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 推进城乡金融一体化进程

时间:2022-04-13 04:41:00

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 推进城乡金融一体化进程

支付结算是连接资金和商品交易的纽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因此,支付结算环境的优化对于畅通城乡之间的结算渠道,满足农村地区多样化的支付需求,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提出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因此,努力改善农村地区的支付结算环境,推进城乡金融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金融服务差距,是农村信用社贯彻党的十精神,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服务三农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衡水市农村信用社在改善支付结算服务环境中的初步成效

(一)营业网点遍布城乡,服务功能辐射全市

目前,衡水市农村信用社下辖312个营业网点,包括营业部11个、信用社216个、信用分社49个、储蓄所36个,营业网点已遍布城乡,结算服务功能已辐射到每个乡镇、每个村庄、每个农户,方便了城乡居民就近办理各项支付结算业务。尤其是其他商业银行收缩农村地区的营业机构后,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主力军地位更加突显。

(二)支付渠道畅通无阻,资金结算当日到账

一是全辖各营业网点全部接入了省联社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实现了个人账户全省范围内的通存通兑。二是全辖各信用社已全部接通了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信用社与全国各银行间的汇兑往来实现了当日到账。三是全辖各营业网点全部接通了农信银清算系统,实现了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内的通存通兑。另外,财税库银、非税收入、信保通等新业务也相继开通并得到应用,尤其是批量业务开通以来,县联社长期为企事业单位和财政部门无偿各项资金,如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粮食补贴、家电下乡补贴、低保补助、农村养老金等等,并确保了各项资金安全、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受到了客户的高度赞扬。

(三)员工素质持续增强,结算效率明显提高

一是在结算业务操作上,注重员工的业务技能和办公效率,力争通过提高结算效率促进支付环境的大幅提升。2012年,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市联社组织了10多次员工专业培训,内容包括结算制度、金融产品推广、人员管理、网络科技、技能竞赛、服务礼仪等各个层面,通过教育培训,增强了员工的业务技能水平,提高了柜面办公效率,缩短了客户等候时间,确保了各项资金准确高效结算。二是在人员配置上,近几年,市联社招聘了200多名大学生,并置换了一批老职工,同时鼓励在职员工进修大专及本科学历。通过补充新鲜血液和鼓励员工进修,信用社的团队素质不断提高,年龄结构更加优化,为农村支付环境的有力改善提供了人才保障。

(四)电子化进程不断加快,金融覆盖率显著提高

多年来,全市农村信用社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农村地区推广电子银行业务产品,促进了全市金融覆盖率的显著提高。一是开通运行ATM机95台,其中乡村地区安装了60台;二是布放银联POS机949台,布放农信银POS机282台,大大扩大了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结算的应用领域;三是按照省联社《农信村村通业务管理办法》的部署,在农村地区布放了EPOS机3672台,农民朋友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小额存取款、转账、消费等基本支付结算业务;四是信通卡累计发行136.46万张,为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基础保障。另外,全市可以办理网上银行的营业网点有185家,全辖312家营业网点全部开通了短信银行、电话银行、农民工卡特色服务等电子银行业务。通过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推广,大大减少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盲点,全市行政乡村的金融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有利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结算费用相对较低,支付交易量逐步增加

一是在工本费方面,与专业银行相比农信社的工本费较低。以工行为例,工行开通一张银行卡收取工本费5元,而信用社免费;存折挂失每次收取工本费10元,而信用社每次5元。二是在服务费方面,以农行为例,农行每张银行卡收取年服务费10元,并且账户日余额低于300元的,每季度收取3元小额账户管理费,而信用社的年服务费和小额账户管理费全免。三是在结算手续费方面,以工行为例,个人账户异地取款按交易金额的1%收取,最低2元,最高100元,而信用社全省通存通兑业务免费;对公基本户大额支现超5万元以上的按超过部分的0.1%收取,最低5元,最高500元/笔,而信用社免费。可见农信社的收费标准更加切合农村地区的消费实际,更有利于增加农村地区的支付结算交易量。

二、支付结算环境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储蓄所结算渠道欠发达

目前,虽然全市的289家营业网点全部接入了现代化支付系统,但仍有23家储蓄所不能直接办理大小额业务,而这23家储蓄所大部分处于基层乡村,如果遇到跨行支付业务,需要主管信用社进行异地授权才能办理,操作复杂,等待时间较长,如果汇款着急,客户只能到主管信用社办理业务,严重影响了客户资金的及时周转。另外,全市仍有34家储蓄所暂时没有开通网银业务,有业务需求的农村客户也只能舍近求远到主管信用社办理。

