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的问题及经济困难程度量化初探

时间:2022-04-12 01:19:07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的问题及经济困难程度量化初探

[摘 要] 随着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加大,如何辨别、资助真正的贫困生,把资助金用到最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显得日趋重要。针对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客观准确地量化评价,提出有效解决方法,从而较好地保证了资助对象评选的公正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贫困生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大学生资助体系;量化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17-2

随着国家对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加大,利益的驱动使得学生对获得资助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贫困生认定难的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如何辨别、资助真正贫困生,把资助金用到最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显得日趋重要。然而,目前高校还没有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贫困生认定办法,贫困生认定已成为困扰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一道难题。因此,解决贫困生认定难问题,探讨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办法,提高助困资金的使用效率,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难题

(一)贫困生认定标准不统一,缺乏实际操作性

确定贫困生的认定标准是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但是贫困是个相对的概念,学生家庭所在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对贫困家庭认定的标准必然不同。各高校在对贫困生进行评议时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家庭人均年收入。这一指标虽然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家庭经济总体情况,但高校生源地不同,学校所在地与学生家庭所在地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具有横向的可比性。二是看学生在校消费情况。这主要是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学生日常的生活消费情况和是否具有高消费行为等现象,然而在具体调查过程中,对电脑、手机和化妆品应不应该算作是消费奢侈品争议很大,很难形成一个科学、合理而统一的认识,这给贫困生认定工作带来很多阻碍。三是看家庭状况。比如父母双亡、单亲、离异等情况或者是由于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意外情况,这些也都只能从一定程度上局部或片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

(二)诚信意识淡薄,假贫困生屡见不鲜

近年来,高校在进行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出现了两类假贫困生。一类主要指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资助金额增加和资助名额增多等巨大利益的驱动,部分并不贫困的学生动起了心思。他们想方设法冒充贫困生来获取各种资助资源。他们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争先恐后地竞争,带着准备好的完备材料,甚至千方百计找关系,找熟人,求辅导员、求班主任,诉说自己的困难,以得怜吝后获得资助。相反,另一类真正的贫困生却认为贫困本身并不光彩,一些真正贫困学生由自卑和虚荣心理,怕被人瞧不起,硬是充当有钱人,他们往往不去积极地申请资助,故而得不到资助。造成假贫困生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一部分学生诚信意识淡薄,价值观歪曲。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做的还不到位。

(三)假证明漫天飞,贫困证明材料缺乏真实性

贫困生的认定需要一定的证明材料作为支撑。学生回生源地在村委会和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生证明是贫困生认定的重要材料,也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重要途径。但在现实当中,这些证明的可信程度却存在不少问题。应该说最能客观判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是村(居)委会,而村(居)委会为了让村(居)民获得利益,同时对自身利益又没有损害,所以村(居)委会等最初级的贫困证明很容易就能开出来;而民政部门对村委会开具的初级证明审查不严格,甚至根本不去实地考察,他们的判断主要就是依据村(居)委会的证明,因此他们也会随后加盖公章。再者,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开假证明对家里有能耐的同学来说根本不成问题,有关系开个证明就像吃饭一样平常。

(四)投票公平选举,部分贫困学生望而却步

根据教育部政策要求,许多高校按照政策要求,成立了院系认定工作小组和评议小组,对贫困生认定进行民主评议。同学之间接触比较多,了解更为深入,所以看起来通过投票选举的方式更为公平,更为合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投票选举的结果一般是谁在班级人缘好,谁票就多,而并非谁最贫困谁票多;二是真正贫困的学生碍面子,觉得公开接受贫困程度的评选是丢人的事情,从思想及心理上不愿接受;三是候选人条件的确定不合理,即候选对象应通过什么途径,参照什么标准确定出来是个难题。

(五)贫困生名额限定存在不合理因素

现在很多高校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对于贫困生和特困生的名额有着明确的规定,每个院系、每个班级一般都按照学院或者班级人数,平均分配名额。这样做看起来最公平、最公正,实际却导致这样的后果:贫困生少的班级中非贫困生容易挤进贫困生范围中,并享受补助;而贫困生相对较多的班级又产生了真正的贫困生享受不到贫困生补助待遇。另外对于家庭经济条件相差无几的同学在申请特困生时又因为名额的限定只能采取轮流做庄的措施,所以在这一点上,高校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对贫困生、特困生名额给予合理分配。

(六)贫困生认定工作人员队伍不合理,贫困生档案缺乏动态管理

现行高校的贫困生认定工作一般都是由辅导员、班主任来完成的,认定的主体一般是辅导员。但是辅导员的数量有限,不但有学校各部门安排的任务,还有横向的年级事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再者对贫困生认定工作学校一般要求的急,造成辅导员不可能有时间对每个参与认定的学生在经济方面都有一个全面而真实的了解。各高校在对贫困生进行认定的基础上,一般都建立了贫困生档案,便于掌握每个贫困生的家庭情况和经济状况。但现实情况是贫困生档案一经建立就很少再进行更改,缺乏有效的动态管理。其实,学生在校期间的四年时间里,他们的家庭经济情况会发生变化,但因档案缺乏动态管理而导致学校很难及时有效地掌握到相关信息。

