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执行能力 深化课程改革

时间:2022-04-12 11:17:47

提升执行能力 深化课程改革

自2005年《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颁发以来,课程改革成为“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并形成社会的共识。但在深化课改的过程中,如何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真正实现“五个对接”等方面都存在深度课改执行乏力的困境。为此,学校通过强化学校、系部和教师等层面的执行力,在推进课改的深水区做了艰难和有益的探索。

背景分析

一方面从一些职业院校的整体看: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课程改革的认识问题已经解决,但存在着如何深度课改上认识不透,全员参与程度不高,整体推进执行不力,围绕职业实践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尚未真正成熟构建的问题。

另一方面,从一所学校的个体看:在校级层面上,课改的制度机制尚不完善,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在系部层面上,如何全力推动、全面深化课改的举措不多;在教师层面上,则因客观上的课务繁重而存在畏难情绪、热情不高、动力不足,创新不够的问题。

思路对策:清清楚楚的路径设计,

扎扎实实的措施跟进

为深度推进课程改革,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强化工作的执行力度。通过提高认识来转变观念,通过确立目标来指明方向,通过设计路径来组织实施,通过搭建平台来创新落实,通过绩效导向来督查反馈,让教师成为善操作、会落实、能创新的课程改革执行者。

1.全校形成课改的目标共识

转变观念和统一认识是深度推进课改的先导。要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人为本位的,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行业、企业是“源头活水”。唯有直面行业、企业的需要,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实现专业与岗位对接、教学任务与工作任务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满足和适应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课改的原动力。学校开设课改论坛、组织学习研讨,在全校上下达成“围绕能力本位、突出职业实践、构建项目课程、形成教学模块”是课程改革必然选择的共识。

2.学校明确课改“三层面”任务

为保证课程改革有序开展,学校从“学校、系部、教师”三个层面进行课程改革的规划设计,规范课改的组织架构明确各层职责任务。在学校层面上:不断强化校系两级课改工作机制,滚动完善课改实施方案,加强课改配套的制度建设,打造优秀课改团队,建立促进课改的激励机制。

3.学校构建优秀课改团队

一是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学校围绕专业组建由专业课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文化课教师构成的扁平化、跨学科、分专业的教学团队推进课程改革。二是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围绕课程组建“教学、教研、生产、实训”等人员构成的课程开发、实施与研究团队;三是推进产学研一体化。通过开展产学研,力推“双师、双能(智能、技能)、双向(讲师进车间、工程师进课堂)”的举措,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与挂职锻炼制度,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科技开发能力,为企业社会提供智力支撑,同时邀请校企合作单位技术人员参与项目课程的设计、教学和考核。

4.系部开展课改“三对话”和“五课”教研活动

在课堂教学外,系部开展课改“三对话”活动。即“校企对话、专业对话、师生对话”的系列课改对话活动,通过校企对话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专业对话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实施办法;通过师生对话听取学生反馈意见,修订完善教学设计。学校还设立“企业归来话课改”专题论坛,定期组织顶岗锻炼教师交流在企业实践中的认识和体会。

在课堂教学内,系部开展“五课”教研活动。即“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的“五课”教研活动。

5.教师落实课改“三个三”要求

(1)开展“三全、三课、三新”活动。

学校不断总结提炼课改工作,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三全、三课、三新”的课改推进活动。“三全”即全员、全过程、全课程开展教学设计;“三课”即举办课改实验课、观摩课、示范课活动;“三新”即新角色、新设计、新手段,教师以具备现代职教理念的、有别于传统“教书匠”身份的崭新角色,采取适应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采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规范单元教学设计,形成教学个案。

教师从能力目标、活动导向、项目载体、能力实训、学生主体等要素开展单元教学设计形成教学个案。通过“确定学习项目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分工协作完成项目结果评价”来激发学习动机,课堂活动必须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加以组织。

(3)规范整体教学设计,形成教学全案。

教师在整体设计、形成全案的过程中,以职业岗位需求确定课程的整体目标;以实际工作任务改造课程内容,将课本变为“剧本”,设计剧情(项目);以工作过程设计课程综合和单元实训项目;以知识、能力、素质为目标,整体设计考核评价体系;以教、学、做合一,确定从模拟训练到实战演练的教学流程,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4)规范教学实施环节,形成过程圆环。

在教学设计中形成告知(教学内容、目标)引入(项目任务)操练(做中学、学中做)深化(实践技能)归纳(知识点、技能点)评价(教学效果)拓展(课外实训)反思(教学后记)的过程圆环。

6.学校实施“三评比一基金”助推课改

(1)开展教学设计评比。

对教学设计的物化成果,学校组织分别开展教学单元及整体设计评比活动。单元教学设计评比由系部考评每一位教师后,择优推荐参加学校层面的单元教学设计评选活动;在总结单元设计的基础上开展整体教学设计评比,学校从各单元有机关联的角度对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和优化进行评比。

(2)开展教学能手评比。

对课堂教学实操效果,系部通过听课评选课堂教学能手,并择优推荐参加学校教学能手评比活动。

(3)开展社会评教、评学活动。

学校从社会上聘请专家听课、评课,督导教学过程。同时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兄弟学校教师来校听评课。

(4)设立课改专项基金。

学校在经费预算中,设立课改专项经费,按课改奖励办法,对照考评、督查、反馈结果,对在深化课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系部和个人予以奖励。

收获成效:郁郁葱葱的学习氛围,

快快乐乐的成果共享

1.有效彰显了课改示范效应

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实践探索,学校的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由自醒到自觉再到自愿的推进过程,教师通过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逐渐体味到辛勤付出后的快乐和成就。整个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有了根本转变,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职业技能有了明显提升。在2012年被正式确立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立项学校。

2.大幅提升了学生职业实践能力

学校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深度推进校企共育人才,近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9%以上,一批毕业生已成为创业典型、就业明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学有所得,达到了学生、家长、企业的“三满意”。

3.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学校通过人本化的办学理念、市场化的专业设置、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来强势推进课改,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在内涵建设上不断提升质量、形成特色、铸就品牌,从而更好服务经济发展,助推社会进步,也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

上一篇:信息化环境下学校管理执行力建设 下一篇:中宇“化蝶”记