(二)非现金支付工具普及率低

与专业银行相比,农信社的电子银行业务开办较晚,加之信用社主要面对的是农村客户群体,农民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知度较低,因此,电子银行业务的普及率较低,交易量远远低于柜面业务量。从全市1-4月份业务量来看,业务总量为9824729笔,其中柜面业务量5624505笔,电子银行业务量4200224笔(包含短信业务111951笔),电子银行业务量占比42.8%,若剔除短信业务,电子银行交易量占比仅为20.4%,可见实际的非现金支付交易量和交易占比都很低,不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支付服务环境。

(三)农村市场宣传营销缺位

受农村市场环境的影响,信用社缺乏有计划有策略的市场营销手段,在支付结算宣传上较为单一,营销形式以宣传栏、宣传条幅、电子屏等简单形式为主,营业场所成为了宣传的主阵地。这种宣传形式普及面较窄,金融宣传效果欠佳,导致有的农村居民对信用社支付结算的认识仍处于初始阶段,认为信用社只能办理纯粹的储蓄业务,严重影响了信用社各种结算工具的推广。可见,农村市场宣传营销的缺位将直接影响农村支付结算氛围的形成。

(四)员工业务素质有待加强

近几年,市联社每年都组织员工业务知识考试和技能竞赛,通过考试和竞赛,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仍有少部分员工对信用社业务的掌握还是停留在现金业务上,对POS机、ATM机、影像支票、网上银行等新业务只是简单了解,对一些结算渠道和收费标准不能有效掌握,对客户提出的业务咨询不能给予满意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用社支付结算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自身支付结算能力,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逐步缩小城乡金融差距,推进城乡金融发展一体化进程

(一)畅通储蓄所支付结算的渠道

一是有计划的逐步开放储蓄所的现代化支付系统功能,使储蓄所也能够直接办理大小额业务,减少异地授权的流程。同时设置合理的金额交易权限,提高资金结算的安全系数。二是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开通储蓄所的网银业务,提高全县的网银覆盖率,使全县的城乡居民都能够就近办理业务。

(二)推进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应用

一是增加信通卡发行量,银行卡是非现金支付交易的主要载体,因此应通过明确任务、绩效激励等措施提高各信用社的信通卡发行量。二是合理安装ATM机,通过科学论证和安全评估,合理增加农村地区ATM机的布放量,引导客户使用自助设备办理业务,使自助设备与柜面业务相结合,提高全县的支付结算效率。三是推进农信村村通工程,继续扩大投入,增加农村地区EPOS机的布放,力争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促使信用社的金融覆盖率达到100%,彻底消除金融服务空白村。

(三)扩大支付结算知识的宣传

农村信用社具有点多面广、收费低廉、速度快捷的特点,因此,信用社可采取价格策略营销,充分利用信用社支付结算方式收费低廉的优势,扩大在农村地区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在宣传自身支付结算产品时,应侧重与其他商业银行在服务价格、结算渠道和网点布局等优势方面的横向比较宣传,让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真正了解信用社的结算优势。另外,农村支付宣传活动应于乡镇政府相结合,开展对村干部尤其是村委会会计的业务培训,增强他们对支付结算工具的认知度、信任度,带动信用社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应用和功能发挥。

(四)加强对员工支付工具的培训

信用社的员工必须熟悉掌握自身支付结算工具的应用,如ATM机、POS机、电话银行、农信村村通EPOS机、网上银行等新兴电子银行业务。省、市、县联社应有针对性的组织辖内员工业务培训,既要学习支付工具的结算范围及使用方法,又要培训支付工具的服务收费及风险防范,员工只有熟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加强各种支付工具的应用和推广,进而拓宽农村地区的支付领用,改善农村的支付结算服务环境。

(五)防范支付结算的业务风险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信用社应制定一批适应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制度办法,以制度的形式明确操作流程、堵塞支付漏洞、防范金融风险。二是加强会计监管,要充分发挥委派会计的监督职能,尤其是对授权业务一定要严格把关,高度负责,将各类资金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三是强化事后监督,稽核监察部门和支付结算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的力度,及时纠正各信用社出现的违规操作现象,维护良好的城乡金融秩序,促进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上一篇:云南省拳击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事后监督实现动态化运作的思考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