二、对贫困生困难程度量化评价的几点思考

第一步:广泛宣传动员深入开展教育。学生写出申请,要对学生和学生干部分别教育,宣传党的政策学校的认定程序办法、名额、院系的认定细则、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得与失。使学生认识到各种资助是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雪中送炭,保证困难学生能够完成学业和在校期间有基本的生存条件,而不是让那些生活不困难的学生提高生活质量,请客吃饭、买手机电脑的。教育学生要自立自强、诚信做人、知恩图报、发奋图强、正确对待贫困、坦然地申请认定、不要有过分自卑的心理、让申请认定的学生把自己的家庭情况进行尽可能详细准确客观地说明或描述、并提供相关证据。如住院证明,残疾证事故处理决定书等。比如说一个家庭成员遭遇车祸必须要说清楚,造成的损失程度;说家庭成员生病,必须要说明什么时间生的病生的什么病花费有多少,对劳动能力的影响有多大。

第二步:院系学生会成立勤工助学部,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选出评议小组,评议小组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辅导员任组长,男女比例要和班级总的男女比例相一致并选出监督人员1-3人,评议小组的成员原则上为没有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学生。

第三步:评议小组征求意见充分调查了解情况。这一步是做好认定的关键。一方面要查看个人申请,《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贫困证明及其他证明材料,申请人的档案资料等,另一方面要找申请人当面沟通,了解一些申请人没有陈述清楚的细节和不愿意透露的隐私,另外要向申请人熟悉的同学调查印证申请人陈述的真实性,最后必要时可向社会和政府机关调查。总之要给申请人的每一项家庭经济情况的陈述找出事实的印证。老师要对评议小组的成员进行充分的教育,教育他们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有公正无私的品德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对家庭贫困的同学充满爱心和关心。同时给予足够的尊重严守工作纪律教给他们工作的方法。

第四步:评议。采用回避制或去掉最高分制。评议小组的成员通过查看申请学生提交的资料、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并进行打分。当对评议小组的成员打分时,本人进行回避。不回避时去掉最高分。打分由专门的监督人员进行统计汇总,计算平均分。相互之间不得交流。

打分的具体方法如下:硬性指标打分:单亲家庭加分10分、离异家庭加分8分、姊妹中有上大学的每个加分5分,上高中的每个加分2分、上初中的每个加分1分;烈士子女加8分;有电脑的减分7分、有2000元以上手机的减分5分、有1000元以上手机的减分2分。

半自由裁量指标打分:本人半年内有重大疾病或财产损失的加3-5分(大家都知道);家庭成员一年内有重大疾病加3-5分;一年前有重大疾病加1-3分;家庭成员有伤残者加3-8分,原则上有证明;一年内有其他重大财产损失加3-8分;自然灾害加1-4分,以有公开报道的为准。

自由裁量指标打分:

平时生活节俭程度,加0-8分;家庭收入状况加0-8分;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0-5分(如个人平时是否积极向上,自立自强,是否遵纪守法,学习是否努力,品德是否良好,是否团结同学)。

硬性加分项评议小组成员应达成一致,半自由裁量打分项和自由裁量打分项由每个成员单独进行,计算平均分,如果对一些事实无法搞清楚是否可信,则尽量取低分。在评定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家庭的特殊情况进行保密。

第五步班级反馈。将打分结果在班级进行公布,评议小组成员根据反馈的意

意见以打分结果为依据,对学生家庭经济的贫困程度的排序进行微调。

第六步:综合考虑决定学生资助的评定结果。以学生家庭贫困程度的排序结果为基础,评议小组的成员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平时表现、工作业绩、已受资助情况等确定学生资助的初步评定结果,并上报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查。

第七步:公示。将奖学生资助的评定结果进行公示(也可将学生家庭经济的主要情况同时公示),收集学生意见,由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是否调整,并确定资助评定的最终结果。

第八步:监督。院系学生会勤工助学部,评议小组负责对获得资助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并对他们的日常生活进行监督,接受学生投诉,如果发现材料不实、弄虚作假、徇私串通、日常生活奢侈浪费,将扣发部分或全部助学金直至取消奖助学金评定资格,甚至进行通报处分。

这套资助评定程序和方法,核心是对大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程度进行量化评价,前提是要申请学生本人提供详细的资料和证据,评议小组成员事前、事中、事后要做充分的调查、走访。大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程度量化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和打分分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征求全体学生意见。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方法,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增减评定指标和打分分值。

总之,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是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关键,各高校应立足实际,在实践基础上积极探索科学的认定方法,不断完善认定机制。

作者简介:王璐,女,汉族,硕士,安康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法学。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几种导入方法 下一篇:高等院校辅导员提高深度辅导能力的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