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探讨

时间:2022-04-13 03:41:55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探讨

摘 要:现代教育教学,要求教师不仅为学生讲授知识,还要强调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激起课堂的活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科的学习价值,并以积极且愉快的心态去学习数学知识,对于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生活元素;实践活动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从以下两方面,对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论述。

一、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往初中数学教学,教师过分强调数学本身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特征,导致学生觉得数学课程学起来十分枯燥难懂,然而,数学知识都是因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在每个数学知识点中都蕴含着一定的生活元素,作为初中数学教师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对这些生活元素进行大力挖掘,赋予数学课堂以生活化气息,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概率》这部分知识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在商场购物时都遇到过有奖销售活动吧,这样的活动一般都是设立一个自由转动的转盘,转盘分为不同的颜色区域,顾客转动转盘上的指针,指针停在哪个颜色的区域,就会得到不同面额的礼品。那么,当一位顾客转动转盘时,他获得礼品的概率是多少?分别获得不同面额礼品的概率又是多少?”这样,我通过向学生讲述这一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的事例,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我们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授做好了铺垫。

二、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也是为了将其运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完成了向学生传授数学文化知识的教学任务外,还应积极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既能消除学生心中数学课枯燥乏味的学习情绪,还能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这部分知识之后,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去寻找可以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去计算高度的事物和物体,如操场上的旗杆、甬路旁的树木、教学楼等,并要求学生将计算的过程及时地记录下来,课堂上大家一起交流计算的心得和感悟。这样,我通过开展这一实践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培养了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要总是一味地向学生讲授数学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进行整合,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并非是对数学符号、概念、规则等的枯燥学习,其中还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生活元素,对于我们现实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恶、抵触的心理,从而大大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孙晓兵.初中数学教育生活化之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上一篇: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提升中考作文水平 下一篇:职业高中文体式主题班会的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