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关注学生情感

时间:2022-04-13 06:57:48

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关注学生情感

摘要:积极健康的情感有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激发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2)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激励艺术,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感,增强自信心。(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加强教师自身情感修养,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关键词:英语课堂 情感 焦虑 效率

20世纪60年代,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倍受关注。教师情感、学生情感、教材中的情感是课堂教学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三个源点。而学生情感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五个假设中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设”。他认为,有了大量合适的语言输入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外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还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能变成语言的吸收。当学生拥有了积极的情感,输入的语言大部分被内化和吸收;反之,当学生出现消极情绪时,人脑的语言习得机制就会对语言材料进行情感过滤。学生的消极情绪越重,情感过滤的量就越大,语言的输入效率就越低。他还认为“情感过滤”是“无意识的,由于缺乏自信心或焦虑而造成的”,即缺乏自信或焦虑阻碍了学习者形成对语言形式的深刻印象。由此可见,若想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除了要准备充分的知识量之外,还应考虑如何使外语教学过程引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不断的尝试,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学生情感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自信、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外语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

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即传递信息,而练习技能时,总是伴随着一种隐含的、微妙的、影响学生情绪的情感交流。积极的情感交流表现为:唤起学习动机,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喜好,激发求知欲和上进心,排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强化因学习成效而带来的满足感。这就要求教师营造出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的热情,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交际氛围和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首先,教师在上课时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要对学生热情,以情感情、以情激情,真心地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不是应付差事,并且还要专心地关注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让他觉得自己受到尊重、重视还有鼓励,使其消除学习英语的畏惧心理。其次,还要在教学中运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并加以热情的面部表情、真挚专注的目光和丰富的肢体语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把握各种英语技能,提高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运用激励艺术,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感,增强自信心

语言焦虑是指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习得者的一种不安、烦躁和害怕犯错误的心理状态。语言焦虑和语言学习成就有很密切的联系联系。语言焦虑的程度对情感过滤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Gardner等人的研究表明,语言焦虑与语言习得成反比――焦虑越少,习得越多;焦虑越多,习得越少。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就可以消除他们的焦虑感。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进步随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多采用恰当的鼓励表扬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机和自尊心,建立信赖理解类型的情感人际关系。对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错误应采取谨慎的态度,多使用积极反馈。如果老师一见学生犯错误就马上指出和批评,不论其频率及错误种类,这种批评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对学生构成消极反馈。另外,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会使学生倍受鼓舞。在课堂上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鼓励要留有余地,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使他们感到并没有被老师遗忘。当他们回答无误时,可适当多说几句鼓励的话,他们回答有误或回答不出时,教师应耐心启发或改用其它问题引导,如学生对回答某个特殊疑问句感到困难时,可改用一般疑问句或选择疑问句提问,起码让他能回答出“Yes”或“No”。这样一来,就能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不断提高学习成绩。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学习经验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焦虑感就能逐渐得到克服。

三、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善于把学生的间接兴趣引导到由事物或行动本身引起的直接兴趣,善于把学生的短暂兴趣引向稳定的兴趣、志趣,并将随时扩大兴趣。具体做法:(1)采用“游戏法”、“导演法”、“竞赛法”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2)在课堂教学中,采用“group work”、“pair work”、“team work”组织教学活动。(3)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谜语,英语小故事、小幽默或唱英文歌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4)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录音、录像、投影、广播、电影、电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认知活动,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形成和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教师都要想尽办法,上好每节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加强教师自身情感修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用真实的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来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培养理想的人格素质。人格素质是社会素质的具体体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巨大动力。教师理想的人格,会像春雨一样,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非凡的魅力。拥有理想人格素质的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楷模和导师。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地交流,由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控制者转变为“引导者”、“帮助者”。教师应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同学生保持平等的身份,对教学充满激情,言谈举止要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才能创造一种自由、民主的英语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五、结语

教师要用情感拨动学生心灵,扩大信息输入量,使学生的情感这个内因在教师情感这个外因的作用下,产生师生情感的“双向反馈”。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屏障,降低焦虑,增强自信心,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2]Ellis Rod.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ess,1999.

[3]Cook Vivian. Second Language and Language Teaching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imited,2000.

[4]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韩语课堂活起来 下一篇:与历史插图“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