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班干部选拔和培养

时间:2022-04-13 03:38:56

浅谈大学班干部选拔和培养

摘 要:大学班级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学校、学院落实各项工作的终端,是大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基地,因此班干部的管理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应如何开展大学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

关键词:大学;班干部;选拔;培养

一、 大学里设置班干部的重要性

大学班级是大学生四年时间生活和学习的归属之地,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第一现场。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普及率不断提升,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激增,而对应的高校学工人员存在人数少、管理班级多等特点。面对个性、家庭背景完全不同的众多学生,学生管理工作内容也不断扩展,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等,因此,为了能更加有效迅速地做好班级建设工作,就需要辅导员在工作中组建出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学习成绩优异的班干部队伍作为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

高校里的班级与之前的各个教育阶段的班级不同,成员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主要特点有:

1.多元性。班级内部同学来自于不同的省市、地区,分属不同的民族、地域,生活背景文化的差异决定着大学班级的多元性。同时,班级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的巨大的性格差异、秉性差异、心理差异、思维差异等等。因此,班级必须也要形成多元性的班级文化,兼容并包,百花齐放。

2.独立性。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经历着个人心理的成长,开始步入成人阶段,逐渐摆脱家庭束缚,心理依赖程度降低,向往独立自由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而班级的建设发展必须将每个具有独立人格的同学凝聚起来,将特殊性与普遍性融合起来,个人从班级生活中感受自己的独立与被尊重,班级也从个人的独立性中获得色彩。

3.社会性。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基本都进入了住校的生活,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大部分都与其他同学走到一起,开始形成自己的社交网络。因此大学的班级作为大学生交往、相处的平台,必须处理好班级内部学生间的各类关系,保证班级依靠良好的、和谐的秩序发展。

二、 班干部的选拔原则

一般而言,各大高校中的班干部包括:班长、团支部书记和学习委员等等。这些岗位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异常重要。班长主要负责班级的各项常规事务,班长的素质和能力的差异直接决定了整个班级班风学风的形成,班级凝聚力的大小,班级工作开展的顺利程度等等。团支部书记主要负责班级的党员和团员队伍建设,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通往班级的必要渠道。学习委员主要负责班级的课务工作,班级内部同学们间的学习任务存在重大差异,这都对学位委员这一岗位提出的巨大的挑战。

因此,辅导员、班主任必须要有计划地、有步骤地筛选出合格的学生干部。选拔原则有:一,过硬的政治素质。思想上必须与党和国家高度保持一致,平时工作中注重引导和教育。二,公正不阿的品格。对待所有同学一视同仁,不分亲疏远近,真诚地关心同学,热忱地帮助同学。三,良好的学习成绩。班干部首先要以身作则,在专业学习上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学业成绩始终要保持在班级前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发展的同时带领班级同学共同进步,并且在学业上能够为其他同学提供切实的帮助。四,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这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条件,只要有责任心就能将细心和耐心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留意到班级同学学习上、生活上、情绪上甚至心理上的小变化,从小处入手,才能细致地帮助每个同学解决问题。五,团队精神。一个集体的成长是不可能只依靠个人的力量的。作为班级事务的领导者,必须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在工作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积极吸取他人有益的意见,不专断、不偏听。六,必要的工作经验。领导班级复杂的各类事务,班干部应具备一定的干部经历,对班干部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干群关系都有一定的了解。七,一定的发展潜力。班级干部应该在工作过程中也有相应的成长,通过实践,不断提升对于工作的认识,主动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新特点,利用创新方式,改进与同学的关系,增强在班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从而更好地为班集体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

三、 班干部的培养原则

根据上述的标准,辅导员和班主任再结合学生们实际的工作表现,侧面了解普通学生的意见,从而最终搭建一支纪律严明、素质优秀的班干部队伍。但是此时,工作并未结束。

辅导员、班主任在对班干部委以重任的同时,必须与激励制度、培养机制相结合。

辅导员对班干部的培养和激励,首先在于培养其坚定的政治信仰,增强集体荣誉感,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勇于承担班级管理的主要职责,通过日常班级管理不断提升决策、执行、协调等综合能力,在同学当中树立良好典范。

具体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来培养班干部,例如:定期开设班干部培训班,详细讲解在实际工作中的方法、常用办公室软件的操作应用、遇到问题的处理方法、树立自身的学习目标等等;可针对个别能力较弱的班干部实施课外辅导、多给予机会让其通过实践快速进步;还可通过在辅导员和班干部之间开展学生管理方法研讨班来共同创新工作方法。

对班干部的激励,在于辅导员充分了解班干部的所需,以给予其适度奖励。在大学校园中,绝大多数学生愿意积极参选班干部主要是渴求班干部的荣誉感和所能获得的锻炼机会,因为作为班干部将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认同度和提高其在学校环境中的“地位”。但同时也要给与正面引导,明白学生干部也是普通学生中的一员,不能因为身份的特殊产生不必要的优越感。辅导员对于班干部的激励,可以考虑对班干部予以肯定和公开表扬;对于品德正直、工作有激情且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班干部,在评定奖学金、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时予以优先考虑等措施。但激励措施应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不能忽略普通学生的需求和心理。

四、 班干部管理原则

1. 明确学生干部的工作目标。首先,应明确学生干部的工作职责和职责分工。班长作为班级管理中的核心,应承担对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同时团支书和学习委员等其他班干部应充分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和主要范畴,并全力协助班长的工作。如果班长应特殊原因暂时不能履行岗位职责时,其他班委应该及时、顺利地履行班长的职责。另外考虑到班干部工作的义务性和无偿性,辅导员、班主任在允许的情况下适度减少班干部的工作强度,保证班干部充裕的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做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三平衡。

2. 应明确班干部工作的标准和质量。只有辅导员、班主任首先明确工作要求时,班干部才会按照标准执行。对于个别执行效率不高的班干部,如果通过批评和教育等方法仍收效甚微时,经过培养和观察确实不符合班干部的标准可及时组织班级重新确定。

3. 加强学生干部工作监督。由于班干部仍为学生,受年龄、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心智成熟度等原因影响,其思想认识可能受到限制。辅导员在分配给班干部工作后仍需加强对其的工作监督,可以要求班干部对所分配工作及时汇报,例如工作的进展程度、遇到的困难是如何解决的等等;同时从广大学生中多了解情况,倾听民意,以加强辅导员对学生干部工作的具体指导和监督,帮助其更好地完成工作。

4. 提升班干部的沟通能力。提升班干部的沟通能力是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重心,班干部的沟通能力一方面是向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汇报的沟通能力;另一方面是和同学之间的沟通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当班干部对上要面临着辅导员、班主任、对下是较为复杂的服务对象。班干部承担的压力要高出普通同学许多,有时甚至会遭受辅导员、班主任和其他学生的不满。所以辅导员应主动培养班干部的主动汇报意识,并经常关怀班干部,和班干部深入沟通了解情况,准确掌握其心理动向,帮助提升班干部的心理应对素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同学们的交往能力。

总之,大学是大学生自我成长的伊甸园,班级干部制度是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帮助班干部和普通学生共同成长。这块净土需要每一个成员的用心经营,共同营造乐观、积极、自信、诚实、健康的学习生活氛围,为未来铺平宽广的道路。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

上一篇:建构主义视域下中高等职业教育学籍管理衔接规... 下一篇:西北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