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善措施

时间:2022-06-06 02:24:09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善措施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有失有效性的教学弊端,这些教学缺陷在实际教学中严重抑制了课堂整体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使得我们在追求教学高效率、高目标的路上困难重重。我通过这几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验积累,对小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和相应的改善措施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在此和广大同仁进行交流和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能很好地顾及班级学生学习程度的悬殊差异,使教学的有效性大为减弱

现在我们的教学模式是班级式教学,虽然组成每个班级成员的年龄都差不多少,但是由于个体的发展情况和家庭教育不一样,导致了每个班级学生学习程度具有差异性。面对学生的这种悬殊性差异,教师稍不注意就会在教学中忽略一部分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使那些被忽略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了兴趣和动力,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就以课文分析为例,面对课堂的有效时间,教师在授课时都会给学生限制阅读和分析的时间,当然这个时间够大部分学生完成任务,但是有些学生的阅读速度非常慢,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据有关人士调查,在阅读和分析课文的能力上,大约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能力和速度比较强,思维反应能力比较敏捷;五分之三的学生处于中等状态;还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因为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也比较差。这样,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就不能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就会在教学中跟不上脚步,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再不顾及他们的学习程度,不特殊照顾他们,扶持他们快速进步的话,学生就会因一步差而步步差了,也会使得后续教学中的差异性越来越大。

2.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对课堂的时间安排有失合理性

每个年级每个学科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这样使得有些教师只片面地注重了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在课堂的时间安排上没有更多考虑学生能否在教师限制的时间内更好地将知识吸收为己有。据我长时间的教学发现,教师课下即使准备得再充分,在课堂中也难免会有离题现象、用语啰唆现象或是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无效等等,这样也会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使得教师必须抓紧剩余的时间完成整个教学任务。这样,教师就会忽视学生课堂的理解程度,不能让学生更好地将新旧知识贯穿在一起,造成教学效率的下降。

3.只注重考试成绩的高低,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能够看到。教师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不管学生是否理解或是否从中学到了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就强硬地要求学生机械背下来,以此来应对各种测试和考核。这种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只是强调考试成绩的教学行为,只会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的枯燥和乏味,从而使学生慢慢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在没有学习兴趣的动力驱使下,学生学起来就会更加厌烦,效率就会极速下降。

二、针对问题提出的改善措施

1.教师备课时要注重难易适中,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性,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设计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时坚持难易适中的原则,争取那些反应快、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学到更多、更深奥、更宽阔的知识;而那些基础差、反应较慢的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还应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教学原则,不让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因为跟不上脚步而被丢弃在求学的道路上,而是让每一名学生都快乐、轻松地融入到学习中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竭尽全力服务于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本着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眼界的原则,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的全部过程中。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就离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远了。

我们教师应如何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坚持和发挥得更加完美,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呢?我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应看清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阶段性特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全班同学的总体学习程度及个体差异讲述给学生听。当学生理解之后,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制定要学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手段和方法。教师还应让学生学会质疑,并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和钻研问题,直至解惑为止。(2)学生的学习不应被教师安排,学生应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启迪下,发挥个体的学习能力,利用自己的智慧,将知识彻底占为己有。(3)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主导者的作用,既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来,又要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和控制整个的课堂教学活动。

2.对每堂课制定准确、合适、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浪费教学实践

充分的准备和设计能够更好地凸显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和明确性。语文教学应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片面强调考试成绩的错误观念,而应强调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文学涵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让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面对课文的众多知识,我们在教学中必定不能做到处处讲解到位、面面俱到。因此,我们应根据文章的重点和要点,制定自己要略讲和重点讲的知识。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的知识点,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删除,做到教学有所侧重。

3.教学环境要和谐、有趣,教学过程要讲究策略,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主

教育学调查研究发现,当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时想象力会非常丰富,这时更容易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要想使语文教学更加有效,教师就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自由的学习环境。据我发现,当教师更加尊重学生,更加重视他们的思想活动时,学生学习时会更加专心、认真和投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以此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及时看到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遵循语文教学规律,从自身出发,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寻找能够改善这种教学弊端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完美,更加有效和成功。

(责编 张翼翔)

上一篇:师爱满天下,有心栽花花才开 下一篇:灵活教学,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