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规模对共同基金业绩的影响

时间:2022-04-13 11:33:45

基金规模对共同基金业绩的影响

200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对股票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投资基金这种集合投资制度也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作为公司型基金中风险较大的共同基金(开放式基金),走进了我们的视野。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投资基金这种风险相对股票较低,回报率相对债券较高的投资方式,随之而来的是基金市场的资金不断增加,从而使部分基金的规模不断增大。那么,基金规模的增大对于基金的业绩的影响也越发受到投资者的关注。的美国市场是共同基金发展的较为成熟的市场,那么,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是否基金的规模越大它的业绩表现就越好;开放式基金的规模和业绩到底存在一个怎样的关系,这些都值得深思。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基金市场的不断发展呢?

1.改善基金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由于基金在资本市场中的不断完善,人们开始对于基金这种投资方式越来越关注,这就使大量的现金流涌入,增加了基金的平均规模,而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基金业绩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基金规模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的深入理解能更好的为投资者提供信息,而且在这个行业中的规模效应对人和投资人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基金规模对基金回报率的影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我们研究的中心是基金的规模如何影响基金的业绩,流动性和管理机制对基金业绩的影响。

共同基金基金作为一种新的投资工具,其可随时申购与赎回的特点,较好地满足了证券市场上投资者在资金的流动性与收益性之间的动态平衡要求,从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追捧。一般认为,开放式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与基金规模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随着共同基金规模的增大,会带来基金费用成本的降低和基金收益率提高,即存在规模经济效应。

也就是说,在进行证交易时,由于很多共同基金费用是固定成本,因此较大规模的交易往往可以降低交易的成本费用,基金资产规模的增长能够减少基金的净资产费用率。而且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基于前人实证研究的分析结果表明,基金成本关于基金资产的弹性对于绝大多数类型的基金规模都明显地小于1,也验证了基金规模与费用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一般认为,在共同基金的管理中存在规模经济效应。

然而,虽然大规模基金管理成本相对较低、赎回压力小、投资组合多样化,但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基金规模巨大而带来的不利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规模基金存在流动性差、可投资品种不足等缺点,因此又出现了“小规模效应”,“适中规模”等观点。其次,由于基金规模庞大,基金经理人不易进行操作,在大规模的资金压力下,经理人会被迫投资一些次优股票,因此使基金业绩受到侵蚀。

2.基金的规模化效应

尽管基金的规模对于基金业绩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但是基于数据研究的文献较少,一部分学者认为基金规模有助于基金业绩的提高,在共同基金业中存在着明显的规模经济,Dermine和Roller认为在法国的小型共同基金管理中存在着规模经济,

持另一观点的研究者则认为大规模基金由于资金的流动性不足,会导致侵蚀基金业绩的结果。Chen和Kubik通过实证研究证实,由于流动性和价格影响等原因,基金规模会侵蚀基金业绩。

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基金市场发展的较为成熟与完善,对于基金规模对于业绩的影响的实证研究相对比较深入,而国内尚属新兴市场,对于此类研究较少。部分国内的学者也基于本国的数据,选取了一定的业绩指标对基金规模与基金业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门庆兵,祝卫华认为,共同基金的平均成本线在整个资产范围内向下倾斜,存在规模效应。高士亮认为业绩和基金规模之间存在一个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

在资本市场上是否基金的规模越大它的业绩表现就越好,基金规模是否会侵蚀基金业绩呢?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

当基金规模增大时,会使其持有某只股票的绝对数量随之增大,基金经理买卖股票时就会对股价产生较大冲击,而产生相应的隐性费用,以致不能以理想的价格买卖股票,导致回报要低于那些规模较小、买卖股票更加灵活的基金。因此,规模过大会损害基金未来的长期业绩。这说明受到流动性和价格影响,基金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因为规模过大,会给基金业带来不利影响。

以偏股型基金为例,当其规模过大时,投资的股票只数往往也随之增多,投资更分散,会增加基金公司的投资难度。这种流动性下降、分散性加大的投资策略,使得偏股型基金更象一只被动投资的指数基金。对投资人来说,虽然该基金的主动投资性大大降低,但是其收取的管理费却比被动投资的指数基金高出许多。由此可见,流动性是造成基金业绩受到侵蚀的原因。

3.中国式基金的发展之路

回顾我国基金市场的发展史,对比美国基金市场的高度发展,中国基金市场则相对滞后。1991年10月,在中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时,“武汉证券投资基金”和“深圳南山风险投资基金”分别由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和深圳南山风险区政府批准成立,成为第一批投资基金。当时基金市场的特点主要有:组织形式单一、规模小、投资范围宽泛,资产质量不高、基金发起人范围广泛、收益水平相差悬殊。

