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讨

时间:2022-04-14 08:04:20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讨

摘要:语文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对提升审美情趣,健全人格修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关注学生情绪、态度、信念以及情感,推动学生个体以及社会发展。本文结合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情感教育内涵、原则以及怎样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探讨与描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099

1 情感教育内涵与原则

1.1 情感教育内涵

情感教育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已有的认知因素,通过态度、语言、行为等不同的教学手段调动、激发、满足学生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从而不断增强教学效果,即:让学生身心都感到愉悦的教育过程。西方很多教育学家将情感教育归结为教育的重要部分,而不是特殊的教育形式;通过培养或者尊重社会情感,激发学生自我调控能力,让其对生活、学习以及周边事物产生积极的体验,也就是体质、智力、品德、劳动态度和美感都得到发展。

唯理智教育是和情感教育相反的概念,它没有将情感归类到目标系列中,智力训练与知识获得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如果在教育中过于阻碍、漠视情感发展,就会阻碍情感交流;为了达到教育目标或者训练目的侮辱学生,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情感教育从字面意思来看,它是学与教的双边活动;从深层意义来看,它是师生的共同交流。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将自己的情感放到教学变量中,以此激发师生交流。

1.2 情感教育原则

为了保障高中语文教学效率,在情感教育中应该遵循成功、兴趣、创造以及审美原则。兴趣原则,是情感教育在激发出学习兴趣后,将兴趣作为品质发展的根本动力。成功原则,是在情感教育中,应该主动营造环境,在保障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成功体验。审美原则,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还必须进行审美教育,将传统的单项教育转换成双向交流。创造原则,不需要统一的教学模式,它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模式,将情感运用到教学中去,从而带动学生创造,提升整体素质。

2 增强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的方法

2.1 优化语文教学,带动学生情感

高中语文的情感教育作为师生互动的动态过程,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老师是引导者,教学对象始终是学生,并且带有很大的特殊性。因此,在情感教育中,必须将情感放在主置。在高中语文课堂实践中,为了充分展现实践意义,老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者依据客观手段将语文教学的具体作用带入学生思想意识。当学生通过自身思维接受情感意识时,外界影响就会以客观的情感、态度、认识等形式表现出来。当学生内在要素出现变化发展时,就会摆脱语文老师影响,让主观性能充分展现,进行独立的自我修养与学习。

由于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教,还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与老师指导作用。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通过自主学习不断领略文学作品,并且受到启发与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参与活动,在挖掘情感的同时,以此感染学生,和学生共鸣。在语言探究中,老师必须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依据角色置换、想象观察等形式,把实践过程转向社会、生活以及自然,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当学生获得阅读信息后,就会增加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2.2 增强老师自身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保障情感教育成果,语文老师必须将情感投入具体的教材中,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深入课堂,正确地解释教材内容,反之,枯燥乏味的内容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只有在老师领略作品情感后,才能感染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因此,老师必须将情感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再将作品通过真实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同时,老师还必须注重祖国语言以及学生的情感渗透,教学中,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要对象,所以老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与依赖后,就会主动接受老师的观点与知识。在情感渗透中,老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情感与心理,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

汉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每个作品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所以在古文学习中,老师应该看见学生的优点,通过鼓励让其对祖国语言产生兴趣。因此,语文老师必须认真研究文章字句表现力和含义,通过自身行动,将祖国文字特有的含义韵味挖掘出来,让学生受到启迪和感染。

2.3 师生融合,形成情感交流场地

在情感交流中,语言是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正确的探索,通过组织感情饱满、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师生共鸣,进而生成和谐的交流。由于教师自身素养会对学生大脑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尽量使用精炼的语言,对课本进行加工,从而将书面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因此,教学语言中,老师应该用情感发声,将作品作为情感的依据,在及时调整学生情绪的同时,让语言结构更加饱满、浓郁。为了让语文教学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内容生动、具体地展示给学生,从而营造更加和谐、自然的空间,在师生融合的过程中,生成情感交流。

3 结束语

将情感教育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并且陶冶情操。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中,必须根据学生知识储备情况以及情感态度,将需要的情境设计到教学内容中去,进而不断提高学生阅读、写作与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建美,杨茂林.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181.

[2]费洁.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家教世界,2012,(8):42.

[3]姜春春.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考试周刊,2011,(88):46-47.

[4]黄美琼.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9):45.

作者简介:何艳辉,日喀则地区第一高级中学,日喀则 857000

上一篇:职业高中美术及其教育的综合性意义分析 下一篇:中职学校开展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