银行保险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方面与保险公司充分合作,为客户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中国保监会网站于2011年3月2日的“2010年中国保险中介市场报告”。

② 据统计,1984年,我国城镇居民户均金融资产仅0.13万元,而2002年6月末已增至7.98万元;截至2005年底,中国居民金融资产余额约为20.9万亿元,比1978年的376亿元增加554.8倍,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9.3%。

③ 但总体上,将大量金融资产用于银行储蓄的现象仍十分突出,储蓄存款占比长期稳定在70%左右。中国人民银行对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即使在股市较为红火的情况下,2007年第一季度居民拥有的最主要的金融资产仍为储蓄存款,花费在保险和其它金融消费上的金融资产比例不高,数量有限。

④ 日本:安全资产包括现金和存款、信托(贷款、货币、退休金)等;风险资产包括股票和其它证券、投资信托、国外存款、保险和退休金等,其中保险和退休金包括寿险、非寿险和退休金;债券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债券、上市公司债券、银行债券以及企业债券等。

美国:安全资产包括存款(不含国外存款)、银行个人信托投资等;风险资产包括公司股票、非公司业务股权、共同基金份额、国外存款等;保险和退休金包括寿险准备金和退休金准备金等;债券包括信贷市场工具、货币市场基金等。

英国:安全资产包括现金、在英国小额信贷机构的存款、小额信贷机构以外的存款等;风险资产包括股票、共同基金份额、在国外小额信贷机构的存款等;保险和退休金包括寿险技术准备金等;债券包括发行的债券等。

法国:安全资产包括现金及其它可转换存款、其它存款等;风险资产包括股票等;保险和退休金包括家庭对寿险准备金和退休金的净所有者权益等;债券包括短期证券和债券等。

德国:安全资产包括现金和存款、在建筑和贷款协会的资金等;风险资产包括股票和投资基金凭证形式的资产等;保险和退休金包括在保险企业的资金等;债券包括货币市场票据形式的资产和债券等。

⑤ 这项调查是金盛人寿外方股东――安盛集团继在全球连续多年开展《安盛退休角度调查》之后,于2007年8月在亚洲地区首次开展的一项调查。 本次调查针对亚洲地区富裕人群,涵盖了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8个主要市场。中国内地调查采样于上海、北京和广州三个城市,受访者为25岁至50岁、个人月收入高于4000元人民币的富裕人群。调查通过对受访者在事业、家庭、健康和退休4个核心生活层面的研究,提炼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指数。

⑥ 受访者中仅有23%开始为教育金计划做准备;仅有31%开始着手准备退休规划,平均起始年龄为37岁。

⑦ 具体而言,2006年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者购买保险的比例偏低,家庭月收入在20000元以上者购买保险的比例也偏低,唯有家庭月收入在2000-20000元之间者购买保险的比例偏高。

⑧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标准,到2020年,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将由2005年的5.04%扩大到45%;法国巴黎百富勤公司测算,2010年中国达到中等收入阶层标准的家庭将有1亿个,户均收入15万元,户均资产60多万元;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则认为,中国中产阶级将经历两次大的发展:第一次是下层中产阶级的壮大,2011年其人数将增至2.9亿人,并在2015年增至峰顶;第二次是上层中产阶级的扩张,包括吸收部分收入攀升的原下层中产阶级的成员,2025年其人数将高达5.2亿人,超过中国城市人口的一半。尽管这些研究机构对于中国中产阶级的界定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共识是中国社会的收入结构正在由“金字塔型”转变为“橄榄型”。中间阶层的兴起,将是未来中国保险消费领域潜在的巨大资源。

⑨ 赖荣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讨[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P23-28。

⑩ 杨有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P114-173。

!即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大于各项贷款的差额不断扩大。

@王家强.亚太地区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特征、成因及其前景―基于全球视角的比较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7,7.P30-35。

#在调查中,TNS选取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1500名零售银行客户以及900名信用卡用户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目前87%的柜面业务为活期、定期存款业务,仅有7%为投资理财业务,3%为借记卡业务,2%为信用卡业务,1%为贷款业务。

$2006年的保险深度,中国为2.7%,世界平均水平为7.52%,其中美国8.8%,英国16.5%,德国6.7%,法国11.0%,日本10.5%,韩国11.1%,南非16.0%,台湾省14.5%,香港10.5%;2006年保险密度,中国为53.5美元,世界平均水平为554.8美元,其中美国3923.7美元,英国6466.7美元,德国2436.8美元,法国4075.4美元,日本3589.6美元,韩国2071.3美元,台湾省2250.2美元,香港2787.6美元。

%对近年来国内保险公司内涵价值的测算表明,保险制造环节创造的价值约为保险销售环节的1.9至3.9倍。

^Frederick F.Reichheld&W.Earl Sasser(1990)的著名研究表明,在银行和保险等服务行业,客户忠诚度每上升5%,企业利润的上升幅度将达到25%到85%;而金融机构维持一个老客户的成本仅仅是获得一个新客户成本的1/10。

&大多数银行的客户流失率高达40%左右,客户关系中仅有31%为“信徒”类型,即既满意又忠诚;18%为“雇佣兵类型”,即虽然满意但并不忠诚;24%为“人质”类型,即虽然忠诚但并不满意;27%为“”类型,即既不满意又不忠诚。

*国外有研究表明,只在银行开立一个活期存款账户的客户脱落率高达100%;开立一个定期存款账户的客户脱落率约为50%;而如果同时在银行开立一个活期与定期账户,则客户脱落率降为10%;如果在银行开立一个活期账户的同时还接受其它金融服务,则客户脱落率仅为1%。

参考文献:

[1] 赫国胜.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创新的对策[J].中国金融,2007,(1):P28―29

[2] 陈秀良.银保合作:问题与对策[J].中国保险,2009,(3):P40―42.

[3] 崔勇.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制度因素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10,(4):P36―38.

[4] 黄友松.“十二五”时期银保渠道转型发展之路[J].中国保险.2011,(6):P34―36

[5] 吴海波.银保合作:现状、问题和对策[J].上海保险.2011,(8):P43―46.

上一篇:浅析铆钉与民族元素在时尚设计中的关系 下一篇:揭开闽派茶企制胜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