近年来,我国的基金市场不断发展完善,无论在组织形式、投资范围、收益水平等都有显著的提高。通过对2006.01.01-2007.10.16开放式偏股型基金的业绩进行对比,中国境内的大多数大规模的基金都极具优势,而且基金规模和基金业绩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规模在90亿元以上的基金业绩平均增长幅度达到458.51%。

受金融风暴的影响,自2007年10月16日以来,大盘指数持续下行,对基金收益率的影响巨大。在2007.10.16-2008.10.28期间,从不同规模基金的业绩来看,小规模基金表现最为突出,一方面因为小规模基金在对市场形势进行准备判断的基础上及时降低了股票仓位,而部分规模偏大的基金调整的难度比较大,如华夏优势和博时主题在统计区间内均出现了业绩大幅度下滑的现象,另一方面,小规模基金通过快进快出,保持较高的换手率,获取了一定的收益,减少了基金净值下跌的幅度。但同时我们注意到,虽然小基金表现最好,但不同规模基金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这是因为在股市下行阶段,基金面临的赎回压力较大,大规模基金收到的影响显然偏小。

从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25日为第三阶段,在政策支持及流动性助推下,沪深两市一改单边下跌的颓势,在政策支持及流动性的助推下震荡回升。从不同规模基金业绩来看,规模最大的基金和规模最小的基金表现都不够突出,规模在30-60亿之间的基金业绩表现最好,一方面是因为本轮反弹至今,大盘蓝筹股迟迟未动,大规模基金的优势没有能够充分表现,另一方面,对于市场上涨的趋势,基金经理包括各种机构本来就存在明显的分歧,致使小规模基金的业绩差异性非常大,平均而言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耀眼。

综观从2006.01.01-2009.10.28的整个时期,我们发现:在经济

持续增长,基本面显著改善的大背景下,由于股市上涨的空间和时间会比较大,在这种牛市行情中,规模偏大一点的基金获得的收益可能更高,然而在市场急速下行的熊市阶段,小基金在仓位调整和追逐市场热点和概念股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其收益大于大规模基金的几率更大,在结构性行情中,包括行情的启动阶段,中小基金的优势比较明显。因此基金规模与基金业绩并不成显著的线性关系。

4.寻找有效的出口

综观世界基金市场,美国的基金市场最为高度发达,也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基金市场,根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的统计,截至2005年底,在全球共同基金的资产总额已经达到17.8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就以8.9万亿的资产占据了全球共同基金市场50%的份额。

美国的共同基金份额一直占据着世界的主导地位,2001年以前,美国共同基金的市场份额接近60%,而2001年的911事件直接导致了美国股市的下跌,从而使美国共同基金市场份额也有所萎缩。虽然经历三年的连续下降,美国共同基金市场份额仍然以50%的比例高居第一。

随着共同基金在人们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投资者也越来越关注于投资基金给他们带来的利润。投资者对持续高收益的追逐,使得基金业的资产都集中于那些能够长期保持超额业绩的基金公司,历史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以2005年为例,46%的资产集中于10年收益率排名前25%的基金族中,37%的资产集中于排名25%-50%的基金族中,也就是说,长期排名靠前50%的基金获得了3/4以上的资产。这一市场趋势也促进了基金追求长期业绩的良好竞争环境的逐步形成。

基金规模的增加在引发费用规模经济的同时,也会降低基金流动性。说明基金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在进行基金运作时,要注意规模与流动性的关系。基金规模效应与基金业绩不存在线性关系,基金规模效对业绩的侵蚀作用是可以通过对基金的管理机制避免的。

通过对中国基金市场的数据分析,验证了基金规模与基金业绩不存在线性关系,在不同的市场背景下,不同规模的基金会各有优劣。

有专家提出建议,要正确看待开放式基金规模和业绩的相关问题:对于基金管理公司,在确定新基金首发规模时要结合自身的力量,不能盲目追求规模,而要把追求优异业绩作为经营之道,良好的投资业绩是建立在合理的投资决策过程、精细的研究、持续的创新和优秀的管理团队基础之上的;对于投资者,要纠正把规模大小作为基金优劣的主要评价指标的错误观念,重点关注基金评级机构的基金投资业绩的排名和评级,关注基金长期的业绩表现和稳定性表现,关注基金在市场波动时期的抗风险能力和在股市下跌时的业绩表现。

总之,只有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都能正确认识开放式基金规模和业绩的相关问题,着力提高自身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投资意识,才能使我国的开放式基金行业健康茁壮发展。

上一篇:中国面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思考 下一篇:论瑞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项目经费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